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核心問題:發展的動力機製與保障機製_四、正確處理新形勢下的人民內部矛盾

四、正確處理新形勢下的人民內部矛盾

毛澤東在唯物史觀的指導下,運用辯證法考察中國社會主義社會發展過程中存在和起作用的內在力量,提出了一個完整的社會發展中的矛盾理論形態,第一次比較科學地揭示了社會主義社會發展的動力。人民內部矛盾理論是其中重要的組成部分,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是黨和國家政治生活的主題,是社會主義社會發展的重要保障。

(一)中國共產黨人對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問題的探索

1.毛澤東關於人民內部矛盾的闡述

1956年蘇共二十大和波匈事件之後,社會主義社會的矛盾和問題進一步顯露。在我國,由於社會主義改造的急促完成,經濟建設方麵的急躁冒進,一些幹部的官僚主義,城市的罷工、罷課、遊行事件增多,農村則出現社員鬧退社風潮,部分知識分子在“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方針提出後,也對黨和政府的工作提出了尖銳的批評。麵對新形勢新情況,許多黨員和幹部缺乏思想準備,把尖銳批評和群眾鬧事一概視為階級鬥爭,並試圖用簡單粗暴的辦法加以壓製。這樣,如何正確認識和處理日漸突出的人民內部矛盾,成為擺在中國共產黨人麵前的一個重大課題。

1957年2月毛澤東《關於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的問題》的報告,對人民內部矛盾學說做了進一步的深入闡述。(1)毛澤東提出了敵我矛盾和人民內部矛盾兩類不同性質的矛盾。“在我們的麵前有兩類社會矛盾,這就是敵我之間的矛盾和人民內部的矛盾,這是性質完全不同的兩類矛盾。”他強調處理兩類矛盾時,應劃清兩種界線。解決敵我矛盾是分清敵我問題,解決人民內部矛盾是分清是非問題。(2)毛澤東提出了解決兩類不同性質矛盾的基本方法。“我們曆來就主張,在人民民主專政下麵,解決敵我之間的和人民內部的這兩類不同性質的矛盾,采用專政和民主這樣兩種不同的方法。”因為敵我矛盾是根本利益對立的對抗性矛盾,不能不采用專政的方法。而人民內部矛盾一般是在根本利益一致基礎上的非對抗性的矛盾,隻能用民主的方法加以解決,用“團結——批評——團結”的方法解決。(3)毛澤東提出兩類矛盾在一定條件下可以相互轉化。“在一般情況下,人民內部的矛盾不是對抗性的。但是如果處理的不適當,或者失去警覺,麻痹大意,也可能發生對抗。”因此,必須采取正確的方針和方法,防止人民內部矛盾向敵我矛盾轉化,同時促進敵我矛盾向人民內部矛盾轉化。(4)毛澤東提出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是國家政治生活的主題。在兩類矛盾中,毛澤東的思考重心是人民內部矛盾。因此,他不僅提出怎樣處理好敵我矛盾和人民內部矛盾是一門科學,而且特別強調“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是一個總題目”。

毛澤東關於人民內部矛盾的闡述,極富原創性,在馬克思主義哲學發展史上是空前的,是對曆史唯物主義的貢獻,具有重要的曆史價值,也是毛澤東在探索中國社會主義建設道路中的一大理論創新。

2.鄧小平對人民內部矛盾問題認識的發展

在毛澤東的基礎上,鄧小平總結曆史的經驗教訓,在指導中國社會改革的實踐中將人民內部矛盾學說進一步發展。

(1)關於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的基礎。“我們的生產力發展水平很低,遠遠不能滿足人民和國家的需要,這就是我們目前時期的主要矛盾,解決這個主要矛盾就是我們的中心任務”,如果社會生產力得不到提高,國家實力得不到加強,人民的物質文化生活得不到改善,社會主義國家就不能充分鞏固。鄧小平將大力發展生產力、解決社會主義社會的主要矛盾,作為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的基礎,從而使得這一思想堅實地建立在唯物主義的基礎之上。

