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發展道路的內涵、特征和需要把握的原則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發展道路的內涵、特征和需要把握的原則

莊聰生

政治發展的概念,是西方學者在20世紀50年代提出來的。他們認為,政治發展就是向著某種既定政治模式的過渡。而所謂既定政治模式,指的是西方發達國家所實行的政治體製,因此政治發展也就是向著西方發達國家的政治模式發展。在我國,第一次提出“政治發展道路”這一概念的是江澤民同誌。他在十六大報告中指出:“中國共產黨和中國人民對自己選擇的政治發展道路充滿信心,將堅定不移地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建設推向前進。”十六大以後,胡錦濤同誌多次強調,推進社會主義政治文明建設,必須始終堅持走中國特色的政治發展道路。我們黨確立的“堅持走中國特色的政治發展道路”的命題中,其內涵與西方學者“政治發展”的觀點有著本質的區別。一個國家選擇什麽樣的政治發展道路,不僅關係到一國的政治走向,而且關係經濟社會的發展和國家政權的穩固。中國共產黨堅持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與中國實際相結合,在領導人民創建人民民主專政的國家政權、建立社會主義製度、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過程中,走出了一條符合中國國情、具有鮮明中國特色的政治發展道路。全麵建設小康社會、實現中華民族偉大複興,必須始終沿著這一道路堅定不移地走下去。

一、堅持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發展道路具有重大而深遠的意義

中國特色政治發展道路是中國共產黨與中國人民長期奮鬥的重大理論和實踐成果,反映了時代特點,順應了世界政治發展的潮流,體現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發展要求。堅持這條道路,關係我國政治和社會發展,關係黨和國家事業的興衰成敗,關係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始終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發展道路是中國社會政治曆史發展的必然選擇。任何一種政治發展道路,歸根結底都是該國的政治經濟狀況、民族文化傳統和特定社會曆史條件等共同作用的結果。我國選擇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發展道路,實行社會主義民主政治,是由近代以來中國的社會曆史條件和發展進步的客觀要求決定的,是合乎曆史發展的唯一正確選擇。1840年後,在風起雲湧的救亡圖存運動中,一些先進的中國人曾經把目光投向西方,但無論是民國初年嚐試實行西方議會製和多黨製、走資本主義民主政治道路,還是國民黨實行一黨專製、走法西斯獨裁道路,都因不符合中國國情、不合乎中國民主政治發展的潮流而歸於失敗。領導中國人民找到正確政治發展道路的重任,曆史地落在了中國共產黨身上。中國共產黨總結近代以來中國政治發展的曆史經驗,領導中國人民經過艱苦卓絕的鬥爭,建立了工人階級領導的、以工農聯盟為基礎的人民民主專政的國家政權,走出了一條真正實現人民當家作主的政治發展道路,實現了從延續兩千多年的封建專製政治向現代民主政治的偉大曆史性跨越,從近代以來照搬西方資本主義民主政治模式的失敗嚐試,轉向發展具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嶄新實踐。

始終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發展道路是建設社會主義政治文明的根本途徑。社會主義政治文明是一種嶄新的政治文明。建設社會主義政治文明,最根本的是要把堅持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和依法治國有機統一起來,使我國社會主義民主更加完善,法製更加完備,依法治國基本方略得到全麵落實,人民的政治、經濟和文化權益得到切實尊重和保障,鞏固和發展民主團結、生動活潑、安定和諧的政治局麵。堅持社會主義方向,堅持絕大多數人享有民主,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文明同西方資本主義政治文明的本質區別。中國特色政治發展道路作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重要內容,充分體現了我國社會主義國家性質和發展方向,體現了人民當家作主的社會主義民主本質。隻有始終沿著這條道路不斷前進,我國社會主義政治文明才能不斷豐富和發展,才能在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中發揮重要作用。

始終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發展道路是鞏固和發展最廣泛的統一戰線的必然要求。統一戰線是我們黨執政興國的重要法寶,是實現祖國完全統一和中華民族偉大複興的重要法寶。鞏固和發展最廣泛的愛國統一戰線,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調動一切積極因素,是我們黨領導人民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必須堅持的基本經驗。統一戰線作為各種不同社會政治力量在共同目標下組成的政治聯盟,必須始終沿著正確的政治方向前進,才能擁有光明的前途。特別是當前,隨著國際局勢的深刻變化和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統一戰線的外部環境日益複雜,內部構成日益多樣,新一代成員和代表人士日益成為統一戰線成員的主體,由勞動者、建設者和愛國者組成的愛國統一戰線範圍更加廣泛,包容性日益突出,更加需要鞏固共同的思想政治基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發展道路作為包括統一戰線廣大成員在內的全體中國人民艱辛探索出來的唯一正確的政治發展道路,是統一戰線健康發展的必由之路。統一戰線隻有始終沿著這條道路,才能真正發揮法寶作用,不斷增強凝聚力、向心力和影響力,團結和吸納社會各方麵力量,為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共同奮鬥。

