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社會黨國際與中國_第四節 從回顧到展望

第四節 從回顧到展望

在過去的半個多世紀裏,社會黨國際同中國的關係經曆了複雜曲折的演變,也為我們提供了許多經驗和教訓。

首先應當清楚的是,社會黨國際並非鐵板一塊。作為一個成員黨有很大的獨立性、組織結構相對比較鬆散的國際政治組織,它雖不乏引人注目的內聚力,但其成員黨仍然是主要在主權國家範圍內進行活動,由於所處客觀環境(例如社會曆史、文化傳統和經濟發展水平等方麵)的不同以及意識形態和主觀認識的差異,因而相互之間存在很大的不同,並反對外界對本國的幹預。正因如此,社會黨國際組織從建立伊始便強調其職能定位不是什麽“超國家的政黨”或者“國際指揮中心”。社會黨國際領導人幾乎在每次大會都要強調“社會黨國際不能也不想排斥成員黨的複雜性和多樣化……過去沒有,將來也不會有什麽社會民主黨的世界執委會”。(SI:SA,1977, No 1)社會黨國際之所以能夠吸引和容納越來越多的民族國家政黨,很重要的一個原因就是它不強行幹預各成員黨本國的政策,不排斥成員黨之間的差異,而是奉行“求同存異”的行動原則和組織原則。尤其是隨著社會黨國際放棄“反共不交往”原則等傳統做法,隨著越來越多與西歐傳統社會黨有很大不同的廣大發展中國家政黨的加入以及全球治理思想的傳播,上述趨向表現得越來越明顯。

這種情況說明,在任何時候,任何條件下都應當對社會黨國際的成員黨加以具體的分析,既要看到它們之間的相同或相似點,也要看到它們之間的不同點,從而可以細致的區別對待。這也是中共在處理同社會黨國際成員黨的關係中長期堅持的一項方針。例如,在社會黨國際尚堅持敵視、蔑視中國的時候,中共並未因此對其所有成員黨均持否定態度,而是敏感、明智地注意到日本社會黨堅持對華友好,堅決反對美國扶植日本對抗中國的企圖,因此中共采取了鼓勵、支持日本社會黨的友好態度,並由此為日後兩國關係的正常化打下了基礎。(孫平化、劉德有:1985)此外,還充分估計到英國工黨當初追隨美國、支持“冷戰”甚至執政時派兵介入朝鮮戰爭的客觀條件和原因,因此在20世紀50 年代中期便與之開始交往。

其次應當謹記的是,社會黨國際並非一成不變。從過往的曆史經驗看,它在理論上和實踐活動中都表現出典型的實用主義特色。一方麵,它可以根據現實的變化,為求得自身的發展而修改甚至放棄某些長期堅持的觀念和原則;另一方麵,它又往往隨機應變地解釋和運用民主社會主義的某些高度抽象且內容龐雜的理論見解,根據客觀形勢的發展和演變調整、修正自己的政策方針。因此,正如前麵各章所述,社會黨國際雖然從一開始便強調自身的“

第三種力量”特征,雖然從未放棄在全世界範圍內推行民主社會主義主張的企圖,但它的政策立場和具體主張總是處在不斷的演變和調整之中。在二戰後國際形勢趨向民主化、多元化和有利於人民要求的發展過程中,社會黨國際自身的獨立性,其政策主張的現實性和進步性都在逐步加強。

與此相應,不拘泥於一時一事的經驗,而是根據社會黨國際及其成員黨的客觀變化而采取有針對性的政策,也是應當繼續遵循的原則。在社會黨國際極端敵視中國的時候,反擊它們的攻擊、指責,堅持自己的觀點和獨立的行動當然是合乎情理的。而在社會黨國際及其成員黨開始表現出對華友好的時候,作出了相應的表示和政策調整也是必要的。在上世紀80年代,當社會黨國際表示出合作意願的時候,中國共產黨根據實際情況,在堅持原則的基礎上實行了靈活的政策,在最需要合作、也最有條件達成合作的問題上與之進行交往。這樣做的結果,從根本上說,是有利於中國對外政策總方針的貫徹和實現的。

