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雄遺曲壯河山——麥新

英雄遺曲壯河山

——麥新

大刀向鬼子們的頭上砍去!

全國武裝的弟兄們,

抗戰的一天來到了,

抗戰的一天來到了!

……

——麥新創作的《大刀進行曲》歌詞

麥新(1914~1947),原名孫培元,別名默心、鐵克。原籍常熟,生於上海。幼年曾受音樂熏陶,“九一八”事變後,積極參加抗日救亡運動。1935年,為上海“民眾歌詠會”、“業餘合唱團”組織者之一;1936年,參加“詞曲作者聯誼會”,始作歌曲。抗戰爆發,創作了著名的《大刀進行曲》傳遍全國。1938年春,參加中國共產黨。後抵延安,在魯迅藝術學院工作,又創作《南泥灣開荒》、《紅五月歌》(賀綠汀詞)等歌曲。抗戰勝利後調東北,1946年任中共熱河省開魯縣(今屬內蒙古自治區)縣委宣傳部長、組織部長。1947年6月,在開魯縣境內遇國民黨殘匪的突然襲擊,經英勇搏鬥,終因寡不敵眾,不幸壯烈犧牲。

投身救亡音樂運動

麥新原名孫培源,“麥新”是他創作發表救亡歌曲和編輯《大眾歌聲》時采用的筆名。他的祖籍在江蘇常熟縣,1914年12月5日出生於上海的一個會計家庭。6歲入小學讀書,1929年進入“美亞保險公司”,當上一名練習生,後轉正為這個公司的職員。工作之餘,他經常閱讀鄒韜奮主編的《生活》周刊和巴金的長篇小說《家》等書刊。這些書刊對他影響很大,麥新曾在日記中曾寫道:“《生活》周刊及巴金的小說給我影響很大,《生活》增強了我的反帝情緒,巴金使我具有了模糊的階級意識。”

1931年“九一八”事變爆發後,麥新參加上海市民反對日本帝國主義武裝侵略中國的示威遊行和市民抗日救國大會。1932年,戰火使麥新和上海市民從睡夢中驚醒。他投入淞滬抗日鬥爭的洪流,參加了赴醫院救護、慰問第十九路軍傷病員的工作。

此時,瞿秋白參加了左翼文化運動的領導工作,上海的左翼文化運動得到了恢複和發展。麥新參加了中國左翼戲劇家聯盟領導的業餘合唱團,成為聶耳、冼星海、張曙、任光、呂駿等作曲家的忠實學生和戰友。特別是聶耳創作的革命群眾歌曲,掃蕩了當時流行的靡靡之音,使麥新耳目為之一新。

麥新曾深有感觸地寫道:“聶耳,以一個階級戰士、民族戰士的姿態出現在樂壇上,不再是‘朱唇粉頸’或‘風花雪月’,而代之以‘成天流汗成天流血’,他的作品的絕大部分都是反映那個時代民族壓迫和階級壓迫下勞動人民的苦難的生活和呼聲……《大路歌》的沉著堅毅,《開路先鋒》的堅定自信,《前進歌》的果斷堅決,《碼頭工人歌》的痛苦和憤怒,《打長江》的歌頌集體勞動的愉快和自信,這些都是最明顯不過的典型例子。”1935年7月17日,人民音樂家聶耳於日本鵠沼海濱遊泳時不幸溺水身亡,上海音樂界萬分悲痛。麥新堅定地說:“悲痛沒有用,責任落在我們身上。我們要學習聶耳現實主義的創作方法和民族化、大眾化的創作方向,以運用到我們自己的創作中去。”

1936年9月,日本帝國主義加緊侵略華北,民族危機日益加深。在中國共產黨大力倡導的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政策的影響下,麥新握筆撰寫了他的處女作《“九一八”紀念歌》,邁出了走聶耳音樂創作道路的第一步。歌詞寫道:

起來!

全國的同胞們,

今天是第五年的“九·一八”

不抵抗,不抵抗,

失去了田地山河九百萬!

三年準備,

五年準備,

死去了兄弟姊妹千千萬!

沒有了東北的豆米,

華北的棉毛,

我們大家吃不飽,穿不暖,

我們的生命啊!

天天被人槍殺殘害!

快快起來吧,

全國的工農商學兵!

救自己,救民族,

聯合戰線下,

奮鬥抵抗,奮鬥抵抗!

今天紀念這慘痛的“九·一八”,

明天我中華民族的一切都得

到自由解放!

