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七十一章 天子將未歸,風雨滿京天
“哼,北地胡虜算什麽,不過就是一群巫桓奴罷了,要不是北海王作梗,豈容彼輩猖獗!”
對於城門官所說的胡虜,這位宮門衛卻是極為不屑。
一副要是遇上他,多少巫桓奴都不夠殺的模樣。
這樣的姿態肯定是有些過於自大的。
但是城門官以及周圍的百姓卻都沒覺得有什麽不對,這個時代的大秦百姓對胡虜有著天然的優越感和蔑視姿態。
有人甚至接口道:“若是南太尉大捷就好了,等南太尉評定了南州,便可以轉回頭征伐楊北海了,此人異姓而襲王爵,我大秦待其不薄。
誰知其人卻吃裏扒外,果然軒卑奴也是養不熟的。”
此人顯然是個讀書人,說話文縐縐的,也頗有些見識。
平時怕是不會和這些百姓以及兵卒說話的,但此刻卻也好似忘了彼此的差距。
彼此都隻有一個身份,那就是大秦人。
至於他說的楊北海。
便是這次七王之亂中唯一在北地的北海王楊洪基。
此人也是大秦稍有的異姓王,而且還有軒卑血統。
當初在大秦和匈蠻人大戰的時候,此人的祖上選擇了站在大秦這一邊,因而被封異族王,這些年來連其族人一直居於北地,替大秦牧邊。
這在大秦不在少數。
畢竟大秦疆域遼闊,若是邊兵皆用秦人,不說大秦人口承受困難,糧餉方麵也跟不上。
所以大秦邊兵多用異族人。
有簡略的統計,邊兵之中秦人和外族兵的比例最高達十五比一,也就是一個秦兵至少要統帥十五個外族兵。
不過這些地方至少都還是秦人為將,異族為兵。
但北海王是個例外。
他本人也有異族血統。
由此可見大秦對這位世代為大秦牧邊的異族王侯,真的算是信任有加了。
可是這一次七王之亂,其實卻就是從他這裏開始的。
雖然他其實嚴格上和其他幾個不是一夥的。
但是至少從時間線上,他是首先舉起勤王這杆大旗的。
隻是不知出於什麽原因,此人在驅逐了大秦在北海郡駐官之後,居然就守在北海郡不動,甚至連北海郡一步都沒邁出。
看起來,他所謂的勤王或者造反,更多的不是要成為大秦皇帝,而是想要恢複他祖先時的狀態,繼續做自由自在的胡人。
反正這種奇葩的行為京城的百姓是理解不了的。
做大秦人不好嗎?
非要自甘墮落吃裏扒外和那些胡奴為伍。
“真想看看他的首級被傳回京城的樣子。”
有人冷笑道。
那位宮門衛嘿然一笑道:“會看見的。陛下文治武功,大秦要不了多久就會重新國泰民安,那時胡虜也會知道他們冒犯大秦會有什麽樣的下場。”
好像就是在呼應他的話一般,幾乎他的話音剛落,禁內便傳出內侍官尖銳到穿透雲霄的聲音。
“淞水大捷!
太尉南蒼得大荒郡土人營相助,於淞水之畔大敗偽齊王、偽楚王、偽晉王、偽廣義王、偽吳王、偽仲襄王之聯軍五十萬,斬獲首級無數!
其後太尉南蒼親率大軍追擊,眾偽王倉皇潰逃千裏,南太尉一日之間攻占七城!
偽仲襄王,偽晉王伏誅。
大勝~!”
眾人屏息凝神,聽著那內侍官尖利的聲音。
紫禁內外沒有一絲聲音。
直到內侍官拖著尾調唱出一句“大勝”,山一般的歡呼聲才在紫禁城外響起,並且以飛一般的速度很快蔓延到了整個京城的每一個角落。
所有的百姓都在傳播著大勝的消息。
而就在這時,天空忽然一聲炸雷。
一場大雨驟然而至。
京城百姓臉上的笑容不由更加豐滿了。
沒有人認為隻是老天爺在為那兩個被幹掉的偽王落淚。
在所有人看來,這都是老天爺對大秦朝廷大敗逆賊的獎賞。
上次一場雨沒有下透,這一次終於又給補上了。
雖然還是來的晚了,太晚了一些。
但是有總比沒有好。
由此可見,我大秦還是天命所歸啊。
皇帝剛剛得了傳說中的禹帝之寶,南太尉就在那什麽水畔大敗了反賊的大軍。
然後老天爺又把之前沒下透的雨給補上了。
這不是天命所歸是什麽。
甚至百姓中開始流傳起了一種說法,之前天降大旱,正是因為崔岑這樣的奸臣,還有偽齊王這樣的反賊。
國有妖邪所以天降災殃。
這個說法很快就得到了京中百姓的認可。
畢竟這活生生的兩次事實就在眼前,你能說他是假的嗎?
而事實上這樣的消息自然是劉穆之等人趁機讓人放出去的。
但某種意義上他們也算歪打正著了,隻是因果有些搞反了。
就連他們也不知道,正是因為這樣的大勝使得京城的民心再次得到凝聚,趙信的buff才再次得到加強。
但是這樣的事,卻也不是所有人都那麽高興。
至少世家的某些人就不那麽高興。
皇帝本來就隱隱有些強勢的味道。
現在得了所謂的禹帝之寶,又攜南蒼的大勝歸來,豈不是更加強勢了。
而且對於雨,部分豪門家主也是記憶猶新。
便是上一次皇帝離京的時候那場雨,林家那個小子當著他們的麵切了一個南宮家旁係子的腦袋。
那種平靜而又猙獰的場麵,到現在仍然還是讓不少人午夜夢回時汗流浹背。
於是京城中便又有童謠開始傳播,說什麽:“好雨遲遲來,官郎遲遲歸,問郎何不回,郎求寶印歸!”
這樣民謠讀書人一聽就知道這就是諷刺皇帝,不顧百姓,卻跑去求所謂的禹帝之寶。
因為之前已有傳聞,皇帝在大荒郡祭祀禹帝之寶時,呈現的就是一方寶印。
甚至說的有鼻子有眼,說那寶印尺許見方,印紐為龍首,傷刻八個古字【受命於天,敕封山河】。
甚至還說那龍首的眼睛一睜一閉,而且總是白天左眼睜,晚上左眼睜,總之傳的不光有鼻子有眼,而且還神乎其神。
這事不僅百姓津津樂道,連一些讀書人也賣弄學問,說此印當時禹帝三寶中的山河印。
除此之外,禹帝三寶還有九州鼎與天子劍。
還說那印紐龍首為燭龍,又名燭陰,此龍執掌山河日月,四季輪回。
其左眼為大日,右眼為太陰。
左眼睜時天下明,右眼睜時星鬥升。
總之,皇帝和禹帝之寶都還沒回京,但是傳聞卻已經傳到飛起了。
這其中難免就讓某些人不痛快,也不以為然。
於是便有了那樣的童謠。
但可惜,寫的人一定是讀書讀多了,寫的太文縐縐了,一般百姓根本聽不懂什麽意思。
這在很多時候就是作者的悲哀,總想搞個文藝範,可惜讀者根本不買賬。
你琢磨半天才編出一套詞,人家聽完卻一臉懵逼的問你,“你在說個啥?”
哎,難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