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章案情分析

“小公子,今日李相之題是否已考慮清楚了?”

趙伯知道小孩子好忘事,經翠花樓一事,此時小王禪依然還在興奮之中,所以怕他忘了來鎮上的正事。

“趙爺爺,我不會忘了今天來鎮上的目的的,剛才你看這七個無辜者,他們妄死,這作惡之人算是十惡不赦了,這就是惡了吧?”

趙伯一笑,搖了搖頭,並不言語。

王禪一看,明白趙伯還有高見,隻是如此搖頭,定然是要自己再思慮思慮。

可王禪隻知死者無辜,就依此斷定行凶者是惡人,這該是常規,至於其它王禪一時也說不上來。

“趙爺爺,你覺得殺人者還會是好人嗎?”

小王禪不是正問,而是反問,這讓趙伯也不得不回答他的話。

若是不回答,那就是默認,殺人者是好人,這有違常理。

可要確認一個人是否好人,這其中之理,並非一言可蔽之。

“好與壞此時還很難說,這七個人之死,行凶之人未必有錯。

江湖之中靠此營生的人很多,拿人錢財替人消災,其行徑隻是一種契約,並無善惡之分。

若要說惡,自然隻在出此謀之人。”

趙伯也不便多加分析,隻想讓王禪知道這其中之意就可以,並不想讓他追根刨底。

“哦,這大周天下竟然還有如此職業,到是新奇,以殺人為職業。正所謂鳥為財亡,人為財死,可能就是這個道理。”

王禪邊說邊偷偷瞄著趙伯,在他心裏似乎已經認定趙伯曾經有可能就是這一行當之人,所以才能此中行當了如指掌。

“你不用如此看我,我都已是七十古稀之年的人了,經曆多一些自然就會知道,知道的人也並非就是此行當之人。

你自小熟悉卜算之術,難道你也自認為自己是神仙不成?

若說這大周列國的行當,等你長大以後,你自然也需熟悉,殺手、妓女、說客、門徒,還有很多。

正是上下各九流,也就組成這個大周天下的江湖世界。”

趙伯也是有些自嘲,而且所說也是要讓王禪知道他年歲尚小,不懂的東西還多了去。

同時也感歎江湖複雜,人心不古。

“禪兒受教了,趙爺爺,不若你就給我講講今天所說的下九流中的殺手與妓女如何?“

王禪到是十分好奇,畢竟隻有知道這兩行,才能真正了解這個案子。

趙伯一看,微微一笑道:“這妓院之所以存在也是由於富人需求,貧家子女往往走投無路,被逼無奈才會走上此行。

有需求,自然會有人去做。

可這些需求正是富貴權勢之人,所以所謂下九流之說,其實也是服務於上九流之人。

妓女賣身,殺手賣命,隻是買賣而已,慢慢的就形成一個行當,也是一種謀生的手段。”

王禪聽得有些迷糊,可卻也不想再問,因為他看見趙伯說起這些事,已經臉上帶著一股憤怒與同情。

王禪知道這是對貧富之別的一種反抗,富貴之家心術不正,才會有這些下流勾當。

可富人權貴卻從來也看不起,為他們實現下流勾當的人,覺得他們所作所為,十分下流。

疏不知,這些所謂的下流人物,其實隻是憑自己的本事在混口飯吃。

反而這些心術不正之人,從來也不會為自己的下流行徑感到下流,這正是錯宗複雜的大周社會的病症所在。

“趙爺爺,你看這就是張府的後院,為何他家的翠花樓被燒死七人,張家一族卻無人在場,難道他們不知道?

還是知道了也不聲張?這又會是什麽意思?”

王禪連問幾個問題,卻是一時跳不出這翠花樓殺人走水一案,讓趙伯也是好生為難。

他本來就不想王禪趟這混水,可王禪還是趟了。

現在連拋三個問題,說明他一直未真正放下這一起凶案,讓趙伯都不知如何回答。

“小公子,此事涉及甚廣,四大家族之中王氏一族逃不脫幹係,劉氏一族更是顯而易見,而張氏那就不用說了。

你的三個問題,還是等回到府上,你自行捉摸吧。

至於今日來此,還是以你的考驗為主,難道你現在不想完成李相國的考驗嗎?”

王禪一想,也對。

這翠花樓一案始終會由官驛的人來處置,而現在官驛裏最在的官就是李悝,若他想知道此案進展,倒不成問題,現在為今之計,還是完成考驗,再得一本古書。

這個時辰也和昨天一樣,但今天的街上卻十分忙碌,行人匆匆,似乎意示著有大事將要發生。

翠花樓的七個屍身應該已抬至官驛,所以此時軍馬也是跑得急。

但王禪看來似乎這些軍馬,卻又與官驛的不同,心裏有惑,可又不敢再問。

趙伯見這些官馬,也是心生憂慮,顯然是一眼就能認出。

“趙爺爺,你覺得剛才那裏正又是善是惡?

以他之能當是能看出此七人非被火燒死,但他開始卻一口認定七人是意外被火燒死。

而且我說及老鴇不在其中,他也聽而不聞,這是為何?”

看來今日王禪是難與放下此案,所以縱然現在問起趙伯善惡由來,也是把案中之人帶出來問。

“這個裏正姓渾,叫渾輝子,來此鎮也有些年頭了。

他的裏正也當了十幾年,管理虎踞鎮也深得四大家族的認可。

剛才你所問,並非可用善惡來定。

依他之能,自然也知道此案會涉及三大家族,所以謹慎從事,想大事化小,不影響三大家族的關係,維持虎踞鎮百年來的穩定,也並非惡意。

可若說對這枉死的七人來說,他又有負裏正之職,你說這該如何定奪。”

趙伯還是稍稍帶著裏正的想法來說事,最後卻又讓王禪自己思考。

“這到也是,若讓四大家族相互內鬥,於虎踞鎮確實沒有好處,死的人或許還會更多。

隻是我看他言語閃爍,左右而言他。

趙伯你認為他有可能會不會是知情者?

