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篇 “一帶一路”戰略影響_三、“一帶一路”與其他行業發展

三、“一帶一路”與其他行業發展

47. 從物流視角看國家推行“一帶一路”戰略,其背景是什麽?

一是全球經濟一體化需要全球物流一體化的基礎支撐。當前,在全球經濟一體化的背景下,中國要把優秀的外資企業“引進來”,要讓優秀的中國企業“走出去”,要把“中國製造”賣出去,要把外國商品買進來,這種“買全球,賣全球”的全球經濟一體化,需要全球物流一體化做基礎支撐。美國、德國、日本長期位居全球貿易大國也是因為較早建立了全球一體化的物流體係,世界500強中都有他們的物流巨頭。“一帶一路”戰略將利於中國構築全球物流一體化的國家物流戰略通道。

二是中國經濟全球突圍呼喚建立國家戰略物流通道。中國是全球碩果僅存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大國,也因此遭遇美日等西方國家的“非常待遇”,在東部和南部的海上通道上,美日構築“第一島鏈”和“第二島鏈”,掐住了中國向東的海上物流生命線;在西部中亞地區,美日也在推行各自的“絲綢之路戰略”或“絲綢之路外交”,鉗製中國向西的陸上物流生命線。“一帶一路”建設利於中國經濟全球突圍,利於構築中國與周邊鄰國互利共贏的戰略物流通道。

三是中國物流全局性升級呼喚頂層設計和戰略工程。長期以來,中國物流成本畸高,中國物流發展局限在東部和南部沿海地區,中部和西部地區發展滯後,中國國內物流與國際物流發展失衡,中國物流服務貿易已經長達20多年逆差。“一帶一路”是國家戰略性工程,其建設發展由國家主席和總理推動,由國務院製定發展規劃,這勢必牽動各地政府攜手共推,利於東中西地區物流聯動,利於全國物流走向一盤棋發展。

48. 怎樣看待鐵路對發展“一帶一路”物流的作用?

鐵路是建設“一帶一路”上物流大動脈的必然選擇。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經濟的第一次騰飛主要靠“中國製造”拉動,但製造業比重過高。如今,中國經濟打造升級版,第二次騰飛需要靠“中國服務”拉動,服務業比重要需提高。而物流業是“中國服務”的最具潛力的新生軍之一。中國物流要做這個引擎,鐵路應該作為大動脈支撐。作為幅員遼闊的大陸型國家,美國也是坐在四通八達的高速公路上發展起來,但美國在高速鐵路上遠遠落後於中國,至今沒有建成一段遠距離高速鐵路。同樣作為幅員遼闊的大陸型國家,中國可以坐在高速鐵路上實現彎道超車。

中國南北是5500公裏,東西5200公裏,在漫長的大陸上做遠距離物流,鐵路是最經濟、最安全、最快捷的。過去經濟發展,一則過於集中發展東部地區,沒有考慮到西部地區;二則過於投資發展公路,忽視鐵路戰略型價值。今天,要通過鐵路調整資源的區域匹配和結構,一方麵把鐵路投向西部地區,投向中部地區,投向交通樞紐和城鎮人口密集度比較高的地方。另一方麵在結構上實現空運、鐵路、公路、水運的無縫鏈接。

49. 國內航運業應如何積極利用“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實現從世界海運大國向世界海運強國的轉身?

乘著“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東風,中國航運業在接下來的幾年間應努力實現三大突破:

第一,海運產業結構調整。麵對國際海運船舶大型化、專業化、運輸組織聯盟化和全球範圍的現代物流發展的形勢,應著力加強高端海運服務水平建設,逐步實現中國海運產業結構與國際接軌。

第二,大力推動沿海港口的建設和改造。不斷加強沿海港口基礎設施的更新與建設,建立健全港口法律法規體係,強化港口管理規範工作。

第三,保護海洋環境。海洋環境是海運業發展的基礎和載體,應通過國際合作的形式強化海洋環境的宏觀與微觀保護,實現海道、航線、船舶的維護工作三位一體。

50. 為什麽要利用電子商務等新平台,推動“一帶一路”輻射國家和地區商貿和物流資源的整合發展?

