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三章 紙糊縣令

沒過兩天,嚴州城裏忽然多出了一位欽差大臣,他經常出現在街頭巷尾與百姓交談,打聽附近的奇人異事。

起初著實讓周縣令吃驚不小,以為是朝廷每三年一度的考核開始,暗中派出官員在市井間打探官員的風評。不過當他弄清楚欽差大人所打探的事情之後這才把懸著的一顆心放了下來。

欽差大人所打探的消息全都是關於潘主簿的,尤其是最近幾年在當地所做下的不法勾當更是不惜刨根問底也要弄清其中緣由。這就讓周縣令很是開懷了。畢竟被壓迫這麽多年,現如今忽然從天而降一個欽差來為他伸張正義,豈止是開懷,簡直是欣喜若狂了!

嚴州縣令姓周,名海明。

大秦十年,窮書生周海明經過了鄉試、與會試後均以優異的成績上榜,接下來麵對的就是殿試了。從小苦讀聖賢書的他立誌要為天下百姓謀福祉,於是在殿試上表現很是惹眼。怎奈當年參加科舉的人之中有幾位是官宦之家,通過走後門或是被皇帝念及舊情,於是乎可憐的周海明沒能問鼎前三甲。後來還是皇帝感覺有些過意不去,便賜他進士出身,封為庶吉士,前往翰林院做編修。

沒能如願以償做一方父母官的周海明稍顯頹廢,在翰林院中苦苦打熬。在這期間他並沒有像同科進士一般上躥下跳地托關係、走門路尋求外放的空缺,而是老老實實做著編修這份很沒前途的工作。

一晃五年過去,早先同榜之人除了他以外基本上都被外放為官,有的更是做上了一方的府衙之首。

從聖賢書上絲毫沒有學會圓滑與鑽營的周海明自從進入翰林院開始便老老實實地做著本職工作,下差之後也是獨自一人回家,吃飯睡覺均是獨來獨往,顯得很是孤僻。為此,在翰林院中很多同僚對他都嘲諷不已,認為此人是個讀書讀傻了的書呆子,隻知曉沉迷於書本之中,絲毫不顧忌人情。

不知是運氣好還是運氣不好。上任嚴州縣令因為貪墨案被聖上龍顏大怒下令給斬立決了,如此一來便出現了一個空缺。

原本出現一個縣令的空缺對所有在閑職部門苦熬資曆的官員都是一件好事,如此一來他們便有機會補上去。可嚴州縣令這個位置卻不是那麽好坐的,自大秦開國以來出現過很多犯官,他們因各種各樣的原因或被下旨杖責、或被流放遼東、嶺南等地。當然,也有那些犯的事兒比較嚴重的,直接就被下旨斬殺了。

對於這種空缺,剛開始有很多官員擠得頭破血流地去補空缺。可是,漸漸的他們發現,凡是前任官員被下旨斬殺的空缺,若是有人上去任職,不出三個月便會因為各種各樣的問題而鋃鐺下獄,輕則流放,重則直接斬首。

於是這些等待官職的官員們漸漸琢磨出一個非常迷信的說法,那就是凡是上任官員被殺的空缺堅決不能馬上去上任,定要等到下一任的結果出來再說。如果是被流放或被貶官的則還好。可如果再被殺掉,那就證明這個位置是個凶地!堅決不能冒著生命危險補這個空缺。

嚴州縣令便是如此,上任官員剛被殺,朝廷便下旨翰林院推舉適合的官員走馬上任。

聰明人肯定不會幹這等注定要丟命的差事了。於是眾人彼此心照不宣地把一向與他們沒有任何交情的周海明給推舉了出來,聯名向朝廷奏疏一封,言及此人乃是翰林院近些年來文采最為出眾,人品也極佳的人選。

吏部的官員哪裏管得了這麽多,在看到奏疏的第一時間便在推薦函上寫下了周海明的名字,並且連夜送進宮呈給皇帝禦覽。

於是乎,周海明的命運便在一個深夜,被或許在某位妃子身上努力耕耘的皇帝陛下給決定了。

沒過幾天他便接到了調令,隨後馬不停蹄地朝著嚴州進發。

原本周海明以為終於能成為一方父母官,好歹不能白學了這麽多年的聖賢書,最起碼也要為一方百姓造福。可到了地方才發現,一切並不如想象中那麽順利。

以潘義盛為首的嚴州官員,在周海明到來之前便通過秘密渠道得知了此人的秉性後,連夜商討對策。終於在天亮之前決定一定要給這個書呆子長長記性,讓他知道知道此地的規矩,不然今後眾人日子將會不好過。

於是第二天,周海明剛進城的時候大街上突如其來地出現了讓他終身難忘的一幕——原本人頭濟濟的大街上忽然近百的老百姓齊齊跪地痛哭,其間不乏有大聲喊冤者、相互指責謾罵的、彼此間大打出手的.......

