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1章 重要的事情說三遍

元神境就在隔壁?這對魯山妖族來說可是了不得的好消息,小妖們也想要聽課。

等第二日紅桑開講,院子裏就突然多了一群側耳傾聽的小妖,也在上課。

芸姚看門外多了不少野怪,心想這些都是投靠老師的吧?沒想到規模不小了,光是院子裏就有九隻老少妖族。

紅桑也是妖族,倒也不介意他們偷聽:“族長在塗山講道也不會驅趕狐族之外的妖族,這些小妖若是願意聽課都可以留下來。不過塗山時我多在小課中受教,倒也沒有機會和眾多妖族一起聽講,沒想到魯山竟然也有這麽多小妖。”

“師尊大度,其實這些妖族應該是我射術恩師庇護下的生靈。老師留他們在魯山,約法四章,平日裏不許他們下山招搖。”

紅桑了然:“定然是因為二郎真君搜山,一次不夠還要搜二次,隻怕以後還得有第三次第四次,人間妖族難得安寧。”“這二郎真君是好大的威風,我在塗山之時還想著和他一較高低。現在想來也是幼稚。”收了弟子,紅桑也穩重了不少,不會再想著和二郎真君這種肉身成神的強者較勁了。所以她也隻是感慨人間妖族艱難,並未想要出頭。

既然他們要聽,紅桑也並不阻止,開始講課。

《九章》之奧妙在於了解天地萬物之運轉,乃是構建一個範疇框架,清晰地明了自己是什麽,萬物是什麽。

芸姚側耳聽,聽到喜處也是麵露笑容。屋外的小妖更是喜極而泣。

說是小妖,不是他們年齡小。都是化形為人之妖,他們的年齡肯定都比紅桑要大,但他們的道行太淺,所以是小妖。紅桑在塗山可是被當做下一任族長培養的,天賦異稟,潛力深厚,而且一直有小灶,也就是族長對她一對一單獨授課,所以紅桑道行夠深。

這些沒有老師的小妖生在山野,長在荒郊,就算偶爾能偷聽山中仙人講課,也沒有紅桑這麽完整。

坐在院子裏聽課,直感覺朝聞道夕死可矣,對紅桑之大度由衷佩服。

聽完課,小妖們就在院子裏跪拜,然後才退下,明日再來。這樣秩序井然,讓芸姚想到了熱愛學習的貧困生,一旦抓住學習的機會就絕對不會放棄。

“論學習的態度,我還不如這幾位妖族。”芸姚自認為自己不如他們認真。

“道之精要彌足珍貴,能有幸聽講自是會認真學習。但你也無需慚愧,你比他們都聰明,自然不用和他們一樣努力。以前族長就經常跟我說,她寧願給我講一天,也不願意給其他人上一課,就是因為她覺得其他人都太笨了,根本不懂這些深奧學問。”“修仙之事還是重一個悟字,而悟的東西都是沒有實體的,你說道有實體麽,您在說悟字後麵可加實體麽?比如說悟小米,悟陶罐,悟茅屋。”

芸姚心想這些小妖提前離開還真是可惜,沒機會聽到這麽一套修仙真理。

悟,果然是抽象而神秘,很難用現有的語言體係來解釋。

“單單這一個悟字就博大精深啊,難怪太上老君會說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芸姚不得不承認老君的學問就是高。

紅桑不可思議地看向自己的弟子:“你聽過老君講課?”

“難道塗山不知道這句話?”芸姚心想塗山的理論已經這麽紮實了,難道沒有這說法?聽師尊講課,很多都是道家思想啊,老君這麽著名的名言反而不知道了?

因為老君現在還沒有寫《道德經》,沒有把自己的道統傳到人間。

老君和另外兩位師弟不一樣,另外兩個師弟都是收徒弟教徒弟,但老君不準備收徒了,所以幾百年後他會丟一本《道德經》到人間,人間有緣者自可傳他道統,將無為貫徹到底。

道家三清的思想已經在三界流傳,但《道德經》之精妙卻還未被提出。

所以芸姚提前劇透了老君的著作,一句‘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讓紅桑以為芸姚有機緣聽太上老君傳道。

“我姑且見過太上老君一麵,也和他有過一次愉快的交流,可能也許是記住了一些。”芸姚也知道自己是劇透了,好在她見過老君倒也可以解釋。

“你竟然見過太上老君?什麽時候,在哪裏?”紅桑沒想到送上門來的弟子竟然有如此的奇遇,難怪她連天髓都不在乎,原來她的氣運遠不止天髓這麽簡單:“你還記得老君都教了你什麽?”

光是一句老君名言已經讓紅桑感覺到老君之高妙了,她自是十分期盼能多聽一些老君教誨。

“在夢裏,老君說了不少,但我也沒全記住。”主要是芸姚不會全文背誦《道德經》,畢竟五千多字呢,而且還是古文。

不過《道德經》的精髓,芸姚還是知道的,因為《道德經》裏重要的事情要說三遍,所以重複的內容很多。

太上老君是就怕人族太笨,理解不了自己的道統,所以重要的事情要說三遍,一經多說,反複申明。

紅桑的大眼珠子都已經要把芸姚吸進去了,她想要知道太上老君到底說了什麽:“你真是個癡女,老君傳你真經,你竟然沒記全?!你叫我說你什麽好呢。”

“師尊,剛才你還誇我聰明呢,怎麽又說我癡傻?我到底是愚笨還是聰明?”芸姚哭笑不得,但她也知道《道德經》肯定有用處,於是皺起眉頭,搜腸刮肚地回憶自己能背誦的經典段落。

文字雖然可以背誦,但芸姚對《道德經》的理解也隻是停留在字麵。紅桑截然不同,她已是人仙,對經文的了解是脫離文字,進入穿越者根本不能理解的境界。

道家思想雖然已經流傳三界,但如此精煉地提綱挈領對紅桑的衝擊力依舊是無限巨大的,心神都通透了,大道運行也清晰了。

也不知道是師父教弟子,還是弟子教老師。隻能說知識這種東西也是因人而異,有些人學了就會,就些人越學越糊塗。

《道德經》就屬於抽象知識,信息量高度濃縮,芸姚學而不會,對她來說紅桑的細致課程更適合她,她需要的不是抽象知識,而是具體的能找到學習對象的知識,簡單來說她還沒有摸到悟的門檻,隻是在學的水平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