“一帶一路”覆蓋眾多國家和地區,這些國家有著不同的文化、政治體製等,自然有不同的地緣政治和經濟利益訴求。這就導致“一帶一路”輻射地區看起來是一個大市場,其實也是一大盤散沙碎片。中國提出“一帶一路”戰略,正是用交通物流作為金線,把碎片化的區域利益串起來,連成一片。這除了需要強化中國與“一帶一路”輻射的國家建立利益協商機製,做好製度上的頂層設計外,更需要大量平台型企業去落實。

互聯網時代,或者說電子商務時代,重建“絲綢之路”,我們不能沿襲傳統商業思路,要有新思路和新手段。中國不僅僅要幫助“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鐵路、港口、公路、機場建設,還要把中國阿裏巴巴、騰訊(京東商城)、蘇寧易購等先進互聯網及電商企業帶過去。這些企業具有隱形的商業生態磁場,能把沿線國家碎片化的利益吸附在統一平台上,並加速整合升級。

51. 圍繞“一帶一路”戰略,如何推動跨境電子商務發展?

一是加強磋商消除貿易壁壘。建立“一帶一路”相關國家自由貿易談判機製,推進跨境電子商務規則、條例的研究和製定,建立跨境電子商務國際合作機製,為企業開展跨境電子商務創造必要條件。

二是優化通關服務。建立對跨境電商企業的認定機製,確定交易主體的真實性並建立交易主體與報關服務的關聯體係。逐步完善直購進口、網購保稅等新型通關監管模式。加快電子口岸結匯、退稅係統與跨境電商平台、物流、支付等企業係統聯網,實現口岸監管的前推後移、分類通關管理。

三是推進跨境物流業發展。出台跨境物流配送企業服務質量標準,促進跨境物流配送企業提質增效。鼓勵國內物流配送企業與大型國際快遞企業實施多元化合作配送模式,打造高效快捷的“一帶一路”物流體係。

四是促進我國電商企業發展。積極利用WTO等相關國際組織的標準和協商體係,幫助國內企業處理跨境電子商務貿易糾紛。加強與主要貿易夥伴及相關國際組織的電子商務國際交流與合作,推進跨境電子商務應用項目的示範實施。

五是發揮僑團組織作用。在跨境電子商務建設的大背景下,僑團可以提供在金融、法律、政策方麵的信息服務,成為協調政企、幫扶企業、整合資源、支持電商及外貿發展的重要力量。

52. 如何理解“一帶一路”建設要信息先行?

要致富先修路,“一帶一路”建設給人的第一印象是築新路、興土木,建設無數的港口、機場、高鐵、高速公路,打造一個四通八達的物理環境。這些固然重要,然而在互聯網時代,信息正在悄悄改變一切,虛擬空間正在構建,並覆蓋現實世界。就像旅行一樣,人未行,聲先到,你還未出發,你的信息已經到達目的地。特別是隨著信息技術的快速演進,信息能力已經遠遠超越於實體,所以如何處理好實體與和虛擬的關係是關係到效率、效益、效用的重大問題。信息對時間和空間的壓縮,決定了信息必須放在優先考慮的位置上,決定了信息必須首先動員起來,“互聯網+”同樣適用於“一帶一路”。

53. “一帶一路”建設中信息優先的好處有哪些?

“一帶一路”建設中信息優先有利於形成一個更廣範圍、更高層次、更深應用的,頂層與底層兼顧的科學設計;有利於超大空間的資源整合和市場配置,促進經濟要素有序自由流動、資源高效配置和市場深度融合,根本上促進資源節約、消耗降低、效率提高,實現綠色發展;有利於世界發展的透明、開放、公平、多元,統籌利益分配,打破傳統壁壘,解決市場失靈、競爭失衡、待遇不公和畸形發展等問題;有利於以最快速度建立協同機製,凝聚合作力量,推動沿線國家共同參與、共同創造、合作共贏;有利於最短時間、最大範圍、最為真實地展示中國的擔當精神,分享中國的創新力量。

54. 信息優先應該重點圍繞哪幾個方麵?

