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旗幟鮮明,防止和反對“四種錯誤傾向”_四 自覺防止和反對本位主義

四 自覺防止和反對本位主義

本位主義是一段時間黨內存在的突出問題,為此,《關於新形勢下黨內政治生活的若幹準則》明確指出,對黨中央決策部署,任何黨組織和任何黨員都不準合意的執行、不合意的不執行,不準先斬後奏,更不準口是心非、陽奉陰違。

本位主義是指一切從本部門、本單位、本地區的利益出發,不顧大局,不顧整體,不顧別的部門、單位和地區的利益的思想作風。其主要表現是,在處理部分與整體的關係時,要求整體服從部分,甚至損害整體利益以滿足部分利益;在處理友鄰關係時,以鄰為壑,損人利己,其結果是損害整個大局的工作又無益於局部工作。本位主義者缺乏大局觀和全局意識,考慮問題時往往以小團體為中心,無論利弊得失都站在局部的立場上,為了維護少數人的利益而忽視整體利益,嚴重的甚至不惜損害集體利益而換取部分人的私利,完全違反集體主義精神。在處理單位與部門、整體與部分之間的關係時,隻顧自己而不顧整體利益,對別部、別地、別人漠不關心的思想作風、行為態度和心理狀態。按老百姓的話說,就是“屁股決定腦袋”。

改革開放以前,由於實行高度的一元化領導和集中統一的計劃體製,各地區、單位執行政策的自由裁量空間有限,變通餘地很小,政策執行往往能夠“一竿子插到底”。在特殊情況下,中央可以采取“三級會議”的辦法貫徹政策指令,1962年的七千人大會就是典型。當時的弊端是,國家統得過死,一刀切,地方缺乏積極性主動性,經濟缺乏活力。那時的所謂“地方主義”也存在,但不突出。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和相應的簡政放權,“地方主義”、“分散主義”、“本位主義”等急劇發展膨脹,中央政令在執行中大打折扣。政令執行的過程中出現了中央統一規劃部署,地方變相打折執行等多種問題。中央整體部署,地方過度集權,對中央政令形成軟阻力,影響了整體利益的實現。

本位主義在地方突出的表現是,地方本位主義嚴重。可以說,在政令執行過程中,不少地方本位主義突出,過度集權嚴重,突出表現在以下方麵:

第一,地方條塊分割嚴重,山頭色彩突出。影響社會主義優越性的充分發揮,妨礙國家集中力量辦大事;不利於處理改革中複雜的利益關係,影響頂層設計的落實。鄧小平同誌曾指出,“社會主義國家有個最大優越性,就是幹一件事情,一下決心,一做出決議,就立即執行,不受牽扯。我們說經濟體製改革全國就能立即執行,我們決定建立經濟特區就可以立即執

行,沒有那麽多相互牽扯,議而不決,決而不行。就這個範圍來說,我們的效率是高的。我講的是總效率。這個方麵是我們的優勢”。同樣,這些年國家在應對金融危機、處理突發事件、進行抗震救災方麵取得的巨大成績,都是因為發揮了集中力量辦大事的優勢。

第二,實用主義地解釋和傳達中央政令,選擇性執行國家政策。在宣傳方麵,有利於自己的就大張旗鼓地講,不符合自己意圖的極力淡化甚至隱瞞封殺,導致中央政令在傳達的過程中不完整。執行過程中,有利於地區、單位的內容就落實、照辦;維護整體利益、要求地方做出某種犧牲的內容就擱置、舍棄,使政令變得支離破碎,乃至精神實質被歪曲。一些地方在“從實際出發,創造性執行中央精神”的正確口號下大搞變通,塞進地方主義、本位主義的私貨,結果,“情況特殊”、“要符合實際”成為不執行中央政令的擋箭牌,“創造性”成為“歪曲性”。利用政策執行和政策檢查中的不完善之處,打擦邊球,鑽空子,使不執行政令得到“合法性”。