(2)關於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的主要根據。鄧小平發展了毛澤東把“人民”作為一個整體,動員一切積極因素的思想。他根據我國的社會狀況,糾正了從政治上和意識形態上劃分階級的“左”的錯誤。他指出:“我們反對把階級鬥爭擴大化,不認為黨內有一個資產階級,也不認為在社會主義製度下,在確已消滅了剝削階級和剝削條件之後還會產生一個資產階級或其他剝削階級。”他還重新為知識分子定位,指出科學技術是生產力,知識分子是腦力勞動者,所以是工人階級的一部分。這樣就科學地界定了矛盾的對立麵,防止了對立麵的泛化,並且特別強調了人的科學文化素質的提高,使得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有了科學的根據。

(3)關於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的基本手段。鄧小平特別關注人民的利益和願望,他認為,改革開放關鍵的一條“就是要同人民一起商量辦事,決心要堅定,步驟要穩妥,還要及時總結經驗,改正不妥當的方案和步驟,不使小的錯誤發展成為大的錯誤”。實際上,正如毛澤東所強調的,所謂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問題,就是中國共產黨曆來強調的走群眾路線的問題,鄧小平注重以人為本,在社會主義改革中真正貫徹了群眾路線。

(4)關於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的具體辦法。鑒於以往的經驗教訓,鄧小平反對以政治運動的方式來處理人民內部矛盾,隻要不涉及四項基本原則的根本問題,他采用了獨到的緩和矛盾的做法。例如,對曆史問題“宜粗不宜細”,不提路線鬥爭,避免上綱上線,使人們能向前看;對改革問題,提倡“不爭論”、“允許看”,避免無謂爭論,讓實踐檢驗是非。

3.江澤民對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理論的發展創新

在新的曆史時期,麵對複雜的國際國內形勢,以江澤民為代表的共產黨人繼承了已有的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的理論認識,並結合新的形式進行了理論創新。

(1)深化了對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重要意義的認識。以江澤民為代表的共產黨人不僅繼承了毛澤東關於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是社會主義國家政治生活的主題的思想,而且在理論和實踐上把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提高到鞏固黨的執政地位,保證國家長治久安的高度來認識。在黨的十四屆二中全會上,江澤民指出:在加快經濟建設和改革開放的新形勢下,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調動一切積極因素,化消極因素為積極因素,是我們國家政治生活的主題,也是維護社會穩定的必要基礎。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80周年大會上的講話中強調指出:“我們所有的政策措施和工作,都應該正確反映並有利於妥善處理各種利益關係……最重要的是必須首先考慮並滿足最大多數人的利益要求,這始終關係黨的執政的

全局,關係國家經濟政治文化發展的全局,關係全國各族人民的團結和社會安定的全局。”這充分說明第三代領導集體把對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這一主題的認識提高到關係黨的執政地位,關係到國家經濟政治文化發展的全局,關係到全國各族人民團結和社會安定全局的高度來認識,是中國共產黨人對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這一主題認識上的深化和升華。

(2)拓展了正確認識人民內部矛盾問題的領域。在新的形勢下,如何理解、認識人民內部矛盾,是一個需要人們解決的新課題。以江澤民為代表的共產黨人,審時度勢,勇於創新,把人們對這一理論的認識引入一個新領域,主要體現在:

第一,擴大了新時期“人民”的外延。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社會階層的構成打破了過去以工農商學兵為主的傳統格局,發生了一係列新的變化,出現了民營科技企業的創業人員和技術人員、受聘於外資企業的管理技術人員、個體戶、私營企業主、中介組織的從業人員、自由職業人員等社會階層。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80周年大會上的講話中,江澤民旗幟鮮明地指出:“他們也是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建設者”,這就與時俱進地為社會主義初級階段“人民”的概念作出了新的界定,擴大了“人民”的外延,豐富了“人民”的內涵,為人們在改革開放、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曆史新時期,正確認識和處理人民內部矛盾提供了理論依據。