一是暢通信息絲綢之路。以互聯互通、共建共享為原則,優先考慮寬帶網絡基礎設施,加快推進雙邊跨境光纜、洲際海底光纜等通信幹線網絡建設項目。統籌推進移動通信發展,推進下一代互聯網規模化應用,加快我國主導的新一代移動通信技術網絡建設和產業化發展。提高沿線國家寬帶網絡普及水平和接入能力。以區域一體化思路,統籌頻率資源,完善空中(衛星)信息通道。

二是鼓勵信息和通信企業走出去。信息本無國界,應當樹立信息普惠的思想,讓相關國家共享信息技術成果,共同發展信息化和信息產業。我國是信息產業大國,發展“一帶一路”絕不是為了傾銷過剩產能,要樹立大國擔當理念,輸出真正領先的技術、企業和產品。鼓勵優秀的運營商、互聯網企業、信息設備製造企業以及專注於分支領域的中小企業,邁進更廣闊的國際化舞台。

三是發展開放互動的信息平台。樹立地球村的理念,衝破信息圍欄,擴大信息交流與合作。在“一帶一路”的框架下,建立跨境的電商平台、物流平台、行業服務雲平台。通過這些平台,整合沿線國家的信息市場和資源,更好地開展分類服務、普惠服務、高效服務、泛在服務。

55. “一帶一路”為我國支付產業帶來哪些新的發展機遇?

隨著“一帶一路”戰略的實施,中國經濟結構優化升級加快、對外開放力度加大,自由貿易區紛紛設立,這些給我國支付產業帶來的發展機遇主要表現在以下四個方麵:

一是域內跨境旅遊、商務等規模將不斷擴大,並帶動跨境線下、線上支付規模快速增長。區域政治、經濟、人文等合作的加深將促使區域跨境旅遊、商務、留學快速發展。此外,中國與沿線國家、區域內其他國家間跨境電子商務規模也將日益擴大,這將推動我國跨境線上支付規模快速增長。

二是區域內金融機構將進一步發展,並帶動支付清算業務發展。未來沿線各國金融機構自身業務將快速發展,金融機構之間合作將加強,金融機構互設分支機構也將逐步推進。支付業務作為金融機構的重要業務內容,也將隨著區域內金融機構的發展而發展。

三是區域內信息技術交流將更加頻繁,支付產業技術、標準合作空間廣闊。當前中國已經成為全球增長最快、最具潛力的新興支付產業大國,支付標準較為完善,與其他國家之間存在很強的互補性,合作空間巨大,這給我國支付產業帶來了進一步的發展機會。

四是“一帶一路”戰略的實施將加速人民幣國際化進程,為支付行業跨境人民幣結算業務發展提供機會。

56. 在“一帶一路”戰略下,我國旅遊業的整體競爭力應該如何提升?

第一,借助城鎮化,增強發展主導力。“一帶一路”為我國城鎮化發展提供

了全球性的戰略支撐,而旅遊業在這樣的大背景下,將逐漸成為城鎮化的主導力量,利用其強大的整合能力形成產業聚集效應,在有機深度的產業轉型中實現健康、綠色、可持續的城鎮化。

第二,借助國際化,增強品牌形象力。借助亞太地區的互聯互通,我國的旅遊品牌將在國際化的過程中彰顯出本土化的品牌基因,成為“一帶一路”戰略的品牌助推器,成為中國國家品牌的重要組成部分。

第三,借助一體化,增強產業融合力。基礎設施對旅遊業有強大推動作用。凡是旅遊業發展好的地方,基礎設施建設都比較完善,一體化趨勢也都非常明顯。未來,在資本力量的推動下,基礎設施建設將帶動區域一體化,區域一體化將進一步增強旅遊業的產業融合力。

第四,借助市場化,增強係統生命力。“一帶一路”提出的一個重要背景是中國經濟已經從小國經濟進入大國經濟,當小國經濟變成大國經濟,那麽小國旅遊自然也就要變成大國旅遊。

57. 我國旅遊業係統性競爭力的提升主要表現在哪些方麵?

一是從點狀引擎到綜合引擎的提升。傳統的中國旅遊依靠政策紅利和市場紅利取得了飛速發展,但是這種發展是不健康和不可持續的,未來,旅遊業的發展需要以生態環境、投資環境、基礎設施、法製建設、文化發展等綜合性引擎來帶動。

二是從單一功能到綜合功能的提升。過去我國的旅遊業以創造外匯和發展經濟為主要功能,未來旅遊業的社會功能、生態功能、文化功能等都將進一步加強。

三是從單一主導到綜合推動的轉變。過去我國旅遊業主要靠政府主導,未來將通過市場化的手段集聚起各種社會力量,綜合推動旅遊業的發展。

四是從單一盈利到綜合盈利的轉變。過去我國旅遊業的盈利模式比較單一,未來將形成綜合性的盈利模式。

58. 海上絲綢之路旅遊存在哪些問題?