始終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發展道路是抵禦國際敵對勢力西化、分化的客觀需要。在經濟全球化、世界多極化、社會信息化浪潮席卷全球的今天,不同政治製度、意識形態之間的比較和鬥爭更加直接,西方意識形態的影響和滲透更加廣泛深入。特別是國際勢力一直把共產黨執政的社會主義中國視為最大威脅,加緊利用民主、人權、民族、宗教等問題對我國實施西化、分化的戰略圖謀。國際敵對勢力對我國進行滲透和顛覆活動,說到底是要用資本主義意識形態取代社會主義意識形態,用兩黨製、多黨製和議會製代替我國的人民代表大會製度和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製度,把中國特色政治發展道路轉軌到西方政治發展道路上來。我們要取得這場鬥爭的勝利,根本在於堅持和完善我國的政治製度和政黨製度,走好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發展道路。半個多世紀來,正是由於我們始終堅持走這條道路,充分發揮我國政治製度和政黨製度的特點和優勢,不斷增強我國政治體製的活力,從而經受住各種困難和風險的考驗,保持了經濟發展、政局穩定和社會和諧的良好局麵。因此,堅持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發展道路,不僅是對社會主義民主政治最生動的宣示,也是抵禦國際敵對勢力西化、分化圖謀最有力的武器。

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發展道路具有豐富的科學內涵

政治發展作為社會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一個包括政治意識形態、政治製度、政治力量、政治實現形式等在內的政治體係。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發展道路,既有科學的指導思想,又有嚴謹的製度架構,既有明確的價值取向和目標要求,又有符合國情的實現形式和可靠的推動力量,內涵豐富、體係完備。

堅持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學發展觀在發展社會主義民主政治中的指導地位,確保我國政治發展的正確方向。政治意識形態作為直接、係統反映社會政治現象的思想體係,是一個國家政治發展的根本,體現著鮮明的階級性和主導性,規範著人們的價值取向和政治行為,決定著政治發展道路的走向。與西方多元的資本主義民主政治意識形態不同,我國始終堅持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學發展觀,指導和推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向前發展。實踐證明,在中國革命、建設和改革的偉大實踐中,堅持把馬克思列寧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緊密結合形成的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不僅保證了我國政治發展的正確方向,

而且保證了我國政治發展穩定的政治環境和統一的思想基礎。堅持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發展道路,就是要始終堅持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指導地位不動搖,不斷鞏固馬克思主義在意識形態領域的指導地位,鞏固全黨和全國人民團結奮鬥的共同思想基礎。

堅持實行人民代表大會製度、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製度、民族區域自治製度,充分發揮我國政治製度的優勢和作用。政治發展以一定的政治體製為依托,在現代民主國家通常以政黨製度、議會製度、選舉製度、權力運行製度等一係列製度形式,確定社會各階級、各階層在國家政治生活中的地位,體現國體和政體的統一。中國共產黨和中國人民在長期實踐中,經過反複探索、不斷總結,逐步建立起一套適合我國國情的基本政治製度,主要是人民代表大會製度、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製度、民族區域自治製度。人民代表大會製度作為我國的根本政治製度,代表廣大人民的共同意誌和根本利益,動員全體人民以主人翁的地位投身國家建設,維護國家統一和民族團結,是黨在國家政權中充分發揚民主、貫徹群眾路線的根本途徑和最高實現形式。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製度作為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政黨製度,既能實現廣泛的民主參與,集中各民主黨派、各人民團體和各界人士的智慧,促進執政黨和各級政府決策的科學化、民主化,又能實現集中統一,統籌兼顧各方麵群眾的利益要求;既能避免一黨執政缺乏監督的弊端,又可避免多黨紛爭、互相傾軋造成的政治混亂和社會動蕩,是實現人民當家作主的又一重要形式。民族區域自治製度作為我國一項基本政治製度,體現了國家尊重和保障少數民族自主管理本民族內部事務的權利,體現了民族平等、民族團結、各民族共同繁榮發展的原則,體現了民族因素與區域因素、政治因素與經濟因素、曆史因素與現實因素的統一,符合我國國情和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具有強大生命力。總之,這三項政治製度,構成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發展道路的製度框架,無論在內容上還是在形式上,都以人民當家作主為出發點和歸宿,遵循權力運行的基本規律,規定黨和國家組織與活動的基本原則,是對人類政治實踐經驗的科學總結,閃耀著馬克思主義民主理論的真諦和光輝。堅持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發展道路,最重要的就是要把這三項基本政治製度堅持好、完善好、發展好。