第二,指出了新時期人民內部矛盾有不同的內容和表現形式。在黨的十四屆二中全會上,江澤民明確指出:“人民內部矛盾的內容和表現形式,比我們黨提出這個問題的時候錯綜複雜得多了”,這一論述不僅引導人們注意新形勢下由經濟利益引發的人民內部矛盾大量增加的特點,而且引導人們思考正確處理新形勢下人民內部矛盾的新方法,體現了我們黨在認識和處理人民內部矛盾問題上與時俱進的鮮明特點,及時把握這種變化和發展,對於正確認識人民內部矛盾的新特點,采取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的新方法,具有重要意義。

第三,界定了判斷新時期人民內部矛盾的正確標準。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首先要正確界定什麽是人民內部矛盾,繼鄧小平為姓“社”姓“資”正名後,江澤民對應該按照什麽標準判斷人民內部的先進與落後做出了新的回答。在中國共產黨成立80周年慶祝大會上的講話中,江澤民指出:“不能簡單地把有沒有財產、有多少財產當作判斷人們政治上先進與落後的標準,而主要應該看他們的思想政治狀況和現實表現,看他們的財產是怎麽得來的以及對財產怎麽支配和使用,看他們以自己的勞動對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所作的貢獻。”這一論述為新時期判斷人民內部先進落後、是非對錯提供了依據,為正確認識和處理人民內部矛盾確立了符合時代發展要求的正確思路。

(3)發展了依法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的思想。在貫徹落實鄧小平加強民主和法製思想的基礎上,江澤民進一步發展了這一思想。在黨的十五大報告中江澤民明確提出:“依法治國,是黨領導人民治理國家的基本方略,是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客觀需要,是社會文明進步的重要標誌,是國家長治久安的重要保障”,並且提出了“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的目標。使在新的曆史條件下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有了根本的保障。

4.新一屆中央領導集體對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問題的進一步認識

(1)構建和諧社會為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提出了新目標和新要求。和諧社會是以人為本,妥善處理社會各方麵利益的社會,是在妥善處理各種矛盾中不斷前進,在不斷消除不和諧因素、不斷增加和諧因素的基礎上發展的社會,體現了廣大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和共同願望,是“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思想在當前的具體社會曆史條件下的運用和發展。

(2)科學發展觀為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提供了根本原則。“堅持以人為本,牢固樹立全麵、協調、可持續的發展觀,促進經濟社會和人的全麵發展”的科學理念,是從新世紀、新階段黨和國家事業發展全局出發提出的重大戰略思想,是解決我國當前諸多矛盾和問題必須遵循的根本原則。樹立和落實科學發展觀能夠從源頭上解決當前社會存在的各種人民內部矛盾和問題,保持社會穩定和國家的長治久安。

(3)堅持科學執政、民主執政、依法執政為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提供了保證。堅持科學執政、民主執政、依法執政,是我們黨治國理政的重要理念,也是妥善處理和解決現階段人民內部矛盾根本保證。堅持科學執政,必須從實際出發,認真研究現階段人民內部矛盾產生的原因特別是深層次原因,作出科學決策,從源頭上減少人民內部矛盾的發生;要正視矛盾,找到化解矛盾的正確途徑和有效方法,形成妥善處理矛盾的機製;要深入基層、深入實際,加強矛盾糾紛的排查工作,及早發現可能發生的各種矛盾,及時采取有效措施加以妥善解決。堅持民主執政,必須從代表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出發,善於暢通民主渠道,建立和完善民意表達機製;要從融洽與群眾的感情上著力,爭取群眾的理解、信任和支持。堅持依法執政,必須堅決貫徹“有法必依”和“違法必究”的原則,既要教育廣大人民群眾學法、遵法、守法和用法,引導群眾以理性合法的形式表達利益要求、解決利益矛盾,也要督促、支持和保證國家機關依法辦事,在執政過程中,率先垂範,依法行政。

