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發展道路的基本內涵

試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發展道路的基本內涵

楊雪燕

一、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發展道路具有豐富的科學內涵

世界是豐富多彩的,由於各國社會製度、曆史發展、民族宗教信仰、經濟基礎和文化傳統各不相同,各個國家的政治發展道路也各不相同,形成和確立的政治製度和政黨製度也各具特色,多樣性和多模式是各國政治發展的基本趨勢。走中國特色政治發展道路是我國近現代曆史發展的必然選擇。在一百多年的近代曆史中,中國幾乎對世界上出現過的各種主要政治發展模式都進行了嚐試和選擇。經過幾代人的艱難探索和多次痛苦的失敗以後,中國共產黨人在深刻總結曆史經驗和教訓的基礎上,把馬克思主義與中國革命具體實踐相結合,帶領中國人民取得了民主革命的勝利,建立了新中國,確立了一條全新的中國特色政治發展道路。新中國成立後,以毛澤東為首的第一代領導集體建立了工人階級領導的、以工農聯盟為基礎的人民民主專政的社會主義國家政權,確立了人民當家作主的社會主義政治製度,包括具有中國特色的根本政治製度---人民代表大會製度,基本政治製度---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製度、民族區域自治製度以及基層民主製度等政治製度,這些政治製度為擴大全國各族人民、各界人士有序的政治參與,拓寬社會利益表達渠道,不斷提高人民當家作主的積極性和創造性,提供了政治製度上的保證。中國各族人民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依照憲法和法律規定,通過各種途徑和形式,實現了管理國家事務、管理經濟和文化事業、管理社會事務的權利。這些政治製度的確立和發展,實現了幾千年來中國政治發展道路由封建專製政治模式向人民民主政治模式的偉大跨越。曆史證明,中國特色政治發展道路,是保證我國走向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唯一正確的政治選擇。

1、人民民主專政。國體亦稱國家性質,即國家的階級本質。任何民主製的國家,都是一定階級的民主與對一定階級的專政的結合,都是民主與專政的統一體。我國憲法總綱第1條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是以工人階級領導的、工農聯盟為基礎的人民民主專政的社會主義國家”,社會主義製度是我國的國家製度,人民民主專政是我國國家政權性質的具體體現,是我國的國體。人民民主專政是一種對人民實行民主和對敵人實行專政有機結合的一種國家製度。民主和專政是一個問題的兩個方麵,對人民實行民主是對敵人實行專政的基礎,對敵人實行專政是對人民實行民主的保障。我們在重視人民民主專政的民主職能的同時,又不能忽視其專政的職能。鄧小平明確指出,如果“隻有人民內部的民主,而沒有對破壞分子的專政,社會就不可能保持安定團結的政治局麵,就不可能把現代化建設搞成功”。在我國現階段,人民的範圍包括以工人、農民和知識分子為主體的全體社會主義勞動者、社會主義事業建設者、擁護社會主義的愛國者和擁護祖國統一的愛國者。而人民的敵人隻包括極少數敵視和破壞社會主義製度的敵對勢力和敵對分子。堅持人民民主專政是順利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和現代化建設的根本保證。

2、人民代表大會製度。馬克思主義認為,政體是國家政權組織形式,國體決定政體,政體體現國體、適應國體。在我國,與人民民主專政的國體相適應的最好政體,就是人民代表大會製度。人民代表大會製度是以毛澤東為主要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根據馬克思列寧主義的國家學說,總結了我國新民主主義革命過程中根據地政權建設的經驗而創造出來的,是充分體現全體人民當家作主、管理國家的根本途徑和有效形式,是被曆史實踐證明的符合中國國情具有巨大政治優勢的根本政治製度。正如鄧小平同誌所說:“我們實行的就是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一院製,這最符合中國實際。”我國人民代表大會製度還很年輕。從1949年共同綱領在法律上規定算起,隻有54年。如果從1954年一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召開算起,隻有49年。半個多世紀以來,伴隨著人民共和國的風風雨雨,我國人民代表大會製度走過了曲折的發展曆程。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後,人民代表大會製度建設進入新的時期,選舉製度、組織建設、議事程序及法律監督得到不斷改革和完善,逐步邁向製度化、規範化軌道。各級人大認真履行憲法和法律賦予的職權,在選舉和任命國家機關工作人員、決定重大事項、立法、監督等方麵,都取得了顯著成就。人民代表大會製度的不斷發展,人大及其常委會工作的進一步加強,對於切實保證全國各族人民充分行使當家作主的權力發揮著日益重要的作用。