堅持中國共產黨領導和發揮參政黨作用相結合,形成推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發展的強大力量。現代民主國家的政治發展,需要具有強大政治凝聚力和社會整合力的政治組織的推動。以政黨的力量推動社會民主化進程,已成為現代民主政治發展的特點和條件。與西方國家民主政治發展道路不同,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政治發展道路是以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為根本特征的。中國共產黨作為中國先進的執政黨,是伴隨中國政治經濟文化的發展、在中國現代化的曆史進程中走向曆史前台,承擔起中國現代化建設和民主政治建設領導者、組織者和推動者的曆史重任的。任何對當代中國民主政治發展的追求,都必須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進行。如果離開了共產黨的領導,中國的政治發展就會失去核心力量和根本保障。同時,中國的民主黨派作為與中國共產黨風雨同舟、肝膽相照的親密友黨和社會主義參政黨,參加國家政權,參與國家大政方針和國家領導人選的協商,參與國家事務的管理,參與國家方針政策、法律法規的製定和執行,積極履行參政議政、民主監督的職能,是我國社會的一支重要政治力量,在國家政治生活中發揮著重要作用。中國共產黨與各民主黨派以共同致力於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為最高原則,使我國政治發展既保持了團結穩定的良好局麵,又創造了振奮活躍的民主氛圍。這與以競爭為特征的西方民主政治形成了鮮明的對照,是中國特色政治發展道路的一大優勢所在。

堅持運用選舉民主和協商民主兩種重要的社會主義民主形式,不斷擴大社會各界的有序政治參與。政治發展作為一種靜態與動態相統一的政治實施過程,總是受一定的政治經濟狀況和曆史文化傳統等因素的共同作用,表現出不同的具體民主實現形式。目前,世界上多數國家特別是西方國家普遍采取選舉民主的形式,體現在總統選舉、議會選舉和表決等社會政治生活的各個方麵。選舉民主形式是世界政治文明發展的一大進步,也是現代民主政治的一個重要標誌,但在西方的政治實踐中卻有其固有的缺陷,不能最廣泛地代表普通民眾的利益,而往往成為少數有錢人的政治遊戲以及少數利益集團維護其利益的工具。我國是人民當家作主的社會主義國家,堅持選舉民主和協商民主相結合,是中國特色政治發展道路的重要內容。改革開放以來,我們黨不斷健全各項民主製度,豐富民主形式,擴大公民有序的民主參與,保證人民依法實行民主選舉、民主決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監督,享有廣泛的權利和自由。實踐證明,人民通過選舉、投票行使權利和人民內部各方麵在重大決策之前進行充分協商,盡可能就共同性問題取得一致意見,有利於擴大社會各界的有序政治參與,拓寬利益表達渠道,是我國政治發展有效的政治運行載體和民主實現形式,具有西方民主政治不可比擬的廣泛性、包容性和真實性。堅持走中國特色政治發展道路,必須把包括選舉民主和協商民主在內的各種民主形式有機結合起來,相輔相成,互為補充,共同發揮作用,確保人民的意願得到最充分的反映和表達,社會各方麵的正當要求得到最大限度的落實和滿足。

堅持加強社會主義民主法製建設,切實保障人民民主權利的實現。以勞動人民當家作主為核心內容的社會主義民主,是社會主義在政治上的基本特征。社會主義民主和社會主義法製是緊密聯係在一起的。民主是法製的前提和基礎,法製是民主的體現和保障。人民取得了民主權利,如果不上升為製度和法律,並使這種製度和法律具有穩定性、連續性和權威性,人民的民主權利就沒有保障。社會主義法治是民主和法製的結合,社會主義法治將人民的民主權利以及國家在政治、經濟、文化和社會等方麵的民主生活、民主結構、民主形式和民主程序,用係統的法律和製度固定下來,並確保其實施,從而保障人民的民主權利不受破壞和損害,保證人民的民主權利得到實現。因此,為了保障人民民主,必須使民主製度化、法律化;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執法必嚴,違法必究;保證全體人民真正享有通過各種有效形式管理國家、特別是管理基層地方政權和各項企業事業的權力,享有各項公民權利。實行依法治國,保障人民民主,既有利於充分發揮人民群眾的主動性、積極性和創造性,又有利於保證國家政治經濟文化等各項事業有秩序地進行。