歌詞寫成後,他虛心地向冼星海求教,冼星海認真地看了兩遍,表示願為這首歌詞譜曲,並征求他對歌曲有些什麽要求。麥新高興地說:“我想這首歌的**應當是歌詞的結尾兩句”。

不久,《“九一八”紀念歌》在《大眾歌聲》第一集與讀者見麵了,並在群眾中廣為傳唱。同年,麥新連續創作了《女工救國歌》、《婦女進行曲》、《隻怕不抵抗》(以上三首都由冼星海作曲)、《犧牲已到最後關頭》(孟波曲)、《保衛馬德裏》(呂驥曲),以及自己作詞譜曲的《向前衝》、《馬兒真正好》等兒童歌曲,其中《犧牲已到最後關頭》是直接針對蔣介石在廬山講話中說的“和平未到絕望關頭,決不放棄和平;犧牲未到最後關頭,決不輕言犧牲”。麥新在歌詞中寫道:

向前走,別退後,

生死已到最後關頭,

同胞被屠殺。

土地被強占,

我們再也不能忍受!

我們再也不能忍受!

亡國的條件我們決不能接受,

中國的領土一寸也不能失守!

同胞們!

向前走,別後退,

拿我們的血和肉,

去拚掉敵人的頭,

犧牲已到最後關頭,

犧牲已到最後關頭!

麥新在救亡歌曲創作中初露鋒芒,表現了這位青年音樂工作者的睿智與才能。他是上海新音樂運動中的佼佼者。據1937年3月19日《立報》評論:“正在馬德裏爭奪戰積極進行著的時候,在我國音樂界,產生了一支《保衛馬德裏》的戰歌,這支歌在《現世界》上發表以後,立即被各地各階層愛好音樂的朋友們熱烈地歌唱著……現在的上海世界語學會,已經開始著手把這支歌翻譯成世界語、西班牙語以及英、法、德、日、意、蘇聯等國文字。在最近,就打算寄到西班牙的前線,寄到各國去,讓前線的戰士以及各國愛好和平的人們,都跟我們一樣燃燒起反法西斯反侵略的熱情。”

1936年10月,魯迅先生不幸病逝。上海文化界和各界群眾團體隆重哀悼這位偉大的文學家、思想家和革命家。麥新任挽歌隊指揮,並負責教唱《魯迅先生挽歌》。他和業餘合唱團的同誌們一起連夜趕印挽歌。第二天,他不顧勞累,隨同各界群眾瞻仰魯迅先生遺容。22日,麥新帶領挽歌隊來到膠州路萬國殯儀館,為魯迅先生送殯指揮唱挽歌。

同年11月23日,麥新參加了反

對日貨走私的上海緝私大遊行。當他與歌詠合唱團的同誌們來到遊行集合地點時,得知愛國人士沈鈞儒、章乃器、鄒韜奮、李公樸、沙千裏、史良、王造時七君子被國民黨政府非法逮捕入獄的消息,便衝到遊行隊伍的前麵,揮臂指揮大家高唱起《義勇軍進行曲》。遊行隊伍被敵特、巡捕打散後,麥新重新集合起被驅散的群眾,手挽手地沿著河南北路向火車站方向前進。他振臂高呼:“抵製日貨!”“打倒日本帝國主義!”“釋放救國會愛國領袖!”等口號,極大地鼓舞了群眾的愛國熱情和鬥誌。

1936年底上海工人反日鬥爭風起雲湧。麥新在上海從事音樂救亡運動,除參加民歌會、業餘合唱隊、歌曲作者協會、歌曲研究會的活動外。還發起和組織了立信音樂研究會,培養廣大青年音樂工作者,分散到工廠、商店、學校、郊區衣村,開展救亡音樂活動,使中國音樂運動在廣大群眾中紮根。

1937年7月7日,日本發動盧溝橋事變,二十九軍奮起抵抗、英勇殺敵的消息很快傳至上海。麥新懷著強烈的抗日救國激情和對二十九軍將土的敬佩心情,執筆創作了著名的《大刀進行曲》:

大刀向鬼子們的頭上砍去!

二十九軍的弟兄們,

抗戰的一天來到了!

抗戰的一天來到了!

前麵有東北的義勇軍,

後麵有全國的老百姓。

咱們二十九軍不是孤軍,

看準那敵人,把他消滅!

把他消滅!衝啊!

大刀向鬼子們的頭上砍去!殺!