既然他與四家族之人都有聯係,那麽與張家、劉家、王家自然走得很近。

這鎮上夜間自然也是巡守,為何偏偏就沒人知道殺人焚屍之事?”

王禪聽趙伯一言,也知道無法認定這個渾輝子所為到底是好是壞,本著猜測,也一並說了出來。

趙伯心裏一驚,若按王禪的推理,那麽上此案或許比表現還複雜得多。

隻是王禪的問題實在太多,一個接著一個,讓趙伯也覺得跟不上王禪的思路。

“小公子,若是你心裏已有判斷,不妨直說,老朽年紀大了,腦子也不靈活,聽聽也好。”

趙伯此時謙虛起來,他也好奇王禪的想法。

“劉家小姐,也就是我嬸嬸昨天來過翠花樓,若是氣憤那是自然,可她該不會這樣明目張膽的做。

可依今日的情況,但凡知道內情之人,都會首先認定殺人者必然是劉家。

因憤殺人,因妒殺人,因辱殺人,該是殺人最常見的動機。

可劉家卻不會如此愚蠢,因為剛才趙爺爺已經說了,這下九流勾當,也是因富人需要才興起。

劉家若如此,就像狗被樹樁絆倒,而怪樹樁子,這樣做了反而會成為笑話,讓劉家麵子全無。

而王家呢,大公子被捉奸,臉上無光,失了麵子,自然想清除汙垢,洗脫聲譽,也有可能被大家認定有殺人的動機。

但事實上又絕不可能,因為縱是把這翠花樓全燒了,也無濟於事。

家裏還有那個婦人,已經說明一切。

並且舅舅的行為已然在鎮上不是秘密,這樣做了就好比掩住自己的耳朵再去偷盜別人家的鈴鐺一樣,隻會自欺欺人。

更何況王氏一族,還有二舅舅,所以王家絕不會再做此下作之事。

那麽說來說去,看似最沒有可能,實質上卻又最有可能的,也是最值得懷疑的就是張家了。”

王禪一席話把與此案涉及的三大家族在其中的利害關係分析一通,也是十分在理。

趙伯一聽,臉上不顯山色,心裏卻十分震驚。

看了看王禪道:“小公子,這是張家產業,劉王兩家相鬥張家該是十分開心才對,此案該與張家無關。

正所謂魚蚌相爭,漁人得利。

張家應該十分喜歡做這其中的漁人,為何反會自燒其產業,那不是多此一舉嗎?”

王禪一聽趙伯詢問,自然也來了勁頭。

潤了潤嗓子道:“最不可能的是張家,可最有可能的也是張家。

我二嬸嬸就是張家小姐,若大哥失勢,得利的肯定是二舅舅,那張家自然得利。

可若說隻憑在舅舅的下流勾當,隻要劉、王兩家不記隙,很快就會大事化小。

夫妻倆為了爭奪族長之位,反而會合成一條心,這當然是劉家不願意看到的。

所以劉家希望把此事攪亂,讓此事難與化小。

其次,昨日之事最讓人懷疑的是有明知我那個笨頭笨腦的大舅舅會來,然後又告訴於大嬸嬸,像一個局。

所以王家肯定會懷疑是張家,現在張家的產業被燒毀了,但卻裝作毫不生氣的樣子,意思就是想與此事脫了幹係,反而讓王家與劉家相互猜疑。

既不得罪王家,也不得罪劉家。

而且王家與劉家之隙便不會輕易化妥。

若火燒翠花樓一事,按走水了事,張家也不會深究,反而劉家與王家都會感激於張家。

可不明白之事反而讓人猜疑,猜疑的結果自然還是王家與劉家。

王家與劉家的名名譽受損是小,可我二舅舅就成了這其中的得利之人。

用小的損失來得到巨大的利益,這正是張家為何要這麽做的原故。趙爺爺,你覺得禪兒分析的對與不對。”

趙伯聽王禪小小年紀,竟然能分析得頭頭是道,不僅不被表相所迷,反而順著表像深挖其中真相,更是對王禪刮目相看。

“小公子,你這隻是自己一廂情願的分析,至於與真相有多遠,我也不得而知。

隻是想告訴於你,事理分析一定得有證據支撐,若無證據正是空口無憑,任你說得天花亂墜也不會有人相信的。”

趙伯並非有意打擊小王禪的自信,而事實也是如此,若無實證,就輕易下結論,那是會害死很多人的。

“趙爺爺,你可不能小看這毫無證據的人言。

正所謂人言可畏,人言能殺人於無形,若能在列國之間運用此關係,自然作用不可小看。”

趙伯從來也未想過王禪此說,心裏也是有些心驚。

若真如王禪所說,就憑他剛才的分析,隻要散布出去,那三大家族必然相互懷疑,虎踞鎮自然會無故起風波,最後得利的或許是趙家,依此看來,王禪心裏的謀略,也可察知。

“小公子,老奴不善長謀略,若說現在虎踞鎮最善長的該是李相,既然來了,為何又駐足不前呢?”

趙伯一直跟著王禪,在王禪說這些分析的時候,竟然不知不覺得走到了官驛,這也正是他心裏所想。

此時官驛大門開著,裏麵的人正在忙碌,卻不見李相的身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