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行動先導:深入貫徹五大發展理念_把創新擺在國家發展全局的核心位置

把創新擺在國家發展全局的核心位置

張占斌 周躍輝

作者簡介

張占斌,男,1962年11月生,吉林通榆人。國家行政學院教授,發展經濟學學科帶頭人,博士生導師,經濟學博士、博士後。現任國家行政學院經濟學教研部主任、新型城鎮化研究中心主任。

周躍輝,國家行政學院經濟學部助理研究員。

核心觀點

◆ 堅持創新發展,必須把創新擺在國家發展全局的核心位置,不斷推進理論創新、製度創新、科技創新、文化創新等各方麵創新,讓創新貫穿黨和國家一切工作,讓創新在全社會蔚然成風。

◆ 要依靠創新驅動培育發展新動力。

◆ 要發揮科技創新在全麵創新中的引領作用。

◆ 要創新和完善宏觀調控方式。

◆ 要加快形成有利於創新發展的體製機製。

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提出了一係列新觀點、新論述、新部署,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在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五大發展理念中,“創新”被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堅持創新發展,必須把創新擺在國家發展全局的核心位置,不斷推進理論創新、製度創新、科技創新、文化創新等各方麵創新,讓創新貫穿黨和國家一切工作,讓創新在全社會蔚然成風。”全會將創新放在國家發展全局的核心位置,突出了創新在“十三五”時期積極引領經濟發展新常態中的緊迫性和重要性,這是在深刻掌握國內外經濟大勢、洞悉經濟發展階段性與規律性之上,所做出的高瞻遠矚之舉,它將是我國全麵建成小康社會的重要保障。全會將“堅持創新發展”分成四個層次,我們分別展開進行闡釋。

第一層次:依靠創新驅動培育發展新動力

全會明確提出:“必須把發展基點放在創新上,形成促進創新的體製架構,塑造更多依靠創新驅動、更多發揮先發優勢的引領型發展。培育發展新動力,優化勞動力、資本、土地、技術、管理等要素配置,激發創新創業活力,推動大眾創業、萬眾創新,釋放新需求,創造新供給,推動新技術、新產業、新業態蓬勃發展。必須把發展基點放在創新上,形成促進創新的體製架構,塑造更多依靠創新驅動、更多發揮先發優勢的引領型發展。培育發展新動力,優化勞動力、資本、土地、技術、管理等要素配置,激發創新創業活力,推動大眾創業、萬眾創新,釋放新需求,創造新供給,推動新技術、新產業、新業態蓬勃發展。”這一論述,實際上是從創新驅動與經濟增長的角度來進行闡發的,更多地從創新對經濟發展的驅動力角度進行戰略部署。這一部署既是我國加快從要素驅動、投資驅動轉向創新驅動的必然選擇,也是主動適應和引領“十三五”經濟新常態的必由之路。

事實上,改革開放三十多年來,我國經濟增長主要是依靠勞動力、資本、資源三大傳統要素投入,與許多發展中國家走過的道路一樣,是一種典型的要素驅動型增長模式。從當前的情況看,已經出現了許多新情況、新變化,如果繼續按照傳統的經濟增長方式,以往的三大要素均麵臨著諸多瓶頸約束,已難以支撐我國經濟的長期可持續增長。“十三五”時期,要破解這些約束,就必須堅持走中國特色自主創新道路,敢於走別人沒有走過的路,不斷在攻堅克難中追求卓越,加快向創新驅動發展轉變。

目前,我國資源環境承載能力和要素供給能力已經接近極限,傳統人口紅利減弱,勞動年齡人口絕對減少,“劉易斯拐點”正在加速到來。統計數據表明,2014年我們創造了全球GDP的13.3%,消耗的能源資源卻占全球總量的23%。原油、天然氣、鐵礦石、鋁土礦等戰略性資源對外依存度均超過50%,經濟的可持續發展麵臨嚴重挑戰。與此同時,土壤、河流、大氣汙染嚴重,全國有90%左右的城市不能達到新的環境空氣質量標準,17個省(區、市)

