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章 質子姬悟生
丹原作為原丹國國君的貼身侍衛,是有鷹一般敏銳的洞察力的。
貼身侍衛就相當於後世的保鏢一樣。
隨時保持機敏,腦海裏要有各種突發狀況的預案。
這個時代的國君一直是一個高危職業。
不是麵臨被國內奪權派的暗殺,就是要提防敵國的刺客。
畢竟這個時代各國國君沒有絕對的權威。
丹原曾深受丹國國君的信任,是因為丹原天生的機敏讓丹國國君躲過了好幾次的暗殺。
所以韓山武的家族糾集了幾百人在刑場外,有的麵帶怒色,又有的滿臉緊張。
丹原很快就察覺到了這些人的異樣。
一邊維持著秩序,一邊留意著這群人具體的人數。
在當時中等諸侯國的常備軍隊也就幾萬人。
這幾萬人還並不都是機動作戰部隊,起碼一半以上還都是各地的守軍。
所以中等諸侯能調動的常規兵力也就一兩萬人。
這幾百人的武裝團夥如果劫持刑場的話,丹原現在手上的百十來號人根本應付不過來。
被西伯臨時指揮的幾百人的王宮衛隊,丹原這兩日觀察過,他覺得王宮衛隊的作戰能力更差。
周國朝政廢弛這些年,這些王宮衛隊根本沒有應對危機的能力。
丹原甚至擔心這些衛隊裏麵,還有鄭國公的人。
雖然聽西伯說這些衛隊已經全部發誓效忠天子了,但是丹原還是不敢對他們放鬆警惕。
此時丹原覺得劫刑場的人,現在動手應該是最好的機會啊,因為現在人群**還混亂。他們在等什麽呢?
丹原用餘光觀察著這幫人。
準備劫刑場的人裏有幾個貌似領頭的人,不停的看向城門方向,似乎在等什麽人從城裏出來。
丹原把自己的顧慮與擔憂報告給了西伯,西伯沒說什麽隻是讓丹原維持好秩序,便匆忙離開了。
這接下來怎麽辦啊?丹原也是急的團團轉。
過了半刻左右,西伯重新回到了刑場,沒有回到監斬台,卻站到了處刑台上。
不過這臨時搭的台子,本來距離就不遠,處刑台也不是很高。
西伯站上去的時候,來圍觀的人群稍微的安靜了下來。
西伯環視了這些人群,大多數是城裏的居民,除了那幫似乎要劫刑場的人。
下麵還站了許多周國的地方官員。
西伯此刻內心對大王還是挺佩服的。
原來大王在臨時抓這個韓山武的時候,就想到了要公開處決韓山武的計劃。
公開處決韓山武是會得罪鄭國公,但是卻有其他效果。
第一可以再次向周國國民宣示已經消失的王權。
第二可以讓不遵王詔不願交出丹國人的小貴族們膽寒。
西伯再次環視了一下人群。
心想,別說鄭國公了,就眼前這幾百人如若要強行劫刑場的話,還是非常棘手的事情。
就在掃視的時候,突然看到人群中兩個帶著鬥笠的人非常紮眼。
西伯用力定眼一瞅,一個是自己族弟東野澤,另一個是奇裝異服的王上。
西伯內心驚呼,難怪等了許久不見王上過來,原來貓在人群裏麵呢。
西伯又瞅了瞅人群最右邊的那幾百號準備劫刑場人。
很多人都神情緊張,眼睛不停的觀察著周圍,西伯也發現有些人還在眺望著城門裏麵,好像在等什麽人過來。
好奇的西伯,也眺望了南城門方向。
就在這時,南城門裏麵來了一隊人馬,族兵開路。
人群中有一人被百官相擁,不過這裏的百官都是太宰府的屬官。
在華夏曆史上擁有宰相的朝代裏,天子與宰相是分別擁有一套官員係統的。
天子隻審核宰相府上報的重大政務,很多普通政務都是宰相自己決定的。
周朝就更是分化明確了,何況是這個傀儡的時期。
此時天子的行政係統的官員早已被太宰府的屬官全部架空,周天子連審核權都沒有了。
這個陣勢的出場讓圍觀在這裏的群眾還都以為天子駕到了呢。
混在人群裏的周建國也是很詫異,什麽人這麽大的陣仗。
因為這隊人馬的靠近時候,圍觀的人流主動的左右分開。
站在高處處刑台的西伯遠遠的就看到了,來的正是鄭國質於周國的世子,鄭國公的長子,姬姓,鄭氏,名悟生!
