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章 困境
王華知道,目前,自己這位皇帝兄弟,沒有足夠的人手可以使用。
雖然說他成為了皇帝,但是朝臣們卻不願意依附在皇帝身邊。
因為隻有皇帝足夠弱,朝臣們才可以更加的肆意妄為。
畢竟誰都不喜歡自己頭上有人管著自己。
而想依附皇帝的官員,大多品級不高,依附皇帝的目的,更多的隻是為了可以讓自己快速升遷,要說他們和皇帝是一條心的,那也說不上。
一些小事這些官員或許會為皇帝辦,但是一些大事,尤其是得罪大多數其他官員的事,是沒人願意的。
畢竟依附皇帝也隻是為了當更大的官,而得罪大部分同僚,可不是好事。
哪怕有皇帝在背後撐腰也不行,畢竟在官場,得罪的人太多,是不會有好結果的。
就算可以依靠皇帝的信任成為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存在,但是一旦失去皇帝的支持,或者換個皇帝,那麽必然會被其他官員清算。
所以像目前的情況,真的沒有多少朝臣真心實意的幫助家和。
這也是為什麽古代華夏很多皇帝喜歡用宦官的原因。
畢竟宦官因為特殊原因,很難和朝臣尿到一個壺裏去,再加上宦官特殊的生活環境,皇帝有時對宦官的了解,是要超過朝臣的。
就好像賑災糧的貪墨一事,從災情發生到現在,已經有快五個月了。
高價糧,貪墨賑災糧這些事情,難道真的沒有傳到留川城?
不,王華知道,留川城肯定有關於賑災糧貪墨的傳聞,甚至很可能有災民前來留川狀告貪官。
畢竟兗國並不像南梁和北陳那麽大。
可為什麽朝堂之上,關於賑災糧的討論少之又少呢?
很簡單,因為那些可以站在朝堂上的官員,很可能同樣是賑災糧貪墨案的獲利者。
畢竟賑災糧貪墨這樣的大事,地方官肯定要和中央打好招呼,不然為什麽派出去的監察人員從來沒有報告過貪墨情況?
因為這些派去的監察人員本身就不是清廉正直的官員。
真正為國為民的官員,是不會成為監察使的。
就算有傳言出現在留川城,他們也不會管,至於那些來留川告狀的人?
這些沒權沒勢的災民如何出現在皇帝麵前?
至於前往其他部院府衙告狀,那不成了堂下何人狀告本官這種劇情了。
而已經目睹過災民處境的王華,自然知道,再不理會災民的死活,暴亂必然發生。
畢竟餓極了的災民,造反對於他們來說,何嚐不是一條活路呢?
而一旦兗國生亂,南梁和北陳肯定會橫插一腳。
這種事情是必然的,這既是因為兗國特殊的地理位置,也是因為兗國國力的不足。
對於兗國而言,南梁和北陳都是他惹不起的存在。
所以,王華下了一個決定。
“陛下,臣弟願意成為災情監察安撫使,為陛下巡視災情,懲戒貪汙,安撫災民。”
家和看著王華,心裏開始衡量讓王華成為監察安撫使的可行性。
最後思考一番過後,家和發現,目前來說,王華確實是災情監察安撫使的不二人選。
災情監察安撫使,有兩個責任,一是負責監察官員有無貪汙情況。
二,則是安撫災民。
而像監察安撫使這種官職是十分得罪人的,所以一般來說,是沒什麽人願意成為監察安撫使。
再有,監察安撫必定是要官職,身份不低,不然很難壓服沿途的官員。
而以王華的身份擔任監察安撫使是沒有問題的。
作為親王,其的身份地位可以說在目前的兗國,是僅次於自己的。
而且,作為自己的弟弟,其明顯和自己的利益訴求相同,相比於那些不顧國家安危的官員。
自己弟弟更願意為了兗國而戰。
於是家和說道:“臣弟有此心思,皇兄甚是欣慰啊!”
“那麽說陛下同意封我為監察安撫使了?”
家和點了點頭。
王華又說道:“皇兄,臣弟有一個要求,希望皇兄同意。”
“什麽要求?”
“臣弟想要陛下下撥賑災糧,有了糧食,臣弟方可安撫災民!”
“這……”
聽到王華的這個條件,家和卻為難了起來。
見家和麵露難色,王華問道:“皇兄,怎麽了?”
“唉!”
家和歎了一口氣說道:“皇弟久不在朝堂,不清楚情況。”
“自去歲災情開始,朝堂便已經開始下撥賑災糧了,但是奈何災民數量實在過於龐大。”
“上百萬災民,一天就要消耗數千石糧食。”
“如今永平倉的存糧已經達到了紅線,不能繼續調動,國內各個糧倉也必須為接下來的長期做準備,實在無法抽調出糧食啊!”
聽了自己皇兄的話,王華這才反應過來,自己的要求太想當然了。
兗國雖然說土地不少,但是去年的洪水淹沒了不少良田,這些良田還是靠近瑉江的良田。
也就是說,兗國大批產量最高的土地,被洪水淹沒,造成糧食絕收。
而在洪災過後,沒有糧食的百姓多達百萬。
如此規模的百姓,每天消耗的糧食絕對是一個天文數目。
雖然兗國有眾多糧倉,儲備著大量的糧食。
像留川城附近的永平倉,裏麵起碼儲存了有二十萬石糧食。
但是永平倉除了作為災荒之年使用外,平時還承擔著留川城駐軍的軍糧供應。
所以在永平倉裏麵,有八萬石糧食是不能動用的。
雖然說國內還有其他糧倉,但是災民無糧的局麵還要持續很長一段時間。
現在不過初春,二月多。
春耕不過剛剛開始,即使可以保證今年春耕的順利進行。
災民們想要擁有糧食,起碼也需要等到八九月份糧食成熟方可。
而此間還有近半年的時間。
這半年時間,朝廷還需要糧食供應災民。
確實無法拿出更多糧食來給自己安撫災民。
“皇兄,不知道能不能向南梁或者北陳購買糧食?”
見王華提出這個問題,家和又是一臉苦澀。
“國庫如今已經空了,災情發生後,朝廷需要花錢重新修築堤壩,不然繼續任由瑉江泛濫,今年的糧食也要完了。”
“可此次決堤事件過於嚴重,國庫單單是重新修築堤壩,便已經捉襟見肘。”
“而眾多災民又要賑濟,安撫,被洪水淹沒的地方又要重建,去歲的稅賦也因為洪水減少了三成。”
“而且,南梁和北陳一直妄圖吞並我國,他們巴不得我國內亂,恐怕就是有錢,也買不到糧食。”
之前王華沒有在朝堂,不知道兗國的情況,如今聽家和這麽一說,他已經意識到了事情的嚴重性。
沒糧,沒錢,底下官員又貪腐嚴重,這怎麽看都像是要亡國的節奏啊!
不過自己這位哥哥對自己是真的好啊,在如此局麵下,還拿出三千兩黃金賞賜給自己。
可惜這筆錢已經在邵落花完了。
本來王華還想給邵落城的人討一些賞錢,以兌現自己曾經在邵落城許下的諾言,但是現在看來,自己恐怕討不到足夠的賞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