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堅持和完善基本經濟製度,深化國有資產管理體製改革

二、堅持和完善基本經濟製度,深化國有資產管理體製改革

所有製結構或者說基本經濟製度,直接影響到經濟發展的效率,應該根據我國生產力狀況,構建適合國情的經濟製度;同時,要進一步深化國有資產管理體製改革,實現國有資產的保值增值。

(一)堅持和完善基本經濟製度

1.中國共產黨對基本經濟製度的認識曆程

關於社會主義基本經濟製度,黨的十五大、十六大都作了全新的闡述。十六大報告明確指出:第一,必須毫不動搖地鞏固和發展公有製經濟。第二,必須毫不動搖地鼓勵、支持和引導非公有製經濟的發展。第三,堅持公有製為主體,促進非公有製經濟發展,統一於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進程中,不能把這兩者對立起來。這是對社會主義基本經濟製度認識的肯定和深化。中國共產黨對社會主義基本經濟製度的認識經曆了一個長期而艱難的過程。這種認識過程的核心就是如何正確認識和處理公有製經濟和非公有製經濟的關係。以改革開放為界,這一認識過程可以分為兩個階段。

第一階段,改革開放前,片麵強調公有製,主張消滅私有製。社會主義改造時追求的目標就是要讓公有製成為國民經濟中唯一的所有製成分。毛澤東曾經錯誤地提出要使“資本主義絕種,小生產也絕種”。結果,在社會主義改造中把小商小販、夫妻老婆店都搞到公有製經濟中來了。隨後,在人民公社化中,更是追求“一大二公”,各地甚至把手工業合作社和供銷社等集體經濟也都變成“二輕”、“二商”的小全民所有製。特別是在“**”中,割資本主義尾巴,非公有製經濟更是無立足之地了。

第二階段,改革開放後,重新認識了公有製和非公有製的關係,逐步肯定了私有製在社會主義建設中的地位和作用。對私有製的肯定首先是從作為私有製殘餘的農民家庭經濟開始的。1979年9月,中央在《關於加快農業發展若幹問題的決定》中指出:“社員自留地、自留畜、家庭副業和農村集市貿易,是社會主義經濟的附屬和補充,不能當作所謂的資本主義尾巴去批判。”隨後,承認了個體勞動者私有製。1980年8月,中央轉發的《進一步做好城鎮勞動就業工作》的文件中指出:“這種個體經濟是社會主義公有製經濟的不可缺少的補充。”接著,又允許雇工經營。1981年黨的政策作出調整,在允許個體工商戶“請幫手”、“帶徒弟”的名義下解除了對雇工的禁令。隨著雇工經營規模的不斷擴大,人們的認識也產生了分歧。1984年鄧小平作出回答:“放兩年再看。”1987年又說:“可以再看幾年。”十三大報告以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理論為指導,給出了明確回答:“我們已經進行的改革,包括以公有製為主體發展多種所有製經濟,以至允許私營經濟的存在和發展,都是由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生產力的實際狀況所決定的。”十四大提出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理論,從“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製與社會主義基本製度的結合”的角度,說明在公有製為主體條件下的多種經濟成分的共同發展是“社會主義基本製度”的組成部分。十五大在此基礎上進一步明確提出“社會主義基本經濟製度”的概念,並再次肯定:“非公有製經濟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此基礎上,十六大對社會主義基本經濟製度作出了完整而明確的表述。

2.堅持和完善基本經濟製度是促進中國經濟發展的關鍵

建國後的實踐表明,如何正確認識和處理公有製和私有製的關係,直接影響到經濟社會發展。改革開放的實踐證明,以公有製為主體,多種所有製並存的社會主義基本經濟製度,是適合生產力發展要求的,是促進中國發展的製度基礎和製度保障。

第一,隻有堅持和完善基本經濟製度,才能保證中

國發展的正確方向。中國的改革開放和經濟社會的發展必須堅持社會主義方向。鄧小平說:“在改革中,我們始終堅持兩條根本原則,一是以社會主義公有製經濟為主體,一是共同富裕。”其實,這兩條根本原則是緊密聯係的,隻有堅持前者,才能從根本上保證全體國民的共同富裕,而如果我們以共同富裕為目標,就必須堅持以公有製經濟為主體。社會主義的基本經濟製度堅持以公有製為主體的原則,這就從根本上保證了共同富裕的實現,從而也從根本上保證了中國發展的正確方向;否則,中國的發展就會因為迷失方向而陷入混亂甚至倒退。

第二,隻有堅持和完善基本經濟製度,才能解除所有製方麵的製度性障礙,使中國的發展充滿生機和活力。長期以來,我們都把公有製作為社會主義唯一的所有製形式,這種片麵追求公有製經濟的製度安排,卻極大地束縛了人們的思想和行動,從而影響了社會主義優越性的充分發揮,阻礙了生產力的發展、人民生活的改善以及中國綜合國力的提高。改革開放的實踐證明,以公有製為主體,多種所有製成分共同發展的社會主義基本經濟製度,是符合生產力發展水平的,它在經濟基礎方麵解除了阻遏發展的製度性障礙,使中國的發展充滿生機和活力,使人民的生活的得到了根本性的改善,使中國的綜合國力得到了根本性的提升,從而使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放射出熠熠奪目的光輝。正如江澤民所說:“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我們黨全麵總結研究所有製結構關係,製定以公有製為主體、多種經濟成分共同發展的方針,真正走出了一條正確的路子,消除了由於所有製結構關係不合理造成的生產力羈絆,大大解放和發展了生產力。”1979年至2005年,按可比價格計算,國內生產總值年遞增9.6%,人均國內生產總值,1978年為381元,2000年為2019元,2005年為3074元。同一時期,扣除價格因素之後城鎮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農村居民家庭人均純收入年遞增6.9%和7.0%。