當前,海上絲綢之路旅遊雖得到一定的發展,但總體上差強人意,還處在旅遊開發的初級階段。一方麵,由於各地區經濟發展的不平衡,致使海絲旅遊發展水平也各不相同。另一方麵,由於觀念不到位、資金匱乏、對外開放不足和旅遊人才缺乏,使海上絲綢之路旅遊的可進入性大為減弱。此外,因為地方保護主義嚴重,麵對共同的旅遊市場,各地出於各自利益考慮,地區間的競爭遠大於合作,爭奪共同的旅遊市場大於聯合開發市場,將本可共同開發的旅遊資源人為割裂。

59. 為什麽要發展海上絲綢之路合作旅遊?

(1)區域競爭的壓力。隨著我國旅遊業的不斷發展,發揮旅遊中心的帶動與輻射作用,必須走區域旅遊合作發展道路。向協作要效益,已成為旅遊業界的共識。經過多年的發展,全國形成了首都都市度假旅遊圈、青藏鐵路沿線旅遊、香格裏拉區域旅遊、環太湖健身度假旅遊圈、大長江三角洲旅遊、東三省老工業基地旅遊、粵港澳旅遊、陸上絲綢之路旅遊圈、湄公河跨區域旅遊等九大重點旅遊區。跟這些先行地區相比,海絲城市的合作與競爭的意識是遠遠不夠的。在全國各方區域旅遊合作參與市場競爭的情況下,要提升海上絲綢之路旅遊的整體實力,實行合作是海上絲綢之路旅遊未來發展的必由之路。

(2)內部整體提升的需要。發展海上絲綢之路旅遊的城市單靠自身的力量發展旅遊業還存在著明顯的不足,如旅遊資源無法共享,旅遊產品雷同化,旅遊業整體形象尚不盡人意,對外宣傳促銷力度不夠,旅遊市場分割,產業營運成本趨高,管理體製不順,各地區的旅遊企業之間缺少協作精神,難以發揮整體優勢等。區域旅遊合作是克服這些弊端的有力舉措。

(3)打破行政壁壘,提高旅遊收入的需要。發展海上絲綢之路旅遊的城市的旅遊業各自為政現象還普遍存在,導致各個區域旅遊業的競爭力下降,進一步遏製區域內各城市旅遊業的良性發展。作為一項開放性的行業,旅遊業的發展需要有一個廣闊的空間。實行合作可以為旅遊業的發展提供—個更為廣闊的空間,通過合作來增強各地區的競爭力、實現規模經濟和更多的外部效益,吸引更多遊客,增加旅遊收入和稅收,提高旅遊住宿業和旅行社就業崗位,帶動交通、餐飲、商貿、通訊等相關產業的發展,提高當地居民的收入。

60. 在“一帶一路”戰略下開展對外農業合作的重要意義是什麽?

“一帶一路”建設是一個係統工程。在此倡議下開展對外農業合作,既是對“一帶一路”建設的豐富和支撐,更是對農業開放事業的有利促進,具有特殊而重要的意義。

(1)有利於保障中國的糧食安全。中國人多、地狹、缺水的矛盾日益突出,單純通過國內農業生產維持供求平衡已不可能。大豆、棉花、玉米、植物油等農產品對外依存度近年來不斷上升。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深化農業合作有利於中國利用兩個市場、兩種資源,增強對國內緊缺農產品的管控力,防範和化解糧食進口風險。

(2)有利於促進周邊安全穩定。周邊國家安全穩定與否直接關係到中國改革開放大局。“周邊是首要”是中國外交指導方針之一。在與周邊國家交往中,中國一貫堅持睦鄰、安鄰、富鄰的政策。由於各種因素,阿富汗、孟加拉國、蒙古、斯裏蘭卡等周邊國家長期處於缺糧狀態,農業生產水平較落後。擴大同周邊國家的農業合作將有效提升當地的農業生產水平,幫助其解決糧食危機,實現興邊富邊、安邊固邊。