最後應當記取的是,同社會黨國際及其成員黨的關係並非總是一帆風順。雖然經過多年的積澱和發展,社會黨國際已成為一個相對成熟的國際組織,並表現出明顯的獨立性、現實性和進步性加強的總趨勢,但這一趨勢的發展不僅是漸進的,而且還帶有某些保留、某些限製和不徹底,甚至還會伴隨有後退和反複。堅持民主社會主義,從根本上便決定了社會黨國際遵循改良主義的理論和邏輯,不可能完全從現實出發分析和看待一切問題。實用主義的態度雖然使社會黨國際能夠根據國際形勢變化而發生趨向積極的轉變,但同樣也能使它在新的變化麵前發生不同於以往的調整,甚至出現相當程度的逆轉。因此,在注意到社會黨國際對外活動日益積極的同時,也可以看到其中一些微妙的變化。例如,獨立性的加強也表現為社會黨國際更加注重自己的“第三種力量”特征,注重提出帶有民主社會主義特殊印記的主張和政策建議,突出強調民主社會主義的合理和普遍適用性。它在全球範圍內積極介入各種事態發展,積極吸收新的成員,卻又將此看作是民主社會主義在全球範圍內不斷取得進展的標誌,從而又助長了它進一步傳播民主社會主義的動機。在這種情況下,它雖主張“超越意識形態”,但又在強調自身意識形態的優越與先進。其結果很可能是,不但不能限製它的意識形態色彩,反而使其意識形態的傳播更具有策略性、隱蔽性和迷惑性。

同樣,在對華關係上,社會黨國際及其成員黨的友好態度首先是考慮到中國的國際影響和地位的上升,考慮到中國在國際政治中的作用越來越重要,以及中國越來越多地參與國際事務並成為解決某些國際問題時必不可少的重要因素。不應忽略的背景細節是,社

會黨國際謀求與中國合作的時機及其關鍵問題,恰好是在上世紀80年代初美蘇爭奪再度加劇、國際緊張局勢似又重現、世界和平大有受到威脅的特殊情境。因此,對社會黨國際及其成員黨的態度和行動又不能不有所警惕。正因如此,在國際形勢稍有緩和的時候,其謀求合作的熱情也不免有所降低;在共產黨執政的社會主義國家著手改革或者在改革中遇到暫時困難的時候,它們的意識形態偏見便又會有所抬頭,甚至由此而做出不友好的表示。過往曆史中實際情況也恰是如此:在經曆了1985年至1986年與中共的交往**之後,社會黨國際對1986年年底、1987年年初中國發生的學潮以及反對資產階級自由化表示出異乎尋常的興趣,其1987年第一期的機關刊物竟以20多頁的篇幅登載了有關中國的若幹文章。雖然在摘登方勵之部分言論的同時又配發了《北京周報》(英文版)中有關回顧改革成就的文章,(SI:SA,1987, No 1)但這個舉動本身,以及主要文章中的筆調觀點都不能不使人產生一定程度的懷疑,並進而對前一階段的友好關係持謹慎態度。由此,我們不難設想或推論出此類情況再次出現時社會黨國際的反應。就此而論,中國共產黨同社會黨國際及其成員黨的意識形態差異還會長期存在下去,雙方“超越差異”的合作也會因外部條件的變化及其對雙方自身的調整而發生變化。

從另外一方麵來看,和平與發展這兩個全球性的重要問題並未得到有效解決,國際政治格局和經濟秩序也未發生根本的變化。在可預見的未來,中國的國際影響和地位還會隨著現代化的建設、改革的推進和國力的增強而進一步提高,因此從長期看,社會黨國際及其成員黨還會保持同中國和中共的良好聯係,甚至還會進一步深化合作。反過來,在堅持對外開放的總方針的同時,中國和中國共產黨也會盡量爭取朋友,爭取同世界上一切願意對華友好和合作的力量進行有可能的合作。

由此,進一步擴大和改善對外宣傳的要求,便顯得十分重要。中國共產黨同社會黨國際及其成員黨之間有著意識形態方麵的差異,同時雙方的價值觀念、價值判斷體係也是有區別的,更重要的是雙方所處的客觀環境以及麵臨的問題亦有很大的不同。因此,對它們有可能產生的誤會、誤解也應當有充分的估計,應當著力使它們對中國和中國共產黨的真實情況有所了解,從而避免因不明情況而導致雙方的正常關係受到損害。

總之,中國和中國共產黨同社會黨國際及其成員黨的相互關係經曆了複雜曲折的演變過程,未來也可能會出現並非簡單或一帆風順的發展。因此,有必要對曆史進行實事求是的分析,對現狀作出冷靜客觀的研究,進而對未來作出比較科學和合乎事實的評判。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