3、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製度。1949年9月第一屆全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的召開,標誌著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製度作為我國一項基本政治製度和政黨製度正式確立。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是中國人民愛國統一戰線的組織,是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製度的重要機構,是我國政治生活中發揚社會主義民主的重要形式。人民政協主要職能是政治協商和民主監督,組織參加政協的各黨派、團體和各族各界人士參政議政。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製度作為我國的一項基本政治製度和政黨製度深深植根於中國土壤中,是馬列主義政黨理論與中國革命和建設具體實際相結合的一個偉大創造,反映了人民當家作主的社會主義民主本質,體現鮮明的中國特色,具有巨大的優越性和強大的生命力,是中國共產黨和中國人民政治經驗和政治智慧的結晶。“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實行多黨派的合作,這是我國具體曆史條件和現實條件所決定的,也是我國政治製度中的一個特點和優點。”共產黨領導、多黨派合作,共產黨執政、多黨派參政是我國政黨製度的顯著特征。在我國政黨體製中,中國共產黨是社會主義事業的領導核心,是執政黨。民主黨派是各自所聯係的一部分社會主義勞動者、社會主義事業建設者和擁護社

會主義愛國者的政治聯盟,是接受中國共產黨領導、同中國共產黨通力合作的親密友黨,是進步性與廣泛性相統一、致力於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參政黨。各民主黨派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參加國家政權,參與國家大政方針和國家領導人選的協商,參與國家事務的管理,參與國家方針、政策、法律、法規的製定和實施。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製度作為我國的一項基本政治製度,與我國的根本政治製度人民代表大會製度相輔相成,連同民族區域自治製度,都是體現人民當家作主、保障人民行使民主權利和參政的重要組成部分。2005年頒發了《中共中央關於進一步加強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製度建設的意見》,開啟了新世紀我國多黨合作的新局麵。在新的曆史條件下,發展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建設社會主義政治文明,其中一個重要方麵就是堅持和完善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製度,擴大各界人士有序的政治參與,拓寬社會利益表達渠道,促進社會和諧發展,實現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和依法治國的有機統一。

4、民族區域自治製度。新中國成立以來,我們黨和國家提出並實行了一係列關於國家統一、各民族一律平等、重視民族特性、團結互助、共同繁榮的基本民族政策,在各少數民族聚居區為基礎建立自治地方,建立了具有中國特色的民族區域自治製度。民族區域自治製度是我國一項基本政治製度,實踐證明,這項製度是實現少數民族人民群眾當家作主的有效形式,它把國家的集中統一領導與少數民族聚居區的區域自治、民族因素與區域因素、政治因素與經濟因素、曆史因素與現實因素有機結合起來,是具有強大生命力的政治製度。我國的疆土麵積比較大,人口比較多,各地區、各民族的政治、經濟、文化發展很不平衡。在曆史發展過程中,逐步形成了以漢族為主體、大雜居、小聚居的民族分布特點。針對我國曆史國情與蘇聯的不同,周恩來同誌指出:“曆史的發展使我們的民族大家庭需要采取與蘇聯不同的另一種形式。每個國家都有它自己的曆史發展情況,不能照抄別人的。采取民族區域自治的辦法對於我們是完全適宜的。”在2006年7月第二十次的全國統戰工作會議上,胡錦濤總書記強調指出:民族區域自治製度作為黨解決民族問題的一條基本經驗不容置疑,作為我國的一項基本政治製度不容動搖,作為我國社會主義的一大政治優勢不容削弱。充分顯示了新一屆中央領導集體堅持民族區域自治製度的這一中國特色政治發展道路的決心。當前,堅持和完善民族區域自治製度,正確認識和處理我國民族關係,最根本的就是要始終不渝地堅持民族平等,加強民族團結,推動民族互助,促進民族和諧。