(3)有利於配合中國外交工作。對外農業合作項目與民生息息相關,受眾麵廣,影響較大。近年來,中國與菲律賓、老撾等國開展的農業技術示範中心、農業科技園等項目取得較大成功,前往參觀的各界人士絡繹不絕。中國倡議建設“一帶一路”,不是去搶占當地資源和市場,而是促進共同發展、共同繁榮。對外開展農業合作項目將推動化解國際社會對中國境外資源開發、進出口貿易等方麵的誤解,抑製“中國威脅論”、“新殖民主義”等論調的不良影響。

61. “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優勢農業資源和市場情況是怎樣的?

“一帶一路”沿線地區具有悠久的農業文明史,農林牧漁資源豐富,市場廣闊,在世界農業中居於突出位置,是中國開展對外農業合作的重點對象。

(1)中亞地區。中亞的農作物主要有小麥、棉花、大麥、水稻等。哈薩克斯坦是世界糧食出口大國,每年出口糧食200—500萬噸,以小麥和麵粉為主。烏茲別克斯坦的支柱產業是棉花種植,年產約370萬噸,是世界第五大產棉國、第二大棉花出口國。該地區草場廣闊,畜牧業占有重要地位。土庫曼斯坦有世界聞名的阿哈爾捷金馬。吉爾吉斯斯坦的羊毛產量居中亞國家之首。烏茲別克斯坦年產羔羊皮約160萬張,居世界第二位。

(2)東南亞地區。東南亞高溫多雨,適宜多種農作物生產,除糧食生產外,還有橡膠、棕櫚油、蕉麻、咖啡等經濟作物。泰國是世界上最大的稻米出口國,約占全球稻米出口的40%。馬來西亞、泰國、印尼的橡膠出口均居世界前列。印尼是世界最大的棕櫚油生產國和出口國。東南亞森林覆蓋率較高,印尼是世界第三大熱帶森林國家。此外,該地區漁業資源也比較豐富。

(3)南亞地區。南亞農業曆史悠久,在國民經濟中占有重要地位,農業生產以種植糧食作物為主,也種植棉花、茶葉等經濟作物,黃麻和茶葉產量占世界產量的一半。印度可耕地達1.2億公頃,居亞洲之首,它是世界第二大小麥和大米生產國,第四大粗糧生產國。巴基斯坦水果資源豐富,有“東方水果籃”之稱,棉花出口是其外匯主要來源。

(4)西亞地區。該地區氣候幹旱,各國主要發展畜牧業,與畜產品相關的手工業是重要出口商品,如土耳其的安卡拉羊毛、伊朗的羊毛地毯等。經濟作物有椰棗、榛子、橄欖油等。以色列的滴水灌溉、土壤暴曬、低毒農藥等多種農業技術走在世界前列。

(5)東歐地區。東歐農業發展基礎較好,擁有大量的可耕地、充足的水資源和豐富的勞動力。其中,俄羅斯是世界上最大的國家,農業資源十分豐富,可耕地麵積約1.3億公頃,草場牧場麵積約7260萬公頃,淡水資源約占全球的20%。近年來,俄羅斯糧食產量不穩定,每年需大量進口。烏克蘭擁有約全球1/3的黑土地,人均糧食產量達1.5萬噸,居世界前列。它是世界小麥、大麥和玉米的五大出口國之一。

(6)東北非地區。在尼羅河的滋養下,該地區曾是世界農業文明的發祥地之一。農業是本地區各國經濟的主要支柱,但機械化和生產率水平較低。埃及是傳統農業國,小麥、大米等農產品產量居世界前列,棉花在該國農產品出口中占重要位置。蘇丹經濟作物大多數以出口為導向。其中,長絨棉產量較高,居世界第二;花生產量居世界第四位;芝麻出口約占全世界的一半;阿拉伯膠占世界總產量的60%—80%。

62. 對外農業合作麵臨哪些困難?

