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孟小北

孟小北

《幹爹》

孟小北出生在陝西岐山西麵,一座大山溝裏全文字小說。他出生那天傍晚,晚霞染紅黃土千錘百煉凝塑出的山梁,村裏老陝家的娃趕著羊群歸來,大秦腔調子淒厲而高亢,廠區機器轟隆運轉不息,天邊迸出一道絢爛的紅綢色。

他媽媽當天還在值班,在廠門口電話室裏接完最後一通電話,拿聽筒的手覺得沉重,腹痛,在電話裏喃喃地說:“哎喲,這是,要固應出來了。”

電話那頭是縣城的人,揚著調子喊:“喂,你說什麽?你是負責人嗎?……這是上麵指示,馬上要來人到你們廠裏,檢查工作,關乎上麵的大學生指標,你把你們廠的負責人給我找來……”

“唉,你等一下。”

馬寶純給轉了分機,扔下聽筒,掙紮著站起來,還自己撐了幾步走到院子裏,扶著大樹,第一聲是喊:“科長,剛上麵兒的電話,找咱副廠長的,怕有啥事兒,你幫我盯著。”

她第二聲才喊:“誰抬我一下!”

“我得去衛生室。”

“我可能是……要生了。”

馬寶純讓幾個同事抬著,沒有車,就抬個簡易擔架,蒙了毯子,著急著火地往廠區醫院裏送。一夥人架著,在廠院林蔭大道上瘋跑,沿路無數人側目,都喊,快跑啊,別把孩子悶著,別耽誤了。

他爸爸叫孟建民。那天晚班還沒下,這人在廠房裏被人一溜跑嚷著叫出去,說孟建民你老婆馬上就要生了!

孟建民都沒來得及換工服,扔開沾滿機油的手套,一路追著前麵那一夥人,跑在廠區裏。

那天偏巧還有附近部隊一名排長帶人到廠裏辦完事正要回去,也加入抬擔架的隊伍好看的小說。

擔架上開始淌紅。

“不行了快出來了!”

“唉馬師傅您再堅持會兒啊,沒到呢!”

“娃!……娃兒!……”

孟建民永遠忘不了他第一眼瞧見親兒子的情形。同事胡亂嚷了幾聲娃兒,一團模模糊糊的肉團子從行軍擔架上直接掉了下來!孟建民眼瞧著“嘭”一聲,初生嬰孩尚未發出哭聲,不聲不響的,竟然摔在地上。

“老孟,孩、孩子!”

“你家娃已經出來了!

夏天,馬寶純穿的那種大號孕婦裙,下擺敞口,方便穿脫,沒想到太方便了,直接把孩子漏了下去。一群爺們兒手忙腳亂,大呼小叫,都沒見過這陣仗,都嚇著了。就那個穿軍裝的排長不怕血,厲聲指揮道:“這位師傅,你娃……你快把你娃給拾起來啊!!!”

孟建民恍悟,把掉地上的孩子撿起來,像捧珍寶一樣雙手捧著。

“連著呢,當心點兒!”

“還、好像還有一個?!”

“快兜起來,兜住了,別再漏了!”

眾人驚恐發現,隱約又有一顆小腦袋往外固應。幾人抬擔架飛奔進醫院,孟建民緊跟著後麵,手捧著臍帶另一頭連的孩子。他跑得一口氣幾乎把心髒從胸腔子裏拔/出來,生疼生疼,透著極度喜悅,那情形他終生難忘……

一對雙胞胎生在這麽一個夏天的傍晚,都是兒子。

馬寶純年輕,頭胎,身體健康結實,母子皆平安好看的小說。孟建民臨當爹了,啥都不知道準備,還是靠醫院護士與工會大媽們的好心,給裹繈褓、拿衣服、找吃的。

那時家裏就兩口人,都沒有第三口,兩口子雙職工,各自崗位奮戰到娃出生前最後一刻。後來同事說起這事兒,都樂這家人,說孟建民可真有福氣,也有運氣,啥都沒耽誤,還抱上倆大胖兒子。老孟你兩口子真叫個勞動模範,年底評先進,俺們都投你票,廠裏要是不評你兩口子先進,都對不起你家老大從娘胎裏掉出來,頭點地,在地上那一磕!

