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上的那些事
非主流清穿
回到家裏,石家人都鬆了一口氣了。不管之前分析得多麽透徹、多麽有把握,認為自家在此地很容易立足,在最終結果出來之前都還是有點擔心的。雖然不怕任何人,但是能與人修好總好過與人交惡不是?
所以,這天晚上,石文炳夫婦都挺開心的。晚飯是一家四口一起吃的,就擺在西魯特氏正房那裏,三個姨娘依舊老實侍立著。吃完了飯,撤了桌,上了茶。石文炳發話了:“既已安頓下來了,嫻兒和嘉兒的功課也要開始了。江先生已問過我何時上課,我說了明天。往後她們兩個還是以讀書女紅為要務。”
西魯特氏道:“她們也沒什麽旁的事,自然是要照以前的來。往後頭半晌去認字,後半晌回來做針線。”石文炳表示讚同之後,西魯特氏又說:“家裏的家俱是四老太爺和四老太太給置辦的,咱們帶來了這麽多人口,不大夠使的,也該找匠人打打家俱了。”
石文炳道:“這些事你辦就好,偏又來問我。”西魯特氏道:“這事必要說與你知道,家俱是擺在屋子裏的,尺寸大小或有差別,總要讓人看過了屋子大小,依樣定了尺寸才好。我尋思著,後院裏丫頭仆婦不少,得尋一時間,叫她們都避開了。差外頭管事帶人來量了屋子尺寸,開了單子拿出去給木匠好幹活。”
石文炳微笑著拍了拍腦門兒:“你說的是,是我疏忽了。你定下日子,或明日或後日,等她們姊妹讀書的時候,每房裏留兩個嬤嬤看著,把丫頭叫到一處,再著人進來就好了。”
西魯特氏抿嘴一笑,伸手撫了撫鬢角,又說:“還有一件事兒,你前兒不是說,二伯父家的那位堂兄遷了雲南開化知府,咱們是不是打發人送些東西過去?”石文炳道:“咱們剛到杭州,帶來的好東西有限,采買些杭州上好的東西補上罷。那個地方兒,剛定下來,我想也是荒涼得很。”
他們倆開始商量正事了,淑嫻對淑嘉使了個眼色,淑嘉心裏一挑眉,與她一道站起來,向父母告退了。
回到房裏,淑嘉對春喜道:“明兒要開始讀書了,把我的東西找出來預備著。”春喜道:“姑娘放心,筆墨都是現成的,書本子也在桌子上了。”夏喜捧著一碗綠豆湯來放下道:“統共那幾樣東西,現拿都成的。姑娘一天也該累了,喝點子綠豆湯洗洗睡罷。對了,針線上的嬸子已經做得了姑娘的一雙睡鞋了呢。”
說完就轉向去尋睡鞋拿來獻寶,春喜在她身後喊道:“就你是急驚風。”
睡鞋拿來了,藕色的鞋麵、青布鎖邊、上繡著幾朵粉色荷花,氈子底,看著輕快。事實上小孩子用的東西,總是會顯得很Q。再Q也掩飾不住它……根本不是拖鞋的事實!淑嘉原以為這是雙拖鞋,因為是室內、洗漱完、睡前穿的,難道不應該是拖鞋麽?但是它卻是一雙與繡鞋樣式沒大差別的鞋子,這鞋和平常的鞋子有差別麽?
