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 小蟲子的故事

采用數字技術進行機械加工,最早是在40年代初,由美國北密支安的一個小型飛機工業承包商實現的。

他們在製造飛機的框架及直升飛機的轉動機翼時,利用全數字電子計算機對機翼加工路徑進行數據處理,並考慮到刀具直徑對加工路線的影響,使得加工精度達到±0.0381mm(±0.0015in),達到了當時的最高水平。

1952年,麻省理工學院在一台立式銑**,裝上了一套試驗性的數控係統,成功地實現了同時控製三軸的運動。這台數控機床被大家稱為世界上第一台數控機床。

然而,由於當時的數控係統采用的是電子管,體積龐大,功耗高,因此除了在軍事部門使用外,在其他行業沒有得到推廣使用。

1960年以後,點位控製的數控機床得到了迅速的發展。因為點位控製的數控係統比起輪廓控製的數控係統要簡單得多。因此,數控銑床、衝床、坐標鏜床大量發展。

在之後的這二十年裏,全世界....當然,除了中國都在研究數控技術。這其中有的我國自身的一些曆史原因。

而外部原因就不得不提到巴黎統籌委員會,簡稱巴統。成立於1949年,是對社會主義國家實行禁運和貿易限製的國際組織。正式名稱輸出管製統籌委員會。

中國作為社會主義陣營的一員,自然也在這個限製範圍之內。數控銑床是極少數,被允許有條件出口中國的數控設備之一。

這種條件下,就不要想能買到最新型號的設備。至少會有一個代差,甚至還會更多。

這也是胡楊在動手之前,心裏最擔心的一點。但好在擔心的事情並沒有發生,這套銑床用的V79芯片,同時也是斯通公司大多數產品上使用的芯片。

同樣的芯片,所使用的核心算法肯定是一樣的,區別隻是外延程序會針對不同設備進行調整。

在查看了所有軟盤內容之後,胡楊找到了五張空白的軟盤。把其中一張插入軟驅,胡楊開始編寫一個模擬程序。

這個程序模擬的就是數控銑床的實際工作情況。把所有理論上可以加工的數值,全都模擬加工一遍。

胡楊當然不會讓程序真的一條條模擬下去。要知道,以這台電腦的運算能力,估計需要連續工作幾個月才行。

所以他在程序中加入了一條複雜的公式。這是專門用於測試數控程序BUG的公式。這條公式是胡楊九十年代末在日本得到的,專門針對美國芯片。

值得一提的是,美國是數控設備的最早出現的國家,但在六零年之後並沒有重點扶持這個領域。

而後起之秀的日本,則在這個領域投入了大量資源。並終於在八十年初期,完成了在數控領域內對美國的超越。1984年正是兩國在數控領域,爭奪最激烈的時期。

因為有了這個公式,所以最終程序比前一個程序更精簡,隻需要一張軟盤就能裝下。

完成,運行,計算開始!

程序精簡,所以並沒有估計完成時間的功能,也沒有什麽進度條之類的顯示。胡楊唯一能看到的,就隻有代表了完成了多少次測試的數字。

0........1.............

胡楊看了一眼牆上的掛鍾,他已經離開臥室一個半個小時了。真不是他動作慢,是這電腦的反應速度慢。

平均讀取一張軟盤的時間就要五分鍾,這還不算閱讀內容的時間。一個半小時,已經算是很不錯的發揮了。

心裏默默給自己打了及格分後,胡楊又爬上了窗戶,原路返回了自己的房間。確認沒有任何異常之後,就直接爬上了床,沒多久屋子裏就響起了鼾聲。

胡楊再次醒來,已經是中午了。他是被敲門聲驚醒的,是蔣翠翠送飯來了。

叩叩叩...

“小胡你醒了嗎?”

“醒了,等一下。”

胡楊半夢半醒的從**爬起來,胡亂套上衣服後去開了門。

一開門,就看到蔣翠翠端著飯盒站在那裏。

看到胡楊,蔣翠翠立刻獻寶似的舉起飯盒:“中午有紅燒肉,還有帶魚,趕緊拿進去吃,帶魚涼了就不好吃了。”

一聽到有好菜,胡楊的眼神立刻亮了起來:“是嗎,那是得趕緊吃。謝謝你啊小蔣同誌。”

“不客氣,不客氣。”

