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章 亂局

王華等人全部進入甕城之後,北陳軍的人,拿過來一條黑布,說道:“請把眼睛蒙上。”

王華沒有想到,北陳軍居然謹慎到這種程度,在擁有如此強悍城防的情況下,連哪個城門是真的,都不願意透露。

不過誰讓自己在人家的地盤上呢,隻好照章辦事。

等王華蒙好眼睛後,一陣嘎吱聲傳來。

接著王華便感覺有人牽著馬開始走了。

沒一會,馬便停了下來。

接著,王華眼睛上的黑布被拿開。

突然出現的光亮,讓王華忍不住眯起了眼睛。

等重新適應光明的環境時,王華發現,自己已經身處原陽城內。

隻是和自己想象當中繁華的原陽城不同的是,自己眼前的街道明明商鋪林立,但是街道上卻看不見一個行人。

大街上反而是三步一崗,五步一哨,時不時還可以看到一隊北陳士兵巡邏而過。

不過王華還是可以看到,兩旁屋子裏,時不時有人通過窗戶,門縫看向自己等人。

原陽城的這番景象,讓王華意識到,出事了,可惜的是,如今這個世界,沒有電話,網絡,自己無法時時了解發生了什麽事情。

於是王華便轉頭詢問和自己一起的李振。

“這城裏是發生了什麽事嗎?”

李振隻是說道:“特使閣下,下官不知。”

見此情形,王華也知道,自己沒法從李振那裏問出些什麽,隻好作罷。

接著李振將王華帶到了一處行館,將王華等人安置了起來。

臨走時,李振說道:“特使閣下,目前城內正在戒嚴,每天隻有辰時(上午七點到九點),和未時(下午一點到三點)可以離開,其餘時間請務離開行館。”

“麻煩李校尉了!”

李振愣了一下,接著說道:“這是我應該做的。”

看了看行館,王華說道:“丁子,先安排大家住下,等到了未時,你帶幾個人上街去買點東西,隨便詢問一下,這原陽城發生了什麽?”

“是,殿下!”

下午,等丁子回來,王華連忙問道:“打聽出來了嗎?”

“殿下,我問過城裏多位百姓,具體發生了什麽他們也不清楚,隻知道兩天前,突然發布戒嚴令。”

“不過,城裏的人一直在流傳,說,南梁發動了戰爭,所以原陽城才會如此。”

聽完丁子的話,王華心裏已經有了判斷。

雖然說今天情況還不清楚,但是想來一定是南梁和北陳開戰無疑,不然王華實在想不出,原陽城如此的原因。

王華這時也不得不感慨,自己還真是慘啊。

穿越過來的第一天,便趕上北陳圍城,今又趕上北陳和南梁大戰。

自己到這個世界還沒一個月,便已經經曆了兩次戰爭,涉及到三個國家。

自己的人生還真是不平凡啊!

不過轉念一想,北陳和南梁開戰,那是好事啊!

本來去北陳借糧食,王華雖然有借到糧食的把握,但是數量不會太多。

但是北陳和南梁開戰後,自己可以借到的糧食便增加了。

因為兩國大戰的時候,兗國的站隊就很重要了。

這時候,兗國倒向誰,誰就可以占據優勢。

而這種局麵,則可以讓兗國多出很多的操作空間。

一想到這裏,王華已經開始思考,自己到時候應該問北陳借多少糧食才合適。

借少了,自己虧,借多了,怕北陳不開心。

唉,這事真是難辦啊!

在王華出發前往北陳之前。

僅僅是隔天,離石縣的亂民,在無憂教的帶領下,已經衝出離石縣的範圍,開始擴大此次造反的影響範圍。

離石縣周邊各縣的情況雖然不像離石縣那麽嚴重,但是每個縣也都有幾萬災民。

而且也確實如王華想的那樣,賑災糧的貪墨絕對不是眉山縣一地的情況。

各縣或多或少都有貪墨賑災糧的事情。

所以當離石縣的災民出現時,這些災民瞬間好像找到了組織一般,迅速加入了進來。

而離石縣的災民,也在無憂教的帶領下,開始有計劃的進攻各地的大戶。

各地大戶雖然都有護院家丁,但是麵對黑壓壓,數之不盡的災民,這些大戶迅速被殲滅。

他們的糧食,錢財被掠奪一空。

同時,對於普通百姓,災民們並沒有什麽侵犯。

至於災民,更是進行賑濟,這使得無憂教帶領的災民越來越多。

短短數日,人數已經由十幾萬,直逼三十萬而去。

同時,無憂教也得到了兗國大將範昭義率領五千甲兵前來平叛的消息。

於是幾名無憂教高層聚集在一起,開始商量討對策。

“兗國出兵了,人數還不少,有甲兵五千。”

“五千甲兵,以我們現在的實力對付的了嗎?”

“雖然我們目前已經聚集了三十萬人,但是麵對五千甲兵,恐怕依然不是對手。”

“既然三十萬不夠,那就四十萬,五十萬,要我說,幹嘛不把那些還有糧食的人搶了,隻要把那些人沒了糧食,就會跟著我們。”

“到時,別說三十萬,再多三十萬都沒問題。”

反正到時候死的都是兗國人,和我們有什麽關係。”

“不行,我們現在之所以沒有遭到反抗,一是因為兗國駐軍不足,二是因為我們不對普通人下手,如果我們開始搶掠普通百姓,那麽他們會倒向兗國官方的。”

“到時候,我們不但無法發展更多的人,兗國清剿起我們來,也會更加容易,不不但不會被掣肘,反而還會得到更多的支持。”

“那你說怎麽辦?”

“和兗國的軍隊打!”

“不是說打不過嗎?幹嘛還要打?”

“正麵野戰確實我們確實不是對手,但是如果踞城以守呢?”

“你的意思是,我們守城?”

“可問題是,兗國那個城池容的下三十萬人,就算留川也沒這能力吧!”

“而且我們也沒攻破留川的能力。”

“誰說一定要攻占城池了,我們可以據守這裏,三道梁。”

“此地是一處地形複雜,麵積不小的山區,容納三十萬人綽綽有餘,隻要我們頂住了兗國五千甲兵的進攻數日。”

“為了盡快結束亂局,兗國方麵必定要調動更多軍隊,到時候江防空虛,我南梁大軍便可一鼓作氣,渡過瑉江,攻下兗州。”

“妙啊!聖女閣下真是才思敏捷啊!”

“既然已經清楚怎麽打了,那麽你們也應該知道要幹什麽了吧!”

“我等明白!”

於是,接下來的日子,無憂教帶領著災民,開始向三道梁轉移。

搶到的糧食,通通運輸到三道梁。

和糧食一起前往三道梁的,還有可以搜刮到的所有鐵,以及鐵匠。

而同時,大批災民在無憂教的帶領下,開始在三道梁修築工事,建造營地。

當範昭義率領五千甲兵趕到時,災民早已經撤走。

雖然範昭義麾下有五千甲兵,但是騎兵數量嚴重不足。

全軍上下,排除斥候,傳令兵後,隻有五十騎。

這五十騎還是範昭義的親衛。

所以無法進行追擊,而五千甲兵也需要先休息兩天。

這其實是兗國的地理位置決定的,鶴慶靠近南麵。

主要防禦對象是南梁,而南梁以步軍為主。

所以兗國的騎兵主力都集中在北麵,用來防禦北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