淑嘉疑惑地問:“這跟出門兒穿的鞋沒什麽不一樣的吧?這樣又比旁的鞋子舒坦到哪裏?”烏雅嬤嬤笑道:“姑娘以後就知道了。”傻姑娘,旗人姑娘是穿花盆底兒的,回來能穿上平底兒鞋,夠舒坦了。
洗漱完了,淑嘉蹬上新鞋,居然真的挺舒坦,還道烏雅嬤嬤說的對,果然內有玄機。二姑娘果然是本朝常識盲。
——————————————————————————————————————————
第二天去上課,江先生首先考查一下以前的功課。淑嘉略有心虛,到了杭州,她看了自己的地院有點雞血,先琢磨了半天怎麽布置自己的院子,然後又去見叔祖母,接著是跟著額娘見客人,就沒什麽時候去溫習功課。她也是仗著自己學得還算不錯,放膽把這幾天當成星期天來過。隻有悶在房裏無聊的時候,拿起書來翻了兩眼,到今天早上來上課之前才溫習、預習了一下而已,字卻是一直沒有寫,偏偏書能掰,字卻是沒法平空變出來的。
江先生對她們雖有期望,卻沒有過高的要求,先查功課,淑嘉順利過關。再看字的時候,淑嘉耳朵不由發紅,她手上還有一點存貨,是因為之前寫字的時候對字跡不太滿意而多寫了幾遍練習時留下來的。把後來寫得滿意的上交,這些不太如意的就撇到一邊兒去了。
烏雅嬤嬤見是字紙就都收了起來,到了杭州打開箱子問如何處置的時候,淑嘉不想留下自己寫字醜的證據想燒掉來的。被烏雅嬤嬤說不好動火,又沒有多餘的盆用來燒,建議先收起來:“都是一筆一筆寫出來的呢。”
屋子也寬敞,淑嘉勉強同意先留下來,琢磨著趁西魯特氏置辦用口的機會申請個用來燒字紙的瓷盆子。這一留就幫了大忙了,好歹二姑娘的功課沒開天窗。隻是姑娘大意了,上麵的字跡不如以前的好,依舊會被判作鬆懈不用心的。
淑嫻卻上交了功課,一筆一筆寫得工整。作為對照組,淑嘉萬分尷尬,
大姐,你也太用功了,一點都不像小孩子!明明我才是穿來的老黃瓜!
還沒腹誹完,江先生已經發話了:“書讀得還成,隻是字上頭,二姑娘的字須再用心。學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凡事都是如此。”說完還別有深地地看了她一眼。淑嘉馬上連臉都紅了,真沒出息啊,還嫌人家太用功,真想做對照組麽?
這一天,除了正常功課之外(江先生看她依舊很快就能掌握,又是欣慰又是擔憂),淑嘉被開了小灶。抄兩句名言,各一百二十遍,三日後上交。一曰:學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二曰:業精於勤而荒於嬉。
淑嘉:我給穿越者丟臉了,我丟臉丟到清朝去了。
淑嘉暗下了決心,決不能再這樣丟臉了。人的麵子樹的皮,沒了會死!自以為是,總吃老本,如果有本《穿越指南》的話,這一條可能會被列為穿越者被淘汰的原因之一,而且應該寫在醒目位置,提醒所有穿越者小心在意。做人不能太得意,不可以瞧不起人,龜兔賽跑是個血淋淋的例子。何況有時候,誰是烏龜誰是兔子還說不準呢!
——————————————————————————————————————————
淑嘉吃完晚飯回去的時候,另一雙睡鞋也做出來了,尹嬤嬤回說早上張祿已經帶人來過來看過房間大小了,定了個六扇的屏風。王嬤嬤道:“外頭還送來了針線笸籮,說是太太叫給二姑娘學針線備的。”淑嘉道:“先不管這個了,從今兒起,我得用功了。”