綜上所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發展道路可以形象地概括為:在這條道路上,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學發展觀是“方向盤”,中國共產黨的領導是“駕駛員”,人民群眾廣泛積極的參與是強大的“發動機”,作為載體的三項基本政治製度是“紅旗車”,選舉民主和協商民主是兩條“快車道”,社會主義民主法製建設是安全運行的“交通規則”,目標是實現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和依法治國的有機統一。

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發展道路具有顯著的特點

中國特色政治發展道路,植根於中華民族幾千年來賴以生存和發展的廣闊沃土,產生於中國共產黨和中國人民為爭取民族獨立和國家富強而進行的偉大實踐,發展於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程之中,顯示出鮮明的特點和巨大的優勢。

既能廣泛發揚民主又能實現高度集中。中國特色政治發展道路,無論是價值取向、製度設計,還是政策選擇、操作實施,都充分體現著堅持中國共

產黨領導、人民當家作主和依法治國的有機統一,充分體現著廣泛民主與高度集中的完美結合。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發展道路上,各黨派、各團體、各民族、各階層和各界人士,無論從事何種職業,無論持有什麽信仰,都享有平等的政治權利,都能夠在人民代表大會製度、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製度、民族區域自治製度這三項政治製度中,以選舉民主和協商民主這兩種重要民主形式,在共同的政治基礎上充分表達不同的意見和訴求,做到知無不言,言無不盡,而且隻要是合理的,都會得到重視和采納,真正實現最廣泛的政治參與,實現最真實的民主。同時,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發展道路始終堅持和貫徹民主集中製的根本原則,實行國家權力統一行使。特別是中國共產黨作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堅強領導核心,能夠匯聚各方麵的智慧和力量,將社會各群體中的個別、分散的意見、願望和要求集中起來,形成統一意誌和統一行動,從而實現廣泛民主基礎上的高度集中。

既充滿生機活力又富有效率。廣大人民群眾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能否得到充分調動和發揮,是判斷一個社會是否具有生機與活力的重要標準,也是衡量一種政治發展道路是否具有廣闊前景的重要標準。中國特色政治發展道路始終堅持以實現人民當家作主作為根本出發點和落腳點,通過堅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會製度這一根本政治製度,切實保障全體人民當家作主的權利,維護和實現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通過堅持和完善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製度這一基本政治製度,拓寬社會利益表達渠道,擴大各界人士有序的政治參與;通過堅持和完善民族區域自治製度這一基本政治製度,不斷加強和鞏固平等、團結、互助、和諧的社會主義民族關係,從而保障各少數民族充分行使當家作主和管理本民族內部事務的權利。同時,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發展道路能夠最大限度地集中社會資源,實現高效率發展。中國共產黨的堅強領導,保證了國家對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的統一規劃和部署;各黨派、各團體、各民族、各階層和各界人士自覺圍繞中心、服務大局,積極獻計出力,共同推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蓬勃發展。這與西方政治發展道路由於兩黨或多黨彼此競爭、互相掣肘,導致效率低下、缺乏活力相比,形成了鮮明對比。

既尊重大多數人的意願又照顧少數人的意見。堅持民主的多數與少數相統一的原則,既反映多數人的普遍願望,又吸納少數人的合理主張,既聽取支持的、一致的意見,又聽取批評的、不同的聲音,有助於廣泛集中民智、反映民意,以最大限度地實現最廣大人民群眾的民主權利。這是中國特色政治發展道路的重要特點和優勢,也是社會主義民主的理念和要求。中國共產黨作為執政黨,始終代表中國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同時,中國共產黨通過堅持和完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製度,與各黨派、各團體、各民族、各階層和各界人士,就重大問題在決策前和決策執行中進行廣泛協商,聽取意見,求同存異,求得共識,既尊重大多數人的意願和要求,又照顧少數人的意見和建議;通過堅持和完善民族區域自治製度,製定一係列方針政策,既維護全國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又照顧少數民族和民族地區的利益和要求,從而實現多數決定與少數保護的有機統一。

