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一章 練兵

隨著一聲脆響,放置在桌上的香爐砸下,頓時滿地狼籍。

杜安道眼中寒光乍現,望向說話的那位。

而此刻那將軍意識到事情的嚴重性,慌得跪在地上連忙開口辯解。

“世子殿下說,寧為百夫長,勝作一書生,好處自在演武場。”

殿內有些人的麵色大改,饒是朱元璋都為那句話震驚。

龐大的文官集團如泰山,這句話要是被知道定是堆積如山的彈劾。

他輕咳一聲,看向地上那位開口問道。

“演武場?有什麽好處?”

聽到這問題將軍張嘴可又不知從何處說起,憋紅了臉也說不出個所以然。

眼見著眾人的視線都堆在他身上,隻得看向上麵那位。

“臣鬥膽,請陛下移駕。”

這番詢問並不知道朱尚炳怎麽拉攏,朱元璋也不想與他們多聊。

既然有人主動提出,那就順杆子向下。

他向杜安道點了點頭,後者會意。

“擺駕演武場。”

一大堆人跟在朱元璋身後,他氣勢洶洶往演武場走去。

心中暗道,他倒要看看,那朱尚炳有什麽花樣。

……

演武場。

隻見排列爭氣的新兵正在操練,步伐井然有序達成一致,他們的手腳上綁著沉重的沙包,烈日當空眾人滿頭大汗。

親眼目睹這一切,饒是朱元璋都不由得為之震撼。

實力尚且不知,但是就紀律這方麵遠勝於大部分軍營中的士兵,更何況雖不知他們身上綁著的是何物,但依稀能察覺到特殊之處。

老二家的孩子怎麽做到讓良莠不全的新兵上下一心的?

就在他匪夷所思時,旁邊傳來一聲驚呼。

“這劍怎麽這麽沉?”

開口的是位體型壯碩的將軍,讓在手中掂量著這些武器,得到驚人的答案,所有的武器都比原先重了十倍不止。

他們眼神複雜看著這些孩子。

寥寥數日,精已成勢。

假以時日定是支勇武之師,本對朱尚炳不抱希望的朱元璋眉心微鎖,這與他曾設想的並不相同。

本想借著磨難來讓其成長,誰知此子作為反倒令他大開眼界。

“我家小子這是在幹嘛?”

徐達看著領著五十個人的徐增壽眼中帶著好奇,他們結出兵陣與另外一方對練,前者更勝一籌以退為進,破解對方的陣法。

看得不少武將眼前一亮。

外行人看熱鬧,內行人看門道。

雖然他們不清楚這是何人創下的兵陣,但攻守皆宜作用於守城戰中有不小的用途。

而那邊的徐增壽結束完後,不經意看向這邊,看見半月不見的父親,本想著去看看。

怎料……

“徐增壽。”

“到。”

朱尚炳的點名打斷他的思緒,後者二話不說來到麵前。

以往紈絝的模樣**然無存,就連諸多將領都沒做到的事情,朱尚炳憑借一己之力辦到了。

“那個是李茂吧?”

朱元璋看著站在最前麵的李茂,語氣中帶著幾分不確定。

原先的李茂白胖,如今站在那的皮膚曬的黝黑發亮,又瘦了不少。

認不出來情有可原。

這支令人瞪目結舌的勇武之師,令朱元璋心念一動,倘若可以作為朱允炆的助力,也許就沒有朱棣什麽事了。

隻是……

他的目光落在朱尚炳身上,有些複雜。

倘若要得到首先必須拉攏或者除去他,不然即便兵權在手也難保他們會不會生出異心。

“既生瑜何生亮。”

朱允炆守成足矣,可鞏固大明江山。

那賢君的選項足以證明一切,但身邊虎狼環伺。

前有朱尚炳隱忍不發,後有朱棣野心勃勃。

都是難以抗衡的大敵。

莫非天降大勢,眾生不可改?

即便將朱尚炳遣去蒙古,也弄出這支師。

思及此處,朱元璋轉身離開演武場,讓方孝儒來奉天殿內。

後者剛剛踏足,聲音便響起。

“如何才能使秦王世子歸心。”

方孝儒麵色大變眼中透露著疑惑,不解為何上位會如此。

多次因為世子前來尋他,莫非此子……

想到這他連忙把胡亂的思緒摒除,沉默片刻後開口。

“依臣之見不如順水推舟,在宮中除卻秦王許允炆便是世子最親近的那位。”

此言出,上麵傳來聲冷哼。

方孝儒頓時跪下,意識到所言有缺,悔之晚矣。

欲要開口卻被朱元璋的話給打斷。

“不必多言,咱沒有怪你。”

“隻是還不夠,現在這些還不夠。”

若順水推舟,便是與模擬器重合,他的目的是改命。

他那皇孫好就好在性格寬厚,待人真誠,這點他自然放心。

但登臨帝位,難免心性有變。

也許就是這點誤差,讓他們二人分道揚鑣,再演那出荒唐戲碼。

方孝儒聽到那兩句話,麵如金紙再次陷入深思。

過了良久,他突然有了主意。

“還請陛下附耳傾聽。”

兩人耳語,朱元璋聽到這主意後,眼中滿是讚賞。

此計即可達成目的,也能造就一段佳話。

放下心頭的大石,朱元璋深吸口氣吩咐眼前人。

“那就按你說的辦。”

……

衛國公府。

朱尚炳夜間來訪,看著麵前擺放的盔甲忍不住咂舌。

不愧是狗大戶!

“就這麽辦吧,麻煩舅舅私下聯絡,務必在出征前趕製出來。”

五千套兵甲。

是個不小的工程,但為了保全家中子弟的性命,那些大戶一定會拚盡全力去辦,這些盔甲比尋常要重,意味著普通的刀劍無法穿透。

負重訓練便是為了這套盔甲做準備。

有了它們不說全身而退,至少不會有太大的傷亡。

鄧鎮聽聞點了點頭,反正他隻是個傳話的。

還是苦主之一。

那些國公將軍把孩子送去時,隻怕沒想到會有這天。

“世子殿下,你當真覺得新兵可行嗎?”

鄧鎮過了半晌才將這個問題說出口,他不解為何朱尚炳大費周章。

僅培養五千精兵也未必能成事,何須如此。

莫非真是為了退婚?

意識到鄧鎮心中所想,朱尚炳想到當日宴會之事眼神冰冷,開口解釋道。

“別想太多,本世子所為,一是秦王府的顏麵,二則是藍玉磕頭道歉,並沒有兒女私情摻雜,更何況……”

聲音戛然而止,鄧鎮抬起頭來,對上雙充斥著信任與戰意的眼。

他說。

“此次出征,本世子要讓他們隨我揚名立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