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群眾路線是黨的生命線和根本工作路線_三、群眾路線的形成和發展

三、群眾路線的形成和發展

群眾路線的形成源於馬克思主義群眾觀與中國革命實踐的結合。中國共產黨作為馬克思主義政黨,自成立之日起,就一直堅持把馬克思主義群眾觀與中國革命實踐相結合,創造性地提出了群眾路線。

(一)群眾路線形成的主要階段

群眾路線的形成和發展主要經曆了以下幾個階段。

群眾路線的萌芽時期:群眾路線萌芽於大革命時期。在建黨之初,我們黨就認識到黨的活動是同廣大人民群眾密不可分的,要把領導群眾鬥爭變成黨的自覺行動。黨的“二大”《關於共產黨的組織章程決議案》指出:“我們既然是為無產群眾奮鬥的政黨,我們便要到群眾中去,……黨的一切運動都必須深入到廣大的群眾裏去。”黨的“四大”發表的《中共第四次全國大會宣言》也明確指出:“要使中國不陷於奴隸的地位,完全靠著中國勞苦群眾的努力。”這一時期黨認識到工人階級是中國革命的領導力量;農民是中國革命的主力軍;黨的任務是為中國廣大人民群眾的利益而奮鬥;進行革命活動要聯係群眾,發動群眾,開展群眾運動。

群眾路線的形成時期:土地革命戰爭初期,李立三在1928年11月根據六大的路線同江浙地區負責人談話時第一次使用了“群眾路線”。他說:“在總底爭取群眾路線之(下),需要竭最大的努力到下層群眾中去。”此後,周恩來在1929年9月主持起草的《中共中央給紅四軍前委的指示信》專節論述了紅軍與群眾的關係,這一文件指出,籌款工作“要經過群眾路線”,沒收地主豪紳財產,“要經過群眾路線”, “對於需用品可漸次做到由群眾路線去找出路”。至此,“群眾路線”才有了比較明確的含義,但還沒有對群眾路線作出理論概括。

群眾路線成熟時期:抗日戰爭中,毛澤東在1943年為中共中央起草了《關於領導方法的若幹問題》,標誌著群眾路線作為黨的根本的工作路線具備了成熟的理論形態。毛澤東指出:“凡屬正確的領導,必須是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 “從群眾中集中起來又到群眾中堅持下去,以形成正確的領導意見,這是基本的領導方法”。1945年,劉少奇在七大《關於修改黨章的報告》中肯定毛澤東“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這一領導方法的同時又增加了群眾觀點的表述,這就是“一切為了人民群眾的觀點,全心全意為人民群眾服務的觀點”; “一切向人民群眾負責的觀點”; “相信群眾自己解放自己的觀點”;“向人民群眾學習的觀

點”。至此,群眾路線已經得到係統總結,形成了完整的理論形態。

群眾路線新發展和全麵展開階段:抗戰勝利後,我們先後經曆解放戰爭、社會主義改造、二十年的艱難曲折探索、三年徘徊和社會主義改革開放新時期等不同階段。在這一時期,黨經曆了從領導革命到執政的轉變。這種轉變,使黨的群眾路線的理論與實踐獲得極大的發展,如關於正確區分和處理人民內部矛盾的理論與實踐,建立和完善各種形式的群眾組織,開展廣泛的群眾運動,建立和完善以人民代表大會製度、人民信訪製度為主體的一係列密切聯係人民群眾的製度體係,探索各種貫徹群眾路線的實踐模式(比如“兩參一改三結合”、領導幹部下鄉蹲點等)。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我們黨深刻地總結了以往的經驗和教訓,把對黨的群眾路線的認識提高到了一個新的水平。尤其是近年來,我們黨還製訂了一係列聯係群眾、擴大群眾政治參與的製度,創造了許多新的密切聯係群眾的工作方式方法,進一步探索了群眾路線的長效機製,使黨的群眾路線不斷得到製度化、規範化。