天還早,淑嘉跑到西麵書房裏抽出紙來,春喜走過來給她磨墨。淑嘉想了想,開始列自己的作息時間表和課程表,早上卯時二刻起(六點半)實在不能再晚了,石文炳要早起上班,全家的時間圍著他轉;然後洗漱請安吃點心,回來複習、預習功課。早飯大約會是在九點多一點,吃完了就是文化課,中午有一個小時的午休時間,下午學針線。晚飯在四、五點,吃完了一定要習字、寫功課,哦,還要做針線。這麽看來,時間挺緊的。
即使最近白天會有不少戲酒,估計那些夫人們會還席,還有可能介紹自家晚輩與石家小姐認識,但是晚上回來之後也不可以放鬆。她不想再丟一回臉了。
關於因為交際還影響學習時間的擔心完全沒必要了,李之芳夫人說的要還席的事根本無法施行,下一回的戲酒卻隻好推遲了。沒過兩天,六月裏,巡撫李本晟死了,總督家裏總不好呼朋喚友擺戲酒不是?石文炳還去致祭了,所以淑嘉知道此事,心道巡撫夫人前兩天還雍容華貴與大家談笑風生,如今真是世事無常。
大人們則開始關心:下一任巡撫是誰?都是什麽背景?沒兩天,聖旨下來了,新來了個巡撫王國安。於是杭州城的大小官員,嗯,估計全浙江的官員也在打聽,王國安究竟是何許人。
對於石文炳來說,這些都不值得去關注,他是駐防的武職,文職的調動對他沒有什麽影響,即使來個不好相處的人,要頭疼的首先是杭州將軍馬哈達。真正牽動他神經的是——康熙憋不住了,想對台灣動手了,福建那裏已經著手準備了。閩浙相連,杭州旗丁也開始枕戈待旦,一有需要便即開赴。甚而至於,他已經讓西魯特氏準備行李了。倒把西魯特氏嚇得不輕,石文炳解釋道:“隻是怕萬一有聖命來,臨時慌亂,並不一定要去的。”
全家頗有點惶惶。
——————————————————————————————————————————
傳統的父母或許都有這樣一種思維:一、孩子太小,不能跟他們說太重大的事情,等到他們長大了,結婚了,才當作成人看,當然,如果在此之前有什麽驚人之舉或者表現出來天賦,也有可能參與知道與家族有關的重大事件裏麵來。二、有什麽大事,有兒子的跟兒子說,兒子不頂事兒了,才會考慮到女兒。
真不幸,淑嘉小朋友年方五周歲,xing別,女。姐姐淑嫻算是個大朋友,xing別同樣是女。兩個小姑娘目前為止,隻是規矩學得好、功課也覺得不壞,都沒有上升到能夠參與大事的層麵上,隻能聽著點偶然漏出來的八卦,然後收拾自己的屋子、上自己的學。
更悲催的是,她倆現在有自己的屋子了,不像以前跟著西魯特氏一起住的時候那樣有很多接觸,連西魯特氏那邊的丫環嬤嬤也見得少了些,消息格外不靈通。淑嘉隻好鬱悶地寫字做針線。
西魯特氏允許淑嘉開始拿針了,學的是淑嫻以前學的基礎內容,先描個簡單的小花樣子,慢慢地按著圖案一針一針地往上繡。給她的活計很少,要求也不高,隻是讓熟悉一下手感。淑嘉動手的時候,何嬤嬤還在一旁道:“姑娘,別靠眼睛太近了。”做針線也是有姿勢要求的,否則就算活計再好,對於大家姑娘來說也不算是學會了的,畢竟你們又不是針線上人,其表現意義比實際工作成果更為重要。
淑嘉每日認真寫字,總覺寫得不好,一是年紀還小身體還沒長成,二是總覺得不得要領。每每端起胳膊來,時間一長就覺得累了,軟筆書法比硬筆書法更折磨人,剛上小學學寫字也沒這麽費過勁,那時候拿著鉛筆那胳膊是整條都擱在桌麵上支撐著的。
這一天,淑嘉又在寫字兒,寫著寫著胳膊就端不住了。江先生皺著眉,左右打量了她半天,才慢吞吞地道:“要不先學磨墨吧。”
嘎?
那啥,那不是書房伺候的小廝、丫環才要學的東西麽?
