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 諸侯各王

晁錯的削藩策,裏麵的措施太急,又太容易讓諸侯各王心裏起抵觸情緒。

當時晁錯提出來的時候,竇嬰就曾反對。

竇嬰的意思很簡單,天下諸侯王太多,手裏又握有兵權,稍有不慎,大漢天下就有可能被顛覆。

而且,當時的匈奴,在長城以外不斷燒殺搶掠,漢軍主力都在守衛邊關。一旦諸侯王再謀反,該當如何?

然而,鬼迷心竅的劉啟鐵了心聽從晁錯的建議,非要削藩不可。到最後,就爆發了七國之亂。

好不容易手忙腳亂平了叛亂,梁王又開始大肆賞賜自己的後宮嬪妃。

劉啟這個皇帝當的,確實很不容易。

劉啟拜罷,對劉榮說道:“你也過來,祭拜一下吧。”

“諾。”

劉榮同樣行了一禮,緩緩開口。

“臣劉榮,原本魯鈍,幸得父皇垂青,立為太子。”

“臣亦如父皇這般,兢兢業業,時刻不敢忘高祖之願,創立我大漢之艱難。繼往開來,為我大漢鞠躬盡瘁。”

說罷再拜,無比虔誠。

劉榮的話,深深觸及了劉啟的內心。

這些年來,自己可不是時刻都兢兢業業,如履薄冰嗎?

祖宗的江山社稷,其中的責任如同天一樣高,地一樣厚,壓的自己喘不過氣來。

“起來吧,隨朕去和外麵打聲招呼。”

劉榮起身離榻,感覺劉啟和以前有些不太一樣。

父子倆一前一後離殿,來到外麵。

社廟外麵的人,分為兩方,分別站在左右兩邊。

左邊,是以梁王劉武為首的諸侯各王。梁王身後,分別是衡山王劉賜、淮南王劉安等人。

右邊,是以陶青為首的三公九卿。丞相陶青,禦史大夫直不疑,太尉周亞夫三公等人。

劉啟率先而行,走向諸侯各王,劉榮緊隨其後。

“拜見皇上,拜見太子殿下。”

各諸侯王笑意連連,連忙見禮。

雖然朝廷削了藩,更是把敢於挑戰皇權的吳楚聯軍打敗,順帶收拾了濟南王、趙王等人,但對於其他諸侯王采取了安撫措施。

暫時的危險沒有了,諸侯各王心裏稍微鬆了口氣。

這次參加冊封大典,還不得賣力討好,防止劉啟再行削藩?

“好,好。”

劉啟含笑點頭,指著梁王示意劉榮打聲招呼,對他說道:“劉榮,這都是你的長輩。梁王你是你叔叔,你應該還記得吧?”

劉榮行了一禮,笑著說道:“見過叔叔,有勞親臨。”

劉武看向彬彬有禮的劉榮,目光卻有些不善:“太子太客氣了,太子是儲君,對於叔伯這樣的稱呼,寡人不敢當。”

劉啟眉頭一皺,瞟了他一眼,知道他這是心有不甘。平時跋扈也就算了,今天是什麽日子?

你梁王的膽子也太大了!

本想出言嗬斥,看了眼劉榮後,改變了想法。

劉榮笑的如沐春風,心裏對於劉武的話不以為然。冊封的詔書在這時候頒布,劉武參加冊封大典,開心就怪了。

恐怕,以後自己這位不甘心於爭奪儲君之位失敗的叔叔,還會時不時給自己一些“驚喜”。

“孤和您都同是高祖的血脈,都是一家人,打斷骨頭連著筋。何況父皇剛才也說了,您是孤的長輩,一聲叔叔,有何不敢當?”

劉武眼睛一眯,臉色有些僵硬。

辛辛苦苦平了叛亂,贏得了滿朝輿論的讚揚,結果卻給眼前黃口小雀做了嫁衣裳,讓人無法接受。

剛才沒忍住,竟然失態了。

太子向自己表示親近,竟然沒忍住心裏的不滿,表現了出來,實在是不該。

於是,劉武順驢下坡,尷尬的說道:“太子殿下說的不錯,寡人剛才說的不得當,請太子殿下見諒。”

其他諸侯王見到此番場景,頓時心裏樂不可支。

諸侯各王的封地全都被朝廷以各種理由削了個遍,就他梁王絲毫未損,反而因為平叛的原因梁國得到了加強。

劉啟不能一碗水端平,劉武獨占便宜,諸侯各王早就不滿了。現在看到他出醜,自然樂得看戲。

劉啟見劉榮三言兩語折服劉武,暗自點頭。看起來,劉榮不單單仁孝厚道,還有勇有謀。

“梁王不想當太子的叔叔,你想幹嘛?”

劉啟沉著臉,向劉武問道。

梁王雖然服軟,劉啟覺得還是得敲打敲打他。

劉武真的是慌了,這麽多諸侯王在這自己怎麽就失態了呢?

劉榮拿他沒辦法,劉啟還能拿他沒辦法?

“臣弟一時失態,請陛下寬恕。”

劉武連忙請罪,希望劉啟不要計較。

劉啟冷哼一聲,沒有接著訓斥。

劉武沒有犯什麽實質性的錯誤,不好再開口訓斥,不然,隻會讓其他諸侯王看自己兄弟兩人的笑話。

劉榮見劉武吃癟,心裏笑笑,在劉啟的帶領下繼續和其他諸侯王打招呼。

“這是衡山王劉賜。”

劉啟指著一個二十多歲滿臉笑意的年輕人,對劉榮介紹道。

劉啟沒有再介紹輩分,害怕劉賜再和梁王一樣,鬧出笑話。

劉賜不等劉榮開口,先打了個招呼。

“臣見過太子殿下。”

劉榮笑著點點頭,還了一禮。

劉賜雖然年齡不大,隻有二十三歲,卻是高祖劉邦的親孫子,按輩分是劉榮的叔叔。

劉賜這一支,很有意思。

作為劉邦的直係血脈,一直覺得皇位就該由自己這一支繼承才對。因為,自己這一支更加親近祖宗。

劉賜的父親劉長,曾經造反,可惜,失敗了。

失敗的過程更是滑稽無比,劉長誌大才疏,還沒開始造反,就已經結束了。

劉長的造反經曆,堪稱傳奇。

文帝時期,劉長和男子但等七十人和棘蒲侯柴武之子柴奇商議,策劃用四十輛大貨車在穀口縣謀反起事,並派出使者前往閩越、匈奴各處聯絡。

朝廷發覺此事,治罪謀反者,派使臣召劉長入京。

結果,力能扛鼎的一代猛人劉長,想都沒想就去了長安。

朝廷大臣都想判他死罪,文帝覺得這個劉長就是一根筋,不足為慮。

那邊正在聯絡謀反,這邊朝廷一叫就到,這樣的人才,文帝實在是不忍心殺了他。

後來隻是廢黜了他的王位,讓他以百姓的身份度過餘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