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發展道路,建設社會主義政治文明

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發展道路,建設社會主義政治文明

斯熱文

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製度是我國的一項基本政治製度,是中國共產黨人與各民主黨派政治智慧的結晶,是馬克思主義政黨理論與中國政黨實際狀況相結合的產物,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發展道路,建設社會主義政治文明,是我們黨一以貫之的基本方針,也是中國政黨製度的一大特色。

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是政黨政治的一種創新,它相對於西方那種無序的、競爭性的政黨政治是一種有序的、合作性的崇高境界的政黨政治。首先,在政黨之間的關係上,是“共產黨領導,多黨派合作”。中國共產黨在多黨派並存中居於領導地位,帶領各民主黨派和全中國人民推翻了三座大山,這是由於中國共產黨是中國工人階級的先鋒隊,代表著中國先進生產力的發展要求;中國共產黨是以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思想,代表著中國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中國共產黨是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的先鋒隊,代表著最廣大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在長期革命和現代化建設中能與時俱進,科學地製定符合中國國情的路線方針政策,領導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勝利地完成了新民主主義和社會主義革命,取得了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輝煌成果,是中國革命和建設的領導核心。中國革命和建設的正反兩方麵的經驗教訓告訴我們,沒有中國共產黨堅強正確的領導,中國就會成為一盤散沙,陷入四分五裂的境地。各民主黨派從自身經曆中深深地體會到這一真理,都自覺地承認和擁護共產黨的領導,把自己定位於接受中國共產黨領導的,並與其通力合作,共同致力於社會主義事業的親密友黨。共產黨領導主要是政治領導,即政治原則、政治方向和重大方針政策的領導。多黨派合作主要體現在“長期共存,互相監督,肝膽相照,榮辱與共”。民主黨派享有憲法規定的權利和義務範圍內的政治自由、組織獨立和法律地位平等。中國共產黨支持民主黨派獨立自主地處理自己的內部事務,幫助民主黨派改善工作條件,支持民主黨派開展各項活動,維護本組織成員及其所聯係群眾的合法利益和合理要求。中國共產黨通過政治協商、互相監督和參政議政開展與民主黨派的多方位合作,共同致力於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和統一祖國、振興中華的偉大事業。其次,在管理國家事務上,是“共產黨執政,多黨派參政”。在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製度下,執政的主體是中國共產黨。我國的憲法和法律規定了共產黨在國家中的領導地位,中國共產黨是唯一具有執政主體資格的黨。這就決定了在中國不存在著執政主體被替代的問題。這是因為在中國隻有共產黨是代表全國人民和整個中華民族根本利益的政黨。各民主黨派是各自所聯係的一部分社會主義愛國者和一部分擁護社會主義的愛國者的政治聯盟,是參政黨。民主黨派參政的基本點是:參加國家政權,參與國家大政方針和國家領導人選的協商,參與國家事務的管理,參與國家方針、政策、法律、法規的製定執行。這就決定了民主黨派不是反對黨、在野黨。共產黨執政,多黨派參政,各黨派團結合作,使國家在政治上形成了堅強的領導核心,對全國各族各界人民產生了強大的凝聚作用,保證了社會政治的穩定,創造了一個安定團結的政治局麵;共產黨執政,多黨派參政,各黨派團結合作,使國家的大政方針政策主要由共產黨提出,並在決策之前與參政黨進行協商,各民主黨派在協商中提出意見和建議,保證了國家大政方針更加完善、準確和國家方針政策的連續性和一貫性。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使中國共產黨與民主黨派在根本利益一致的基礎上,既通力合作又互相監督,為政黨更好地發揮其社會功能提供了保證。這種政黨政治體現了社會主義的優越性,是資本主義那種無序競爭、互相傾軋、爾虞我詐、爭權奪利的政黨政治所不可比擬的,是一種比資本主義政黨政治更為完善、更符合人民民主要求的政黨政治。

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政治協商製度是中國人民百年奮鬥中找到的正確製度,是不以人的意誌為轉移的前進的過程,它是曆史的繼承和發展。鴉片戰爭以後,中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在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官僚資本主義三

