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開放發展中統籌國內國際兩個大局

在開放發展中統籌國內國際兩個大局

經過30多年的改革開放,我國形成了全方位、多層次、寬領域的對外開放格局,在經濟、政治、科技、文化、安全等方麵同國際社會形成了前所未有的密切聯係,我國發展的內外關聯度進一步增強,各項工作的內外影響力進一步上升。一方麵,我國國際影響力和營造外部環境的能力有所增強,一舉一動越來越受到世界的關注,如我國的發展道路和發展戰略、經濟運行情況和外貿發展走勢、外交政策和外交工作以及對國際政治經濟形勢的判斷和舉措、對國際和地區熱點問題的立場和政策等,都會對國際社會產生不同程度的影響。另一方麵,國際環境對國內的影響作用也在加大,我國的發展和安全越來越受到國際因素的影響,如世界經濟波動、全球貿易走勢、國際金融市場起伏、國際能源資源供求狀況、國際安全局勢變化等,都會給我國經濟發展和社會穩定帶來一定的影響。隻有把國內國際兩個大局統籌起來,妥善處理我國同國際社會的關係,才能有效駕馭各種複雜局麵,切實維護好全方位對外開放條件下我國的發展利益和安全利益。

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強調:“實現‘十三五’時期發展目標,破解發展難題,厚植發展優勢,必須牢固樹立並切實貫徹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開放發展理念準確把握當今世界和我國發展大勢,直麵我國對外開放中的突出矛盾和問題,體現了我們黨對經濟社會發展規律認識的深化、對外開放思想的豐富和發展。在開放發展中統籌國內國際兩個大局,中國將更加開放、更有作為、更具大國擔當。

首先,中國將謀求發展更高層次的開放型經濟。當前,我國不僅麵臨經濟結構調整和轉型升級的內部壓力,還麵臨擴大市場開放和高標準國際經貿規則重構的外部挑戰,原先“較低層次”的開放戰略顯然已無法適應“新常態”的要求。因此,破解“十三五”時期的發展難題,需要發展更高層次的開放型經濟。具體而言,設立自貿區試點、全麵實行準入前國民待遇加負麵清單管理製度、推進國際產能和裝備製造合作等實踐,都是為打造更高層次的開放型經濟而作出的努力。

◇開放發展

其次,中國將積極參與全球經濟治理,提高“製度性話語權”。當前正處於國際經貿規則密集重構期,我國在新一輪規則製定中不能失語。一方麵,要主動搭建經濟合作的新平台,適時提出“中國方案”。以“一帶一路”倡議為代表,我國將推進同有關國家和地區多領域互利共贏的務實合作,積極參與公共產品供給,構建廣泛的利益共同體;另一方麵,要積極參與全球經濟治理,特別是參與書寫國際經濟新規則,提高我國的“製度性話語權”,體現出對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製的高度自信。其中包括:增強在二十國集團中的協調作用,提升在世界銀行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中的投票權,推動亞投行正式投入運營;推進中日韓自貿協定、區域全麵經濟夥伴關係協定談判;推動建立中國—海合會自貿區、亞太自貿區、中國—東盟自貿區升級等,積極引領和推動建設國際經濟合作共贏的新機製、新規則,在全球經濟治理中扮演更加積極有為的角色。

再次,中國將積極承擔國際責任和義務。開放發展還體現在對國際責任的擔當上。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提出,“積極承擔國際責任和義務,積極參與應對全球氣候變化談判,主動參與二〇三〇年可持續發展議程。”這表明,盡管身為發展中國家,但我們深知自身肩負的責任,我國在應對氣候變化等全球議題上將發揮更強的領導力,世界對更加開放的中國有期待,我們自己也有擔當。

“十三五”時期,以開放發展統籌國內國際兩個大局,以開放的主動贏得經濟發展和國際競爭的主動,是開放發展理念的深層內涵,也是其應有之義。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