首先,對外農業投資仍處於起步階段,不僅規模較小,質量和效益也有待提高。

其次,“走出去”的農業企業普遍實力較弱,缺乏政策扶持。中國農業企業對外投資起步較晚,規模普遍不大,缺乏對外經營人才隊伍。在“走出去”過程中,中外方的補貼政策往往都難以享受,再加上農業在投入和產出上的劣勢,造成農業“走出去”長期踏步不前。

第三,對外農業援助缺乏內在造血功能,成功率不高。中國對外農業援助項目過於追求政治目標,援助資金和商業融資難以有效結合,對項目經濟效益和可持續發展重視不夠,往往造成項目長期依賴援助資金或移交後快速沒落。

第四,與發達國家及跨國公司的合作與交流有限,技術示範推廣效果不夠明顯。中國對外農業交流與合作的對象主要集中在國際組織和發展中國家,與西方發達國家和跨國公司的交流和合作較少。中國傳統農業生產方式依然占主體地位,規模化生產程度不高,引進來的技術示範推廣難度較大。

63. “一帶一路”戰略下,對外農業合作有哪些建議?

在“一帶一路”戰略下開展對外農業合作是一項益民生、利長遠的係統工程。由於沿線國家國情和發展階段不同,農業資源和市場各有特點,擴大中國與沿線各國的農業合作,需服務大局、深入謀劃、積極創新、穩妥推進,努力開拓對外農業國際合作新局麵。

(1)科學製定戰略規劃。在深入梳理“一帶一路”沿線國家農業資源和市場的基礎上,組織政府部門、科研單位、企業和專家共同製定“一帶一路”戰略下的對外農業合作規劃。既要有短期計劃,也要有中長期規劃;既包括總體規劃,也要有國別規劃;既

有內部規劃,也要與外方商定規劃。

(2)理順國內各方關係。在商業性農業“走出去”和“引進來”過程中,堅持以市場為主導、企業為主體、項目為載體、政府為引導的原則。尤其是要理順政府和市場的關係,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不直接幹預企業經營。

(3)加大政策支持力度。農業生產投入大、周期長、效益較低。在現行政策下,農業企業在“走出去”過程中往往難以享受到補貼。要有力推動農業“走出去”,必須加大政策支持力度。

(4)創新多雙邊合作模式。鼓勵不同環節的農業企業聯合出海,在國外開展上下遊合作,構建作物種植、收購、加工、倉儲物流、貿易等涉農產業鏈。重點考慮農業前期開發和公益項目,鼓勵投資和援助項目相結合,以援外項目為先導,帶動農業投資進入當地市場。繼續引進以色列等國的先進農業技術,增加建設示範農場,帶動企業和農戶踴躍參與。通過科研機構和農業企業加強與發達國家的交流。

(5)充分發揮金融支撐作用。企業要在海外發展壯大,更多地需要金融機構的支持。對農業“走出去”可創新方式給予適當補貼,根據中國農業企業在海外生產的特點,推動設立海外農業發展專項基金。

(6)切實幫助沿線國家發展農業生產。建設“一帶一路”是中國的綜合戰略,要堅持正確的義利觀和“親、誠、惠、容”的外交理念,要以農業促全麵合作、促共同發展、促周邊穩定。隻有幫助外方真正實現農業發展,樹立中國農業的良好形象,才能使中國對外農業合作成為“有源之水”。

64. 在“一帶一路”戰略中,我國電力行業麵臨哪些發展機遇和風險?

“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大多數屬於發展中國家,絕大多數年人均用電量低於5000度,電源項目設備老化、管理不善等問題突出,電網等基礎設施建設落後,對電力投資具有剛性需求。這些國家能源資源豐富,比如中亞有豐富的煤炭、油氣資源,東南亞有豐富的水力資源等,與我國先進的電源項目施工、電力裝備製造、電廠運維能力形成優勢互補。因此,對發電企業、電網企業、電力建設企業、裝備製造企業,都是新的發展機遇。

在看到機遇的同時,也應注意存在的風險及挑戰:一是國家風險。主要包括征收、國有化、戰爭、宗教矛盾以及恐怖活動等政治事件,這是對外投資最大的、最不可預測的風險。二是產業風險。主要包括項目開發環境、行業周期風險、產業配套風險、監管政策風險和競爭格局風險等。三是投資風險。包括項目審批風險,政策、金融、文化、人力資源等市場服務環境,政府運行效率以及價值取向等軟環境風險,建設過程中勞工、稅收、建設條件、設備和材料采購與供應、環境保護等方麵的風險等。四是整合風險。企業在建設和收購海外資產後,在公司管控結構、管理製度、企業文化等方麵要進行整合。在部分境外並購項目中,有的中國企業後期整合不力,導致經營上的困難或整合失敗。

65. 在“一帶一路”戰略中,我國能源產業麵臨著怎樣的機遇?

