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9章 飛來破局之策
補貼係統在競品低價傾銷情況下,允許和對方進行價格戰。
匯元市場占有率節節下滑,如果認為是朱鑫禮的反擊,不如說是他在自救,給合作夥伴和銀行,投資人一個交代。
1元零售價降低到8毛,激進風格必須嗬護,希望匯元重整旗鼓。
夏宛打個響指問:“老板,你的建議?”
“隨他去吧,不變應萬變。”
“你的心腸還挺軟。”
低價策略短時間對突擊銷量和提振市場份額有極大刺激,但是品牌塑造和檔次絕非良策。
甘笛心軟沒有繼續追上,有點出乎夏宛意料之外。
受益於無限債務清理和瑞士人的訂單,飛流99%供不應求,當然目前產量仍在爬坡階段。
夏宛拿到龐主任搞到的內部消息,原來朱鑫禮已經走投無路,當初想給飛流抽貸,結果因為他的靠山放棄,建商銀行通知對匯元財務展開調查。
不變應萬變,拒絕價格戰。
夏宛挑挑眉毛,鈍刀子殺人,甘笛想給朱鑫禮的血放幹淨,看來他某些地方還挺硬。
夏宛哼著小調離開,他有時候很難琢磨女人的想法。
打開係統麵板,即便杜元方管理很細,但是飛流飲料每天能提供200多元的補貼工資。
犯懶摸魚的員工哪裏都有,杜元方每個家庭轉悠一圈,解決實際問題,大家會感動、會認可,但是時間長了,也就這回事。
人們永遠年輕,永遠熱淚盈眶,永遠喜歡摸魚,永遠不知悔改。
他大筆一揮,將94年的工資上調15%,飛流已經盈利,工資要和極地公司差距縮小。
提供點羊毛。
同樣對於每天能提供5000元左右的飛來自行車廠,同樣上調15%工資,這樣他每天能薅羊毛到近6000元。
“上調工資15%?”丁自明當家知道柴米油鹽的難處,幼兒園每月補助4萬,職業中專轉民辦後每年補貼120萬以上。
原來經費市府和區府補貼各半,現在企業自籌,這種壓力可想而知。
入不敷出,生產無望。
從這次職專入學錄取分數和標王模特比賽反響不錯,持續人才引入,集團分公司答應的講師和外籍教師到位。
丁自明逐漸將目光轉回到飛來生產車間。
最大難題是甘總要求持續生產,生產24英寸和26英寸,這個型號是自行車外輪決定,還有非常有名的二八大杠,就是28英寸,已經脫離市場需求。
市場調研是輕便耐用,價格適中的女士單車。
成本堆砌後每輛車售價要410元才能收回成本,甘總將品牌剝離,飛來牌最多至200元。
這是和南方企業共同競爭,將品牌附加值壓到最低。
每輛車賠本210元,按照以往生產15萬輛,預計每年要賠3150萬。幸好甘總將債務清除,留下4000萬本金,還有閃展騰挪的空間。
自行車廠員工多年國企風格,像被慣壞的孩子,不給糖就搗蛋,尤其是自認為感天動地,攔車成功的216人,整日以功臣自居。
竟然找到總經理辦公室,理直氣壯要當領導。
丁自明是真腦袋疼,“毛彪,你趕緊把人領走,你一個人在工地能行嗎?不需要幫手?過這村沒這店了。”
“先等等吧,我一個人夠用。”
毛彪軟托,無可奈何咬牙堅持,眼饞項瀾,結果打賭認罰,今年沒有新人引進,現在一個人站在建設工地上。
“你的人馬要封官許願,我可不給你背黑鍋。”
“丁老弟,你給他們封108人隊長,108人副隊長,這樣多好。”
丁自明:“沒有工人?”
“隊長和副隊長一起玩耍,多開心,反正我的企業級別最低就是副隊長,喜歡虛名就給他們,你先收留些日子。”
毛彪這個賭注確實虧,這種兒戲之言成為不是辦法的辦法。
造成這群人在工廠混淆視聽,不以為恥,反以為榮,組織架構和著裝勉強完成,不達標丁自明就罰款。
他罰款的對象是中層,大家包產到戶,誰的員工歸誰管,雖然甘總在全體員工大會上提出允許員工不上班,發工資照發。
丁自明有一套破解辦法。
杜元方總結他走訪的辦法確實不是領導做派,這次破解謎題有點辦法比較笨,事後他研究出一套以人管人。
丁自明實踐,將基本工資壓低,提高每月獎金幅度,獎金與生產掛鉤,不劃考勤無所謂,盯緊項目生產節點,出問題、從中層扣獎金。
優勝劣汰,競爭上任。
他期待換一批領導層。
基本工資每月135元,全員發放,沒人計較獎金就行。
“飛流飲料員工沒用這招?”
杜元方拿起一串羊肉串,咯吱吱吃得滿嘴油香,“知道嶽全嗎?這小子失蹤了,大家都傳聞是甘總做的。”
“扯淡,甘總絕對不會做這種事。”丁自明眼睛看人也準,甘笛是理想主義者,眼裏不揉沙子,這種事是他當倒爺才能遇到,那時候擋人財路如同殺人父母。
匯元已經奄奄一息,沒必要拿嶽全開刀。
“傳聞更有效果,大家幹勁十足,我也省事了。”
丁自明將他們又聚在一起吃烤串,這次還有火鍋,大圓桌上中間挖個洞,下邊是個電磁爐,上邊放上尺寸恰好的鴛鴦鍋,一麵清湯、一麵麻辣,下入羊肉,翻騰起來煞是饞人。
“甘總,這邊。”
丁自明的燒烤店開業,甘笛參加他們的聚會。
“老丁,可以啊,這水平可以辭職開店。”免費燒烤甘笛非常開心,現切的羊肉片配上丁自明調配的小料,麻將味兒香濃和肉香的混合,火鍋燒烤吃得不亦樂乎。
“甘總,飛來生產務必要停產整頓,持續生產損耗太大,預計每年要賠2000多萬。”丁自明這次喊董事長,他確實找不到破解之法。
甘笛收購自行車廠除了第一次職工代表大會上講話後,沒有做任何提示,加上公司一貫的價值觀,他從極地公司和飛流飲料上的案例上尋找成功之道,發現不能缺少甘笛的指導。
“元方不是在了嗎?他沒出主意嗎?”甘笛反問道。
“元方的辦法很簡單,管理中層,控製獎金,在節點上較勁,生產目標不達標,直接扣除相關領導獎金。”
這不是KPI嗎?
“絕對不行,這和公司企業文化不符,你們在這裏友愛互助,吃著火鍋唱著歌,完成任務讓下屬背鍋。”
甘笛趕緊拒絕,“從生產下手,比如技術創新,挖掘企業內部的潛力,想想以前的案例。”
技術創新,自行車哪裏來的技術創新,七八十年代和九十年代除了材質輕薄以外,沒有絲毫變化。
無非做成高端化,飛來新品牌,這種情況太難了,飛鴿屹然凋零,飛來的未來他不看好。
董事長的謎題確實難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