5、基層民主管理製度。擴大基層民主,是發展社會主義民主的基礎性工作。建國以來特別是改革開放後,在黨的領導下,我們逐步建立和完善了人民群眾直接參與管理的基層自治組織和民主管理製度。如完善公開辦事製度,保證人民群眾依法直接行使民主權利,管理基層公共事務和公益事業,對幹部實行民主監督;完善村民自治,健全村黨組織領導的充滿活力的村民自治機製;完善城市居民自治,建設管理有序、文明祥和的新型社區;堅持和完善職工代表大會和其他形式的企事業民主管理製度,保障職工的合法權益。當前廣大農村實行村民自治,農民“海選”村委會幹部,對幹部實行民主監督,群眾參與討論和決定基層公共事務和公益事業等做法,就充滿了中國特色。隨著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實踐的發展,基層民主政治建設將不斷推進,人民群眾通過多種途徑和形式,直接行使民主權利,直接參與民主管理,中國特色的民主政治建設還會出現越來越多的新形式。

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發展道路是中國共產黨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與中國革命和建設具體實踐相結合的產物,具有鮮明的中國特色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發展道路是中國共產黨帶領中國各族人民在長期的革命、建設和改革開放事業中探索出的一條符合中國國情、具有巨大優越性和強大生命力的政治發展道路,這是一條充分體現社會主義性質的能夠為國家富強、民族振興、人民幸福和社會和諧提供根本保障的政治發展道路,是中國共產黨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與中國革命和建設具體實踐相結合的產物,凝聚著中國共產黨和中國人民政治智慧的結晶,具有鮮明的中國特色。

第一,走中國特色政治發展道路指導思想。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走中國特色政治發展道路必然與中國共產黨的指導思想相一致,必須堅持以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這一指導思想是推進我國社會主義自我完善和發展的強大理論武器,是全黨集體智慧的結晶,是黨領導中國人民不斷開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事業新局麵的思想保證。堅持這一指導思想不僅保證了我國政治發展道路前進的正確方向,而且保證了我國政治發展的安定穩定和團結統一的思想基礎。

第二,走中國特色政治發展道路,必須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和依法治國的有機統一。十六大提出:發展社會主義民主政治,最根本的是要把堅持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和依法治國有機統一起來。黨的領導是人民當家作主和依法治國的根本保證,人民當家作主是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本質要求,依法治國是黨領導人民治理國家的基本方略。共產黨執政就是領導和支持人民當家作主,最廣泛地動員和組織人民群眾依法管理國家和社會事務,管理經濟和文化事業,維護和實現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堅持黨的領導,實行民主集中製,充分發揚民主,大力推進法治,既能夠充分反映廣大人民群眾的要求,使政治生活充分活力,又能夠保持全國的集中統一,提高工作效率,保持社會政治穩定。以人民代表大會製度為根本政治製度、以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製度以及民族區域自治製度為基本政治製度的政治製度框

架,為擴大全國各族人民、各界人士有序的政治參與,拓寬社會利益表達渠道,不斷提高人民當家作主的積極性和創造性,提供了政治製度上的保證。廣大人民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依照憲法和法律規定,通過各種途徑和形式,實現了管理國家事務、管理經濟和文化事業、管理社會事務的權利。

第三,走中國特色政治發道路,必須堅持中國共產黨領導和充分發揮民主黨派參政黨作用相結合。中國共產黨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領導核心,擔負著中國現代化建設和民主政治建設領導者、組織者和推動者的曆史重任。任何對當代中國民主政治發展的追求,都必須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進行。如果離開了共產黨的領導,中國的政治發展就會失去核心力量和根本保障。同時,中國各民主黨派是接受中國共產黨領導的、與共產黨風雨同舟、肝膽相照、共同致力於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業的親密友黨,是社會主義參政黨,在國家政治生活及各事業中積極履行民主監督、參政議政的職能,是發展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建設社會主義政治文明不可或缺的重要政治力量。走中國特色政治發展道路,必須堅持中國共產黨領導和充分發揮參政黨在我國國家政治生活中的重要作用相結合,這也是中國政治發展道路的一大特色和政治優勢。