周海明驚呆了,這是什麽情況?自己連縣衙都沒進便出現如此之多百姓告狀?讀了無數聖賢書的他悍然決定將眾人全都帶去縣衙,準備開一場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的審判大會。

事不如願,一眾百姓根本沒有理會他,反倒不知是誰吼了一嗓子:“這人是新上任的縣令,肯定跟以前那個狗官一樣拿百姓不當人。”

於是乎在場的百姓忽然間亂了起來,所有人目露凶光緩緩朝著周海明逼近。還沒等他反應過來,身邊的仆從見勢不妙趕緊牽著駿馬,帶著馬背上的周大人朝城門外飛奔而去,險之又險地避開了一場禍事。

就這樣,剛上任的縣令大人第一個夜晚竟然是在荒郊野外度過的。深夜,當他仰望城頭時,兩行清淚悄然劃過臉龐,也不知是被感動的還是被驚嚇到了。

次日,以潘義盛為首的一眾官員帶著昨日在城裏哭訴的百姓聯袂出城,躬身邀請縣令大人入主縣衙。

讀書差不多讀傻了的周海明心裏一陣悲哀,身為縣令的他都沒能讓這麽多百姓服服帖帖,可這個主簿大人卻輕描淡寫地做到了。但是他並沒有把這一些朝著其他方麵想,單純地認為是上一任縣令不得民心才造成了如今的場麵。

新官上任三把火。周海明也不例外,可他卻忽略了一個最為重要的事情——拜謁上官。

嚴州乃是杭州下轄縣城,那麽理所當然的縣令上任後的第一件事便是要拜見一下上司,打好關係後才可以混的如魚得水。

周海明似乎完全不懂,或者說不在乎。在上任當天便大刀闊斧地開始對衙門現任官員進行了一次極為重大的人事調整,想著能讓眾人更為合理地管理好衙門事物。

可他沒有發現,當命令下達的那一刻,眾人看向他的眼神中充滿了仇恨!

千裏當官隻為財。

眾人好不容易混上一個不大不小官當當,在嚴州這一畝三分地上經營數年才打拚下片瓦棲身之地。誰料到新上任的縣令大人竟然要打破所有的平衡,準備重建一個秩序。

官員相互之間牽扯的利益可謂是錯綜複雜,彼此間的利害絕非簡單便可斬斷的。於是乎,周海明再次被自己坑了一把。

又是以潘義盛為首的一眾官員當天便集體向他遞交了辭呈,眾人皆稱自己年事已高,不堪重負。要求回鄉養老,希望縣令大人看在他們沒有功勞也有苦勞的份上答允。

周海明頓時就慌了。如此多的官員集體辭職,那空出來的職位怎麽辦?誰又來替他傳達命令、執行決定?總不可能整個縣衙就讓他一人肩負吧?就算累死也做不到啊!

再三挽留無果之下,周海明隻好連夜趕往杭州求援,希望知府大人能一伸援手幫他挽留下這麽多的官員,最起碼也能讓他們稍稍尊重一下自己吧?

不過當他見到知府大人後,卻得到意料之外的劈頭蓋臉一頓臭罵。

知府大人罵他是有原因的,是因為早在他來之前便接到了潘義盛等人的密信,其間對周海明的人品更是肆意貶低,尤其是對他沒能在第一時間拜謁知府大人更是表達出強烈的不忿。

劉大海接到密信後原本是不相信這些的,對於沒能第一時間述職的事情全然沒當回事。不過當周海明唉聲歎氣地訴說完一切後便不由得他不相信了。一上任便受到全城百姓的抵製,可見其人品的低劣程度可見一斑,後來更是不顧同僚之情,妄用手中權力企圖改變現有格局。

對這一切,劉大海表示很看不起這個人。官場自古便有一套不成文的規矩,如果連這這些規則都沒摸清楚就胡搞瞎搞,這種人不適合當官。

於是乎,在受到知府大人一番‘推心置腹’的訓導之後,周海明幡然悔悟,重新回到嚴州後見到表麵一團和氣,暗地裏卻針鋒相對的潘義盛等人,他隻能無奈地歎口氣回了後院。

接下來的很長一段時間,無論是任何事情,周海明都毫無例外地選擇全權交由其餘官員處理,而他自己則當起了甩手掌櫃。

這種情況的延續,一直持續了很多年。在這其間百姓們很貼心地送了周海明一個雅號:紙糊縣令。

對此,周海明無可奈何地接受下來,至於有沒有在深夜無數次自扇耳光,那就不得而知了。

這麽多年沒能真正為百姓做點實事讓他心裏很是愧疚。但是權利被架空之後,他隻是名義上的縣令而已,還能有什麽能力為百姓做些什麽?

現在從天而降的欽差大人終於帶給了他希望,這麽多年的隱忍終於可以爆發了。若是將潘義盛這些年的所作所為讓欽差知曉,會不會徹底改變現有的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