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章 不會再有這樣的機會了
大明天啟七年,臘月二十三。
紫禁城,太和殿。
今天是小年,朱由檢破天荒的召開了朝會,因為從今天開始,朝中的各個衙門開始封筆,不再處理公務。
朱由檢特地把在京的文武官員全部召集起來,想要開一個年終總結會議。
待眾人站定以後,朱由檢開口道:
“今日之所以召大家夥兒過來,是因為朕有幾件事想與諸位商議。
第一,天啟七年馬上就要過去了,這一年大家幹的怎麽樣,咱們今天就總結一下。
第二,明年就是崇禎元年了,諸位愛卿對明年是不是有什麽規劃?
第三,朕打算年後,就在承天門外,修建一座大明英烈祠,祭祀為大明戰死的英烈們,至於具體的禮儀規製,禮部,今天務必拿出一個章程出來。”
朱由檢看著殿中的眾人,見沒有一人說話,隻好點名道:“首輔,你先說說吧,先對天啟七年做一個總結。”
溫體仁此刻的心裏也是滿腹怨言,自己才當了不到一個月的首輔,皇上就讓自己對天啟七年做總結,真是……
但是沒辦法,既然已經被點名,隻好硬著頭皮站出來數道:“啟奏陛下,自陛下登基以來,先是建奴南下,爆發錦州之戰,幸賴陛下英明神武,前線將士用命,將建奴擊退,並斬殺奴酋皇太極。
而後,陛下鏟除閹黨,還大明朗朗乾坤。
又,山西……”
溫體仁洋洋灑灑的說了近半個時辰,朱由檢又接著說道:“那首輔再說說明年的規劃吧。”
溫體仁道:“臣姑且言之,陛下姑且聽之。”
朱由檢說道:“首輔盡管說來。”
溫體仁繼續說道:“啟奏陛下,臣竊以為明年朝廷有以下兩件事需要去做。
第一,應當繼續加大對遼東的兵力投入,在時機適宜的時候,可以步步為營,穩紮穩打,向北蠶食後金的土地,壓縮後金的生存空間。
第二,就是陛下曾言,關於組建水師的事,朝廷及地方應當抓緊招募能工巧匠,建造戰船,招募水手。”
溫體仁說完。
朱由檢向眾人問到:“還有嗎?”
見沒人說話,朱由檢繼續點名道:“禮部!明年就是崇禎元年了,春闈的事準備的如何了?”
周延儒萬萬沒想到陛下會點自己的名字,但還是出班說道:“啟奏陛下,春闈之事已經準備的差不多了,現在就是主考的位置尚未確定,還需陛下聖裁。”
朱由檢聽完,奇怪的說道:“朕先前不是讓內閣……哦,朕險些忘了,內閣換人了。”
文武百官聽見朱由檢後麵那句話,險些噴出血來。
您這皇帝當的,就連內閣換人這麽大的事,您都能忘?是不是就記著後宮那點事呢?
朱由檢自然不知道眾臣們的想法,繼續說道:“一事不煩二主,主考官就由你來吧,但是!真有兩點要求。
第一,適當增加關於民生的一些策論,身為大明的官員,不能對民間之事兩眼一抹黑,更不能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隻讀聖賢書。”
唰!
一些東林黨人的目光瞬間看向站在溫體仁身後的韓爌。
卻見韓爌,兩眼微閉,像是沒聽到一般。
底下眾人的動作,自然瞞不過朱由檢,但是朱由檢卻混不在意,繼續說道:“第二,增加《大明律》所占的比重,身為朕的臣子,如果對國朝的法令一知半解的,那還這麽替朕牧民?”
“好了,關於春闈朕就說著兩點,內閣會同禮部去辦吧。”
內閣諸臣一聽竟然還有自己的事,頓時心裏滿是腹誹。
“對了!朕再說一件事,內閣下旨,讓各地藩王年後入京。”
內閣諸臣和滿朝文武頓時滿是驚訝之色。
好端端的,陛下讓各地藩王入京做什麽?
溫體仁出班問道:“敢問陛下,不知此次召各位藩王入京是以何名目?”
“祭祖!”
這下子滿朝文武更是感到奇怪起來,都是年前祭祖,哪有年後祭祖的?
朱由檢卻是不管那些,對殿中的眾臣繼續說道;
“朕再說幾句。
第一,戶部要在年前把明年一年的財政收入和支出列一個大概出來,看看能不能做到收支平衡,如果不能,那就看看哪些是必須花的,哪些是可以不花的,這樣也不至於國庫年年虧空。
第二,吏部,年後組織京察,看看哪些官員政績斐然,哪些官員庸碌無為,又有哪些官員屍位素餐!年前列個章程出來,報於朕知。
第三,兵部,核查各地衛所的在役情況,清查全國武備,朕要知道我大明還有多少可戰之兵。這就是兵部明年最重要的事!
第四,刑部,為何朕到現在還沒有收到你們關於天啟七年的死刑複核文書?年前必須報朕!
第五,工部,年後就要把西山的房舍盡快的建起來,同時對於天下河道的疏通,要加大力度,西北的賑災事宜,工部也要盡力配合。
好了,朕就隻有這些要求,諸卿可還有要補充的?”
朱由檢說完,掃了文武百官一眼,然後說道:“沒有的話,就退朝吧!”
“臣等恭送陛下!”
此刻的文武百官心裏都在想,終於把這位爺送走了,這是明擺著不讓大夥兒過個好年了。
出了紫禁城,各個部堂的人在自家尚書的帶領下,來到各自的值房,開始準備朱由檢要的東西。
其中工部的官員最是舒服,他們年前沒什麽事,陛下安排的全是年後才動工的,再者,自家尚書至今沒有到任,大家何不開開心心的回家過年。
退朝之後的朱由檢直接來到坤寧宮。
同時讓人去請皇嫂張嫣、德妃閻嫚兒和淑妃田秀英。
這是自己來到這個世界過的第一個小年,朱由檢決定好好的聚一聚,來年,可能就不會再有這樣的機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