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曆史抉擇_■ 籌備建國

■ 籌備建國

國民黨反動統治的大廈傾覆,建立新中國的條件已經成熟。

還在渡江戰役之前,1949年3月5日至13日,黨的七屆二中全會在河北平山縣西柏坡村舉行。全會著重討論了黨的工作重心的戰略轉移,即工作重心由鄉村轉移到城市的問題。全會指出,黨著重在鄉村聚集力量、用鄉村包圍城市這樣一種時期已經完結,從現在起,開始了由城市到鄉村並由城市領導鄉村的時期。當然城鄉必須兼顧,決不可以丟掉鄉村,僅顧城市。但是工作重心必須放在城市,必須用極大的努力去學會管理城市和建設城市。在領導城市工作時,黨必須全心全意地依靠工人階級,團結其他勞動群眾,爭取知識分子,爭取盡可能多的能夠同共產黨合作的民族資產階級及其代表人物,以便向帝國主義者、國民黨、官僚資產階級作政治鬥爭、經濟鬥爭和文化鬥爭,並向帝國主義者作外交鬥爭。同時,黨要立即開始著手建設事業,一步一步地學會管理城市,並將恢複和發展城市中的生產作為中心任務,城市中的其他工作,都必須圍繞著生產建設這個中心工作並為這個中心工作服務。

全會充分研究了經濟政策問題,指出,當前全國工農業總產值中,現代工業大約占10%,農業和手工業占90%,這是黨在革命勝利後一個相當長的時間內考慮一切問題的基本出發點。沒收官僚資本歸人民共和國所有,就可使社會主義性質的國營經濟成為整個國民經濟的領導成分。分散的個體的農業和手工業,在今後一個相當長的時間內,還不能從基本性質上改變過來,但我們是可能和必須謹慎地、逐步地而又積極地引導它們向著現代化和集體化的方向發展的。中國的私人資本主義經濟也是不可忽視的力量。在革命勝利以後一個相當長的時期內,還需要盡可能地利用城鄉私人資本主義的積極性,以利於國民經濟的發展。同時要對它不利於國計民生的消極作用進行限製。限製和反限製,將是新民主主義國家內部鬥爭的主要形式。

全會指出,革命在全國勝利並解決土地問題以後,中國還存在著兩種基本的矛盾:國內是工人階級和資產階級的矛盾,國外是中國和帝國主義國家的矛盾。因此,工人階級領導的國家政權不是可以削弱,而是必須強化。

全會強調中國的民主革命是偉大的,但是勝利以後的路程更長,工作更偉大、更艱巨。全會提醒全

黨要警惕驕傲自滿、以功臣自居的情緒的滋長,警惕資產階級用糖衣裹著的炮彈的攻擊,全黨同誌務必繼續地保持謙虛、謹慎、不驕、不躁的作風,務必繼續地保持艱苦奮鬥的作風。全會還根據毛澤東的提議,作出禁止給黨的領導者祝壽和用黨的領導者的名字作地名等規定。

在中國革命轉折關頭召開的七屆二中全會,具有重大的曆史意義。這次會議提出了促進革命取得全國勝利和組織這個勝利的方針,規定了黨在全國勝利以後,在政治、經濟、外交方麵應當采取的基本政策,以及使中國由農業國轉變為工業國、由新民主主義社會轉變到社會主義社會的總任務和主要途徑。這次會議為奪取全國勝利和建設新中國,在政治上、思想上和理論上作了充分的準備。

七屆二中全會後,3月25日,中共中央及其所屬機構由西柏坡遷至北平。

按照七屆二中全會的精神,開始了新政治協商會議的籌備工作。6月,籌備會第一次會議在北平召開,成立以毛澤東為主任的新政協籌備會常務委員會,全麵展開籌建新中國政權的工作。毛澤東在會議開幕時豪邁地說:“中國人民將會看見,中國的命運一經操在人民自己的手裏,中國就將如太陽升起在東方那樣,以自己的輝煌的光焰普照大地,迅速地蕩滌反動政府留下來的汙泥濁水,治好戰爭的創傷,建設起一個嶄新的強盛的名副其實的人民共和國。”6月30日,毛澤東發表題為《論人民民主專政》的重要文章,指出:“總結我們的經驗,集中到一點,就是工人階級(經過共產黨)領導的以工農聯盟為基礎的人民民主專政。”我們要經過人民共和國,由農業國進到工業國,由新民主主義社會進到社會主義社會和共產主義社會。

經過緊張的籌備,人民企盼已久的新中國就要誕生了。

9月21日,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在北平中南海懷仁堂隆重開幕。人民政協是共產黨領導的以工農聯盟為基礎的人民民主統一戰線的組織形式。參加政協的有中國共產黨、各民主黨派、無黨派人士、各人民團體、人民解放軍、各地區、各民族以及國外華僑的代表,共662人。在普選的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召開前,政協全體會議代行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的職權。

代表們個個興高采烈,毛澤東更是掩飾不住內心的喜悅。他在開幕詞中說出了一段至今令中國人民難以忘懷的話:

“諸位代表先生們,我們有一個共同的感覺,這就是我們的工作將寫在人類的曆史上,它將表明:占人類總數四分之一的中國人從此站立起來了。”

會議自始至終洋溢著熱烈歡慶、團結協商的氣氛。經過討論,會議通過了《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共同綱領》。關於國體和政體,《共同綱領》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為新民主主義即人民民主主義的國家,實行工人階級領導的、以工農聯盟為基礎的、團結各民主階級和國內各民族的人民民主專政。”“人民行使國家政權的機關為各級人民代表大會和各級人民政府”; “各級政權機關一律實行民主集中製”。關於經濟建設方針,《共同綱領》規定“以公私兼顧、勞資兩利、城鄉互助、內外交流的政策,達到發展生產、繁榮經濟之目的”。國家應調劑國營經濟、個體經濟、私人資本主義經濟等,“使各種社會經濟成分在國營經濟領導之下,分工合作,各得其所,以促進整個社會經濟的發展”。關於民族政策,《共同綱領》規定國內“各民族一律平等,實行團結互助”, “各少數民族聚居的地區,應實行民族的區域自治”。關於外交政策,《共同綱領》規定其原則為保障“國際的持久和平和各國人民間的友好合作、反對帝國主義的侵略政策和戰爭政策”。《共同綱領》是中國人民的大憲章,在一個時期內起著臨時憲法的作用。

會議通過了中央人民政府組織法,一致選舉毛澤東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朱德、劉少奇、宋慶齡、李濟深、張瀾、高崗為副主席,周恩來、陳毅等56人為中央人民政府委員。隨後,中央人民政府委員會任命周恩來為政務院總理兼外交部長。

會議決定北平為中華人民共和國首都,將北平改名為北京;采用公元紀年;在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國歌正式製定前,以《義勇軍進行曲》為代國歌;國旗為五星紅旗,象征全國人民在共產黨領導下的大團結。

9月30日,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勝利閉幕。

在革命勝利的時刻,人們沒有忘記為革命而獻身的先烈。9月30日晚,天安門廣場莊嚴肅穆,各界人士在這裏舉行了人民英雄紀念碑奠基禮。這是一個不眠之夜。在下一個黎明到來的時候,一個嶄新的國家將同噴薄欲出的旭日一起,升起在東方的地平線上。中國曆史將由此開始新的紀元,中國人民站起來當家作主的時代已經到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