四、堅持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發展道路需要把握的重要原則

堅持走中國特色政治發展道路,一方麵要尊重和體現我國政治發展的內在規律,另一方麵要正視和應對我國政治發展所處的特定環境。特別是當前,國際局勢錯綜複雜,國內改革處於攻堅階段,新情況新問題層出不窮,這些都對我們堅持走中國特色政治發展道路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也帶來了嚴峻的挑戰,需要把握好以下重要原則。

一是要始終立足於我國的基本國情,使這條道路越走越實。確立正確的政治發展道路要符合本國國情,堅持走好這條道路更需要立足國情。如果脫離國情,再好的政治發展道路也會走入歧途,給國家和人民帶來災難。上世紀90年代以來,一些國家不顧本國國惰,盲目照搬照抄西方民主政治模式,試圖走西方政治發展道路,結果導致經濟衰退、政治動蕩甚至國家分裂。新中國成立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我們黨領導全國各族人民團結奮鬥,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同時民主製度不斷健全,民主形式日益豐富,民主政治建設呈現出蓬勃生機和旺盛活力。但是也要看到,我國是一個擁有13億人口的發展中大國,仍然處在並將長期處於社會主義初級階段,人口多、底子薄,生產力發展水平不高,民主與法製的基礎比較薄弱,政治文明發展起步較晚。因此,發展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建設社會主義政治文明,既不能提出過高要求,急於求成,更不能不顧國情,盲目走西方民主政治發展道路,而是要始終立足我國的基本國情,堅持從實際出發,循序漸進,穩步推進,隻有這樣,才能使中國特色政治發展道路更加堅實。

二是要積極穩妥地推進政治體製改革,使這條道路越走越寬。堅持走中國特色政治發展道路,是一個使上層建築更好地適應經濟基礎需要、使政治關係更好地適應社會經濟關係的動態過程。因為任何一種政治發展道路都需要適應時代發展不斷調整和完善,否則就會走入死胡同。前蘇聯和東歐共產黨之所以喪失政權,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在走社會主義政治發展道路時固步自封、體製僵化,使社會主義製度的優越性得不到發揮。因此,堅持走中國特色政治發展道路,必須緊扣時代脈搏,適應社會發展需要,積極穩妥地推進政治體製改革,對政治權力結構、政治運行機製等進行有計劃有步驟的調整和完善,優化政治體係,調節政治關係,健全民主製度,豐富民主形式,不斷擴大公民有序的政治參與,使中國特色政治發展道路永葆生機與活力。

三是要善於吸收和借鑒人類文明成果,使這條道路越走越活。人類文明是豐富多彩的,任何一種政治文明都不可能是孤立存在,任何一條政治發展道路都不可能在荒原上獨行。一部人類社會的曆史就是一部不同政治文明間相互影響的曆史,就是一部不同政治發展道路間相互交流的曆史。中國特色政治發展道路是中國共產黨按照馬列主義關於民主政治發展的基本原理,結合中國的具體實際創立的,是在不斷吸收和借鑒其他政治文明成果的過程中發展和完善的。在世界多極化、經濟全球化、社會信息化進程不斷加快的今天,不同政治文明的因子相互滲透、融合、交流和影響,構成了現代民主政治文明發展的重要景觀。在這樣的時代背景下,堅持走中國特色政治發展道路,需要以更加開放的胸襟和氣魄,敢於借鑒、吸收包括西方民主政治文明在內的一切人類政治文明有益成果,使這條政治發展道路更好地體現時代精神,體現世界民主政治發展潮流。

四是要推進民主政治的製度化建設,使這條道路越走越穩。製度問題帶有根本性、全局性、穩定性和長期性。如果沒有科學合理的製度作保障,再好的政治發展道路也很難平穩地走下去。長期以來,我們黨高度重視加強製度建設,不斷推進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製度化、規範化、程序化。但在一些具體製度和機製方麵還存在著不足,民主製度建設不能完全適應發展社會主義民主的要求。堅持走中國特色政治發展道路,必須不斷完善人民代表大會製度、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製度、民族區域自治製度,加強基層自治組織和民主管理製度的建設,進一步推進我國社會主義民主的製度化、規範化和程序化,以更加健全的製度來保障人民群眾的有序政治參與,真正行使人民當家作主的權利,從而使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發展道路具有深厚的群眾基礎和可靠的力量源泉,使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永遠立於不敗之地。

(責任編輯:孫寶林)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