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0章 演變成現場辦公

範成貴鄙夷地擺了擺手,可能嫌棄茶具不夠檔次,有失他的身份。

他自個從呢子長袍的衣兜裏,摸出一個短柄的英式煙鬥,跟班小廝忙不迭從煙絲袋裏夾出煙絲給其填上,然後劃了根洋火柴點上。

範成貴吧噠吧噠地深深吸吮二口,然後,徐徐吐出一絲煙霧,很有範兒地扭頭對陳天華說道:

“土根呐,說起來我和你爹也算是老相識,早幾年他可是我填上賭坊裏的常客,你怎麽說也算是我的世侄吧。”

瑪的,就是你這廝禍害我的父親,還好意思說。

陳天華心裏是十萬匹草泥馬在奔騰,嘴裏還是嗯嗯應付。

“可你倒好,悄無聲息地在本鄉搞起如此大的場麵,我這個當保長的卻毫無知曉?要不是劉裏長前來稟告,極力邀請我來看看,可能我被蒙在鼓裏哦。嘿嘿!”

他話鋒一轉,話裏有話,似乎是在埋怨,又像是在套近乎。

“對不起了保長大人!這事我確實還沒有往鄉裏稟報,我隻是跟裏長劉先生講了講,主要是現在處於試驗調測階段,倘若準備正式投產,哪肯定得向鄉裏報告呀。”

陳天華穩定下情緒,不急不徐地做著解釋。

“哎喲,土根呐!保長大人是跟你鬧著玩的,鄉裏鄉親的,他又是咱鄉裏的父母官,巴不得鄉裏人都富起來呢。隻是以後土根啊,要多跟保長大人走動走動,多向大會請示稟報。”

劉文傑見狀,連忙插嘴幫腔。

他一語雙關,既算是幫陳天華在解圍又像是在點醒他,什麽叫人情世故,做事不可意氣用事。

麻痹的,一個不入流的鄉保長,你要是得罪他了,就讓你一事無成。

現實情況就是這樣冷酷。

“那是當然,多謝劉世伯指點,世侄土根記下了。”

陳天華也不是一根筋,雖然對範成貴什麽都不感冒,還有些憎恨,但他現在可不能輕易去得罪。

範成貴見劉文傑插嘴打了圓場,陳土根也微宛地認賬服軟了,他當然知道見好就收,點到為止的道理。

他今天來不是來幹涉,搞破壞,而是實實在在的來考察一番的。

當然,作為一鄉之長,給這個囂張的後生來個下馬威,還是要有的。

否則,這個不知天高地厚的愣頭青,還不知道雙棲鎮是誰在當家呢。

接著,他話鋒一轉,打起了另一種官腔官調。

“土根呐,看這桌上攤著圖紙,給我和劉裏長瞧瞧你的規劃?”

“好好…沒問題。”陳天華上前二步,連忙展開已經收攏的設計圖。

劉文傑拄穩拐杖也湊了上來。

範成貴根本就看不懂設計圖紙, 但他也是裝模作樣地仔細在看。

他現在能斷文識字,完全是在他父親的拳腳下,錘煉出來的。

“哇呀土根,這是你自己設計畫的?”

劉文傑看了那是驚訝萬分,“簡直不敢相信呐,若非親眼見到,我以為是省城那些留洋回來的設計師畫的呢?你哪裏學的本事?”

劉文傑雖然是個儒家思想的堅守者,但不是不了解先進,科學的東西。

他博學多聞,見多識廣,雖然看不懂設計的具體內容,但他能識別什麽叫設計圖紙,什麽平麵規劃,結構剖麵等等概念。

範成貴那就差遠了,看這圖紙就不知是什麽東東。

“世伯啊,我在紹興城裏跟洋牧師學過繪圖和設計,懂點皮毛,又看了書中有關作坊車間的平麵規劃圖,我記性好,這些都是模仿書中案例,再跟爐窯師傅們商議,結合實際才繪製出來的。”

陳天華天馬行空的胡說一通。

至於那個洋牧師懂不懂設計,他有否跟洋牧師學過,包括洋文,無從查證。

反正那個洋牧師據說被義和團給整沒了,劉文傑和範成貴他們不信也得信。

不信,那他的設計圖是怎麽搞出來的?

難道還真是閻羅殿裏帶來的?

恐怕閻王爺他自己都是一竅不通嗬。

“很好土根!你就安心搞這個石灰窯場吧,項目的土地申報由我和保長大人幫你弄了,需要資金過些天,咱們一起坐下來再議。”

劉文傑先給予蓋棺論定,然後拽了拽範成貴你長袍馬褂道:“怎麽樣?成貴兄。”

“這個我沒什麽意見,隻要你文傑兄同意的,我範成貴一概支持,往縣裏你去,鄉裏我簽字畫押即成。”範成貴咧嘴一笑,坦言道。

他們範家,從他父親開始,很尊重劉文傑一家,後來學堂入股,劉家也是網開一麵,讓範家成了校董,似乎臉上貼了金子。

所以,範成貴也同樣很尊重劉文傑。

“那就這麽說定了。”劉文傑心裏一塊石頭落地。

臨別前,範成貴用手拍了拍陳天華的肩膀,意味深長地說了一句:

“這些都沒問題,土根啊閑話一句,就按劉裏長文傑先生的意思去辦,到時候我想入點股,你可別不買賬哦。”

“瞧大人說的,借我十個熊膽也不敢呐,何況投資入股是對我事業的一種支持啊,我求之不得!”這些冠冕堂皇的話,陳天華還是會說的。

先把小作坊先立起來,做大了有了一定實力,慢慢建立人脈,到那時牛鬼蛇神進來都不怕。

“……”

聊了一會,範成貴,劉文傑他們離開了,立項工作也就這樣談成了。

這是個很高效的現場辦公會議,誰說清末時期辦事效率低下?

一切都是事在人為,還真的要講人情世故,講究策略。

……

一個完全按照陳天華自行設計,自行安裝調試的石灰窯場,初建成功了。

雖然有儀器儀表輔助,但以後有規模開爐煆燒,現場需要有技術和經驗的老師傅把控最好。

他首先從宜興一家石灰窯場,挖來一名姓耿的,叫耿繼中的煆燒老師傅,做了窯場的總技師。

耿師傅順便帶上了他的二個徒弟,這更好。

原先建成的那個一車間,其空間可以裝下二個煆燒爐窯,現在一號爐窯邊上,再建個更大的二號爐窯。

一號爐窯最先生產出來的石灰石,滲合成石灰沙漿砌成的牆體,經過一個多月觀察,測試,其堅固成度大大高於外地的石灰石產品。

請來許多泥瓦匠進行專業評判,都一致認為屬於優質石灰石產品。

清末衙門裏,沒有像後世那樣的產品質量檢測部門,完全依靠市場認可,尤其是那些大牌的泥匠師傅敢用,肯用。

所以,這些大牌泥匠師傅,他也是拉擾了一批過來,又送禮又請客的。

一切塵埃落定,陳天華決定正式投入資金五千大洋,讓窯場進入試運行階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