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肅省_兩當兵變紀念館

兩當兵變紀念館

概況

兩當兵變紀念館位於甘肅省兩當縣顯龍北路西側,於2009年5月被中宣部評為第四批全國愛國主義教育示範基地。

紀念館為5層框架結構,包括兩當兵變紀念館大樓、兵變廣場、雕塑等。館中珍藏著珍貴的革命圖片200餘幅,重要革命文物50餘件,包括戰士用過的大刀、銅雕罐、衣箱、茶壺、鍾表、大鐵鍋、小竹凳、飯桶、方桌等。

兵變舊址位於兩當縣城關鎮南街20號,為三進院建築格局,據考證為嘉慶五年建築。現有房屋5座20間,搭建廈房4座8間,總占地麵積1439.65平方米。該院的前院為1932年4月初兩當兵變時2連官兵駐地,中院二層閣樓為習仲勳、劉林圃等領導人的辦公用房,後院為馬廄和倉庫。

2006年以來,兩當縣結合城市建設,又在市政廣場廣香苑(城市公園)分別修建了兩當兵變紀念碑和紀念牆,進一步豐富了教育內容與形式。

秘密深入虎穴

兩當縣位於甘肅省東南部,地處甘陝川交界的秦嶺山區。兩當不僅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蘊和豐富的曆史文化資源,而且也是共產黨早期的重要活動地之一。1932年,由習仲勳等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在甘肅領導發動的最早的一次武裝起義“兩當兵變”就發生在這裏。

1930年初,中共陝西省委指示各地中共黨組織派出黨員秘密去17路軍開展工作。長期隱蔽,積蓄力量,等待時機,在條件成熟時,發動武裝起義,把部隊逐步改造為公開的紅軍武裝,以壯大革命力量。

1930年春,中共陝西省委派習仲勳到

長武縣楊虎城部的警備騎兵第3旅3團2營從事兵運工作。從此,習仲勳在陝甘地區革命鬥爭的生涯開始了。

警備騎兵第3旅是楊虎城收編的雜牌部隊,3團2營營長王德修曾是共青團員,是習仲勳的同學。進入該營後,習仲勳立即和共產黨員李秉榮、李特生3個人成立了黨小組,並在黨小組的領導下開展兵運工作。他們確立了“在發動士兵進行日常鬥爭、促進士兵革命化的基礎上,發展組織,團結士兵,積蓄力量,等待時機”的工作方針,提出了反對打罵士兵,改善士兵生活,按時發餉、發鞋襪的要求,進而提出“反對軍閥戰爭、擁護紅軍”的口號,成立了“紅軍之友”社。他們還在該營積極發展黨員,擴建組織。隨後又成立營黨委,推選習仲勳擔任營委書記。通過半年多的艱苦努力,發展了30多名共產黨員,全營從營到連、排、班都建立了支部,該營逐步被共產黨的地下組織所控製。

甘肅最早的武裝起義——兩當兵變

1931年秋、冬,中共陝西省委相繼派焦維熾、李傑夫到警備騎兵第3旅3團2營巡視工作,力主該營舉行兵變,營黨委決定伺機而動。

1932年春天,習仲勳組織召開營黨委擴大會議,傳達省委指示,決定舉行兵變,同時對兵變的具體事宜進行研究。4月2日,習仲勳、呂劍人、李特生、許天潔等利用部隊換防之機,率領全營200多人在甘肅兩當舉行起義。起義後,這支隊伍被改編為陝甘工農遊擊隊第5支隊,習仲勳任隊委書記。隨後,部隊離開兩當向北進發,沿途進行了五六次戰鬥,行軍千餘裏。正當部隊準備向劉誌丹率領的部隊靠攏、攻打永壽縣城時,不料遇到當地大

土匪王結子。經過激戰,終因雙方力量懸殊,兵變失敗。

“兩當兵變”雖然失敗了,但它所帶來的影響是巨大的。它不但鼓舞了紅軍的士氣,而且更重要的是極大地震懾了國民黨政府。同時,這種深入虎穴開展秘密工作、堅決走武裝鬥爭道路的探索和實踐,為中共在國民黨內部開展武裝鬥爭積累了寶貴的經驗。

“兩當兵變”是一次具有重要政治、軍事意義的革命暴動,其目的是為了壯大陝北紅軍的力量,開展同國民黨政府的鬥爭,在中國革命史上具有重要的曆史地位。

首先,“兩當兵變”在分化國民黨統治力量、鼓舞中共革命勢力、擴大紅色區域、策應劉誌丹開辟陝北蘇區的鬥爭中,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兩當兵變”成功將國民黨軍隊中3個連200多名士兵改編成革命武裝,是一個很大的勝利。“兩當兵變”震驚了陝甘國民黨當局,他們調兵遣將、圍追堵截,妄圖一舉將剛誕生的中國工農紅軍陝甘遊擊隊第5支隊消滅。起義部隊在習仲勳、許天潔、呂劍人、左文輝等人的指揮下,轉戰陝甘地區,敵人的有生力量受到牽製,陝北革命根據地的壓力減輕了,為陝北革命根據地的開辟和發展起到了有力的配合作用。

其次,“兩當兵變”為中共建設人民軍隊,改造舊軍隊,創建和擴大革命武裝,提供了豐富經驗。

最後,“兩當兵變”為隴南乃至甘肅地下黨的誕生和發展奠定了社會基礎。“兩當兵變”喚醒了隴南人民,鼓舞了革命鬥誌,播下了紅色的火種,使貧苦人民認識到了翻身求解放的道路,懂得了為什麽要革命和怎樣革命。“兩當兵變”也鍛煉和培養出了一大批革命骨幹。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