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七章 改土歸流
想了想,朱慈炫說:“裝備沒問題,糧餉也可拔足,但還得提升白杆軍地位。”
說到這,下旨道:“封秦良玉為忠貞侯,白杆軍納入京軍體係管理。”忠貞侯提前出籠,但秦良玉或秦馬兩家,配得上這爵位。
“京軍體係即衛隊體係,軍隊無餉,但家屬由皇家安置。
壯者有活計幹,老弱有基本生活保障,免費醫療,享受義務教育,日子過得比小地主都愜意。
軍隊負擔轉移到家屬安置上,耗費巨大,但軍隊更忠誠。
他們不僅為陛下而戰,為大明而戰,更為華夏民族而戰,為自己而戰。”
聽了高時明的解釋,閣部重臣們皆咋舌不已。
戶部尚書郭允厚,本來見乾聖帝開明,欲從抄家中分一杯羮,聽後便息了這份心思。
朱慈炫又下旨道:“升傅宗龍為貴州巡撫,協同朱燮元平亂。”
傅宗龍,字仲綸,一字元憲,號括蒼、雲中,雲南雲南府昆明縣人。
原本曆史上,平定奢安之亂,明廷多用其策,最後累官至兵部尚書。
其官宦生涯卻是沉沉浮浮,未能盡用其才,最後陣亡於項城。
朱慈炫認為,他與朱燮元搭檔,應能提前結束奢安之亂。
黃立極領旨。
“袁卿,朕以為,還得派部分衛隊入川,學習山地作戰技巧。”
朱慈炫這麽安排,還有另一個考慮,那就是神臂弓這等重器,要掌握在自己手中。
“陛下的意思,是派少數精銳衛隊,在當地或鄰近招募人員,建新衛隊?”
“沒錯,以後往南用兵,需要山地作戰專屬部隊,平定奢安之亂,正好練練兵。”
“那……臣建議派茅元儀去。”
見朱慈炫有些猶豫,袁可立解釋道:“陛下簡拔茅元儀,目的當不是練兵,而是統領強軍,坐鎮一方。衛隊訓練體係完善,可由方公公負責訓練。”
方公公就是方正化,傳說中的東方不敗,先前派盧九德替回他。由於魏忠賢太菜,還沒發揮作用。
看一眼方正化,見他點頭,朱慈炫便同意了:“那就著茅卿選百名精銳,前往四川組建山地營,人數五千左右。”
“袁卿,孫卿,你們盡快與茅卿協商,確定山地作戰的物資裝備,著天津衛加緊打造。”
“臣等領旨。”
跟著孫承宗問:“陛下,京營、薊州、山海關兵馬,是否要更換新裝備?”
“逐步更換。”
“那臣建議,將替換下的裝備,修繕後發往川黔,增強地方軍力。”
袁可立也建議道:“有衛隊在,京師當無憂。新京營整頓尚需時日,可將其裝備全部入庫,修繕後交由朱燮元,走水路帶往四川。”
“可。”
朱慈炫從善如流,開始問策:“上千年來,西南叛亂時有發生,難以斷絕。朕欲覓良策,一鼓解決西南亂相,諸卿可有教朕?”
“改土歸流。”崔呈秀搶先回答。
朱慈炫一愣,隨即疑慮道:“崔卿,改土歸流之策,不是已在實施嗎?”
改土歸流,從明朝中後期開始,清朝逐步完善,但並未真正解決這問題。
“陛下,西南叛亂,問題不在於改土歸流,而是流官肆意欺壓土民,土民生計艱難,在土司煽動下,從而引發暴亂。要解決西南問題,當強化改土歸流,完善治理製度,防止官吏壓榨土民。”
崔呈秀的答案,雖沒多少實質性內容,但朱慈炫還是欣賞地點點頭。
千金買骨!
這是向朝臣發出信號,隻要認真做事,即便是閹黨,他依然會用的。
“官員清廉愛民,的確是個大問題。”袁可立以清廉聞名,他提了個令士林痛恨的建議,“陛下,可在新體係下培養官員,派往西南。”
新體係培養官員,這本是朱慈炫的教育計劃,袁可立從黃道周那看到的。
“陛下,萬萬不可。”
黃立極反對,除崔呈秀外,其餘閣部重臣皆出聲附和。
朱慈炫沒有理會,而是看向朱由檢,說:“信王叔,朕請父皇立你為監國,不是讓你來當木偶,而是真心希望你能擔重任,替朕撐住北方局勢。如此,朕能騰出手來,解決南方問題,解決北方流民、災民的問題。”
朱由檢眼睛一亮,立馬又恢複平靜,拱手行禮道:“隻要陛下信任臣,臣定當鞠躬盡瘁,死而後矣。”
“死倒沒那麽嚴重。”朱慈炫笑道,“但你要牢記,身為上位者,要不被臣下欺蒙,當先了解民間疾苦,方能作出正確決策。”
“臣牢記陛下教誨。”
朱由檢恭敬倒是挺恭敬的,但朱慈炫還是不放心,於是吩咐道:“京師中你當親去看看,也可派可靠之人,暗中進行調查,獲取真實資料。相信,你看到的真實大明,並不是那些君子說給你聽的大明。”
說到君子,朱由檢臉色一紅,急忙答道:“臣定親眼去看看。”
“有疑問,當向袁卿、孫卿多請教。”
對閣部重臣,朱慈炫還不放心,而對袁可立和孫承宗已相當信任。
“臣領旨。”
教完叔叔,朱慈炫臉色一正,說:“眾卿,待大局穩定後,北方人事就交信王負責;南方,包括西南的人事,朕自有安排。”
新體係培養官員問題,他壓根不想跟這些重臣討論。
“臣等遵旨。”
見沒人提異議,朱慈炫對高時明說:“高伴伴,魏忠賢已下台,朕對劉若愚和江敬民的承諾,該兌現了。”
“陛下放心,待會臣就會安排。”高時明隨即提議道,“陛下,江敬民為詹事務府丞,實為虛職。臣以為,不如讓他跟著茅元儀去西南,看看能否鍛煉出來。”
江敬民也算是自己人,朱慈炫便點頭同意了。
孫承宗跟著提議:“陛下,明年科舉大試,當有不少人落榜,若從中選拔幹才,陛下缺人的問題當可減緩。”
他這麽一說,閣部重臣們便明白了,新體係下官員培養,恐怕要走與科舉不同的途徑。
但他們並沒出聲反對。
眼前這位衝齡之年的幼君,談笑間,魏忠賢便已灰飛煙滅。用來對付那些困在宮中君王的招數,不但不會有成效,很可能會帶來殺身之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