麥新創作完這首熱血沸騰的歌曲之後,首先拿到群眾中去教唱,根據群眾試唱中提出的修改意見,將原稿作了幾處修改。原稿中歌詞“二十九軍的弟兄們”定稿時改作“全國武裝的弟兄們”,“咱們二十九軍不是孤軍”改成為“咱們中國軍隊勇敢前進!”

這首威武雄壯的戰鬥歌曲,強烈感染著廣大群眾,田漢通過百代唱片公司的業務負責人任光,把《大刀進行曲》錄製成唱片,使這首歌曲在全國廣為傳唱。這首歌唱出了中國人民的抗日鬥誌,激發了中華兒女的愛國豪情。

奔向革命聖地

1937年“八一三”上海抗戰爆發後,麥新參加了山中共地下黨組織領導下的第八集團軍戰地服務隊,在共產黨員錢亦石的帶領下,開赴浙江從事抗日宣傳活動。同年9月25日,麥新在浙贛邊界江山縣光榮地參加了中國共產黨。

麥新隨戰地服務隊,輾轉浙、贛、湘等地,在這期間,他寫了《遊擊隊歌》、《農民救國歌》、《壯丁隊歌》、《保家鄉》等歌曲。

1938年4月,麥新隨隊來到當時抗敵活動十分活躍的武漢。那時,政治部第三廳剛成立。麥新在武漢拜望了冼星海,在漢口八路軍辦事處聆聽了周恩來的重要講話。周恩來告誡革命文化工作者珍惜第二次國共合作的全民抗戰形勢,希望大家盡一切可能,堅持在國民黨軍隊裏工作。說這是一種特殊的戰鬥。麥新和隊裏的大部分同誌,原先曾想離隊去延安,聽了周恩來的講話,堅定了他以黨的利益為重,以國家和民族的利益為重的思想。他決心按照黨的指示,在黨最需要的地方堅持戰鬥。

麥新在武漢再次與綬曾一起編輯《大眾歌聲》第三集。這本歌集共選用了100多首歌曲,其中刊登了瞿秋白翻譯的《國際歌》——當時蘇聯的國歌。

1940年12月,麥新向黨組織提出了到延安去為保衛抗日聖地而戰鬥的要求。第二年10月,麥新來到重慶《新音樂》雜誌社,不久接到通知,讓他去曾家岩八路軍辦事處。辦事處負責同誌正式通知他說:“你提出去延安的申請,周恩來同誌已經批準了。”為了沿途安全,他換上了八路軍的灰布軍裝,以辦事處辦事員回延安辦事的理由,於同年11月,奔赴他久已向往的革命聖地延安。

到延安後,組織上分配他去橋兒溝的魯迅藝術學院音樂部,負責編輯出版《歌曲》月刊並擔任黨支部書記的工作。在延安時期,麥新創作有《毛澤東歌》、《保衛邊區》、《行軍》、《春耕小曲》,《紅五月》、《小葡萄》等40多首歌曲。周揚回憶說:“40年代初,他到了延安,曾在魯藝和我共事,時間雖然不長,卻給我留下了難忘的印象。他是一位勤奮的、有才能的、朝氣勃勃的黨的音樂工作者。”

1942年,麥新參加了延安文藝座談會和整風運動。在毛澤東的《在延安文藝座談會上的講話》精神指導下,撰寫了《略論聶耳的群眾歌曲》、《新的聶耳在工農兵中生長著》、《是改變工作作風的時候了》、《創作不是少數人的事情》等十幾篇音樂理論文章。他認為一個音樂工作者的根本問題是改造世界觀的問題,是為工農兵服務的問題。“由於聶耳進步的世界觀以及他的生活鬥爭和政治鬥爭的實踐,所構成的現實主義創作方法,使他不僅寫出了人民今天的痛苦,也寫出了人民今天的抗爭以及對明天光明的熱望……從民族的大眾的豐富的鬥爭生活中去吸取創作源泉,創作了大眾所喜愛的民族形式,又交還給大眾並給予他們以力量和鼓舞,使他們為拯救自己的民族而鬥爭!這就是聶耳作品之民族化與大眾化的全部意義。”

5月30日,麥新在魯藝聆聽了毛澤東的重要講話。毛澤東號召知識分子走與工農兵相結合的道路,並把橋兒溝的魯藝稱為“小魯藝”,把陝甘寧邊區和各抗日根據地的廣闊天地和豐富鬥爭生活叫“大魯藝”,號召廣大藝術工作者投身到文藝創作源泉的“大魯藝”去。麥新遵照這一指示,來到南泥灣359旅,受到熱火朝天的大生產運動的強烈感染。他回到魯藝後,創作了《南泥灣開荒》、《生產大競賽》等歌曲。歌曲帶著濃鬱的陝北地方韻味,熱情地讚美大生產運動,受到了邊區群眾和戰士的歡迎。