能源是“一帶一路”戰略中國際經濟合作的重要內容。多年來,我國在立足於國內的基礎上,大力開展國際能源合作,提升能源走出去和引進來水平。加快能源合作的步伐,有利於促進全球以及區域一體化進程。中國幅員遼闊,資源豐富,尤其是處於“絲綢之路經濟帶”的西部地區,既蘊藏著豐富的傳統能源,如石油、天然氣,也是新能源的富集區,如風能、太陽能。這些能源資源在滿足國內發展的同時,還應積極開發更廣闊的海外市場。隨著中國能源產業結構的調整,中國能源產業在一定程度上呈現出過度投資、產能過剩的現象。而“一帶一路”的沿線國家大多處於經濟發展上升期,能源需求大,實施能源合作,對於消化國內過剩產能、帶動產業發展、推動企業走出去有重要的意義。

66. 和過去相比,在“一帶一路”的戰略部署下,能源企業走出去會有怎樣的優勢?

當前,我國不論是裝備製造業、電網企業、發電企業都已具備走出去的經驗,並且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國際間的合作會受到各種因素的影響,存在一定的風險。例如前些年,中國在緬甸投資水電,但是因為政治原因,正在進行中的項目被叫停,造成了極大的損失。所以,能源企業在海外的發展不僅僅涉及到技術和經濟問題,還存在政治上的問題。因此,企業走出去是機遇與挑戰並存的。但是如果政府之間簽訂了戰略合作協議,在國家戰略部署下進行海外商業投資,比起一個行業或者一個企業獨立走出去應對風險,顯然優勢大得多。可以說,“一帶一路”戰略能夠有效地為能源企業的境外發展規避風險、提供支持。因此,能源企業在“一帶一路”戰略支持下走出去,可以在原有成績的基礎上實現更好的發展。同時,中國能源出口還能夠帶動相關裝備產業,壯大民族工業發展。

67. 建設“絲綢之路經濟帶”對我國能源安全有何重要意義?

我國加入WTO世貿組織以來,經濟發展迅速,與國際經濟聯係越來越密切。2010年,中國GDP規模首度超過日本,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 2009年我國成為第一出口大國,2012年,中國對外貿易達到3.87萬億美元,成為第一大貨物貿易國。但我國貿易往來主要依賴於我國東南沿海一帶。

我國能源形勢越來越嚴峻,2014年,中國石油消費量達到5.18億噸,對外依存度已接近60%。另外,我國70%的石油來自中東和非洲地區,中國從沙特阿拉伯、伊拉克、科威特、阿聯酋、阿曼和伊朗等西亞五國進口石油1.3億噸,占中國進口石油的48.4%。原油進口路線主要依靠海上運輸,有五分之四的路程要通過印度洋—馬六甲海峽線路。中東和非洲的政治局勢動蕩,以及馬六甲海峽的線路安全性問題,都促使我國要開辟新的線路,減少對其依賴度,安全的獲取石油。中亞地區油氣豐富,被譽為“21世紀的能源基地”。而中亞地區對油氣等資源的消耗較少,對中國—中亞的資源合作提供了可行性。“絲綢之路經濟帶”重大戰略構想,為深化和拓展能源國際合作提供了全新的發展機遇。能源國際合作是“絲綢之路經濟帶”建設的重要內容。我國可以通過“絲綢之路經濟帶”戰略的推進,提出能源資源合作的重大行動計劃並組織實施,爭取在能源國際貿易、上下遊合作、裝備和技術服務出口等方麵取得實質性進展。

68. 如何在“一帶一路”戰略環保產業的發展中貫徹落實“五通”?