其實磨墨也是一門學問。
江先生看她的樣子,心道,再聰明也是個小孩子,不懂的事情還多著呢。便耐心地說:“磨墨也是練手,磨墨的姿勢端莊,於寫字也是大有好處的。從今天起,你們每日寫字都自己磨墨罷,字可少寫一點,寫字的樣子須得對了才好。”
弄了半天,磨墨也是練習書寫姿勢、增加腕力的一種途徑。江先生開始講解——
磨墨時要求手臂懸起,與桌麵平行,手執墨錠猶如執筆姿勢,要用腕和臂的運動來磨墨。磨墨要輕重、快慢適中,磨墨的人姿勢要端正,要保持持墨的垂直平正,要在硯上垂直地打圈兒,不要斜磨或直推,更不能隨意亂磨。
磨墨是練習寫字基本功的一種很好的手段。用正確的方法磨墨,等於在練習畫圓。經常磨研,習慣成自然,拿起筆來就會畫出一個很圓淨而且粗細一支的圓圈來,這對以後寫字,特別是寫草書非常有利。
然後江先生示範,往硯池裏放水,拿小勺兒,比耳挖子大不了多少,舀一點水放到中間,慢慢磨,胳膊要端平,畫圈兒,不能急躁……磨得差不多了,再添一點水,繼續磨,一次添水不能太多。水也必須是清水,還不能是熱水,這樣才能磨出好墨來。
墨要磨得濃,但是這“濃”是有一定限度的。太濃了,稠如泥漿,膠住了筆,難以寫字;太稀,墨水滲透太快,筆跡會在紙上洇出一大圈水漬影,使筆畫模糊不清。墨濃要適中。如果墨錠磨過後,墨汁很快把研磨的痕跡淹沒了,說明墨汁還不夠濃,可以繼續研磨。如果墨錠磨過的地方留下清楚的研磨痕跡,同時,墨汁慢慢地將磨痕淹沒,說明濃度適中。如果墨過後的痕跡靜止不動,說明太濃了,可以適當稀釋。
江先生解說示範完,拿筆尖蘸少許墨在宣紙上點一下,看墨點濃如漆、墨點略有滲出,方道:“這樣已磨好,可以寫字了。磨好了就把墨錠取出來把水擦幹,下回用時再磨。磨墨好後墨錠不要留放在硯池裏,防止墨錠膠在硯麵上取不下來;要把墨錠上的水揩掉,免得浸水的墨錠酥鬆而掉下墨粒來。”
——————————————————————————————————————————
淑嘉每天磨墨,磨得腰酸胳膊疼。自從因為功課事件受了刺激之後,她凡事都認認真真不敢輕忽。要是淑嫻真是天資聰穎智商比她高一倍也就罷了,那是硬件、硬件,就比如潘長江對上了姚明,身高那是沒辦法的事情。但是淑嫻卻是在‘用心用功’上麵比她強,這一點就難以接受了。
有時候就是這樣,越是想做的事就越是做不成,明明花了十二分的心思反而不如漫不經心的時候做得好。真是對用功用心的一大諷刺。淑嘉因為磨墨過急、不專心被江先生委婉批評了:“要是右手累了就換左手,用力要穩要慢慢來……”
回到房裏寫大字,一急又寫錯了,正寫到大半頁,這一張紙又廢了,恨得把筆一甩,春喜被竹管砸地的聲音給嚇了一跳,走過來張望。烏雅嬤嬤聽到動靜走了過來,彎腰把筆撿了,拿給春喜:“擦洗幹淨了給姑娘好使。”
淑嘉又臉紅了,似乎……最近很容易臉紅呐。烏雅嬤嬤道:“姑娘要是煩了累了,擦把臉,用點子酸湯子罷。大夏天的,容易上火。”更紅了,要滴血了。筆了扔了,紙也毀了,隻好從桌案前走了出來,訕訕地道:“有勞嬤嬤了。”
離了書案,不用正對著失敗,心才慢慢平複了下來。成年人的自製力慢慢地回了過來,真是的,淑嫻還不到八周歲,跟小姑娘這樣慪氣,我可真夠幼稚的,淑嘉如是想。可是被個八歲的小姑娘在耐心、毅力、自製力上比了下去,裝嫩的家夥還是不好意思了,開始較真了,然後就開始幼稚了。
王嬤嬤心疼她,親自上前給淑嘉端了酸湯子,一口一口地喂她。何嬤嬤也是心中有數的,她家姑娘丟臉的時候,嗯,不幸丫環們因為外頭要進人來量尺寸都跟著聚在了一處。在她們看來也算不得什麽大事兒,二姑娘平日裏比大姑娘可強多了。尹嬤嬤嘴裏還說:“姑娘今年多大了?”
