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背後的故事_航天員的“貼心人”

第四章

背後的故事

當“神舟”飛船起飛的那一刻,人們的心隨之牽動。航天員的太空生活是否令你神往?當飛船衝破大氣層,在太空無盡翱翔的時候,卻少有人知道飛船的研發之難和航天員的訓練之苦。請別忘記,在光鮮的事跡背後,還有一些未被關注的精彩。

航天員的“貼心人”

俄羅斯著名宇航員格列奇科,曾三次進行太空飛行。在談到進入太空後的狀態時,他這樣說:“在太空長時間飛行,失重不是最大的困難,最大的困難在精神方麵,因為它可以積累。”也就是說,航天員在太空中是很敏感的,神經非常脆弱。形象地說,航天員的神經就像是“**”在外。

然而,在96天的太空旅程中,格列奇科和他的同伴——航天員羅曼年科從來沒有爭吵過。格列奇科當年47歲,有豐富的太空飛行經驗,被任命為飛行指揮;而羅曼年科才34歲,沒有太空飛行經驗,被安排為飛船工程師。他們在出發前商定,空間站上沒有指揮長,隻有一個機組。團隊的合作使他們在太空飛行的三個月內沒有發生一次爭吵。而完美的團隊合作恰恰基於航天員良好的心理素質。

事實證明,作為一名優秀的航天員,不但要有強健的體魄,還要具有強大的內心。在中國,為航天英雄“錦上添花”的人正是為他們作心理指導的教練——劉芳。

劉芳,航天醫學工程研究所和航天大隊的心理學教練。作為載人航天工程航天員係統心理選拔與心理訓練子係統的業務主管、主管設計師,她與航天員們“一路同行”。航天員選拔時,她要負責心理測試;在職業培訓時進行心理訓練,包括強化職業動機、心理相容性訓練、情緒自我調節能力訓練、自信訓練、表象訓練、耐受孤獨訓練。一些訓練內容如壓力測試、表象訓練,基本和體育心理訓練中的意象訓練相似。劉芳不僅要在平時訓練航天員,當航天員進入太空後,還要在地麵監測他們的心理狀態。

1998年,劉芳被解放軍總裝備部特招入伍,並被指定擔任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航天員係統心理選拔與心理訓練子係統業務主管,成為中國首批航天員的心理教練。最初,中國的載人航天如同一張白紙,沒有現成的路可走,航天員的心理訓練內容也是一片空白。即便是借鑒國外的經驗,也不可能得到任何機密。“從國外同行那裏能夠得到的資料,是‘地球人都知道’的東西。”

對於航天員的心理選拔和心理訓練工作麵臨著巨大的困難。這是一項前無古人和毫無借鑒機會的工作,沒有任何現成的技術經驗可以參考。“在這種情況下,隻能通過自己的創造性想象,需要自己對各項理論在特定場合的應用做出判斷”。為此,劉芳在探尋的道路上艱難前行。她結合中國特色,嚐試找到一條適合中國航天員調整心理的“路”。在廣泛涉獵航天心理學方麵的知識和密切關注國外航天心理學前沿信息的同時,劉芳抓緊製訂航天員心理訓練方案,並反複向各係統的負責人請教學習,直到方案順利通過為止。

劉芳很清楚,航天員不是生活在“真空”中,同樣會有各種各樣的心理變化。為使航天員在處理人際關係等方麵達到更理想的境地,劉芳和同事們創造性地展開“互動式訓練”,要求航天員在訓練中無保留地

敞開心扉,真誠地麵對自我,麵對他人。在訓練中,每位航天員先說說自己怎麽樣,再由夥伴們說說他們眼裏的這位航天員怎麽樣,從而幫助航天員消除自我認識的“盲區”。航天員們談開了,收效十分明顯:航天員們變得更加惺惺相惜,也更加自信。

為了更好地了解航天員的心理特點和個體差異,提高心理訓練的效果,劉芳常常與楊利偉、翟誌剛、聶海勝等14名航天員待在一起,認真觀察他們的言談舉止,了解每個人的性格、愛好、專長等。在對航天員的具體訓練中,劉芳和同事們除了係統地為航天員講授航天心理學知識、心理健康知識外,還進行包括心理放鬆訓練、強化自信訓練、強化記憶訓練和心理相容性訓練等等一係列訓練。在訓練方法上,亦有言語引導法、活動體驗法、個體指導、小組活動等多種方法。這無疑對於航天員心理素質的培養起到了極大的作用。

除此之外,劉芳還利用航天城相對封閉的環境,努力與航天員的家屬們打成一片,把工作的觸角延伸“滲透”進航天員生活的多個層麵。相處間,心思細膩的劉芳從另一個角度對航天員們加深了了解。

要把一名優秀的飛行員訓練成一名心理素質過硬的航天員,需要進行的心理指導包括放鬆訓練、強化自信訓練、強化記憶訓練、強化心理相容性訓練等。劉芳常說:“我們不是心理醫生,而是心理指導老師或心理教練。是主動對他們進行心理調適、評價和訓練,讓航天員的心理素質好上加好,而不是有了問題被動地去治療。”對於自己所做的工作,劉芳認為那並不偉大,隻是錦上添花。

