第71章 戊辰之變
崇禎元年八月二十一日,戊辰年,京師東便門生變,建奴大軍以內應**由東便門率先殺入京師外城。
京師城破,舉國皆震!
王朝之恥,大明之辱!
東便門失守後,李邦華隨即組織兵力與入城之敵展開死戰。
京師立時陷入了一片無盡的混亂之中。
所有人都被這突如其來的變故驚得目瞪口呆。
整件事情發生的是那麽的突然,以至於讓人根本不敢相信這一切竟然是真的!
掌控著絕對優勢的大明朝被深陷死局的皇太極瞬間翻盤。
自此,整個戰局的形勢出現了戲劇性的大反轉............
-------
紫禁城——慈慶宮。
王承恩帶著大批錦衣親軍侍立於殿外,等候著皇帝旨意。
“皇嫂,當初朕能夠順利得繼大統全憑皇嫂運籌帷幄,才有了崇禎之朝。”
朱由檢站在殿門外隔著一道竹簾向太皇後張嫣鄭重而言:“本不想再讓這些個煩心事擾了皇嫂;但為了大明國祚,朕隻能重托皇嫂以太皇後之尊擔起重擔了。”
(注:張嫣乃先帝遺屬,即天啟皇帝的皇後,尊號為“懿安皇後”,曾經為朱由檢主過婚,崇禎對這位深明大義素有賢德的寡嫂很是尊敬,每逢重大節日和其生日,朱由檢都會親到慈慶宮慶祝;但因叔嫂之間不便,朱由檢向來隻是在慈慶宮殿門外行禮,已是太皇後之尊的張嫣也是隔著竹簾在殿內給予回應;另外,朱由檢與大臣們對張皇後的稱呼既不是“太後”也不是“皇太後”,而是“太皇後”;明朝慣用“太皇後”稱謂,清朝才用“皇太後”。)
“皇上可是要於此萬急之時留在宮中?”殿內傳來了太皇後張嫣的詢問聲,語氣鎮定自若,絲毫沒有因為剛剛傳入宮中的驚天噩耗而失態。
“曆來主少國疑,最是凶險,更何況朕現在連個少主都沒有留下。”朱由檢麵色堅毅,沉聲說道:“皇後雖已有身孕,但距離生產還需時日,更何況也不見得就一定會是個皇子!”
“且皇後柔弱,恐難以擔起國朝重任;太皇後素有大局大義,又頗具膽識魄力,朕也隻能勞煩太皇後臨危扶難了..........”
朱由檢隨即道出此行來意:“此地凶險,請太皇後與宮中後妃一道即刻出宮,由安定門出城前往陪都暫避!朕已擬好旨意賜太皇後攝政之權。”
“當此國難之時,而國本未立,倘若朕.........”
“倘若朕有何不測,還請太皇後於外圍藩王那裏挑選一位品行良善、做事穩重的.........立國本安社稷..........”
“皇上何出此言?周遭遍是我大明勤王之師,城內還有...........”
朱由檢直接打斷了太皇後張嫣的後話,正色言道:“今日之安排隻是以備萬一!朕已安排好一切,餘下之事還請太皇後費心盡行!”
“皇上乃大明天子,怎可留在如此險地?皇上這是要棄祖宗江山和這天下萬民於不顧嗎?”殿內的張嫣聲色嚴厲的質問道:“為君者,當審時度勢,以天下大局為重,既能出宮避險,皇上又為何留在險地?這難道就是皇上的擔當嗎?”
“正是為了這江山社稷、天下萬民,朕才更應該留下!”朱由檢麵色平靜,緩聲而言:“朕被新朝取得的些許成效蒙蔽了心智,乃置百姓水火於不顧.........”
“縱敵入關,一戰而決!此定計是朕提出來的,大風險蘊含大機遇,但朕卻是以京畿百姓的生死做了賭注。”
“這是上天給予朕的懲罰,讓朕以之警醒........”
“現在看來,種種惡果皆是朕的急功好利所致,此戰於國家而言,絕非祥兆。”
朱由檢深有所悟,歎惋言道:“直至此時,朕才頓悟:國家大道,切不可急功好利一味尋求捷徑,當徐圖解之方為長遠大計.............”
“太皇後,朕今日已無退路!被建奴攻入京師已是我朝不世之恥,如果朕今日還被建奴逼逃出城,還有何麵目見列祖列宗?”
“今日朕若是退了,便成了天下笑柄,永世之恥!”
言盡於此,朱由檢當下對著殿內的張嫣躬身一拜,隨即對身後的王承恩下達聖諭:“王承恩,事已萬急!即刻差遣親軍護衛太皇後、皇後及貴妃出城避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