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背後的故事_“航天員女教頭”黃偉芬

“航天員女教頭”黃偉芬

在群英薈萃的酒泉航天城裏,活躍著中國航天“首席教官”靚麗的身影——黃偉芬。她以超人的智慧和勇氣,與航天英雄們共克難關,一同實現中國人的“飛天”夢想。

黃偉芬麵容清秀,身姿嬌俏,第一麵見到她的人很難想象這位就是訓練航天員的“首席教官”。然而,訓練中的黃偉芬在談吐、手勢和眼神中,無不透露出“女將”的風度。加之她的工作作風老辣強硬,讓人們堅信,首席教官並非徒有虛名。

黃偉芬畢業於北京航空航天大學的飛機設計專業,後考取重力生理專業研究生。參與“863”項目載人航天中長期計劃的航天器環境控製與生命保障課題的預研、尖兵衛星的生物搭載試驗任務,後又從事航天醫學工程總體研究,涉獵飛船係統、航天醫學、航天工程學等眾多專業領域。

在中國的載人航天事業開展之初,黃偉芬的工作是負責選拔和訓練宇航員。此前,中國在這一領域從未涉足,極其缺乏經驗,於是開始向鄰邦俄羅斯尋求幫助。1997年,中國航天員吳傑和李慶龍赴俄羅斯訓練。期間,為了學習俄羅斯訓練航天員的先進經驗,中國曾分四批,派出近20名專家作為兩名航天員的技術支持人員赴俄取經。那一年,30出頭的黃偉芬作為任務組組長赴俄學習三個月。加加林宇航員培訓中心的工作人員見到黃偉芬時,大吃一驚,對吳傑和李慶龍說:“想不到你們的領導是個女的!”

黃偉芬在赴俄學習的三個月裏,緊緊地抓住每一分每一秒,希望能夠盡自己最大的能力,學到更多的知識和經驗。然而,三個月的時間很快就過去了,黃偉芬回到了國內,而她麵臨的問題就是中國在航天員訓練上的“空白”。

當時,中國國內沒有參考教材,沒有指導專家,甚至連基礎的教具都沒有。與國外的航天員相比,人家有造好的航天飛船可以試驗,可中國的航天飛船的研製卻是與航天員的訓練同步進行,所以,航天員不可能進入真實的飛船中操練技術。

但是,性格剛毅的黃偉芬沒有被困難嚇倒。她帶著不足40人的教練員隊伍開始了一場填補空白的攻堅戰。

在教練員的隊伍中,剛剛走上工作崗位的年輕人居多,而且每個人

所學的專業不同,在訓練航天員方麵可以說是沒有一點兒經驗。於是,黃偉芬就帶領同事們從零開始,對俄、美兩國的航天員訓練進行詳細的分析調研。從任務需求,到飛船的安全性、可靠性,他們都做了最充分的考證。與此同時,黃偉芬還提醒大家:“在吸取俄羅斯、美國兩國訓練航天員的成熟、先進經驗的同時,要大打‘中國牌’,在航天員訓練內容上安排符合中國國情的各項訓練。”

1998年3月9日起,第一批入選的航天員開始了訓練。正是從這天起,黃偉芬開始了她的航天員教練生涯。

訓練中,黃偉芬不僅要擔當教練一角,還要甘當第一個吃螃蟹的人。熟識黃偉芬的人都說她富有冒險精神,在進行專業技術訓練和所有操作性測試時,教練員需要對訓練實施全程先行體驗。每到這個時候,黃偉芬都是衝在最前麵的那個人。離心機、轉椅、四柱秋千都留下了她的汗水。甚至連跳傘,黃偉芬也要親身體驗一番。她常說,沒有體驗,怎麽能設計出完善、有序的訓練流程呢。

救生訓練中滑道緊急撤離演練是個難項,在此之前,中國從未開展過此類訓練。黃偉芬和她的教練隊伍也隻是通過觀看外國航天員訓練時的資料來了解一二,隻有靠親自摸索才能,知道動作要領。於是,黃偉芬和她的同事展開了上百次的預試。他們通過自身的感受,來確定手臂張開的角度、把握速度的技巧和著地前的準備姿勢。在這個過程中,身體的擦傷、碰傷,以及腳扭傷,都被黃偉芬看做是“交了學費”。世上無難事,隻要肯登攀。經過不斷的嚐試和改進,黃偉芬和同事掌握了動作要領,救生訓練中滑道緊急撤離已不再是難題。

在黃偉芬看來,“細致再細致”是貫穿訓練的靈魂。航天員在模擬器訓練之前,教練員要進行多次試訓準備,細致到哪個按鈕操作需要幾秒鍾,哪個動作需要怎樣的力度都要嚴格記錄分析。對此,黃偉芬曾開玩笑地說:“中國要是選女航天員上天,我該是最佳人選。”

幾年來,黃偉芬和她的教練隊伍積累了豐富的訓練經驗,並撰寫了中國第一本航天員訓練大綱,內容之詳盡令人歎為觀止。航天醫學工程專家陳信、中國工程院院士王希季作為評審專家組的領導,曾這樣評價這部訓練大綱:“沒想

到會有這樣周密詳盡的訓練大綱。如果按照這個訓練,中國航天員上天沒有問題。”

在“神舟五號”載人飛船上天前,航天大隊的14名航天員要麵臨再次選拔。執行這次任務的隻能有一個人,競爭難免殘酷。作為帶領航天員訓練了5年多的教官,黃偉芬心裏感到一陣陣的酸楚。在她眼裏,每位航天員都很優秀,舍棄誰自己都會感到遺憾。

然而,黃偉芬也很清楚,感情要服從理性和現實,她必須嚴格執行考核程序,挑選出最優秀的。選拔前,她找每一個人談心,指出他們的優缺點,幫助他們平穩心情,樹立信心。當楊利偉被選為中國首位進入太空的航天員時,黃偉芬眼含熱淚地向他表示了祝賀。而結束太空之旅的楊利偉,第一時間給黃偉芬打了電話:“感謝您,黃主任,您的訓練很管用。”聽到這話,黃偉芬眼淚又下來了。

為了“神舟六號”載人飛船,黃偉芬同樣精挑細選。“神六”是兩人升空,那就必須由六人三組組成第一梯隊,再加上選拔須有備份,必須由12個人組成六組梯隊進行強化訓練,使挑選餘地更大。飛行前,必須從第一梯隊的六人中最後確定兩人,由這兩位最優秀的航天員進入太空。

由於“神六”是兩人同時上天,所以兩名航天員之間的默契配合,工作、生活習慣方麵的協調以及脾氣性格上的搭配至關重要,這些都成了黃偉芬選拔時考慮的重要因素。此外,黃偉芬強調,理性的勇敢、果斷、情緒的自我調節能力強、聰明、能清楚地表達自己、清楚地和旁人溝通等素質,也是“神六”航天員的必備條件。

盡管“神六”航天員基本沿用原有的訓練項目,但“神六”將有多天的失重生活環境,這對航天員身體將產生較大影響。因此黃偉芬和同事們也針對失重問題對航天員進行了航天環境適應性訓練,以提高人體對失重狀態的適應能力。其次,她們還針對人體在太空中生活多天進行了超重訓練,以此提高航天員長時間在失重狀態下的耐力性。

為了訓練合格的航天員,選拔優秀的航天員,黃偉芬付出了很多,“我傾注的心血比對自己的女兒還要多”。黃偉芬的付出換來的是中國載人航天的進步和發展,是一代代中國航天員飛向太空的成功,對此,黃偉芬無怨無悔。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