麥新在魯藝,由於工作認真,成績卓著,得到了院領導的表揚和師生的稱讚,曾兩次當選為模範工作者。許多和他一起工作過的同誌,都誇他胸懷坦蕩、平易近人、熱情直率,“他好比是一團烈火,以自己的熱力去感染別人。”“他處理一切事情的原則是以黨的利益為前提,以自我犧牲的精神去擔任一般同誌認為對於自己的技術發展有妨礙的組織工作。”

埋頭工農做工作

1945年8月30日,麥新響應黨中央的號召,報名參加幹部工作團赴華東地區開辟地方工作,他告別延安踏上了新的征途。12月,到達了目的地——阜新。來到阜新後,他想方設法熟悉東北光複後的形勢,了解當地的風土人情。麥新聽到組織上決定他到郊區的太平煤礦去做礦區的群眾工作,興奮之情,溢於言表。麥新在太平煤礦,帶領幹部深入礦井,了解礦工的生產和生活情況,詢問了生產管理問題,有時還和礦工一起勞動,促膝談心。他在日

記中寫道:“來到實際中,來到下層群眾中,看到了好多東西,特別是群眾吃飯問題,想到自己今後要走的路。記得離開延安時,周恩來同誌講的‘奮鬥的人生是曲折複雜的’。這是最正確的人生觀。”

同年12月底,國民黨反動派向阜新發動進攻,麥新隨地委幹部向哲裏木盟首府通遼一帶轉移。這時,毛澤東發出了建立鞏固的東北根據地的重要指示。1946年2月,麥新向地委書記呂明仁提出了到基層去工作的要求,呂明仁原來想讓他在地委機關多寫幾首像《大刀進行曲》的歌曲就行了,麥新執意要下基層,正好開魯縣也需要一個宣傳幹部,就同意派他去縣委工作。

1946年3月初,麥新來到開魯,先後任縣委委員、縣委秘書、城關區委書記、縣委宣傳部長、組織部長等職。他在縣委的領導下,認真貫徹執行黨的“減租和生產是保衛解放區的兩件大事”的指示精神,組織領導了開魯人民轟轟烈烈的反奸清算,減租減恩,清剿土匪,生產支前等群眾政治鬥爭,日夜辛勞地為黨為勞苦群眾而勤奮工作。

在群眾火熱的階級鬥爭中,麥新耳聞目睹地主階級的凶狠,貧苫農民的苦難。他用東北的民間曲調,創作了《農會會歌》:

窮人窮,為什麽窮?

打下糧食歸地東。

吃糧還要五分利,

官工羊工幾十個工,

年年窮,輩輩窮。

……

這首譜上東北秧歌調的歌曲,唱出了農民昔日的苦,解放翻身後的甜,反映了農會的力量和保田愛國的決心,對啟發廣大農民的階級覺悟和鬥誌,配合西滿開展土改運動都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中共開魯縣委曾把這首《農會會歌》,印發在土改時的開魯《工作快報》上,很快傳唱全縣,唱遍了科爾沁草原。

1946年8月,麥新響應東北局關於“一切可能下鄉的幹部統統到農村去”的號召,走出縣委機關,帶領縣委工作團,來到離縣城60多華裏的五區萬發永村發動群眾,開展工作。萬發永村是大地主“王三老虎”的地盤,是幾綹土匪經常出沒和聚集的地方,反動勢力十分猖獗,鬥爭形勢複雜。麥新毫不畏懼。他在日記中寫道:“有什麽關係,精神準備的最壞方麵,不過是‘掉下腦袋’,如因此而犧牲,那也是值得的。”他來到萬發永村後,組織群眾建立農會,武裝群眾進行自衛,和農牧民打成一片,受到群眾和地方幹部的愛戴。有位農會主任在一次戰鬥中不幸被敵俘去,敵人想從他口中找到麥新的蹤跡,這位農會幹部守口如瓶,至死不說,狡猾的敵人挑撥他說,麥新是漢族,和咱們蒙古族不是一家。農會主任怒斥道:“你們手裏拿著黑蟒鞭,我們窮人手裏拿的是要飯筐、打狗棒,咱們走的不是一個門!”敵人無可奈何,殺害了這個農會主任。這樣的動人事跡,反映了麥新和群眾的深厚情誼。

