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章 民心所向

初春,臨近晌午,溫潤的陽光揮灑全城,和煦的微風給北京城帶來了盎然春意。

大明門外人潮如湧,分外熱鬧。

街道上車馬行人熙熙攘攘,兩旁茶樓酒肆各類店鋪林立。

招幌牌匾隨處可見,街頭雜耍、小唱集聚起無數看客。

眼觀著如此“盛世之景”,誰又能想象到京城之外的蕭索破敗之象?

不過,自然災禍雖然造成了山河的蕭索,可在朝廷積極施展新政的大浪潮下,也讓天下萬民對新朝充滿了美好的憧憬與希望。

即使是身處災區的災民也重拾了對朝廷的信任,日子雖苦,可在朝廷前所未有的賑災力度下,各省受災之地已經連續半月沒有出現過饑民餓死的慘況了。

所有人都可以感受到新政推行下的大明王朝正在悄然振作起來..........

而給大明百姓們最深的感觸就是:這一切都是因為他們迎來了一位真真正正心係天下萬民的仁君賢主!

-------

微服出宮的朱由檢第一次感受到了北京城的民間氣息,一時間倒是來了興致。

到底是國朝之都,就衝這經濟潛力,朱由檢不由對自己還在醞釀之中的那個生財之道更加有了底氣。

朱由檢這邊遊性正濃,一身管家裝扮的王承恩緊伴左右。

這大明門外的朝前市本就是京城最熱鬧的商業聚集之地,日日為市,無間歇,每天都是這般繁華景象。

但此時跟隨朱由檢微服出宮的親衛們可是飽嚐了這人潮之苦!

平日裏這人多熱鬧倒不是什麽壞事,可碰到一個悄悄溜出宮的皇帝混跡在這嚷嚷人流之中,這可就不是什麽妙事了。

這萬一要是遇到什麽突**況驚擾了天子,那可是萬死也難贖的死罪!

此時,至少二十幾名身著便服腰間鼓鼓囊囊的精壯漢子,散布四周時時圍繞在朱由檢周遭,目光機警如電暗暗觀察著過往路人及四周環境。

怕引起別人注意,打扮成管家裝束的王承恩隻帶著四五名扮成跟班的親衛緊跟朱由檢身側。

如果按照朱由檢的意思,此次微服出宮就王承恩帶著幾名身手矯健的錦衣親衛喬裝跟隨即可。

但在這個新政初推的特殊節骨眼上,心係皇帝安危的王承恩還是在暗處安排了幾十名便服暗衛以備不測。

-------

走的有些累了的朱由檢隨便走進了一家清茶館準備歇歇腳。

茶館不大,陳設頗為簡雅,上下兩層,皆是方桌木凳。

此時的生意倒是不錯,三兩人一桌,品茶閑談,樓下的十幾張桌子已少有餘位。

在一樓西南角一個剛剛空出來的位置坐定,店內夥計很快便將一壺清茶、幾小碟茶點擺在了桌上,朱由檢坐在木凳上輕輕活動了兩下手臂,身上的乏勁立時舒緩了不少。

幾個便服親衛侍立在牆角處,警惕的觀察著店內四周。

“王管家,你也坐。”朱由檢指了指旁邊的空位,對近旁的王承恩道:“走了這麽長時間了肯定也累了。”

“謝五爺,小人還是站著比較習慣......”

“少廢話,讓你坐你就坐。”朱由檢端起茶杯輕輕抿了一口,旁邊幾個茶客的話倒是引起了他的注意。

不遠處的方桌圍坐著三位大約六十上下的老者,聊得正起勁。

趙老漢一邊往自己的杯中添著茶一邊問道:“怎麽著?聽說你家老三回來了?正在積極準備想要參加朝廷即將開始的“技考”?”

“對,年前回來的..........我們家那個渾小子早些年瞞著家裏人偷偷跟著他表舅去了福建做生意,說是在那邊認識了幾個外藩來的傳教士,還跟著加入了個什麽天主教。”同桌的老吳頭神采奕奕的聊著:“這些年就像著了迷似的跟著那幫外藩人盡聊些什麽天文啊星星啊之類的東西,反正我也聽不明白這裏麵的玄妙。”

“這前不久,朝廷不是將當今皇上以前的潛龍府邸改成了博學監嗎?門口貼了告示,上麵列明的新學學科裏就有一個學科叫做——天文學。”

“我們這才回過味來,原來我們家老三跟著那些外藩傳教士學的東西就是正兒八經的天文學。”

“你們也知道,我們家老大和老二都不是讀書的料,這老三打小就聰明,可就是不把心思放在讀書上。”

“前些年為了躲避家裏整日逼他讀書,這小子竟然離了家!”老吳頭說到這,麵露感慨之色:“哎,老話說:兒孫自有兒孫福。”

“這幾年我也想通了,心想著該著我們老吳家沒有仕途的命,也就隨他去吧。”

“可誰能想到,朝廷突然開了“技考”,倒是合了那渾小子的胃口!本以為我們家老三鼓搗的那些東西就是些瞎胡鬧的玩意。”

“沒想到,人家這是學的新學,用處大著呢.........我就說這孩子打小就聰明,這眼光啊毒辣著呢!”

“喲!喲!喲!您現在又把你們家老三當香餑餑了?”趙老漢看著滿麵紅光的老吳頭,打趣道:“我可是還記得去年的時候有人還口口聲聲說要跟三孩斷絕父子關係呢!”

“有這事嗎?反正啊我是記不得了嘍.......”老吳頭直接來了個不認賬。

“哎......這話又說回來了,你們說這要是以前,就最近這半年多發生的事情誰敢想?誰又能想的到?”坐在老吳頭對麵的白發老者感慨道:“說到底這一切都是皇恩浩**!有這樣的皇上主政,我大明何愁不興?”

“徐老說的在理。”趙老漢聞言,連連點頭:“就說朝廷開設“技考”之事吧,這可是了不得的創舉。”

“新設的博學監對標的可是國子監,能入博學監的學子那也是天子門生啊!”

聽著他們聊得熱鬧,前來添茶的茶樓夥計也搭了話:“還有新設立的廉政監察院,聽說優選從寒門子弟中選人,選人的標準都是皇上親自製定的。”

“到時候,我也去試試運氣!”

“你?你行嗎你..........”老吳頭打趣道,看得出來這幾位都是這茶樓的熟客,與這裏的夥計關係都不錯。

“怎麽不行?我也是識字的,按照朝廷頒布的標準我覺得我這條件就挺合適,有棗沒棗打一杆,說不定以後您幾位再見我的時候,這身份啊就不一樣了!”

“哈哈哈........對!對!對!”旁邊有熟客跟著起哄道:“那就請即將高就的李二“差爺”先給我們把茶添上吧,到時候可別忘了咱們這些老相識............”

在一片打趣哄笑聲中,又有幾位茶客加入到了討論朝廷推行新政的話題裏。

親眼看到這民間百姓對新朝重拾了信心,對新政新學都展現出了前所未有的熱情,朱由檢覺得他這半年多來的努力當真是沒有白費。

特別是聽到百姓誇讚新皇的話語,朱由檢暖於心間的同時,也不由多了幾分得意。

畢竟,人都是喜歡聽好話的。

而且,在朱由檢看來:隻有能夠被百姓們打心底裏擁戴的皇帝才能算的上是一個真真正正的聖明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