“神舟五號”的發射舉世矚目,中國人對航天員的關注程度如此之高,如何在巨大的外界壓力之下保持冷靜的頭腦和良好的心態,對航天員而言也是一個挑戰。中國第一艘載人航天飛船“神舟五號”飛天之前,劉芳一直在酒泉衛星發射基地對航天員楊利偉做心理指導。

在楊利偉第一次進入發射場時,劉芳給他做了一個小試驗。“你看著我的眼睛,5分鍾內不能咽唾沫。”劉芳給楊利偉提出了第一個要求。

楊利偉試了試,說:“劉老師,你沒提到唾沫之前,我還沒感覺有唾沫,現在反倒有唾沫要咽了。”聽到這樣的回答,劉芳心想,看來,航天員的心裏還是有些心事,比如“誰第一個飛天”的問題。為了讓楊利偉排除一切內心的幹擾,把心理能盡量集中到該掌握的航天知識和技能上,劉芳需要繼續對他“麵授機宜”。

在劉芳看來,放鬆訓練對於航天員來說很重要。作為心理指導教練,除了進行言語引導,還要教給航天員“構築自我安全島法”和“漸進性肌肉放鬆法”等對付局部過度亢奮及自我放鬆的技巧。所謂構築自我安全島,就是閉上雙眼,在腦海裏勾勒出一個單純、安靜、令自己舒心的地方或場景,那裏完全是自己的世界,沒有任何人(包括自己的親人)可以進來幹擾。要教會航天員,劉芳和她的同事們必須讓自己首先進入這樣一種狀態,深刻體會方法本身的要領。劉芳為自己所構築的“安全島”是這樣的:靠近大海,空氣非常清新,這時,一陣陣青草的氣味撲鼻而來,渾身感覺涼涼的……

劉芳的心理指導效果明顯。在“神舟五號”載人飛船發射前夕,劉芳與楊利偉再次麵談時發現,

楊利偉已經把自己調節得非常好了。

當“神舟五號”載人飛船真正開始太空旅行以後,劉芳始終在地麵觀察著楊利偉的一舉一動。在整個航天的21小時中,楊利偉的心率基本保持在75次/分—85次/分,飛船臨發射前1分鍾,心率還隻有76次/分。在遨遊太空,萬眾矚目的情況下,他神態從容,睡得很香很熟。對此,劉芳感到很欣慰:“經過長期的訓練,航天員們就能達到一種條件反射,不需要心理師的幫助,自己在幾分鍾之內就能進入夢鄉了。”

相對於“神舟五號”,“神舟六號”的任務更重:飛行時間將由“神舟五號”的1天延長至5天,航天員由1名增加到2名。飛船上天後,就更需要兩人在相互支撐的情況下默契配合。

航天員麵臨微重力環境下特殊的生理和心理壓力,乃至生與死的極度考驗,因此必須有著超強的心理調節與控製的能力,心理狀態必須十分穩定,而且心理相容性(團隊精神)的要求也很高。基本上是要達到“泰山崩於前”不眨眼,同伴一個眼神,就完全心領神會的程度。所以在訓練的時候也要更加細致、更加個性化、更加有針對性。

“理性的勇敢”、“果斷”、“情緒的自我調節能力強”、“聰明”、“能夠清楚地表達自己”、“清楚地和旁人溝通”等,是“神六”航天員的必需條件。所謂“理性的勇敢”是區別於莽撞的,是為了成功,要有大無畏的精神,在任何時候都明白自己該做什麽,不該做什麽。而“果斷”需要航天員在多種衝突下,分清主次,快速對情況進行判斷。專家說,航天員想清楚地表達自己、清楚地和旁人溝通,首先要尊重人,在心理上沒有傲氣、沒有居高臨下的態度;其次要學會去傾聽,這樣在和人發生爭執時,才能將自己的觀點有理有節地表達給別人。情緒的自我調節能力對於不同的場景、不同的任務,要求也是不同的,這需要航天員根據場景來調節自己的心理。為此,劉芳帶領她的同事們付出了很多。

為了提高航天員承受壓力的心理機能,劉芳在訓練時經常通過壓力談話,或者“製造假象”,人為地給航天員製造壓力。比如在航天員操作正確的情況下批評他們,甚至予以訓斥。這和心理谘詢以減壓、製造愉快情緒的做法完全相反,體現了心理訓練“不求愉快”的特點。地麵上的不愉快,為的是減少上天後的不愉快。

不得不說,劉芳是最了解航天員的人之一。在“神舟六號”返回地麵的前一天,劉芳與航天員費俊龍、聶海勝進行了一次天地通話。當聽到劉芳的話語之後,在狹小密封的空間已連續工作了幾十個小時的兩位航天員放鬆地笑了。

經過多年的理論探索,劉芳積累了豐富的實踐經驗,撰寫出了《航天員的心理健康與維護》、《航天員的心理素質要求與心理訓練》等著作。這些著作,無論是其原則、內容,還是程序、方法,都體現了中國特色,是地道的中國航天員心理訓練的“自編教程”。

當世界看到中國的航天員具有一顆強大的內心時,劉芳無疑是最大的功臣。麵對榮譽和讚揚,劉芳卻說:“成功的頂點即是新的起點。”回顧自己多年的工作,劉芳不斷總結過去的工作,又不斷為未來的工作做出預案。遙想未來,她的答案是,繼續做航天員的“貼心人”。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