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四章 水能載舟,亦能覆舟!
畫麵之中。
崇禎好不容易才穩住了情緒。
“大明王朝,當真不會被曆史所遺忘,當真不會被百姓所唾棄?”
“水能載舟,亦能覆舟,這是古人皆知的道理。”
“大明王朝辜負天下百姓,甚至連一口飽飯都沒有讓他們吃,這才使得他們不得不走上了造反的道路,這是朕的不稱職,也是大明王朝的不稱職。”
崇禎心中萬分自責。
大明辜負了百姓。
可是,天下百姓卻並沒有將其遺忘。
不僅沒有,反而記住了大明所做的一切。
原來不論好壞,總有人看在眼裏邊。
人在做,天不一定在看,但是,天下百姓的眼睛是雪亮,所有的一切,不論好壞對錯他們必然是心中有數。
“陛下之後,大明王朝會走向沒落,可是,華夏子孫的精神卻並沒有被這一場大火燒毀,天下百姓骨子裏流淌的華夏血脈,並沒有因為這一場戰亂而消糜。”
“滿人入關,一路攻城略地,屠殺百姓,燒毀城池,簡直就是滅絕人性,說起此中之事,無一不是淚水縱橫!”
崇禎雙手緊握成拳,周然剛才所說,一字一句都在他的眼前閃過。
淚水奪眶而出,可是這一次卻是悲痛與無奈。
大明王朝之後就是華夏曆史上最後一個封建王朝——大清王朝。
少數民族入關,要在中原土地上建立王朝。
在華夏民族的曆史上,並不是沒有出現過。
可是,無一不是殺戮滔天,鮮血橫流白,白骨累累。
“可是……”
周然微妙的一個轉折,讓崇禎心中一顫。
“可是,無數忠義之士,其正直,忠誠劣性,卻足以照亮日月,足以撼動山川!”
崇禎並沒有說話,周然沉默片刻之後問道。
“陛下可知,華夏民族的英雄氣節早已刻入骨,任何朝代都不缺乏像於謙一般的英雄人物,於謙守住了土木堡,讓大明王朝走到如今。”
“華夏,有千千萬萬個於謙。”
“李自成兵敗,滿軍驅趕李自成,一路來下,滅了南方政權,為了更好的統治中原土地,本人實施酷刑,要求漢人剃發。”
“華夏兒郎,豈能不知,這是對華夏的恥辱,堂堂七尺男兒,想讓他們學法為奴,這是癡心妄想。”
“他們身穿漢服,齊聚一處,立下誓言,寧可斷頭,不可剃發。”
“他們殺了縣令,推舉點使陳明遇為首領,一路反清複明,始終保留華夏衣冠。”
“男人們尋找武器,不如兒童團結一致修造城牆,一次一次的圍剿,一次一次的襲擊,這些不起眼的小人物,這座不起眼的小城,卻硬生生的抵住了。”
“剛開始是三百人,後來是三千人三萬人,他們熱血澎湃,不可能降了滿人,想盡一切辦法逼退滿軍。”
“沒有辦法,拿不下城池,滿軍隻好退步,另想別的法子,他答應不剃發,不穿旗服,因為這樣就能夠將人勸服,沒想到,華夏子民早已識破他們的詭計,假意投降,箱子裏裝著的進食火藥,清軍王爺被炸死。”
“一怒之下,率領幾十萬正規軍瘋狂進攻,可是江陰百姓誓死不從,使出三十六計,拚盡全力。”
“敵軍數量龐大,而且還是經過訓練的正規軍,雖然平時抵抗,但並沒有守住,破城之後,大勢已去,他們依舊不服輸。”
“寫就十萬人同心赴死,留大明三百裏江山的絕句。”
“無數英雄二郎英勇就義,妻兒投水而死,他們身穿漢服,幹幹淨淨的死去。”
“到最後,江陰城池隻剩下了五十餘口人。”
“江陰城是是忠義之邦,是華夏民族精神的寫照,無數小城也同樣如此。”
崇禎無論如何都沒有想到,大明百姓盡忠義至此。
他不知道自己還能說什麽。
他愧對天下,可是天下百姓卻並沒有將他棄之如敝履。
曆史研究所。
老爺子睜開眼睛,盡管已經努力克製,可是嘴唇依舊在微微顫抖。
“十萬人同心赴死留大明江山三百裏,這是何等悲壯,何等英勇。”
“這種寧死不屈的精神從來都是華夏人骨子裏的,這早已成為了他們身體之中的一部分。”
“如此氣節,如此血氣,當真讓人敬畏。”
大明王朝的滅亡本是何等悲涼之事,可是在如此悲涼的情景下,看到這麽多人寧死不屈,心頭瞬間就湧上來了一股熱血。
熱血傳遍全身,整個人都充滿了自信,豪情萬丈。
這也許就是真正的民族自信,民族自豪。
觀眾們也陷入了短暫的沉默之中。
不過很快,他們就開始紛紛發表自己的看法。
“江陰人民是我等學習的榜樣,這樣的氣魄,實在是令人敬畏。”
“這聽上去本來是一件極其悲哀的事情,就是因為他們能臨死不屈,因為他們的豪情萬丈,我突然對我的祖國,對華夏民族充滿了信心和希望,這……大概是因為我的民族情懷正在覺醒。”
“生在這樣的和平年代,我們不明白什麽叫做泣血,什麽叫做情懷,每一次看見民族人民,國家這樣的字眼的時候總覺得與己無關,可現在看來,國家是依靠,民族是脊梁,而我們這些普通人民全都依靠其上。”
“是,生在和平年代的我們,不知道什麽是戰爭,不知道什麽是白骨累累,不知道什麽是血流成河,可是,這些東西不能否認,我們是華夏民族的子孫,骨子裏流淌著的血脈是絕不可能會騙人的,如果碰到這些事情的是我們這一代人,我相信大多數的人都會做出跟仙貝同樣的選擇。”
“是,都說現在的零零後是不爭氣的一個,是垮掉的一代是沒用的一代,可是在麵對家國大事,在麵對民族氣節的時候,他們依然知道自己該做什麽。”
“這些年不太平,不是這個災難就是那個災難,不是洪水泛濫,就是山火連連,我們能夠平安無事,還是因為有那麽多人在背後負重前行,這其中不乏稱之為垮掉的一代的年輕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