的6億左右人口受霧霾天氣影響。麵對如此嚴峻的局麵,傳統的粗放式發展道路再也走不下去了。而新技術、新產品的開發靠創新,新模式、新業態的培育靠創新,新行業、新產業的形成靠創新,新供給、新需求的增加靠創新。因此,唯有依靠創新驅動經濟發展,中國經濟才有出路,才能推動“十三五”時期的中國經濟邁向更高階段、更高水平、更高層次。

第二層次:發揮科技創新在全麵創新中的引領作用

全會強調:“實施網絡強國戰略,實施‘互聯網+’行動計劃,發展分享經濟,實施國家大數據戰略。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發揮科技創新在全麵創新中的引領作用,實施一批國家重大科技項目,在重大創新領域組建一批國家實驗室,積極提出並牽頭組織國際大科學計劃和大科學工程。大力推進農業現代化,加快轉變農業發展方式,走產出高效、產品安全、資源節約、環境友好的農業現代化道路。構建產業新體係,加快建設製造強國,實施《中國製造2025》,實施工業強基工程,培育一批戰略性產業,開展加快發展現代服務業行動。”這一論述,主要是從科技創新的角度來謀劃和落實“十三五”時期堅持創新發展理念的具體行動。這一行動既能夠為應對世界新科技革命和產業革命提供有力支撐,也能夠為推動中國經濟轉型升級提供強大的內生動力。

科技興則民族興,科技強則國家強。從世界範圍看,近現代社會經濟政治發展始終與科技革命、科技創新相伴而行,每一次革命性的科技突破都會造就新的世界強國,誰抓住了科技創新的機遇,誰就掌握了向強國邁進的主動權。曆史雄辯而生動地告訴我們,科學是最高意義上的革命力量,各國綜合國力競爭說到底就是科技實力的競爭,具有強大的科技創新力量是成為世界經濟強國的前提條件和客觀基礎。當前,新一輪技術革命和產業革命孕育興起,一些重要領域開始出現突破性變革,帶動著關鍵技術的交叉融合、群體躍進,並與我國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形成曆史**匯,為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提供了難得的發展機遇。我們已錯過了前幾次科技革命的重大機遇,絕不能再讓新的機遇從身邊溜走。機會稍縱即逝,抓住了就會迎頭趕上,抓不住就會被時代拋下。

同時,從國內看,我國現在已經是經濟大國,但還不是經濟強國。不少產業還處在中低端,而不在中高端。其中的關鍵,很大程度上是自主創新能力弱,部分關鍵技術、核心技術缺失,創新成果轉化率低,科技和經濟結合得不緊密等等,迫切需要發揮科技創新在全麵創新中的引領作用。而製造業作為國民經濟的主體,是產業轉型升級的著力點,是立國之本、興國之器、強國之基。十八世紀中葉開啟工業文明以來,世界強國的興衰史和中華民族的奮鬥史一再證明,沒有強大的製造業,就沒有國家和民族的強盛。與世界先進水平相比,我國製造業仍然大而不強,在自主創新能力、資源利用效率、產業結構水平、信息化程度、質量效益等方麵差距明顯。因此,在“十三五”期間,以科技創新為引領,實施一批重大科技項目,加快實施《中國製造2025》,推動“互聯網+”與製造業深度融合,打造具有國際競爭力的製造業,是我國提升綜合國力、保障國家安全、建設世界經濟強國的必由之路。

第三層次:加快形成有利於創新發展的體製機製

全會明確指出:“構建發展新體製,加快形成有利於創新發展的市場環境、產權製度、投融資體製、分配製度、人才培養引進使用機製,深化行政管理體製改革,進一步轉變政府職能,持續推進簡政放權、放管結合、優化服務,提高政府效能,激發市場活力和社會創造力,完善各類國有資產管理體製,建立健全現代財政製度、稅收製度,改革並完善適應現代金融市場發展的金融監管框架。”這一論述,實際上主要以體製機製改革來謀劃和落實“十三五”時期堅持創新發展理念的具體安排。這一安