當然,磕在地上的那孩子,當時還沒有長記性,不知道有這驚心動魄的一幕。

孟馬兩家父母親戚全部遠在北京,過不來,隻有兩口子與一對兒子,相依為命。

孟建民和馬寶純都是“老三屆”學生。當年那一撥初高中畢了業的學生,正趕上文/革,全麵打倒反動派走資派,國家號召學生造反鬧革命,上山下鄉,全國大串聯。六六、六七、六八屆的學生積壓三年,生生被文/革耽誤了。這些學生臨近畢業,無學可上,整日在社會上晃蕩、鬧事兒。後來國家包辦分配,部分知識青年上山下鄉、去東北新疆建設兵團,另有部分去到大西北大西南,支援三線建設。孟建民那時初中畢業,沒有機會念高中,十八歲時與許多同齡青年男女一道,扛行李,坐火車,背井離鄉,去了山溝裏的岐山兵工廠。

當時的背景,內有政治動/亂,外有中蘇決裂核武的威脅,依中央精神在西北秦嶺山區的山溝溝裏,搞起這麽三座兵工廠。一個軍用齒輪廠,一個軍用汽車廠,還有一個是槍炮廠。三個廠子呈瓜蔓式布局,彼此沿著一條大河,像一根藤兒上的三根絲瓜連絡在山坳間。孟建民是在汽車製造廠做技術工人。“好人好馬上三線”,“備戰備荒為人民”。這批身體單薄、臉蛋子上尚掛著懵懂青澀表情的男女學生青年,十八/九歲、不滿二十歲的青春年華,就這樣被禁錮在深山腹地之中。

這些兵工廠在地圖上根本不存在,十多年裏隱秘不為人知,力求一旦爆發侵略戰爭,軍隊都進不來,核武器都打不著他們全文字小說。

當然,鳥都不拉屎炮彈都打不進的地方,人一旦進來,輕易就甭想再出去,就憋在山裏。一座兵工廠,數千名全國大城市奔赴來的青年,匯聚一地,連帶附近的家屬宿舍大院、醫院、合作社,就是一座封閉的小社會。

生不在此,死走不了。

孟建民年輕時實打實是個帥小夥子,濃眉大眼,家屬大院裏人稱瘦版“趙丹”。

他來的時候才十九,離開親人八年,如今自己娃都有了。這批知識青年即便吃黃土喝西北風,人總要長大,都到了婚育年齡,又憋著出不去,於是內部交流發展,繁衍生息。孟建民就在廠裏找的對象,同路從北京過來的一名女青年,名叫馬寶純的。

馬家姑娘相貌一般。倆人站一起,男的英俊女的平庸,乍一看都不像一對兒。

周圍偶爾有人會說閑話,姓馬的人家家裏是回民,回漢不婚,孟建民你怎麽偏找個回回。

可這幫年輕人,都多大歲數了,能上哪兒找去?那年代,那旮瘩大點兒的地方,還管什麽回漢婚不婚呢,隻要是個女的就成。山溝條件極其艱苦,糧食副食基本生活用品都要每月大卡車從外麵往山裏運。年輕人一個個兒餓得顴骨凸出,眼球外暴,脫了衣服肋條起伏。缺肉吃的時候,哪顧得上豬肉還是牛肉,隻要不是人肉,搶著吃,搶不著的偷著吃,誰不搶誰就餓著。

孟建民考慮過。他覺著倆人都是北京過去的,老家在一地方,有共同語言。

結婚時,兩口子就在家屬大院合作社裏,請人給捏一張黑白小照。工會送了臉盆暖壺和牡丹花圖案的床單。儀式簡單,廠內技術骨幹先進分子孟建民送給老婆一本“紅寶書”,說“祝你革命到底”,馬寶純接過小紅書,照例回答一句“毛/主席萬歲”。

孩兒他媽還沒出院時,在醫院裏喂奶,倆兒子抱不過來,喂了這個那個哭,喂完那個這個又餓起來了,奶都不夠吃好看的小說。

孕期缺乏營養,又懷的雙胞,倆兒子生下來都有些羸弱。哥哥甚至比弟弟還要瘦小。

大的那個因為腦袋點過地,從胎裏滑出先給土地爺磕了個響頭,腦門兒留了一道疤。醫院裏又沒暖箱,條件奇差,廠領導過來說情,給喂了高級乳粉和營養液最終喂出了院。

給娃起名字時,孟建民一胳膊肘抱起一個,把倆兒子抱懷裏看著,想了想,說:“這個腿稍微長些的,是弟弟,叫孟小京。”

“這個半路掉出來的,腿腳賊快,性格活泛,腦門磕過,命還挺大!……就叫孟小北吧。”

他抬起左胳膊,親了孟小北,親在紅通通的額頭……

孟建民是老孟家唯一的兒子。

他初中念的八十中,是班裏尖子生,班長。朝陽區兩所重點校,男“八十”,女“朝陽”,是當時特好的學校。倘若沒有十年浩劫,他初中畢業應當留校,順理成章念完高中,能考上首都很好的大學。

八年離鄉,與世隔絕,孟建民這時還惦記著,有朝一日他還能回去,下半生攜帶妻兒家小重歸故土。

當年主持西北三線建設的是林/彪。林/彪都成反動派了,早就從天上掉下來摔得粉身碎骨灰飛煙滅,山溝裏這些製造廠卻還存在,荒山中如同被朝代更迭湮沒遺忘的遺跡,一段曆史的見證。廠房生產日以繼夜,機器聲隆隆,此間人心浮躁,度日如年。他們這批人什麽時候才能回家、能上學,這輩子能重新來過?

孟建民做夢都想回北京,因此為一對寶貝兒子起名“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