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一章 解決信號總站
司機一腳刹車把越野車停穩,隨後林意聯係到劉分隊長,“你們吃完飯後,沿著地圖上我標定的點前進,我們在那裏匯合。”
劉分隊長沒多想,就答應了,“行,不過匯合後得找地方休整了,你有沒有什麽好地方?”
林意回了句,“等咱們匯合後,哪個地方都可以休息,藍軍怕是沒時間顧咱們了。”
劉分隊長沒聽懂林意是什麽意思,正打算細問,卻得不到林意的回應,無奈聳了聳肩,看向正在吃快餐的戰士,“都吃飽了嗎?吃飽快上車,別多逗留。”
叮,燃燒瓶改良完成,獲得發明點一點。
林意聽後差點以為自己是不是開了掛,就這玩意也能算得上是改良?放在幾十年前,他們做的土質燃燒瓶都比自己這個好吧。
係統的聲音很木然,“自製武器在係統這裏認為是改良,對於一名軍人來說,自製武器遠比發明一些民間用具更值得肯定。”
好家夥,這說的林意心服口服。
司機看到林意不一會就製造出幾個燃燒瓶,一臉驚訝,“林助理員,您要幹啥?你製作這個是違規的。”
林意當然知道是違規的,所以在裝滿汽油後,又把汽油全部倒掉,然後重新在口子上塞上衛生紙。
一個演習燃燒瓶就製作成功了。
林意晃**了幾下空瓶子,這不就不違規了。
司機怕林意惹事,連忙勸道:“林助理員,要不咱們還是先去和車隊匯合吧,有什麽事你們幾位領導商量著來。”
林意沒聽,“有膽量就跟著我,沒膽量就守著車,快做選擇。”
司機可不想擔責,這個林助理員膽子大的沒邊了,居然製作武器,這要是鬧出事了,他肯定得被擼掉。
他一個實習期軍官都扛不住,自己就一個下士,還想在部隊裏多幹兩年呢。
“林助理員,我還是就在車上等著您吧。”
林意沒有強人所難,給他留了兩個演習燃燒瓶,“這倆幫我看好,就在車上等我回來。”
說完便隱沒在叢林之中。
林意是學後勤的,知道信號塔最怕的是什麽,信號塔最怕的不是幹擾之類的東西,而是沒電。
既然是信號總站,那就必然得有一條高壓線引入其內才對,而高壓線至少是10千伏的電壓,這個電壓是絕不可能直接引入營地的,所以在外麵,必然會有變壓器,變成380V的低壓電。
林意的目標也很幹脆,就是這個變壓器。
先啟動偵察技能,林意很輕鬆的就找到了電線杆,順藤摸瓜,不一會就找到了前沿信號總站。
不過剛準備靠近的時候,居然發現了兩名戰士在站崗,看著他們手持步槍,林意覺得有點棘手了。
有武器的對上沒武器的,幾乎屬於降維打擊,隻要經驗稍微豐富一點的老兵,就可以製伏絕大部分敵人,包括特種兵。
畢竟肌肉練的在硬,敏捷度點滿,也比不上子彈的速度。
不行,得想想辦法,找他們的弱點才行。
啟動鷹眼技能,林意居然看到營地側麵有一抹綠光,那是什麽地方?怎麽會有這麽顯眼的綠色。
慢慢摸過去,避開了兩名哨兵,順著閃著綠光的地方走去,透過窗戶,赫然發現,這裏居然是配電房。
這讓林意徹底懵了,這個配電房居然設計在營地外圍。他不知道這符不符合規範,但這絕對是一個很大的漏洞。
雖然在戰爭中,配電房不算什麽要緊東西,隨便從工兵排拉出一個兵,就可以直接爬上電線杆把高壓線剪斷,根本用不著以身犯險,去破壞配電房。
甚至著急點的人,都用不著工兵爬電線杆,拿一包小炸藥,埋在電線杆下麵,一炸,電線杆倒了,高壓線自然會被拉斷。
如果沒有炸藥,隨便找個精確射手,用步槍也足夠把高壓線給打斷。
以上方法雖然很快捷,但修複起來也相對簡單,而如果破壞配電房,沒了變壓措施,修複起來時間就太長了。
不過林意也管那麽多,點燃演習燃燒瓶就扔了進去,聽到啪嗒一聲脆響,林意就知道穩妥了。
隨後又把幾個燃燒瓶全扔了進去,就等著裏麵響警報。
雖然燃燒瓶是空的,但塞在外麵的衛生紙是噴過酒精的,會產生熱量以及煙霧。
很快配電房的火災警報響起,林意也不猶豫,立刻起身往回跑,如果導演部足夠公平的話,此時藍軍的通訊應該全部中斷了。
火災警報響起,整個前沿信號總站的人全都動了起來,負責保衛的排長,推開配電房,就見到一地的碎玻璃,他還沒回過神,對講機居然響了。
“你犧牲了,配電房已被熊熊大火掩蓋,信號總站電力設施損毀,前沿信號全部中斷。”
排長一臉懵圈,前沿信號總站這個地方,隻有藍軍內部人員才知道,紅方的人怎麽會打到這裏?
此時一直和藍軍偵察兵保持聯係的藍軍連長,也接收不到任何信號,甚至連地圖都已經成了離線模式。
“通信員,快檢查信號,我聯係不到盯梢的人了。”
很快通信員就檢查完通訊設備,“連長,設備沒問題,我們中繼台還可以進行短距離通信,但現在無法連接到前沿信號總站,懷疑是那裏出了問題。”
前沿信號總站出了問題?
可那裏根本沒有紅方的人啊。
突然,藍軍連長想到林意的身影,隨後狠狠的拍了下椅子,“忘了他了,老子好心放他過去,沒想到他居然給我整這一手。”
快,全速返回信號總站。
開車司機趕緊調轉車頭,然後問道:“那紅方車隊怎麽辦?”
連長現在管不得車隊了,“我們不能因小失大,那三十來個人,能盯住就盯,盯不住等戰場上我們在報仇。快,全速返回信號總站,務必保證盡快建立起前沿通信,沒了通信,部隊就相當於癱瘓,這責任就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