(二)新形勢下人民內部矛盾表現形式及特點

1.人民內部矛盾的新形式

現階段我國社會矛盾錯綜複雜,呈現出新的表現形式,主要表現為以下四個方麵:一是貧富矛盾。不斷拉大的貧富差距幾乎成為人民內部最為突出的矛盾。據調查目前我國最高家庭收入和最低家庭收入的差距是15倍左右,按社會警戒線理論,超過10倍就是貧富差距顯像化,而且現階段我國貧富差距有逐步拉大的趨勢,並在一定程度上開始形成兩極分化。兩極分化違背了社會主義的本質,與共同富裕的目標背道而馳,而且發展的成果不能為廣大人民共享,極易導致社會矛盾,引發一係列的社會問題。

二是勞資矛盾。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確立,勞資關係成為我國最重要的社會關係之一。一方麵,在許多地區勞資矛盾日益顯化和增加,主要原因是加班和工資過低,而工人的合法權益得不到保障,申訴渠道又不暢通;另一方麵,缺乏一個有效的勞資關係的協調機製,以至於要總理出麵為農民工討

工錢。農民工問題的突出,使原來就長期存在的農村、農業、農民的“三農”問題,成為農村、農業、農民、農民工的“四農”問題。

三是城鄉矛盾。上世紀80年代以來,城鄉收入差距基本上是一個持續擴大的趨勢,2003年城鄉收入差距擴大到3.24倍,如果考慮到城市居民享有的福利等因素,估計城鄉收入實際差距為5-6倍。除了明顯的城鄉二元結構,隨著大量的農民工進城,又出現了一種潛在的城市二元結構,即城市市民的生活空間和農民工的生存空間的分化。這種雙重的二元結構導致了一係列嚴重的社會問題,如農民工的收入、教育、生活質量和農民工的權益保護問題等等。

四是幹群矛盾。這主要指人民群眾對腐敗現象的強烈不滿。腐敗問題是困擾我國發展的痼疾,近年來,出現了腐敗官員的級別越來越高、涉案數目越來越大、手段越來越隱蔽、“窩案”“串案”比較普遍的現象,雖然反腐敗工作一直在抓,也製定了一些製度和規範,取得了一係列成就,但仍存在不少問題,效果並不能令人滿意。這是導致一些地區幹群緊張、矛盾突出的主要原因。

2.人民內部矛盾的新特點

現階段社會矛盾的突出特點主要有:第一,從社會矛盾的產生看,具有結構性和利益性的特點,物質利益矛盾成為社會最中心的矛盾。以獲得最大限度的經濟效益是當前各企業、各利益主體追求的目標,然而我國現行的各種體製,如分配製度、社會保障製度等等並不完善,導致人民內部的物質利益矛盾不斷地、廣泛地表現出來。第二,從社會矛盾的表現看,往往具有群體性和突發性的特點。群體間矛盾多樣化,隨著經濟發展的不平衡,城市居民和農民之間的矛盾、經濟發達地區與經濟欠發達地區的矛盾更加突出。第三,從社會矛盾的發展過程來看,具有複雜性、反複性的特點,處理起來難度很大。第四,從社會矛盾的發展趨勢看,矛盾之間關聯度加強,並呈現出矛盾性質轉化和計劃的趨勢。目前,人民內部矛盾的主體複雜,其內容也涉及很廣的領域,往往多個領域的矛盾相互交織,處理難度加大。同時,人民內部矛盾在受到國際因素的影響下更容易激化,對抗性特點也趨於明顯。最後,從社會矛盾的處理手段來看,具有綜合性、整體性的特點,需要社會各方麵的相互配合和協同。

