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章 三道梁之戰

圍剿的軍隊在突破災民組織的第一道防線後。

並沒有停歇,緊接著向災民的第二道防線前進。

相比於隻有壕溝的第一道防線,第二道防線,擁有大量的木柵欄,拒馬等障礙物。

同時,在此地防禦的災民們也趁第一道防線被攻擊的時間,調集了一些簡陋的盾牌。

雖然這些盾牌都是一些拆下來的門板,竹子編織的簡單盾牌,防禦力固然比不上正規軍隊的盾牌,但是抵擋弓箭還是綽綽有餘的。

而圍剿的兗國軍隊也知道,第二道防線,光憑弓箭手是不可能攻陷的。

何況之前參與進攻的五百弓箭手已經無力繼續拉弓射箭。

接下來隻能靠其他士兵了。

“重甲兵!”

兗國先鋒軍隊裏,有一百手持斧頭的士兵越眾而出。

這些士兵相比於其他士兵,身上披了兩層盔甲。

“前進!”

一百名重甲兵開始向第二道防線靠近。

“咻咻咻……”

災民這邊的弓箭手也開始零零散散的向兗國軍隊射箭。

不過這些災民的弓箭手射出的箭矢,隻能在兗國軍隊的盔甲上發出一陣陣叮叮聲。

大部分的箭矢連第一層盔甲都沒有射穿。

一百重甲兵頂著箭雨,開始靠近木柵欄,拒馬等障礙物。

一抵達防線前麵,一百重甲兵便開始揮舞起手上的斧頭。

勢大力沉的斧頭輕易的便將災民們苦心建造的障礙物劈毀。

期間,災民們也使用過其他武器攻擊。

比如把手上的竹竿投出去,不過麵對身披重甲的兗國軍隊,這些災民的攻擊顯得極其無效。

沒多久,一百重甲兵便在災民的第二道防線上,撕開了一道缺口。

撕開缺口的重甲兵,並沒有撤退,而是丟下斧頭,拿起他們特有的樸刀,直接殺進了災民當中。

相比於普通兗國軍隊配備的製式單手長刀,重甲兵配備的樸刀,則是一把長度一米二,刀柄占據一半長度的武器。

這種樸刀比普通士兵裝備的長刀長度更長,攻擊範圍更大,同時刀體更厚,更堅固。

所以殺傷力更強。

尤其是在麵對沒有盔甲的災民時,這些手持樸刀的重甲兵,每一次揮舞,都可以砍殺災民。

而災民手上那簡陋的武器,不說與重甲兵抗衡,連抵擋對方的攻擊都十分困難。

畢竟竹竿無法擋住,竹子編織的盾牌,抵擋一些箭矢還沒問題,但是麵對樸刀,往往會被一刀砍開。

於是明明災民占據絕對的數量優勢,但是卻被兗國一百名重甲兵追著砍。

這一百名重甲兵宛如進入羊群的狼一樣,他們到那,災民們便一哄而散。

一百人硬生生把數千災民給攪亂了。

同時,其餘的兗國軍隊,也開始向前攻擊。

因為重甲兵打開了局麵,剩下的兗國軍隊並沒有遭到過多的阻攔。

當一千五百先鋒軍撕開災民的第二防線時,負責護衛先鋒軍兩翼的一千兗國軍隊,也已經越過了第一道防線。

不過,災民從另外的方向調來了援軍,妄圖從側麵攻擊先鋒軍。

負責側翼掩護的一千兗國軍隊自然不會坐視不理。

主動迎了上去,和對方展開了廝殺。

雖然說災民方麵占據了絕對的兵力優勢但是雙方的戰鬥力差距實在太大了。

不說武器裝備,盔甲方麵的差距。

災民就連互相之間的配合也比不上兗國的正規軍。

一邊是亂哄哄衝上來的災民,這些災民沒有任何配合,即使衝到了兗國軍麵前,很多人都不知道應該平舉手上的武器,而是依然讓武器朝天。

即使有人表現好一些,但是往往他們以一人之力,對抗數名士兵。

更重要的是,很多災民在麵對軍隊的時候,居然沒有膽子下手。

這其實是正常的。

畢竟這些災民不久前還隻是老實巴交的農民。

他們之所以會和兗國的軍隊交戰,一是因為當時在群體裏時,被鼓動,失去了正常的判斷。

另外則是真的想要活的更好而已。

不過有時候,一腔熱血並不能抹平武器裝備方麵的差距。

尤其是災民缺少盔甲。

在麵對兗國軍隊時,災民的攻擊往往隻能讓兗國軍隊感到身上一疼。

而兗國軍隊的攻擊,卻都是致命的。

也正是因為雙方防護用品之間的差距,使得兗國兩千五百軍隊,可以壓著十幾倍的災民打。

正是因為如此,在冷兵器時代,國家不會禁止刀槍劍戟,甚至連弓箭也不會禁止,但是卻是絕對禁止民間擁有盔甲。

因為一名士兵可以有一把不是很好用的武器,但是不能沒有一套優良的盔甲。

武器差點沒關係,隻要砍的死人就可以了,但是盔甲要是差點,那可是會要人命的。

不過,很快,災民便改變了作戰方式。

他們不再成千上萬一窩蜂一般衝上來,而是每次一兩千,一兩千的衝上來。

雖然兗國軍隊每次隻要很短的時間便可以殺散這些災民,但是依靠龐大的數量,每次剛剛被兗國軍隊殺散,便又有新的災民殺過來。

範昭義看著和亂民交戰的軍隊,他已經意識到不對了。

他連忙下令道:“命令,前鋒軍撤退!”

範昭義之所以在戰局一片大好的情況下下達這種命令,是因為他發現,再不把軍隊撤下來,自己派出去的先鋒軍可能會被亂民徹底吃掉。

因為亂民們改變了方法,不再一窩蜂的殺將上來,而是一批批的殺過來。

看上去,擊潰一批亂民消耗的時間更短了。

但是之前,上萬亂民衝過來,自己這邊隻要斬殺個幾百人,便可以讓對方崩潰。

而如今,對方一兩千人衝過來,自己這邊還是隻要斬殺幾百人,便可擊潰對方。

但是一樣的戰果,取得的效果卻是大大的不同。

之前一次可以擊潰上萬亂民,而現在一次隻能擊潰一兩千亂民。

而一名士兵的體力是有限的。

自己這邊的士兵雖然擁有更好的武器,更好的盔甲,更好的配合。

但是優秀的武器,精良的盔甲,都意味著自己麾下的士兵,負重比亂民更大。

一套兗國軍隊的製式盔甲,重量大約在三十斤左右,加上其攜帶的武器,各種其他物品,重量已經達到四十多斤了。

帶著如此重量的物品,還要進行高強度廝殺,哪怕是再身強力壯的人,也無法長久。

一般而言,經過長期訓練的士兵,能連續進行半小時的廝殺就已經是不錯了。

而自己還需要為先鋒軍留下足夠的體力進行撤退,所以戰鬥僅僅進行了不足一刻,範昭義便決定撤退了。

此時,他也終於知道,亂民為什麽要轉移到三道梁。

還構築起多道防線。

因為這裏是山區,即使自己麾下的軍隊可以擊潰一部分亂民,混亂也不會傳播到整個亂民當中。

如果是在平原地帶交戰,自己麾下的軍隊隻要擊潰一部分亂民,這些崩潰的亂民便會自己衝散,帶走其他亂民。

到時候自己這邊在後掩殺,擊潰幾十萬亂民並不困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