座大山的重壓之下,毫無民主之言,隻能走無產階級革命的道路。中國革命的艱巨性迫使中國政治發展過程中的進步力量必須實行某種聯盟與合作,才能集聚到足以對抗並戰勝強大敵人的實力。處於中間的中國民族資產階級、小資產階級政黨由於自身的弱小,既不能靠自身的力量與敵抗衡,又經不起各進步政黨之間的內耗,必須尋找相互間的合作。這就決定了中國進步政黨隻能形成合作性的政黨結構。在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新民主主義革命鬥爭中,主要是在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時期,以愛國反帝和民主建國為奮鬥目標、以民族資產階級和小資產階級為主要成員的各民主黨派相繼成立。各民主黨派堅持愛國反帝,反對國民黨獨裁統治,要求實現人民民主的立場,通過自身的實踐和比較,認識到隻有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才能推翻反動統治,實現民主建國的理想。在長期的鬥爭中,各民主黨派同中國共產黨風雨同舟,患難與共,結下了親密友誼,初步形成了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的政黨結構。在解放戰爭取得決定性勝利後,各民主黨派的領導在中國共產黨的誠摯邀請和周密安排下匯聚解放區,共議建國大計。中國共產黨和各民主黨派經過充分民主協商,成功地召開了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宣告了中華人民共和國的誕生。構建了共產黨領導,多黨派合作新政黨格局。建國後,中國共產黨成為執政黨,各民主黨派成為參政黨,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人民繼續進行從新民主主義向社會主義社會的過渡。各民主黨派積極投身到社會主義改造運動中,走上了社會主義道路。奠定了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製度的政治基礎。社會主義改造完成以後,中共領導毛澤東提出:“究竟是一個黨好,還是幾個黨好?現在看來,恐怕是幾個黨好。不但過去如此,而且將來也可以如此,就是長期共存,互相監督”。在社會主義條件下的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製度成為我國的一項基本政治製度。中國共產黨十一屆三中全會後,我國進入全麵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的新的曆史時期。中國共產黨糾正了“以階級鬥爭為綱”的錯誤,肯定了我國民主黨派已經成為為各自所聯係的一部分社會主義勞動者和一部分擁護社會主義的愛國者的政治聯盟,都是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為社會主義服務的政治力量,並進一步提出了同民主黨派“長期共存、互相監督、肝膽相照、榮辱與共”的方針。這標誌著共產黨與民主黨派的關係成為工人階級先鋒隊與一部分社會主義勞動者政黨之間的關係,多黨合作進入了一個新的曆史階段。隨後,中共又與各民主黨派協商,製定了《中共中央關於堅持和完善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製度的意見》,使新時期的多黨合作更加規範化、製度化。中共十六大進一步強調了堅持和完善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製度是發展社會主義民主政治、進行政治體製改革和建設社會主義政治文明的重要內容。進入新世紀新階段,我國的政黨製度麵臨著國外的壓力,也麵臨著國內新情況、新問題的挑戰,堅持和完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製度刻不容緩。胡錦濤總書記作出重要指示,提出要認真總結多黨合作實踐的好經驗好做法,著眼於推進社會主義政治文明建設,進一步推進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的製度化、規範化、程序化,紮紮實實地把我國多黨合作事業推向前進。根據這一指示精神,中央有關部門成立了文件起草領導小組。在深入調研,並充分聽取各民主黨派中央、無黨派人士以及各有關方麵意見的基礎上,經過反複修改,製定並下發了《中共中央關於進一步加強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製度建設的意見》。這個文件完善了對民主黨派性質的表述,完善了政治協商的原則、內容、形式和程序,明確了黨外人士在人大、政府、政協和司法機關擔任領導職務的政策,強調了互相監督的表述,是新世紀新階段指導我國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的綱領性文件。對於提高黨的執政能力,發展社會主義民主政治,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具有重大而深遠的曆史意義。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製度作為中國政治文明的一大特色進一步發揮它的特點和優勢。

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製度的完善與發展,為社會主義政治文明的進一步發展開辟了廣闊的前景。發展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建設社會主義

