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七十六章 巧得天工
與此同時,興慶宮附屬的南書房內,趙信也長長的呼出一口氣,“總算完成了。”
“陛下,辛苦了。”
一直在旁伺候的蘇卿語和林玉顏見他如此,也禁不住露出了笑容。
前者說著,連忙端過早就準備好的蓮子羹,並用銀勺舀了一掃遞到他唇邊。
而林玉顏則在旁邊忙著收攏筆墨。
趙信下意識的張嘴接過銀勺中的蓮子羹,冰涼的感覺瞬間順著舌尖沁入肺腑。
趙信再次呼出一口氣,聞言一邊慢悠悠的嚼著一枚軟嫩的蓮子,一麵微笑的看著麵前一張張的書稿道:“確實辛苦,不過值得。”
說罷看見還在收拾書稿的林玉顏道:“玉顏,別忙了,你們也辛苦了,先歇一歇待會再收拾。”
說罷伸手從蘇卿語手中接過盛蓮子的銀碗,舀了一勺蓮子羹送到林玉顏唇邊道:“來,獎勵一口皇後親手調製的蓮子羹。”
“啊,臣妾……”
林玉顏沒想到他會來這一出,頓時鬧了個大紅臉,想要推辭,但是勺子已經碰到唇邊了,隻好小心的張口接下來,但俏臉卻紅得要滴出血一般。
隨即嬌嗔的看了他一眼,又偷眼看了一眼皇後,見後者隻是笑,好像沒在意,才鬆了一口氣。
趙信見此不由嗬嗬一笑道:“不用看,卿語,為示公平朕也喂你一口。”
說著真就舀了一勺遞到蘇卿語唇邊。
這下輪到蘇卿語臉紅了,不過兩人到底相處時間更長一點。
而且這兩天三人一直共處一室,除了抄書稿之外,少不得也會做一些羞羞的事,期間比這更害羞的事也做過了,所以倒也沒甚在意的吃了一口氣。
為了掩蓋尷尬,岔開話題問道:“陛下,這些書稿上的內容,任意一樣傳播出去隻怕都要翻天覆地,陛下真打算把它們都傳播出去嗎?”
林玉顏聞言也同樣點頭道:“是啊,這上麵所載的內容實在太過珍貴了,任何一樣都足以興盛一個世家,這樣傳播出去的話不知道要引起什麽樣的轟動。”
說話間忍不住拿起一頁書稿,書稿上的內容由半頁文字配半頁插畫組成,而那文字是出於趙信的手,而這幅插畫卻恰好是她自己親筆完成的。
插畫旁邊還配著一行小字,《天工開物之作鹹篇》(製鹽)。
上麵的文字則詳細記載著關於製鹽的詳細流程,再加上配圖,更加一目了然。
她從小在崔家長大,雖然崔岑目的不懷好意,但是她過的確實是貴女的生活,對於這些民間技藝,她當然談不上了解。
但就算如此,她也能看得出來這上麵所載的製鹽工藝至少比當下的製鹽工藝高明十倍。
而鹽的價值更加不用多言。
這樣一種工藝一旦傳出去,落在任何一個豪門手中,都必然會是一樣興旺家族的絕技,是絕密的那種。
而這不過是這諸多書頁之中的一頁而已。
而其中更有一些技藝,是她完全聞所未聞的。
比如其中一篇叫做《**料》她也不知道這到底是什麽,但是看到趙信對這一篇格外鄭重,便知道其中的內容絕不簡單。
在她的觀念裏,這些絕技無論如何也應該鄭重收藏起來,秘不示人。
趙信聞言不由哈哈一笑,“愛妃忘了嗎,朕是大秦皇帝啊,別人需要興旺家族的技藝,朕需要嗎?”
兩人一怔,這才意識到,他們現在是天家了。
對他們來說,要興旺的不是家族,而是天下。
隻要天下興旺了,他們的家族自然就興旺了。
“朕不僅要傳播,還要大傳特傳。
在天下人眼裏,這是一個個興旺家族的技藝,在朕看來這是大秦即將要興起的無數作坊,而每一個作坊都能養活數十,數百,乃至數千的子民。
你們想象如果有一天京畿之地有一千家這樣的作坊,那麽朕還用擔心流民嗎?”
兩人聞言忍不住想象他所描述的場景,隨即恍然,“陛下是打算用這些東西解決流民問題嗎?”
“嗯。”
趙信點點頭,心中也有些壓抑不住的興奮。
他這一次真沒想到,這一次劇情反轉的獎勵,不但給了他兩千多點的氣運值,還直接給了他一本《天工開物》還是繪圖本的。
時間倒回到兩天前,當他剛剛跨入朱雀門的那一刻。
腦海中恰好響起係統的提示:【係統掃描完成,異寶山河印信息已收入係統記憶庫……】
【本次掃描消耗十八個時辰,消耗氣運值1029點……】
趙信聽到這裏險些要罵娘。
但緊接著係統的聲音再次響起:【係統運行已恢複正常,劇情反轉獎勵開始結算……】
【山河印劇情反轉成功,宿主獲得異寶山河印,獎勵氣運值1200點,異寶加持氣運值1000點……獎勵物品繪圖本《天工開物》一冊……】
【宿主目前擁有氣運值1141點,滿足升級任務條件,宿主是否使用10000點氣運值抽獎?】
趙信回憶起當時的情景,仿佛感覺係統的聲音還在腦海裏回響。
而當時的趙信卻感覺腦子裏嗡的一聲,他萬萬沒想到這一次的劇情獎勵居然這麽給力。
一冊《天工開物》這瞬間就等於把他不會像其他穿越眾一樣搞發明的短板給彌補了。
雖然天工開物也隻能代表明代時期的水平,但是對他現在來說也夠了。
比如製鹽,製糖,造紙,還有冶煉等等,大明的水平在這個時代來說已經相當高超了。
甚至連同時代的歐洲在很多方麵也大大的不如,不然這本書在歐洲也不會被一再翻譯成那麽多版本了。
某種程度上甚至可以說,這本書傳入西方直接加速了西方的發展進程。
從這個角度來說,趙信對於這本書原本的感情是複雜的。
在現代人的考古價值來看,這本書的參考價值是巨大的。
但是在當時的角度來說,華夏知識分子保密意識的缺失,也是華夏民族災難的間接加速劑。
華夏兩個在後世被吹爆的所謂科學家,一個是天工開物的作者宋應星,另一個是夢溪筆談的作者沈括。
但這兩人在當時來說,都對本民族的發展貢獻寥寥。
反而是一個造就了後來遊牧民族的發展,一個彌補了西方世界在農業以及造紙術,絲綢製造,印刷術等等領域的短板。
有人說是華夏人自己不重視,可是很多人卻忘了,這兩人都有一個共同特性,那就是他們的所謂科學都隻是記錄。
雖然在部分領域也有所進步,但是整體來說,他們並沒有超越當時的發展創造。
也就是說他們記錄的東西,本來就是當時社會的工匠們就已經會的東西,重視了,又能怎麽樣呢?
隻不過到後世,因為某些學者妄圖證明,華夏民族也和西方一樣,有西方式的科學家,才把這兩個在西方世界有影響力的所謂科學家吹爆而已。
當然不管怎麽說,現在來說,這本《天工開物》對趙信來說卻無異於神助。
而且這東西一到手,他對於這一次的旱災應對也跟有把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