陝西省_半坡遺址博物館

半坡遺址博物館

概況

半坡遺址博物館位於陝西省西安市東郊滻河東岸半坡村北,是中國第一座史前遺址博物館,1958年正式對外開放,1997年6月被中宣部評為首批全國愛國主義教育示範基地。

博物館陳列展覽麵積約4500平方米,分出土文物陳列、遺址大廳和輔助陳列三部分。

出土文物陳列由第一展室和第二展室組成,兩個陳列室陳列的是從遺址中發掘出來的生產工具和生活用品,可分為石器類、骨器類和陶器類。主要展出半坡遺址和薑寨遺址出土的原始先民使用過的生產工具、生活用具和藝術品等,包括石斧、石鏟、石刀、刮削器、敲砸器、箭頭、磨盤、紡綸、骨錐、骨刀、骨針、魚鉤、陶缽、陶盆、陶碗、陶罐、陶甑以及尖底瓶等。此外,還有陶哨、人頭、鳥頭、獸頭等藝術品和一些裝飾品。在半坡遺址出土的22種刻劃符號也展示在陳列室中。

遺址大廳麵積為3000平方米,是原始村落的一部分,其房屋建築早期是半穴式,即一半在地下,以坑壁為牆露出地麵的一半蓋上了屋頂,這種房屋既低矮又潮濕。到了原始社會晚期,才在地麵砌牆,並用木柱支撐屋頂,這種直立的牆體及帶有傾斜的屋麵,已形成了後來我國傳統房屋建築的基本模式。

從遺址中還可以看到一條長300多米、深約5米、寬約6米的鴻溝。這是護衛村落、

不受外來部落的侵犯、防止野獸突然襲擊的防禦工事。遺址中還能見到公共的墓地,有的墓地上放著甕罐,甕罐上邊蓋著陶盆,陶盆中間鑽有一小孔,人死後屍骨放在甕罐中,小孔的作用是讓死者的靈魂“進出”方便。遺址中還有儲藏物品的地窖和公共倉庫等。這些使用過的窖穴、陶窯、墓葬等先民遺跡,生動而具體地展現了祖先開拓史前文明的艱難足跡。

輔助陳列包括第三、第四兩個展室,主要舉辦一些與史前學相關的專題性展覽。這些融知識性、趣味性和藝術性為一體的展覽受到了中外遊客的廣泛稱讚和歡迎。

人麵魚紋盆的奧秘

人麵魚紋盆是半坡遺址出土文物中最寶貴的文物。2008年,北京奧運會吉祥物福娃“貝貝”的創意靈感就來源於它。

人麵魚紋盆通高16.5厘米,口徑39.5厘米,細泥紅陶質地。盆內壁以黑彩繪出兩組對稱的人麵魚紋。人麵為圓形,額頭左半部塗成黑色,右半部呈黑色半弧形。人物眼睛細長,鼻梁挺直,神態安詳,嘴旁分置兩個變形魚紋,魚頭與人嘴外廓重合,配上兩耳旁相對的兩條小魚,構成形象奇特的人魚合體。人像頭頂的尖狀角形物,配以魚鰭形的裝飾,更顯得威武華麗。

人麵魚紋盆是仰韶彩陶工藝的代表作之一。仰韶文化形成於7000年前,是中國新石器時代文化中延續時間最長、勢力最為強大的一支。仰韶文化的彩陶

工藝達到了相當完美的程度,是中國原始彩陶工藝的典範。

半坡遺址出土的人麵魚紋盆,紋飾神秘莫測。這種圖案究竟代表了什麽?目前學術界對於人麵魚紋的研究已經出現了近30種觀點和說法,主要有圖騰說、神話說、祖先形象說、原始信仰說、麵具說、摸魚圖像說、權力象征說、太陽崇拜說、原始曆法說等等,還有的認為是水草魚蟲或嬰兒出生圖,甚至還有外星人形象之說。

有人認為,此圖反映了半坡人和魚之間的密切關係和特殊的感情,是半坡氏族崇奉的圖騰。半坡人在河穀階地營建聚落,生活方式與漁獵有密切聯係。他們喜愛魚、崇拜魚,認為其氏族起源於魚,故把魚奉作氏族的圖騰祖先加以崇拜。人與魚組合畫在一起,代表著人與魚是不可分的,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共生共存。

此外,古籍記有人魚互變的神話。《山海經》說顓頊死後複蘇化身為魚,變形的魚紋很可能是代表人格化的獨立神靈——魚神。有人以《詩經》《周易》中魚有隱喻“男女相合”之義猜測,這人麵魚紋也應有祈求生殖繁衍族丁興旺的含義。

無論半坡人用這種圖案表達什麽思想意識,能夠把如此豐富的社會內容凝聚於繪畫藝術之中的這種創作動機,都是一種偉大的藝術。今天的人們雖然無法知道它的真實含義,但它仍然給人帶來強烈的印象和美的感受,使人產生對悠久曆史之謎的探究渴望。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