政治文明,是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重要目標,是我國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發展的必然要求。建設社會主義政治文明,最根本的就是要堅持共產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和依法治國的有機統一。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的政黨格局,其根本的特點就是中國共產黨對多黨合作的領導。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的政黨格局,根本不同於資本主義的兩黨製或多黨製下的執政與反對、各黨輪流執政的政黨格局。它克服了傳統政黨格局中的互相反對、互相排斥、互相牽製的弊端,形成了以中國共產黨執政作為堅強的領導核心,多黨派參政通力合作的政黨格局。民主黨派作為有一定政治綱領和社會基礎的政黨,履行參政黨職能的目的是完善和加強中國共產黨的領導,維護執政黨的地位,堅持科學發展觀,配合促進民主科學決策和民主法製建設,改進政府工作,鞏固人民民主政權。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的政黨格局更多地加強了共產黨與人民內部各階級、各階層群眾的聯係,更深入地了解反映人民內部各階級、各階層群眾的意見和要求,既保證了黨的領導,又擴大了人民群眾的政治參與;既增強了黨的凝聚力,又擴大了權力基礎。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的政黨格局的進一步製度化、規範化和程序化從政黨製度上保證了共產黨的領導地位,更加提高和完善了共產黨的執政能力和水平。人民當家作主是社會主義政治文明的本質要求。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製度中,共產黨執政就是領導和支持人民當家作主,最廣泛地動員和組織人民群眾管理國家和社會事務,管理經濟和文化事業,維護和實現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民主黨派作為參政黨既參與決策,又參與谘詢;既參與執行,又參與監督,活動貫穿國家事務管理的全過程,就是人民當家作主的具體體現。我國的民主黨派代表著社會上一定範圍的利益群體,其成員基本上是我國社會政治、經濟、科技、教育、法律、醫衛、文化等領域具有較大影響的精英。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製度,極大地調動了他們的當家作主的政治積極性,極大地推動了我國民主政治的建設。依法治國是黨領導人民治理國家的基本方略。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製度能夠使我國社會中每個利益群體都通過與自己聯係的民主黨派或社會團體,反映其利益、意見和要求,具有較強的容納社會各階級、階層和社會集團廣泛的參政議政能力,而且在製度的保證下,通過各民主黨派的活動,把無序的政治參與變成有組織、有目的的有序的政治參與。各民主黨派還圍繞中心工作和人民群眾關心的問題組織調查研究,把各種散落在民間的真知灼見、各種社情民意收集、整理,報送有關部門,使各種問題提到及時的重視和處理。這就拓寬了人民群眾發表意見和參政的渠道,做到既尊重多數人的共同意願,又照顧到少數人的合理要求,把人民群眾的參政意願和民主要求納入到法製的軌道。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製度作為我國的一項基本政治製度,高度的體現了堅持共產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和依法治國的有機統一,它的不斷完善和發展為社會主義政治文明建設開辟了廣闊的前景。特別是進入二十一世紀後,我國經濟、政治、文化領域的改革不斷深化,現代化進程不斷加快,社會結構的個體化、分層化、多樣化發展,已經使政治領域和社會領域高度統一的傳統格局被兩個領域的逐漸分離所替代,個人高度依賴組織與權威的格局被個人日益自主地安排自己生活和生產的格局所替代。如何使個體化和分散化的社會獲得新的組合,如何重新協調與社會、個人的關係,如何在多元化的利益結構基礎上確立和發展具有高度協調節與容納性的政治形態,成為執政黨建設民主政治的一個深層次的問題。協商政治成為中國共產黨執政與領導的重要製度選擇,成為社會主義政治文明建設的重要目標取向和價值取向。強化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製度的特色和優勢,進一步發展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製度,加強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製度的創新和完善,在製度化、規範化和程序化上取得更大的進展,進一步提高民主黨派、無黨派人士參政議政的能力和聯係相關社會力量、增強協調政黨及國家與社會關係的能力,將對我們民主政治和政治文明建設作出更大的貢獻。

(責任編輯:廖繼紅)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