昨天晚上為了裝忌口,桌上的海鮮和大葷菜他都沒吃上。今天中午這頓紅燒肉和炸帶魚,總算是稍微彌補了一下。

油水豐厚的午飯之後,胡楊坐到桌前,開始默寫上午看過的資料。但這其中並不包括斯通公司的數控程序。雖然這是那些軟盤中最有價值的,但現在對胡楊完全沒用。

需要寫下來的東西並不多,一共也就是五張信紙的內容。胡楊很謹慎的撕下了八張。然後折起來塞進了床縫裏麵。

胡楊沒有急著回到上麵馬克的房間,這個時間肯定沒有完成計算。到上麵反而會增加暴露的危險。

所以最好的狀態,就是日常的最普通的狀態。喝過下午的中藥之後,胡楊才脫了衣服回到了馬克的房間。

電腦的計算已經結束,胡楊有些小緊張的看向的程序運行結果。

45-13

胡楊一顆微懸的心徹底放下。

這個結果代表了兩個意思,前麵一部分是有異常結果的運算次數,後麵則是確定為BUG的運算次數。

13個,比胡楊預想的還要的多。

基本上所有程序都會有BUG,越複雜的程序產生BUG的概率就越大。

斯通公司以V79芯片為基礎的這套數控程序,其實並不算複雜,而且也用了兩年多了,胡楊以為能找到三五個就差不多了,沒想到竟然會有13個之多。

調出這13條運算結果,胡楊臉上笑容逐漸擴大。怪不得隻用十幾年,就被日本後來居上,美國人的做事風格還真是敷衍。

從這些記錄上來看,他們不是沒有發現BUG。但處理方式並不是修改程序,或者增加補丁程序,而選擇了最省事的屏蔽。

隻要一個十幾行的前置,就可以把所有發現有BUG的數值鎖定為不可用。從記錄的時間上來看,馬克到中國之後還進行過至少一次這樣的操作。

胡楊拿到了自己想要的,便立刻開始清理自己留下的所有痕跡。這方麵他是專業的,他非常準確的還原了屋內所有物品的擺放細節。

最後離開的窗台上,他也仔細抹去了自己留下的痕跡。最後用細鐵絲係住插銷末端,從外麵把窗戶重新插好,最後抽出鐵絲。

回到自己的房間,胡楊立刻換了衣服,離開招待所直奔廠區而去。這個時間已經臨近下班時間,嶄新的數控車間空無一人。

關好門,打開電源,啟動數控銑床,上料,上刀,調校卡尺,設定數據,啟動....

不多時,一個有二十九齒的齒輪逐漸成形。加工完成之後,胡楊拿出一隻遊標卡尺,逐個測量齒輪的齒間距。

果然,與胡楊計算結果一樣。以V79芯片為核心的數控程序,在加工二十九齒的齒輪的時候,會出現無法修複的齒間距誤差。

本著科學嚴謹的精神,胡楊又做了兩個,依然有同樣的問題。而且,齒間距的誤差並不是固定值。這就意味著,這個BUG無法用補償法進行二次修正。

這雖然隻是十三個BUG中的一個,但其他十二個並需要一一驗證。這些無法修正的BUG都是基於V79芯片本身的邏輯缺陷。隻要證明了一個就足夠了。

胡楊心情愉悅的掄起鐵錘,把其中兩個齒輪砸成了廢鐵,隻留下一個用報紙隨便包了一下房間了包裏。

看了眼手表,距離食堂開飯還有點時間。胡楊本準備在廠區裏溜達一下,但剛走出的車間就迎麵遇到一群人。

胡楊下意識的就想往斜後方退了半步。那是逃跑的最佳位置。但他還是憑借專業級的粗壯神經,硬生生刹住了身體的反應。

因為,他在這群人中“聞到”了一股同行的味道。作為同行,他可不想引起同行的特別關注。尤其是他正在進行某項工作的時候。

一群人的確切數字是七個,其中胡楊認識的有包括廠辦主任趙立洋在內的三個。剩下四個人都穿著軍裝。軍銜最高是個中校,還有一個少校和兩個上尉。

讓胡楊認定是同行的那位,就是其中一個上尉。

趙立洋看到胡楊也很驚訝,說道:“小胡你在這啊,我還派人去招待所找你了。”

胡楊一臉搞不清楚狀況的樣子,說道:“趙主任,這是有什麽事嗎?”

趙立洋稍一側身,說道:“這四位是部隊上的同誌,有個小零件需要加工一下。兩個美國技術人員都不在廠裏,所以這操作數控銑床就隻能找你了。你看,我把張師傅和李師傅都找來了。由他們兩位輔助你。”

張、李二位師傅胡楊自然是都認識的。他們倆都是保機的八級工,是真正的寶貝疙瘩。這保機可是國營大廠,評出的八級工那含金量可是非常高。

這次是因為兩位老師傅的年紀都快退休了,所以才沒有一起參加數控銑床的學習。但參加學習的那些,都是他們的徒弟,甚至是徒弟的徒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