淑嘉抬起頭,想一想,她的年齡還真不好算。五歲?六歲?還是……二十五、六歲,抑或已經過了三十?何嬤嬤道:“就是麽,姑娘今年才六歲,急什麽呢?”
急……確實沒什麽好急的,不過是有點兒不甘心罷了,然後一心急,就什麽事都辦不好,越辦不好就越急。淑嘉慢慢地想,凡事果然急不得呢。吐了一口氣:“我沒事兒,洗洗睡罷。”是需要冷靜一下了,想了想,又說:“把寫壞了的字給扔了罷,別叫我看見了。”
那一天晚上,她想了很多,包括自己對事情的態度,包括以後要怎麽做。她算是上了一大課。
第二天起來,看著整潔的書案,淑嘉緩緩地磨她的墨,慢慢地寫她的字,漸漸進入了狀態。看吧,不是做不好,隻要不受壞情緒影響。自此以後,她心靜了不少,原就本xing帶宅,倒也能靜下心來,慢慢寫字兒。
寫完了昨晚的功課,將到早飯時間,意猶未盡,拿起張紙,寫道:“非淡泊無以明誌,非寧靜無以致遠。”這分明是欺負丫環嬤嬤不識字,明目張膽地露餡兒。她的功課裏可還沒有這兩句話呢。
滿意地看著這張紙,淑嘉心說,自己不靜下來,怎麽能看清路呢?不安靜下來怎麽能做成事情呢?
——————————————————————————————————————————
時間進入秋七月,秋老虎仍有威力,早晚卻開始變得涼爽了。氣候好了,人的心情也就好,江先生對兩個學生越發滿意了,大的不笨,還很用功,小的那隻學得更快,開始也用功後來略有懈怠的苗頭,江先生還有點擔心‘小時了了’,不意收心養xing之後,磨墨倒是磨好了她的xing子。
隻可惜背完了正經的《四書》,他一個大男人要教小姑娘讀《女四書》了,有點頭疼有點痛苦。他從來沒有教這方麵的經驗,《四書》不管從教材上還是從注解上,曆朝曆代還不斷有人加注,資料都很完備,江先生又是學這個出身的。《女四書》就不好辦了,學的都是女子,本不就深奧,注釋的書也少,可供參考的書就更少了,他以前隻是泛泛而讀而已。
不幸的是江先生教的偏偏是女學生,資料齊全的那些,壓根就用不上,反是資料不全的這些,要細細講明白了。江先生痛苦地想撓牆,自從兩個學生開始背《大學》,哦,這個比較深一點,雖然短小,想要稍作講解還是要些時間的——這給他爭取了不少時間,他就開始研讀《女四書》,讀著雖然很讚同,但是要怎麽講解?
小姑娘的父母以前考問功課的時候,《四書》隻要會背,大概知道意思就行了。現在學的這是女子安身立命之範則,怎麽可能還像以前那樣草草詢問了事?倆小姑娘年紀都不大,要怎麽說才能讓她們理解,並且能講出道理來?
問題是,七歲男女不同席,小隻的那一隻才六歲,還不完全明白男女之別吧?那要怎麽解釋怎麽講解?!!《四書》學得那樣的順溜,《女四書》要是學得慢了,他會不會被東家責怪?
啊啊啊啊,她為什麽之前要背得那樣快?我之前為什麽要教得那麽雞血?!江先生錯亂了,拿著薄薄的多文堂合刻本《閨閣女四書集注》悔恨得直敲腦袋。就算這是古董書……依舊掩蓋不了它薄得要命的事實!
大男人,初次上崗當家教教的還是兩個小女學生的大清朝舉人江源先生,暫時放下了他‘到江浙文風繁盛之地取經學習受熏陶好考八股’的目的,差點要頭懸梁錐刺骨地研究——女?四?書!
悲愴無以自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