第四,走中國特色政治發展道路,必須堅持運用體現我國社會主義民主本質的兩種重要形式,即人民通過選舉、投票行使權利和人民內部各方麵在重大決策之前進行充分協商、盡可能就共同性問題取得一致意見。這兩種民主形式符合中國國情,既體現了人民當家作主的社會主義民主製度的本質和優勢,又反映了中華民族的優秀文化傳統,更促進了經濟社會的快速健康發展,是對人類政治文明建設的重大貢獻。在我國,人民代表大會製度是實現人民當家作主的根本政治製度,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製度是實現人民當家作主的基本政治製度。這兩種政治製度充分體現了我國社會主義民主本質的兩種重要形式。堅持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發展道路,就必須不斷堅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會製度,不斷堅持和完善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製度。

第五,走中國特色政治發展道路,必須堅持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有步驟、分階段地循序漸進。政治體製改革是社會主義政治製度的自我完善和發展。人類文明的發展是一個不斷進步的過程。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為實現最大多數人民當家作主開辟了廣闊的前途。社會主義愈向前發展,必然要求社會主義民主也向前發展。然而,建設社會主義政治文明、實現人民當家作主卻是一個連續的、逐步累積的、循序漸進的、不斷發展的過程,是一項長期而艱巨的重大任務,需要不斷探索和實踐,不可能一蹴而就。建國以來的實踐表明,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具有巨大的優越性。但由於我國有幾千年的封建專製傳統,又沒有經曆過完整的資本主義發展階段,加之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發展的曆史還比較短,目前我國尚處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政治文明建設還受到很多曆史的、現實的條件限製,還存在許多不盡人意的地方,特別是在社會主義民主政治運作的法律化、製度化、規範化和程序化建設上還有許多有待完善、發展和落實。黨的十六大把建設社會主義政治文明確定為全麵建設小康社會的重要目標。我們對政治文明建設既不要盲目樂觀、急於求成,又不能裹足不前、無所作為。堅持走中國特色的政治發展道路,必須堅持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采取從點到麵、從局部到整體、從表麵到深層、從單項改革轉向整體改革的推進方式,循序漸進,逐步深入。

第六,走中國特色政治發道路,要從中國國情出發,要善於借鑒人類政治文明的有益成果,但絕不能照搬西方政治製度模式。這是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發展道路的重要原則。政治發展道路需要采取什麽樣的方法和步驟,馬克思主義經典作家不可能提供現成的方案,我們更不能照搬別國的政治製度的模式,而必須從本國的國情出發。正如鄧小平同誌所指出的:“有些事情,在某些國家能實行的,不一定在其他國家也能實行。我們一定要切合實際,要根據自己的特點來決定自己的製度和管理方式。”世界上一些發展中國家盲目照搬西方政治製度模式,導致了嚴重的社會政治後果,這方麵的教訓我們一定要引為警戒。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製度正是借鑒了西方國家多黨製和一黨製的優點,又摒棄了其不足和弊端,是對人類社會政治文明成果的繼承和發展,是中國社會政治文明發展進步的表現,從而成為符合中國曆史和現實國情體現中國特色的具有強大生命力的社會主義政黨製度。資本主義在幾百年發展中形成的民主政治運行機製和操作程序,其中不少內容是人類政治文明的共同成果,有其科學性和合理性。如西方國家政黨製度中選舉製、監督製、任期製等等,正確借鑒資本主義民主政治中某些有益成果,有利於更好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發展道路。當前,在推進政治體製改革過程中,要克服兩種錯誤的政治傾向:要麽照搬西方政治模式尤其是政黨政治模式;要麽拒絕西方政治文明的一切內容,包括某些可借鑒的形式。這兩種做法都不是馬克思主義的社會曆史觀。我們隻有立足於中國具體國情,在實踐中努力探索,勇於開拓,逐步積累經驗,才能使符合中國國情的政治發展道路顯示出巨大的優越性。

建國以來不平凡的曆程特別是改革開放二十多年的建設成就證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發展道路符合中國發展進步的客觀要求,能充分調動和發揮全國各族人民當家作主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實現、維護和發展中國人民的根本利益,具有巨大優越性和強大生命力。它不僅經受住了半個多世紀國內外風雲變幻的考驗,並且正在與時俱進,不斷完善和發展。我們有充分理由相信,中國共產黨和中國人民選擇的政治發展道路將在開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中愈加顯示出其強大的生命力。

(責任編輯:孫寶林)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