(三)妥善處理人民內部矛盾,推進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進程

改革開放過程中出現的上述問題和矛盾絕大部分仍屬於人民內部矛盾,通過體製改革和製度安排將不斷得到解決。新一屆中央領導集體提出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科學理念,從一定意義上說,就是為了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隻有正確處理好新形勢下的人民內部矛盾,才能邁出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這一社會理想的實質性步伐。

1.搭建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問題的平台

(1)切實體現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必須把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為製定政策、開展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正確反映和兼顧不同方麵群眾的利益;必須高度重視和維護人民群眾最現實、最關心、最直接的利益,堅決糾正各種損害群眾利益的行為;必須對各種社會階層的利益進行整合和調節,從而避免因利益分化、差距過大而產生的激烈方式的矛盾。通過不斷努力,切實保障絕大多數社會成員分享改革發展的成果。

(2)注重物質利益,用經濟手段來引導。馬克思主義認為人們奮鬥所爭取的一切,都同他們的利益有關。當前人民內部矛盾集中表現為利益關係,利益糾紛、利益矛盾,物質利益是矛盾的核心內容。如果嚴重脫離人民群眾的最大需求,僅從政治思想方麵著眼,完全離開物質利益去認識人民內部矛盾,僅僅依靠單純的和空洞的說教,來處理人民內部矛盾,是不可能真正收到良好效果的。“總之,要用經濟的方法來解決政治問題、社會問題。”對涉及物質利益、經濟關係的矛盾,要靠經濟杠杆加以調解和處理。

(3)堅持執政為民,提高執政能力。要致力於能力建設,注重科學決策和民主決策,從源頭上減少矛盾。要牢記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這個根本宗旨,立黨為公,執政為民,圍繞為人民執好政、掌好權,進行全麵的加強和改進。

(4)維護社會公平,激發社會活力。公平與正義是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基本價值取向。在我國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製的過程中,由於體製上的弊病和漏洞,見利忘義、坑蒙拐騙的現象大量出現。在政治、經濟、倫理和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麵,不公正現象屢見不鮮。堅持公開、公平、公正的原則,是克服社會不公正現象的重大舉措,也是處理現階段社會矛盾的重要原則和方法。

2.依靠法製,健全、落實相關製度、機製

(1)加強法製建設,把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納入法治化的軌道。健全的民主政治製度和法律製度是國家長治久安的保障,是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的根本保證,要在實踐中將法製建設作為解決社會矛盾的一種有效手段。

(2)建立合理的利益調節機製,引導群眾以合理合法的形式表達利益要求、解決利益矛盾,自覺維護安定團結。隨著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人民群眾內部的貧富差距不可避免地出現。把利益關係調整在一個合理的限度內,對於矛盾的緩解和社會的穩定是必要的。要采取合理措施來縮小收入差距,培育穩定的社會結構,而不能以犧牲弱勢群體的利益來維護強勢群體的利益。

(3)健全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的工作機製。完善信訪工作責任製,綜合運用政策、法律、經濟、行政等手段與方法,依法及時合理地處理群眾反映的問題;進一步建立健全關於社會保障、加大對欠發達地區的財政支持力度、增加對公益事業的投入等方麵的政策和法規。

3.加強對人民群眾的政治思想教育

盡管當前的社會矛盾大多是人民內部矛盾,是非對抗性的。但當自發的、零散的利益矛盾不能得到及時解決時,就可能轉化為自覺的、有組織的群體性對抗,會使矛盾摩擦上升為矛盾衝突,甚至會引發大範圍的、激烈的衝突。針對人民群眾內部的一些不良情緒的錯誤表達方式,應該加強對群眾的政治思想教育,引導人民正確認識和依法行使民主權利,依法解決各種社會矛盾。

總之,人民內部矛盾處理得好壞直接關係到國家改革、發展和穩定的大局。正確處理好人民內部矛盾是和諧社會得以實現的基礎,是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關鍵和必要前提。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