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節:立刻采取行動(7)

第69節 立刻采取行動(7)

從三年前大學畢業開始,朱曉聰就有自己的一個時間表,他立下誌向,30歲之前,必須買到房子和車;35歲之前,必須擁有自己的公司。在他看來,這並不算一個很宏偉的目標。

朱曉聰原來的想法是:先到一個外企呆著,然後積累資源,為自己將來的創業做準備,等到人脈網絡慢慢形成後,他就自己辦個公關公司。

但是兩年的時間過去後,朱曉聰等不及了。時不我待,用他的話來說,就是“發財要趁早”。他的理論是:許多當年的大學同學都已經買了房子,還有一些人留學已經歸來,成為“海歸”,雖然現在市場行情見跌,但是總算有所成就,不像自己,每個月累死累活地幹,但是至今沒有升遷的機會出現,實現原定的目標顯得那麽遙不可及。

朱曉聰對筆者說:“這兩年時間,內心一直覺得焦慮,對於未來有一種非常緊張的感覺。現在的社會競爭太激烈,稍微不努力,等過了30歲就很難再有機會了。所以我很著急,但是一直沒有找到解決問題的辦法。”

在言談中,朱曉聰顯示出了對於成功的饑渴。這種饑渴同樣存在於許多與朱曉聰同齡的人心中,很少有人願意安靜地坐下來做幾年事情,每個人都想上“財富速成班”。但是,在現實中,他們往往太注重個人的利益,而忽視工作中團隊的整體利益,因此,隻能頻繁地跳槽,結果到現在為止,他依然還是一無所有。

“80年代出生者”所處的商品經濟發達的生存環境對於他們實現“自我”將提出更高的要求,而這也正是“80年代出生者”表現自我的大好環境,因為他們的自我、他們的時尚將有可能會領導社會的潮流。但是,也因為他們的“自我主義”太強,往往成為破壞企業中團隊精神的一種危險因素。所以,80後一代朋友們容易在職場遭受群體的打壓和擠兌,甚至排擠出局。

對團隊負責,才能對自己負責。我想作為剛進入職場的朋友們,應該明白這句話本身的分量。當然,要想認真做到這一點,還要年輕的朋友們糾正自己的缺陷,學會在團隊中安守自己的職責,並與隊友們攜手努力,共同開創自己輝煌的明天。畢竟這是個講求協作的時代,惟有以團隊的利益為至高利益,才能夠確保自己的理想和利益得以實現。

盡職盡責才能夠盡善盡美在我們的社會生活中,四處彌漫著“差不多精神”。在我們的社會生活中,四處彌漫著“差不多精神”。上班的人8點鍾打卡,就開始盼望著5點鍾的下班鈴聲;不管是管理人員還是一般職員,都把工作當做是兩個周末之間的插曲,而且大家都喜歡說:“別太賣力啦!”有些會計人員,算起來錯誤連篇,寫出來的賬目,滿紙塗改,所以,隻好永遠拿那麽一點微薄的薪水,勉強度日,永無進大銀行、大公司的希望。

許多剛剛跨出校門,步入職場的年輕人,往往都壞在一件更小的毛病之上——拖拉,草率多誤。任何事情,一經過他的手,別人就再也不能放心,不得不再去複核一次,他做事情永遠是錯誤多端,粗糙拙劣。但是,當他們看到別人憑心力賺了大錢時卻是又羨慕又嫉妒,而這正是他們的缺點。

其實,沒有人天生是贏家。財富、成功和幸福的獲得是長久努力的結果,而不是單靠運氣。在人生的成功上獲勝的人個個都是勤奮工作,而且通常費時甚久才達到目標的。所以,我們在此告誡80後一代職場新鮮人,在工作中千萬不要被“差不多”精神所熏陶,而應該抱著誠實的態度去踏踏實實地完成自己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