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我和“神舟”有個約會_殫精竭慮鑄“神舟”——楊宏

殫精竭慮鑄“神舟”——楊宏

楊宏,航天科技集團公司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飛船係統副總設計師。

1992年初,我國載人飛船工程啟動後,飛船係統研製抓總的任務,落在了我們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在全國人民和各行業的大力支持下,在總設計師戚發軔等老專家的帶領下,我們邁開了向載人航天高峰挺進的腳步。

國外早已實現了載人航天,但當時我們對飛船的認識還極為有限,更談不上什麽研製經驗。我國的載人飛船從哪裏起步?究竟搞一個什麽樣的飛船?我們研究了很久,也爭論了很久。但大家始終抱定一個信念:走中國研製之路,造世界一流飛船!

在追求一流的信念鼓舞下,我們大膽地提出越過單艙飛船和雙艙飛船階段,直接研製國際上第三代飛船的設想,並很快拿出了100多萬字的論證報告。就這樣,中國第一艘飛船的藍圖誕生了。

我們研製過幾十顆衛星,但飛船要上人,必須絕對保證航天員的生命安全。這對可靠性和安全性提出了極高的要求,飛船必須為航天員提供一個可以在太空生存和工作的小環境,必須確保航天員在應急情況下能夠救生,還必須確保航天員能夠安全返回和著陸。

宏偉藍圖的背後是一座座難以逾越的大山。為掃清攔路虎,我們把飛船係統關鍵技術分解為製導導航控製、返回控製、特大型降落傘、著陸緩衝等17項核心技術,一場為時6年的攻關戰,在多個陌生領域裏全麵打響。

……

17項具有自主知識產權核心技術的突破,為“神舟”飛船的初樣研製奠定了基礎。啃下了硬骨頭,又遇上了新難題,新一輪的過關斬將開始了。

1996年9月,飛船進行第一次電性能設備聯試。就是將600多台設備、300多根電纜、8萬多個電纜網節點、

20多個計算機軟件模塊,在桌麵上一個個連起來進行通電,以驗證方案設計的正確性。第一次通電時,噗的一聲,燒了一台設備。再通電,又燒了一台,一連燒壞了4台。當時燒得我們心裏直發虛,不知道是什麽原因。聯試走不下去了。

幾位領導和技術人員湊到一塊研究對策。一項一項排查後,終於發現燒壞設備的根源是加電瞬間,地麵電源經電纜傳輸後產生的負脈衝在作怪。解決了電源問題,新問題又冒了出來,各分係統的設備第一次湊在—起,幾乎每個係統連接時都遇到了麻煩,聯試工作舉步維艱。

經過200多個日日夜夜的苦戰,就在聯試工作快要結束的時候,我們聯試指揮江澤剛卻突發腦溢血,病倒在他的指揮崗位上,至今還沒完全康複。

9個月的奮戰,聯試終於成功了。這一成功,驗證了我們方案設計的正確性,“神舟”飛船可以投產了。

飛船研製是一項龐大的係統工程,如果沒有一流的科學管理,沒有係統工程的項目管理,就不可能在5年內完成5艘飛船發射並實現從無人到載人的飛躍。

1994年,上級提出力爭1998年,確保1999年發射第一艘“神舟”飛船的要求。為了“爭八保九”,我們采取並行工程方法,同時研製四艘初樣船,分別用於考核飛船力學性能、機械性能、熱性能和電性能,與飛船研製配套的北京空間技術研製試驗中心的建設也並行展開。從那時起,我們形成了一種製度,每個周六都召開一次綜合調度會,和總指揮一起研究解決問題,僅1998年,就召開了42次,解決了飛船研製中的2000多個問題。我們還把計劃管理、技術管理、質量管理融為一體,實現管理標準化,先後製訂了650多項各類標準,文件摞起來足有一人多高。

一艘飛船上有10萬多隻元器件,哪怕一丁點差錯

,都會帶來隱患。為了讓航天員坐上放心的飛船,“零缺陷、零故障、零疑點”的工作標準,已深深地烙在我們每個人心中。

……

“一切為載人,全力保成功”!為確保萬無一失,飛船上的設備,我們都進行過幾十次、上百次的試驗。

為確保航天員的生命安全,我們設想了108種故障模式,設計了20多種應急救生方案,每一種模式都有對策;每一種方案,都能保證航天員隨時應急返回。

……

今年4月初,非典疫情在北京蔓延。由於航天員要在4月中旬進入“神舟五號”飛船,進行人船聯合測試,為了確保參試航天員和技術人員的安全,我們實行了全封閉式工作,戴著口罩操作、戴著口罩發指令。疫情最嚴重的時候,也是我們測試最忙的時候,載人航天工程指揮部的領導,到現場送醫送藥、看望大家,使我們深受鼓舞和感動。特別是承擔多項任務的上海航天技術研究院的同誌,也和我們並肩作戰,克服了重重困難,闖過了“神舟五號”研製最艱難的時期。

今年7月22日,“神舟五號”試驗隊出征的前一天,麵對國旗,我們舉起右手,向祖國莊嚴宣誓:確保航天員生命安全,確保“神舟”飛船載人飛行圓滿成功,用卓越造就輝煌,用成功報效祖國。

10月16日,當楊利偉乘坐我們打造的“神舟五號”飛船,第一次把中國人的身影印在茫茫太空時,我們自豪地說:“神舟人兌現了對祖國的諾言!神舟人沒有辜負黨和人民的重托!”

使命因艱巨而光榮,人生因奮鬥而精彩。昨天,我們用智慧和汗水,點燃人生的火焰,實現了中華民族的千年夢想。明天,我們會用激情,再創輝煌,譜寫中國人更加雄渾的飛天樂章。

摘自《中華民族自強不息的壯麗詩篇:載人航天工程事跡報告》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