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太子居舍

行禮離開後,劉榮在門口太監領路下,前往太子居舍。

實際上西漢時期,太子居住的太子居舍,隻是在竇太後居住的長樂宮裏其中一個宮殿而已。

太子居舍,共分為三個部分。

分別是:甲觀、畫堂、丙殿。

甲觀,是太子習武之地。

漢崇武,從帝王到百姓,都喜歡隨身配劍。

或做裝飾,或是用來“切磋”。

所以,作為太子,習武是必不可少的一門功課。

畫堂,是太子學習知識的地方。

這裏,也是以後竇嬰、汲黯等教導太子的地方。

丙殿,則是太子起居之處。

而現在劉榮要去的,自然是畫堂。

踩在席子鋪設的地麵,一路而行,雖然革履輕盈並不厚,劉榮並不感覺硌腳。

這也算是住在皇宮裏的一個特殊待遇,除了各個宮殿中間的空地,兩旁連接宮殿的回廊裏,都鋪上了一層席子。

這樣做的目的,主要是為了防止硌腳。

不論是百姓還是王侯公卿,穿的都是各種布做成的鞋子。走路時間長了,難免會腳疼。

所以,稍有身家的人都會在居住的地方鋪上一層席子,讓自己的腳更舒服一點。

皇宮裏,更不消說。

走了將近兩刻鍾,終於到了太子居舍。

門口處太監伺候下脫了鞋子,劉榮進到畫堂,發現裏麵早有一人等候。

那人身材消瘦,峨冠博帶,見到劉榮後恭敬行禮。

“臣太常禮官大夫石瑞,拜見太子殿下。”

劉榮還沒來得及欣賞裝修的五顏六色的畫堂,就先得學習禮儀。

心中暗自道苦,也不讓自己歇一下。

不過,事關三天以後的冊封大典,劉榮不敢怠慢。

劉榮拱手行了一禮,笑著開口。

“有勞久等。”

“臣不敢,教導殿下禮儀是臣的本職。”

冊封太子是大事,自下詔那一刻起,朝廷上下都開始為這件事開始忙碌。

第一件事,自然是昭告天下。

漢朝是中央集權國家,天子居中,諸侯為藩衛,拱衛中央。

立了太子,詔書將以告示的形式通告各郡縣。而諸侯各國,則是由朝廷派遣專使去通知。

第二件事,就是祭告天地,請上蒼護佑。

這件事用不著劉榮,太常那裏自會有人去做。

第三件事,就是去社廟,告知列祖列宗。

當天冊封太子大典,就是在這裏舉行。

至於為何把太子冊封大典定在這裏,是因為為了告知列祖列宗,江山社稷後繼有人。

按道理,先得讓太卜測算佳期,才能確定冊封大典那天的日期。不過,由於眾所周知的原因,時間比較倉促。

太卜隻好選了三天以後這個時間,作為劉榮的冊封大典。

而劉榮要學習的,就是到時候的禮儀。

石瑞很是盡心盡責,每個細微處都講解的很清楚。為了防止劉榮忘記,還專門寫好了書簡,臨走時放到案幾上,供劉榮翻看。

當然,明日還會過來教導,一共連續三天,就是為了讓劉榮準確記住每一處,以免到時候出錯。

拿起案幾上沉甸甸的書簡,劉榮雖然不願意,還是翻看了起來。

融合了原本劉榮的記憶,漢字,還是看得懂的。

現在沒有紙張,書寫隻有兩種兩種選擇。

一種為簡牘,一種為帛。

普通情況下書寫在竹片、木片的簡牘,或者書寫在由絲綢做成的帛上。

絲綢太過奢侈,非大事不可用。

更多的,則是用竹片、木片加上細麻繩做成的簡牘。簡牘書寫成冊,稱之為書簡。

當然,情急之下,用布也是可以的。

坐塌後,把書簡由右至左慢慢攤開,隻見上麵一條條寫的很清楚。

劉榮翻看之下,不禁想起上學的時候為了考試,連夜死記硬背的場景。

嘴角上揚,劉榮還真是有些懷念。

校園生活算是人生中最美好的,起碼,沒有太多爾虞我詐。步入社會就不同了,為了生存,天天勾心鬥角,讓人心煩。

可,這就是現實。

包括現在,不也是為了生存下來嗎?

天色將暗,畫堂裏的太監又添了不少宮燈,讓光線更加明亮。

為了防止蚊蟲叮咬,熏香也被點燃。

淡淡的香味伴隨窗外隨風搖曳,樹枝發出莎莎聲,使人內心極度平靜。

來大漢這麽多天,劉榮緊張又擔憂的心,終於稍微放鬆下來。

案幾上的書簡,與別的書簡的言簡意賅不同,石瑞寫的很是細致。甚至,為了防止劉榮看的枯燥,還引經據典,注明為何要這樣做。

這個石瑞,有意思。

不知不覺間,天色完全暗了下去,外麵除去點點不知是哪個宮殿宮燈的燈光,就隻有滿天星光。

陸續把飯菜擺好,單丘躬身輕聲說道:“太子殿下,您該用膳了。”

抬起頭,才發現外麵已經完全漆黑一片,劉榮這才意識到時間已經過去很久了。

這也歸功於石瑞寫的確實有趣,各種典故引人入勝,讓劉榮不自覺間就深深沉浸下去。

剛剛看書簡時還不覺得餓,經單丘提醒,發現肚子咕咕直叫,已經在嚴重抗議了。

起身離榻來到準備好飯菜的案幾旁坐塌下來,劉榮準備用膳。

飯菜還是老樣子,並沒有因為當上太子而改變。而且,因為冊封大典的緣故,肉食也被撤掉了。

這也是秉承文皇帝簡樸的因素在裏麵,在這時候想吃多好,恐怕要失望了。

哪怕是劉啟,每頓飯也不過是最多加個肉菜而已。

況且,劉啟也舍不得。

老一輩人節省慣了,你想讓他浪費,那是不可能的。這樣的習慣,在後宮時就有體現。

每一個嬪妃,宮殿裏必定會有一個紡車在那。嬪妃們閑暇時,就靠紡線和閑聊打發時間。

吃著淡而無味的水煮青菜,劉榮不禁想念起栗姬來。雖然隻是離開沒多久,但這副身體對於母妃的思念,感同身受。

劉啟是天子,後宮多嬪妃,並不是每天都去栗姬那。

雖然思緒萬千,劉榮表麵卻很平靜。

淡如止水,處事不驚。

這是成長時,必定要學會的。

什麽都表現在臉上,在這深宮之中,是不行的。

劉榮在這吃著飯,栗姬那裏卻和劉榮想象的不太一樣,很是熱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