(二)新時期黨的群眾路線理論的發展

(1)以鄧小平同誌為核心的黨的第二代中央領導集體繼承和發展了黨的群眾路線的基本理論與基本思想

鄧小平說過,“群眾路線和群眾觀點是我們的傳家寶”。1956年,他指出,“中國共產黨的含義或任務,如果用概括的語言來說,隻有兩句話: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一切以人民利益作為每一個黨員的最高準繩。這一思想是我們黨同一切剝削階級政黨的根本區別,也是我們黨之所以能夠戰勝一切艱難險阻,不斷取得勝利的力量所在。”並多次強調要因地製宜、尊重群眾意願、尊重群眾的首創精神,圍繞回答“什麽是社會主義、怎樣建設社會主義”,把實行“包產到戶”與走社會主義道路還是走資本主義道路這一根本問題區別開來,從而在我國農村改革的關鍵時刻,為家庭聯產承包責任製的順利推行奠定了思想基礎,拉開了農村改革乃至中國改革的大幕,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研究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事業發展推向新階段。

(2)以江澤民同誌為核心的黨的第三代中央領導集體深化了黨的群眾路線理論

以江澤民同誌為核心的黨的第三代中央領導集體,專門作出了《中共中央關於加強黨同人民群眾聯係的決定》,提出群眾路線是實現黨的思想路線、政治路線、組織路線的根本工作路線,是黨的優良傳統和政治優勢。進入新世紀後,圍繞回答“

建設什麽樣的黨、怎樣建設黨”,又提出了“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把代表中國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為核心和靈魂,把維護和發展最廣大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作為出發點和落腳點,把最大限度地調動一切可以調動的積極因素、實現最廣大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作為領導幹部的基本行為準則。江澤民同誌總結曆史經驗告誡全黨,在任何時候任何情況下,聯係群眾的立場不能變,群眾路線始終是根本的工作路線。

(3)以胡錦濤同誌為總書記的黨中央豐富和發展了黨的群眾路線理論

十六大以來,以胡錦濤同誌為總書記的黨中央始終把加強和改進黨的群眾工作放在突出位置,圍繞回答“實現什麽樣的發展、怎樣發展”,提出了科學發展觀,強調要堅持以人為本,尊重人民主體地位,發揮人民首創精神,保障人民各項權益,做到發展為了人民、發展依靠人民、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促進人的全麵發展,成為新時期堅持群眾路線、推動經濟發展、加強社會建設、實現黨的宏偉奮鬥目標的指南。關於如何保持黨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係,胡錦濤同誌在黨的十八大報告中作出明確要求,必須“堅持以人為本、執政為民,始終保持黨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係。為人民服務是黨的根本宗旨,以人為本、執政為民是檢驗黨一切執政活動的最高標準。任何時候都要把人民利益放在第一位,始終與人民心連心、同呼吸、共命運,始終依靠人民推動曆史前進”。

(4)以習近平同誌為總書記的黨中央對黨的群眾路線理論的探索與貢獻

新時期新階段,以習近平同誌為總書記的新一屆中央領導集體,把貫徹落實群眾路線與黨和國家的工作實際相結合,高度重視群眾工作,突出人民群眾主體地位,強調檢驗我們一切工作的成效,最終都要看人民是否真正得到了實惠,人民生活是否真正得到了改善。製定了《十八屆中央政治局關於改進工作作風、密切聯係群眾的八項規定》,要求全黨艱苦奮鬥、勤儉節約,切實改進文風會風,以優良黨風凝聚黨心民心、帶動政風文風。堅持“老虎”、“蒼蠅”一起打,加強對權力運行的製約和監督,把權力關進製度的籠子裏,以踏石留印、抓鐵有痕的勁頭進行反腐敗鬥爭,以實際成效取信於民。在全黨深入開展以為民務實清廉為主要內容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著力解決人民群眾反映強烈的突出問題,教育引導全黨始終堅持根本宗旨,切實收到照鏡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的效果,不斷贏得人民群眾的信任和擁護,保持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係。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