10月22日,通遼失守,開魯縣委決定戰略轉移。11月,麥新帶領遊擊隊與地委書記呂明仁的部隊會合,組成了“長江騎兵團”,麥新任團參謀兼幹部中隊指導員,活動於高力板一帶,開展敵後遊擊戰爭。

在開展遊擊戰爭艱苦的歲月裏,麥新經受了戰爭的考驗。他在12月1日的日記中寫道:“明晨準備轉移到瞻榆西北十裏蔣家草房。是時候了!是每個共產黨員受考驗的時候了!要英勇奮鬥(不怕死)!艱苦奮鬥(不怕吃苦)!服從命令!遵守紀律!”他認為,“一切艱苦困難要咬緊牙關渡過及克服,最多是犧牲了,還怕什麽吃苦,苦最多是,冷、餓、疲乏、跑路這四件事,但這些又算得了什麽?”共產黨員應該具備“為黨的生存,為人民的解放而拋棄頭顱,這是最光榮的”!

麥新以身作則,積極參加軍事訓練,練習騎馬、射擊等,同時做好指導員應該做的政治思想工作。為配合鬥爭的需要,他還在緊張的訓練戰鬥中創作了《咱們的遊擊隊》、《民主聯軍打勝仗》、《反掃蕩》等鼓舞部隊戰鬥意誌的歌曲,並親自教唱這些新歌:

烈火燃燒在遼西沙原上,

怒火充滿了每個人的胸膛,

國民黨到處行凶來掃蕩,

殺人放火**又搶糧。

沙原震驚,

遼河動蕩,

到處是反蔣的熱情,

到處是人民的武裝。

兄勸弟,

兒別娘,

前呼後應上戰場,

齊心合力打老蔣。

這首《反掃蕩》歌曲,唱出了群眾對國民黨的憤怒控訴,展示了廣大農民光榮參軍奮起戰鬥的壯麗圖景。

獻身科爾沁草原

1947年2月24日,東北民主聯軍擊潰國民黨軍李守信部,再次收複開魯縣城。3月5日,我軍攻克通遼市,國民黨守敵狼狽向東部逃竄。麥新和開魯縣委幹部一起離開“長江騎兵團”幹部中隊,又回到了開魯縣城。

開魯第二次解放,麥新重新回到縣委任組織部長,創辦縣委的《開魯快報》,指導全縣重新建黨建政、土地改革、清剿土匪、生產支前等項工作的開展。3月麥新帶領工作團到五區萬發永村蹲點。麥新和地方幹部一起組織群眾重建鄉、村政權及農民協會、民兵、婦女會、兒童團,發放政府給予的救濟糧食。他還帶領群眾掀起春耕生產熱潮,幫助烈軍屬拉犁種地,為貧雇農壘牆修房、擔水、掃院。群眾稱讚他:“八路軍的幹部和咱們老百姓心連心!”麥新虛心向群眾學習,向當地幹部學習。他曾和工農幹部相互對照,深有感觸地說:“本地工作幹部工作起來真比我們強多了。……跟本地工農新幹部一起工作真愉快,進步超過過去的八年。”他嚴於律己,勇於解剖自己和工作認真,受到了上級黨委的表揚,被群眾評選為“服從上級,愛護下級,團結友愛,互相幫助”,“時刻注意走群眾路線,積極從思想教育入手”的領導幹部和模範共產黨員。

1947年6月1日,麥新帶領通訊員王振江離開萬發永村,去參加縣委工作會議。6月6日,在返回五區的途中,他和通訊員小王突然遭到逃竄的百餘名土匪的包圍襲擊。在萬分危急時刻,麥新臨危不懼,當即命令通訊員王振江返回去向縣委報告。他隻身匹馬與頑匪戰鬥。這時,正巧我軍李排長和兩名戰士趕車前往裝運軍需物資,聽到激烈槍聲前來營救。他們以大車作掩護,向土匪猛烈射擊。終因敵眾我寡,激戰中李排長和兩名戰士壯烈犧牲。麥新仍沉著應戰,他獨自占領一小沙丘作為掩護,堅持殺敵,使群匪不得靠近。戰至最後,麥新身中數彈壯烈犧牲。

黨和人民政府為紀念麥新烈士,將他生前工作和戰鬥的開魯縣五區以烈士名字命名為麥新區,萬發永村改名為麥新村,並修建了巍峨壯觀的麥新烈士紀念碑,碑上鐫刻著熠熠閃光的八個大字:“麥新烈士永垂不朽”!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