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章 大學堂

試點學院很快就確定了地址,確定了老師,也確定了名稱就叫大學院,同時還在吳淞各地張貼發布了招生告示。

凡十三歲以上,識字,聰慧者皆可免費入學。

不過,大學院裏將會實行末尾淘汰製,每十天一次考試,成績最後幾名者便要麵臨被淘汰的風險。

這算是吳長慶的一個創新,當然,和大學堂裏所教授的內容相比,這點點小創新就顯得非常不起眼了。

招生告示裏非常明確的表示,大學院不是一所正規的書院,所以教授的東西除了經學還有策論,物理,化學,地理,算術。

策論,算術,地理這些讀書人都還理解,甚至大部分讀書人對這些至少都還有一點點基礎。畢竟要做官,基礎的算術肯定要會,對各地的人文地理也需要一些了解,策論就更重要了,那是治理地方的學問。

但是,物理和化學就讓很多人摸不著頭腦了,直到別人跟他們解釋,物理就是格物之後,才有人哦的一聲,仿佛恍然大悟一樣。

更神秘的則是所謂的化學,這個卻是連發布告示者自己都解釋不清了,隻能含糊的表示,這是一門萬物之變化的學科。

當然,這些都不是重點,重點是物理化學和地理都是由吳長慶親自授課。

“這不是胡鬧嘛,他一個十六歲的未冠之人,怎麽能教的了我們?”

一間茶樓裏,幾個讀書人正在談論大學堂的事。

戰亂時代,他們這些讀書人也難混了。科舉開考遙遙無期,他們隻能一邊發愁一邊埋頭苦讀。

而現在,吳長慶要開設大學堂,不少讀書人都想著吳長慶是否要進行科舉前的準備了。可是,得來的消息卻令他們有些沮喪。

大學堂不是一所傳統意義的學堂,教授的多是雜學。

學這種東西有什麽用呢?科舉又不考這些。

更關鍵的是,這個大學堂形同兒戲,負責教授物理化學的居然是吳長慶本人。

雖然,吳長慶在軍事上非常厲害,戰功卓越,戰無不勝。但是,這也改變不了他是一個十六歲少年的事實。

十六歲,甚至都還未加冠,也就是未成年。

這個年紀的人,又能有多少學問教別人呢?

這個時代,老師還是一個比較神聖嚴肅的職業,不是誰都有資格做的。去教兒童的蒙學還好,隻要學過四書五經就可以。

但是,教那些完成了蒙學的讀書人,那就非得要德高望重的大儒才有資格。

“哎,現在天下大亂,科舉也不知道什麽時候能夠重開。我看反正都是無所事事,還不如去大學堂看看。”

另一個讀書人歎氣道。

馮獻鍾聞言直搖頭,他對這話嗤之以鼻,去學那些雜學有什麽用呢,科舉又不考。

雖然現在科舉已經暫停,但是朝廷治理天下需要官員,科舉是遲早要開的。不但南方的大明會重開,北方的滿清韃靼想要治理這天下,科舉也是必不可少呀。

正當馮獻鍾準備離開回家繼續苦讀的時候,他的摯友劉濤把他拉到了一旁。

“劉兄,你這是做什麽?”馮獻鍾問。

“馮兄,快點準備和我去大學堂報名。”劉濤說。

“大學堂,學那些雜學有什麽用?”馮獻鍾不屑道。

劉濤聞言笑了笑,說道:“馮兄此話差矣,這雜學有沒有用它重要嗎?我們讀書不就是為了做官嘛,而現在大好的機會擺在我們麵前,我們怎麽能夠錯過。”

馮獻鍾一臉的不懂,劉濤隻能繼續解釋道:“我父親現在正在替吳將軍辦事,他有一些內幕消息。據悉,吳將軍親自授課是想從中挑選出一批優秀的人才做他的幕僚,這下你懂了吧。”

馮獻鍾聞言頓時明白了,吳長慶勢力膨脹過快,手下可用之人肯定嚴重不足,這個時候招募一些幕僚做事合乎情理。

雖然他不明白為什麽吳長慶要通過這種方式來挑選,但這不重要,反正隻要能夠有機會做官,那就得想辦法抓住。

做吳長慶的幕僚雖然不是正式官員編製,但是幕僚所幹的活和尋常官員是沒有什麽兩樣的。

以後無論是吳長慶接受大明的封賞,還是投降滿清韃靼,他的權勢都有保障,跟著他的幕僚也肯定能夠得到很好的安置。

要是運氣好得到了吳長慶的賞識,還可以給吳長慶出謀劃策,成為吳長慶的左膀右臂。這個位置,可比一般的縣令都要吃香。

而想要混個縣令當,起碼都得考個二甲進士以上,難如登天。

“既然如此,那倒是真的要去看一看了。”

對於劉濤的話,馮獻鍾是完全相信的,因為劉濤的父親現在在給吳長慶做事,知道的內幕肯定更多。

“哈哈哈,以馮兄的才學,以後在眾人當中脫穎而出是必然的事,到時候可別忘了照顧照顧小弟我。”

劉濤笑道,他自問才學遠遠比不上馮獻鍾,所以才會聽從父親的話,從小與馮獻鍾交好,頻頻給予資助。

為的就是等將來馮獻鍾發達了,能夠記住他們家的恩情。

這個基本上也是這個時代通用的一種做法了,若是一個人從小就表現出了神童的潛質,那就完全不用擔心沒錢念書,有的是大戶人會進行資助。

而這些得到資助的人,往往就和那些大地主大商人結成了利益共同體,在朝堂上也是經常為了維護大地主大商人的利益跟皇帝爭辯。

馮獻鍾就是這麽一個神童,什麽三歲識字四歲作詩雖然誇張了點,但是他確實在十三歲就考取了生員。

如今僅十八歲,就已經考取了府試的資格。照這個速度,一個進士是遲早跑不了的,發揮出色的話,說不定還能進士及第,也就是前三名,狀元榜眼和探花。

“劉伯的恩情,自然是不敢忘。”

馮獻鍾說道。

類似的有關大學堂的討論在吳淞各地上演著,有很多讀書人選擇了觀望,但也有一部分人選擇了去試一試。

這一部分人,要麽是像劉濤一樣有內幕消息,要麽就是一些走投無路的讀書人,準備去死馬當活馬醫。

即便是學到的雜學沒用,他們也不會有太大的損失,反正大學堂也不收學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