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章 讚不讚同?

這小一個月,自打嶽飛走後,趙有恭又有了呼延通的陪伴,倒也不寂寞,開始的時候,呼延通以為這郡王不過就是一個紈絝子弟,哪會什麽功夫,但是上手之後,不由的暗暗吃驚。

雖然趙有恭沒有練習過兵器,但是在身法和力量上,尤其是持續力方麵讓呼延通大大的吃驚,難道這王爺修習了高深的內功?

趙有恭在與呼延通的交手過程中,體內竟然隱隱有了一絲的氣息在全身遊走,看著呼延通的鞭法,竟然很快就學會了他的招式,這難道是九陰的功勞?

而反觀呼延通,他開始隻是想著和趙有恭玩玩,但沒有想到,眼前的小王爺竟然很快的就用上了自己的招式,那,這樣一來自己豈不是將家傳的武藝都教給了他嗎?

要知道,這家學淵源,可是不能外傳的,不由的內心深處漸漸有了藏拙的念頭。

而趙有恭通過與呼延通練習鞭法,漸漸喜歡上了這種步戰的短武器,他和呼延通對戰,隻能一人一鞭,並不能全部領會雙鞭的妙處,於是就讓來福出去去給自己定製一對鋼鞭,這可是要把呼延通掏空的意思啊...

某一日,延福宮中,召開了一次高層會議,朝廷中幾位重臣都被趙佶召集了過來,會議的主題是關於聯金攻遼的問題,趙佶認為這個事兒,必須要充分聽取大臣們的意見,或者說是要得到大臣們的支持。

趙佶說道:“後晉石敬瑭獻幽雲之地與遼已經近兩百年了,太祖太宗數次北伐而不可得,想我趙氏涿州如今還在遼人手中,每念於此,心中不忍,如今遼國疲憊,可與金人聯盟,取之!不知眾卿家意下如何?”

趙佶剛說完,太師蔡京馬上站出來奏道:“遼國不滅,燕雲不收,臣讚同官家之意,此時與金人夾攻遼國,此事可成!”

趙佶聞言,臉上浮起笑容。

太傅童貫也出班道:“如今金遼國鏖戰,金人勢強,遼國必敗,正是我大宋複中國往昔之疆的大好時機,蔡太師之言,臣附議!”

趙佶臉上笑容更盛!

不過太宰鄭居中站了出來,“官家,澶淵之盟至今百餘年,兵不識刃,農不加役,雖漢唐的和親之策,也不如我朝的安邊之策。如今四方無虞,卻要冒然毀約,恐招致天怒人怨。且用兵之道,勝負難料,若勝,國庫必乏,人民必困;若敗,遺害不知凡幾。以太宗之神勇,收複燕雲,兩戰皆敗,今日何可輕開戰端?”

鄭居中的話,可謂是鞭辟入裏,趙佶臉上的笑容漸漸褪去。

樞密院執政鄧洵武也站了出來:“官家,微臣認為,我們不僅不能與金人聯盟,相反,我們應該助遼國抵禦金人,若是金人滅遼,那麽就會與我大宋接壤,難道與強金為鄰,要好過與弱遼為鄰?”

趙佶的臉色此時已經鐵青了,鄭居中和鄧洵武他們這是在**裸的打自己的臉啊!難道他們看不出自己的意思嗎?

蔡京見了趙佶的反應,馬上反駁道:“燕雲本就是中原固有領土,我大宋收回乃是天經地義的事,而且,那裏的宋人想中原王師都想瘋了,如果宋軍攻遼,肯定會敲鑼打鼓、送水送糧地歡迎我們宋軍,到時收複燕雲之地後,就可與金人以長城為界,憑天險以據之,此乃百年之計!”

童貫也出來說道:“這件事宜早不宜遲,還必須趕在金國前頭,如果讓金國先行收複,我們將會非常被動。”

見眾位大臣們爭得麵紅耳赤 ,雖然趙佶心裏早有了定論,但還是不好貿然下決定,於是草草的宣布散會。

待大臣們都退了下去之後,趙佶很快就讓人將蔡京和童貫又叫了回來,還得是跟他倆研究這事兒。

鄭居中和鄧洵武都看到了兩人複返,鄧洵武對著鄭居中說道:“太宰,看來官家是被那兩個奸臣蒙蔽了雙眼,如今國家兵勢不振,財力匱乏,民力凋敝,輕啟戰端,國將不國,若要官家回心轉意,必要除此二賊!”

鄭居中思忖一陣道:“蔡京、童貫身居高位,且官家信任他二人,不可輕舉妄動,此事還需從長計議!”

鄧洵武馬上對著鄭居中施了一個大禮,“下官唯太宰馬首是瞻!”...

永寧郡府的正堂裏坐著三人,正是和義郡王趙有奕和福國公趙榛,禁足期間,這兩位宗親自然不在外人之列了,他倆能來,趙有恭很是高興,這是朋友啊!

趙榛說道:“恭王兄,再過幾日禁足期限就到了,如今春暖花開,到時候我們一同到外城去踏青可好?”

這個趙榛眼裏就是玩,不過這也正常,他才多大,於是趙有恭爽快的答應了,憋了快 一個月了,早就想著要到外邊去耍耍了。

這時趙有奕則道:“不知恭弟聽沒聽說近期的朝中之事?”

趙有恭搖了搖頭,也有些發愣,趙有奕這個紈絝王爺怎麽還關心起國家大事來了,難得啊。

趙有奕低聲說道:“我聽說官家正在計劃與金人密謀聯金攻遼!”

趙榛一聽就是大驚,相反趙有恭沒啥概念,愣愣的沒有反應,趙有奕見了就是一歎氣。“恭弟,你作為宗室子弟怎能不關心國家存亡之事呢?”

趙有恭略顯尷尬,趙榛說道:“奕王兄,我們和遼國不是兄弟之國嗎?澶淵之盟已有百年,今又為何要和那金人攻打遼國啊?”

趙有奕望著趙榛就是嗬嗬一笑,對著趙有恭說道:“恭弟啊,你啊,竟然還不如福國公!”

趙有恭一陣的汗顏,自己沉迷武藝,隻是想著如何出逃,對於這朝堂之事自己還真的不清楚,不過這種大事情還是要知道的,不然又怎麽判斷靖康之變何時會到。

於是順著趙榛的話往下問道:“我大宋與金人聯盟攻遼,不知道奕王兄有何高論?”

趙有奕又是長歎一聲道:“這刀兵之事可是關乎我們大宋的國運,百餘年的澶淵之盟,天下承平,你是見過咱們的軍隊的,早就是不堪一擊,若是打起仗來,他們能行嗎?勝了倒好說,可是若敗,遼人也好,金人也好,那可都是蠻夷,都不是好相與的。”

趙榛問道:“那奕王兄,你是讚同聯金攻遼還是不讚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