因為他們鄭家分封不久,離王脈很近。
本來他們分封後的後人都應該用氏來作姓。此時鄭國公的長子應該叫鄭悟生。
但是鄭國公還是用王族姬姓來給自己的子嗣取名。
所以鄭國公的長子就叫姬悟生。至於鄭國公的這一做法,也就不言而喻了。
他還是想告訴天下諸侯國,他們鄭國在法理意義上還是可以繼承天子之位的。
其實姬悟生這個人質可能是所有諸侯國裏麵都沒有的特殊存在。
這個時期,兩個敵對國為了停戰後彼此都能遵守停戰條約,兩國國君都會挑選一個兒子質於敵國。
可是姬悟生這個人質卻是替他父親鄭國公控製周國的。
鄭國公為了牢牢控製住周天子,逼迫天子與自己互換了質子。
鄭國公此舉是一舉兩得,其一周天子的太子被扣押在鄭國,周天子無法做出什麽出格的事情。
其二鄭國公四處征戰,勢必會慢慢失去對周國朝政的控製。所以兼任周王室太宰的他,就讓自己的世子統領太宰府的百官處理政務。
換句話說,如今鄭國公不在周國。
現在周國的實際統治者就是這個在周國做人質的姬悟生。
也是後世史書上記載的春秋第一個霸主鄭莊公。
作為別國在周國的人質,卻實際統治並管理著周國,這個人質也是空前絕後。
太宰府的屬官跟在姬悟生身後,穿過擁簇的人群。
周建國正好在人群分流的邊界,姬悟生經過周建國身旁的時候,周建國仔細打量了一會他。
姬悟生穿著一身素裝。身高偉岸,但麵目清秀,陰冷的眼神中卻帶著點稚氣。
在周建國擁有的記憶裏,上次見過他的時候,他還是個孩子,現在已經是大小夥子了。
姬悟生的頭發還沒有束起,紮了兩個牛角兩邊分開,代表他還沒有舉行過成人禮。
周建國心想,他應該快到二十了吧?比自己曾經讀史料時想象的鄭莊公秀氣了不少。
可能是質子的身份,也可能為了博得周國民眾好感,姬悟生並沒有佩戴華貴的裝飾。
在萬眾矚目下跟百官的護送下,姬悟生踏上處刑台。
很多民眾一開始並不知道上了刑台的人是誰,但是有些認識的人在人群中竊竊私語的傳播著。
這時候圍觀人群才知道他是太宰鄭國公的世子,未來要繼承鄭國國君的人,當下在周國做人質。
姬悟生踏上處刑台的時候,韓山武都快激動了要哭了。
眼神裏滿是感動,仿佛救世主降臨,但卻不敢多言些什麽。
而準備營救韓山武的那幾百號人看到姬悟生,也都突然覺得心安了,放鬆了緊張情緒。
因為劫持刑場畢竟是沒有辦法的辦法,就算救下了韓山武,也是明目張膽打了天子的臉。
萬一鄭國公在其他大諸侯的壓力下,想給周天子一個台階下。
他們今天參與劫囚的人肯定也少不了懲罰。
所以姬悟生出麵直接營救了韓山武對於他們這幫人來說是雙贏。
首先他們出現在處刑台下準備劫囚的架勢足以表明忠心。
但是最終是被姬悟生世子出麵救下。
他們既規避了風險,照樣能受功領賞,何樂不為?
西伯看到姬悟生走了上來,趕緊彎腰作揖行禮,
“見過鄭國公子。”
姬悟生趕忙回禮“見過卿士。”
這個時候邢台臨時廣場聚集了上萬人,連不遠處的城牆上都站滿了人頭,眺望著這裏。
本來嘰嘰喳喳的氛圍,在西伯與姬悟生相互行禮之後瞬間安靜了下來。
西伯看鄭國公子既然彬彬有禮,心想,看來不會強行要人。
“敢問公子為何出現在這刑台之上?”
姬悟生環視了一下廣場與城牆上的周國民眾。
又把目光與西伯目光相碰。非常有禮貌的詢問西伯,
“晚輩聽聞,鄭國一將軍被無辜捆綁至此,特來了解情況。既然要斬殺我鄭國的將軍,也要讓晚輩知曉原由。晚輩也好在家父責問起來的時候,好有個稟告。”
西伯聽出姬悟生的語氣,簡直就是綿裏藏針,上來就拿他父親來壓他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