隨著“一帶一路”戰略的實施,環保產業“走出去”麵向國際市場迎來重大發展機遇。

(1)“政策溝通”、“民心相通”成為“走出去”的政策基礎。“一帶一路”沿線大多是新興經濟體和發展中國家,普遍麵臨工業化和全球產業轉移帶來的環境汙染、生態退化等多重挑戰,加快轉型、推動綠色發展的呼聲不斷增強。“政策溝通”要求我們與這些國家加強政策對話與交流,了解這些國家的環境保護法律法規、政策標準,為我國環保產業“走出去”提供政策基礎。“民心相通”則進一步夯實民意基礎,有助於實現互利共贏。

(2)“設施聯通”、“貿易暢通”推動環保產業實現全產業鏈融合。在推進“設施聯通”進程中,交通基礎設施甚為關鍵。基礎設施建設中,環境保護基礎設施建設是其中的環節之一。在“貿易暢通”中,可以加上更多綠色內容,推動綠色貿易,加大環保產業、環保服務業的出口數量,鼓勵環境產品的貿易流通,實施優惠政策,大力推動綠色供應鏈發展。

(3)“資金融通”為環保產業“走出去”提供資金保障機製。開展多邊金融合作,倡議更多的資金投向節能環保產業,要求重大項目投資都要考慮環保設施建設需求,實施綠色信貸,為環保產業“走出去”提供資金保障機製。

69. “一帶一路”建設中的生態環境問題有哪些?

“一帶一路”建設中的生態環境問題可以分為陸上和海洋兩個方麵。

(1)陸上絲綢之路所經過的主要為中國和歐洲之間的歐亞大陸腹地,是全球生態問題突出的地區之一。其地理特征是氣候異常幹燥,降雨量極其稀少,水資源嚴重不足。地貌形態以沙漠和草原為主,其中沙漠麵積占總麵積的1/4以上。中亞生態環境問題與中國西北地區有很大的相似性與相關度,同時還存在核汙染、生物汙染、工業汙染、地震災害、土地沙漠化、人口過快增長等問題,其生態脆弱,整體上對於人類活動的承載力也不夠強,已成為製約該地區發展的重要障礙。以鹹海生態危機為標誌,該地區的生態受到空前破壞。

(2)“一帶一路”沿線的東南亞地區,主要是熱帶季風和熱帶雨林氣候,總體為高山峻嶺、地震活躍帶、岩溶與喀斯特地貌,分布多條國際河流。快速工業化和城市化的環境壓力、空氣的跨國汙染、水資源破壞、熱帶雨林銳減以及生物多樣性減少、人口膨脹和資源消耗量飆升等問題,嚴重地影響了區域可持續發展。

(3)海上絲綢之路沿岸國家幾乎全是發展中國家,麵臨著節能減排壓力和環境問題困擾。海洋生態問題長期存在,如氣候變化、自然海岸線大量喪失、陸源排放過量、生態災害頻發、漁業資源枯竭等。

70. 如何理解“一帶一路”將推動語言服務行業新發展?

(1)工程合作項目連通,小語種需求明顯。“一帶一路”極大地推進沿線鐵路、公路、航空等基礎設施的建設,帶動周邊地區和國家的發展,促進經濟的快速騰飛。但無論是國家的戰略合作、還是大型工程項目的商務往來,都離不開語言的支持。“一帶一路”涉及到的小語種多達40餘種,而我國目前教授的語種才20餘種,這意味著“一帶一路”的發展需要有更多精通小語種的翻譯人才。

(2)交通建設連通,語言場景需求增加。“一帶一路”優先打通缺失路段,提升道路通達水平,豐富交通方式。然而,沿線交通項目的建設,離不開國內勞動力的大量輸出,屆時,將有大批工人前往國外務工,這迫切需要操作簡單的語言服務工具,方便勞動者更好地適應國外務工的生活。

(3)商貿往來連通,亟需全新的語言服務。“一帶一路”也會更大力度地促進我國與沿線國家和地區的商貿交流與合作,跨境電商將蓬勃發展,貿易往來越來越自由化。對於做全球生意的商家而言,語言溝通無疑是跨國商務進行的最大障礙。

(4)旅遊文化連通,語言碎片化需求增加。隨著合作戰略的達成,旅遊將作為促進對外交往的重要載體得以大力推廣。但是“一帶一路”涉及到的區域廣泛,多達幾十種的小語種將極大程度地影響旅遊體驗。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