3.堅持和完善基本經濟製度的路徑思考

堅持和完善基本經濟製度就必須考慮如何把它貫徹落實到改革開放和經濟建設中去,為此,就必須積極探索堅持和完善基本經濟製度的實現路徑。

第一,強化製度,營造公私經濟公平競爭的市場環境。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建立,企業應該成為自主經營、自負盈虧的獨立實體。對公有製企業和非公有製企業要一視同仁,進一步放寬國內民間資本市場準入領域,要在政策、金融、稅收、土地使用、對外貿易等方麵都要平等對待,讓他們在市場上公平競爭。這樣做的關鍵在於政企分開,政府職能要從直接參與企業管理,改變為為市場製定和提供公平合理的製度規則、監管和維護市場競爭的秩序上來。

第二,深化改革,大膽探索公有製經濟的實現形式。實踐證明,沒有有效的公有製實現形式,公有製的優越性就會被窒息甚至被葬送。長期以來,公有製的優越性沒有能夠充分發揮出來,這不能不說與我們在探索公有製實現形式方麵的滯後有很大關係。黨的十五大報告指出:“公有製實現形式可以而且應當多樣化。一切反映社會化生產規律的經營方式和組織形式都可以大膽利用。”公司製是現代企業製度的一種有效組織形式,也可以作為公有製經濟的實現形式。要積極推進公有製企業進行規範的公司製改革。當前,我們正在試點和推廣的股份製就是一種值得重視的公司製形式。此外,股份合作製,作為我國經濟發展實踐中產生的新生事物,也是一種值得研究的公有製實現形式。從本質上講,目前的國企改革,就是在探索公有製(國有經濟)實現形式的最優化,以追求公有製經濟效益的最大化,從而鞏固和壯大公有製經濟,以確保中國改革開放的社會主義方向和

全體國民共同富裕的實現。

第三,積極引導,促進非公有製經濟健康發展。非公有製經濟是社會主義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對於我國的經濟發展、促進就業、提高綜合國力都作出了重要貢獻。我們要加強監管、積極引導,促進非公有製經濟的健康發展。要使非公有製經濟人士遵紀守法,誠實經營、公平競爭。要根據不同地區、不同產業製定非公有製經濟的發展重點和發展模式。要堅持以我為主、洋為中用、保護民族經濟的方針和自力更生為主、爭取外援為輔的原則利用外資。要逐步引導非公有製經濟人士把個人利益與國家利益、他人利益,把經濟效益與社會效益、生態效益緊密結合起來,從而使非公有製經濟更好地為社會主義祖國的繁榮富強和中華民族的偉大複興服務,同時也使非公有製經濟自身不斷發展壯大。

(二)深化國有資產管理體製改革

公有製經濟的效益問題,與資產管理體製密不可分。要充分發揮國有經濟的主導作用,就必須深化國有資產管理體製。

1.傳統國有資產管理體製的弊端

傳統國有資產管理體製的弊端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麵:一是對國有資產的管理不到位,沒有解決無人負責的現象。正如江澤民所說:“國有資產屬於國家,這是清楚的。但是,在實踐中並沒有解決對國有資產保值增值無人負責的問題,國有資產的權益沒有得到很好保障。”這樣,就形成實際上的出資人缺位,從而導致企業產權模糊,結果造成了國營經濟效益低下甚至虧損以及國有資產被侵吞、私分等突出問題,國家和人民利益受到極大地侵害。二是對國有資產的管理不規範,沒有解決管理科學的問題。這裏最主要的問題是政企不分。政府既當運動員,又當裁判員,這就很難使國有企業成為市場上真正獨立的主體,也就很難使其形成符合現代企業製度的管理模式,結果造成國有企業管理行政化色彩很濃的弊端,從而難以適應現代市場經濟的競爭環境。

2.深化國有資產管理體製改革的路徑思考

第一,切實轉換政府職能,真正實現政企分開。要根據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要求,按照政府的社會經濟管理職能和國有資產所有者職能分開的原則,積極探索國有資產管理和經營的合理形式和途徑,從製度上規範政府和企業的行為。

第二,國家要製定法律法規,建立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分別代表國家履行出資人職責,享有所有者權益,權利、義務和責任相統一,管資產和管人、管事相結合的國有資產管理體製。關係國民經濟命脈和國家安全的大型國有企業、基礎設施和重要自然資源等,由中央政府代表國家履行出資人職責。其他國有資產由地方政府代表國家履行出資人職責。中央政府和省、市(地)兩級地方政府設立國有資產管理機構。

第三,建立和完善國有及國有控股公司的法人治理結構。為了加強對國有資產的管理,就必須在大中型國有企業的公司製改革中,建立和完善公司的法人治理結構。一要科學設置公司的股東會、董事會、監事會、經理層四大治理結構及其內部機構,並且建立起協調高效製衡的運行機製。二要處理好公司中股東會、董事會、監事會、經理層與黨委會、工會、職工代表大會的關係。可考慮采取雙向進入的辦法加以解決。“在國有及國有控股公司中,黨委負責人和職工代表可按照法定程序進入董事會,還可按法定程序進入監事會;董事長、監事會負責人和總經理可按黨章和有關規定進入黨委會;黨委書記和董事長可由一人兼任。通過這些措施,形成公司對重大問題的統一決策機製。”這樣就會提高國有資產的管理和經營效率,達到國有資產的保值增值目的,從而更好地發揮國有經濟在國民經濟中的主導作用,並為構建和諧社會,造福於人民奠定經濟物質基礎。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