第三,腐敗案件層出不窮,群體性事件時有發生。一些地方搞“土政策”,以花樣繁多的“對策”應付政策,以致“對策”完全取代政策,久而久之,老百姓已經把“對策”誤認為是政策。更有甚者在一些“保護傘”庇護下,以軟磨硬泡等手段拒不執行中央政令。影響黨風廉政建設效果,為不正之風和腐敗推波助瀾,使惠民愛民政策效果遞減或者被歪曲,損害群眾利益和黨群關係。一些群體性事件的發生,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地方幹部歪曲政策以權謀私,嚴重侵害群眾權益而群眾又無處申訴。

第四,破壞市場秩序,妨礙社會主義統一國內市場的完善。這種統一的國內市場需要打破地區割據、行業壟斷和市場封鎖,實行市場運行規範化,保證不同市場主體權利平等和機會均等,交易過程公平安全,各種市場要素能夠自主流動,基礎設施為不同主體提供有效服務。隻有這樣,才能降低交易成本,保證公平競爭,從而讓勞動、技術、管理和資本的活力競相迸發,讓創造財富的一切源泉充分源流,以造福於人民。在統一國內市場的完善過程中,部分地方不顧中央三令五申,違背國家法規,利用行政權力幹預市場,亂收費、亂罰款;設置流通壁壘,嚴關設卡,增加歧視性收費項目,抬高外地產品和服務進入本地的門檻和成本;保護本地區企業的經濟違法行為,對其經濟違法行為姑息遷就,阻撓查處,破壞司法公正;等等,都需要中央強有力的宏觀調控,需要以中央權威克服各地區的地方保護主義。

由於地方本位主義嚴重,導致中央政令不暢通,在執行時遇到梗阻,甚至被扭曲,是中國社會大步前進中的倒退現象,是全麵建成小康社會實踐中的負能量,從政治、經濟各方麵來講都危害甚烈。自覺防止和反對本位主義要做好以下工作:

第一,善於從全局的高度看問題。本位主義是對我們的工作非常有害的思想作風,嚴重損害黨和人民的事業。毛澤東同誌就曾一針見血地指出,本位主義“具有很大的銷蝕作用和離心作用”。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同誌多次告誡全黨,要牢固樹立政治意識、大局意識、核心意識、看齊意識,要堅決防止和克服地方和部門保護主義、本位主義,不搞“上有政策、下有對策”。做任何事都要講大局,特別是在涉及經濟社會發展的各項工作中,講大局尤為重要。正所謂“營大者不計小名,圖遠者弗拘近利”。如果順應大勢,必然會在今後長期的發展中贏得主動;如果抱定本位主義,與大局背道而馳,隻盯著眼前的短期利益不放,注定是走不遠的。

第二,嚴格貫徹執行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個人主義的嚴重泛濫是對黨的性質和執政地位構成嚴重威脅的內在危險。我們必須對此有清醒的認識,保持高度的警惕並采取有力的措施。黨的各級組織、全體黨員特別是高級幹部都要向黨中央看齊,向黨的理論和路線方針政策看齊,向黨中央決策部署看齊,做到黨中央提倡的堅決響應、黨中央決定的堅決執行、黨中央禁止的堅決不做。屬於部門和地方職權範圍內的工作部署,要以貫徹黨中央決策部署為前提,發揮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但決不允許自行其是、各自為政,決不允許有令不行、有禁不止,決不允許搞上有政策、下有對策。

第三,要從人民群眾的立場來看問題。本位主義是個人至上的一種思想表現和行為方式,我們黨在任何時候都把人民利益放在第一位,想問題、辦事情都是從人民利益出發,與本位主義水火不容。正因如此,我們黨才贏得了廣大人民群眾的充分信任和支持。特別是基層單位直接麵對人民群眾的衣食住行,黨員幹部更要時刻繃緊“問政於民、問需於民、問計於民”這根弦,切實把解決問題放在第一位,少打一些“小算盤”。如果對反複出現的問題推諉扯皮甚至視而不見,就是對人民、對事業的不負責任,不僅會失了民意、傷了民心,還會失去可持續發展的資本。習近平同誌強調:“我們做人一世,為官一任,要有肝膽,要有擔當精神。”因此,黨員幹部要學會從人民群眾的立場來看問題,一切從群眾利益出發,自覺防止和反對本位主義。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