排已超越科技創新的範疇,而是從體製機製角度來闡述創新,進一步強化了體製機製創新的緊迫性,這既與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精神一脈相承,也是全麵貫徹落實各項創新舉措、全麵建成小康社會的重要保障。

從當前經濟社會發展現狀來看,在周期性和結構性因素的影響下,經濟增長出現減速趨勢,進入增長速度換擋期、結構調整陣痛期和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的特殊時期,到了爬坡過坎的緊要關口,“十三五”必然會延續這一態勢。與此同時,經濟發展中不平衡、不協調、不包容、不可持續等矛盾依然非常突出,統籌穩增長、促改革、調結構、惠民生、防風險的每一項任務,擔子都不輕,所麵臨的改革任務十分艱巨。化解產能過剩風險、增強結構調整動能、釋放創新驅動潛力、保障民生期盼等重點問題,依然需要通過切切實實的改革來加以推動。可以說,不深化改革,發展就難有活力、難有成效、難以可持續;不深化改革,存在的問題就可能更嚴重,甚至不能排除掉入“中等收入陷阱”的風險。改革過去、現在都是中國最大的紅利,改革依然是中國發展的最大動力和關鍵一招。要推動中國經濟發展提質增效、行穩致遠,就必須全麵深化改革,就必須堅持體製機製創新,就必須破除各種利益的藩籬和體製機製的弊端,隻有這樣,才能更好地引領“十三五”時期的經濟社會發展。

第四層次:創新和完善宏觀調控方式

全會強調:“創新和完善宏觀調控方式,在區間調控基礎上加大定向調控力度,減少政府對價格形成的幹預,全麵放開競爭性領域商品和服務價格。”這次會議明確將“創新和完善宏觀調控方式”納入到“堅持創新發展”的理念中來,既豐富了“創新”概念的內涵和外延,深化了我們對創新的理解和認識,同時也對“十三五”時期如何通過加強宏觀調控來保持經濟中高速增長,產業邁向中高端水平,加快全麵建成小康社會,提出了具體要求和原則方向。

“十三五”時期,我國經濟發展長期向好的基本麵沒有變,經濟韌性好、潛力足、回旋空間大的基本特質沒有變,經濟持續增長的良好支撐基礎和條件沒有變,經濟結構調整優化的前進態勢沒有變。保持經濟運行處於合理區間,是宏觀調控的首要任務。新一屆政府提出,合理區間的“下限”是穩增長、保就業,“上限”是防通脹。可以說,這一宏觀調控方式與思路的創新,實質強調的是目標管理,在這一目標區間內,統籌推動穩增長、調結構、促改革等。黨中央、國務院審時度勢、主動謀劃,麵對經濟下行壓力,積極保持戰略定力,有力有為實施宏觀調控。當經濟運行越出合理區間時,宏觀經濟政策更多地利用“微調”“預調”等方式,對經濟總量政策進行適時適度調整,而把政策著力點更多地用於調結構、促改革等方麵。這樣,防止宏觀經濟政策對經濟運行層麵的過多幹預,避免宏觀刺激性政策的過度使用,更多運用深化改革的辦法破除體製機製障礙,將極大地推動中國經濟提質增效、行穩致遠。

在區間調控的基礎上加強定向調控,是我國宏觀調控思路的重要創新。定向調控就是針對經濟運行中存在的問題,確定“靶點”,定向采取措施,提高宏觀調控的針對性和有效性。財政政策方麵,新一屆政府采取定向減稅的方式,瞄準棚戶區改造、中西部鐵路、城市地下管網建設等領域,予以精準發力,彌補公共產品和公共服務短板。金融政策方麵,采取定向降準、再貸款和存貸比調整等調控政策,將存量和增量資金更多地扶持“三農”和小微企業,更多地支持實體經濟的發展,更好地引導化解產能過剩矛盾等等。價格政策方麵,通過理順價格運行體製機製,減少政府對價格形成的幹預,全麵放開競爭性領域商品和服務價格,充分發揮市場在價格形成中的決定性作用等等,都是創新和完善宏觀調控方式的重要舉措。無疑,這也將是“十三五”時期堅持創新發展理念的重頭戲和重要著力點。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