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二章貓膩

樊嶽跪在地上,聲音顫抖的說道。

“唐王已經造反,他連陛下都敢囚禁,如果把這些賓客帶到涼州”

“以其心性難保不會大開殺戒。”

“姑姑,樊太尉說得對,侄兒和那些賓客絕對不能去涼州,否則性命難保。”

見皇姑想讓解開當年的謎團,李懷內心慌的一批。

事情已經很明顯了,李湛的翅膀硬了,想要報當年的發配之仇。

作為汴梁大案的幕後主使人之一,他豈能白白過去送死?

李永寧看了李懷一眼,淡淡道。

“唐王那孩子,本公主還是了解的,是個恩怨分明的人。”

“隻要把當年的汴梁大案破了,還他個公道。”

“興許所有的問題都迎刃而解了。”

“再說,你堂堂正正怕什麽?”

“這……”

李懷都快哭了,要真是沒關係,他又何必弄出今天這麽大的場麵。

關鍵是不是有關係麽。

當然,這些話沒法跟李永寧說。

“好了,此事已定,不容反悔,讓人去準備吧,明天早上本公主隨你們一起前去。”

“汴梁大案拖了這麽久,該到解決的時候了。”

李永寧一甩錦袖,不再去理會李懷的苦瓜臉,對著蔡太師道。

“是,公主殿下!”

話落,李永寧淡淡轉身,準備離去。

“皇姑,我不想去涼州!”

李懷趴在地上,抱住了李永寧的小腿,哭嚎道。

以老九的性子,他若是真去了,絕對不可能活著回來。

“侄兒求求您不要讓我去了,當年老九離開時,侄兒曾諷刺幾句過,他會報複侄兒的。”

“哼,枉你也是皇子,有膽子謀朝篡位,還沒膽子去趟涼州麽。”

“若不是本公主來得即時,還真被你成功了。”

“屆時你父皇怎麽辦?大齊怎麽辦?”

“所以你還是做好準備吧,去了,你父皇未必會拿你怎樣。”

“不去,等待你的就不是發配這麽簡單了。”

長公主李永寧冷哼一聲,甩開李懷,往大殿外走去。

諾大的大慶殿裏,隻剩下李懷一個人呆呆的坐在地上。

而太尉樊嶽責被禁軍押人大牢。

隨著大齊皇帝還活著的消息公布出來,本來一片愁雲慘淡的汴梁城,再次恢複了往日的生機。

百姓們是徹底迷糊了,一會天子被唐王所害,一會新帝登基,朝廷到底在幹什麽?

更讓他們想不通的是,長公主殿下竟然要率領百官前往涼州。

要知道那裏正在打仗啊。

大齊軍隊聯合黨項餘孽,回鶻人,契丹人正在攻打涼州。

這會去是要幹什麽?

相比百姓的好奇,大齊朝廷則是一片安靜。

在經曆了一係列風波後,不少人察覺出了一些貓膩。

大齊聯軍攻打涼州,很可能會以失敗告終!

不然,長公主絕不會帶著當年參加婚宴的人,去涼州給唐王一個交代。

作為少數的知情人之一,李永寧這次出訪也是迫不得已。

一來皇帝還在對方手裏,二來李湛已經擊潰了契丹主力,和抄了回鶻人都老巢甘州。

目前正率領大軍反攻包圍涼州的大軍。

大齊軍隊敗退隻是時間的問題。

所以她必須以最快的速度破解當年的汴梁奸殺大案,給唐王一個公道。

殺幾個幕後黑手,給李湛出出氣,以此平息一場造反風波。

當然,有人憂愁有人歡喜,與李懷不同,其它一些小皇子則是看到了屬於自己的機會。

比如十皇帝李新,十三皇子李尋。

雖然不知道老皇帝回來後,會給李懷什麽處分。

但他們相信儲君的位置是別想了。

老家夥最恨背叛他的人,即便不殺李懷,也不可能再立他為太子。

而這時,正是他們取代李懷,成為皇儲的機會。

李新站在大殿門口,背著手眺望涼州方向,淡笑道。

“以前本王最看不起的就是九哥,沒想到偏偏是這個廢物,幫我們掃清了障礙。”

“老十三啊,你說咱們該怎麽感謝九哥好呢!”

“那還用說,當然是罷了他的爵位,將其發配到嶺南了。”

十三皇帝李尋哈哈笑道。

李新笑著搖搖頭,感慨連連

對於他來說,從來沒把這個同父異母的九哥放在眼裏過。

甚至連嘴上都不屑提起。

但就是這樣一個廢物,竟然幫他除掉了最大的兩個勁敵。

李堅和李懷。

這讓他如何不喜?

李湛雖然看起來一無是處,但通過此次造反,給他們帶來了不少好處。

李新是個城府很深的人,雖然心中歡喜但卻並沒貿然行動。

整日把自己關在府裏,哪也不去,誰也不見。

因為他知道,等老皇帝回來。

負責監視百官和皇族的皇城衛,會原原本本的告知一切,包括他這位十皇子的作為。

“十哥,你說老爺子回來後會不會立你為太子?”

十三皇子笑眯眯的問道。

轉過頭瞥了他一眼,李新淡淡道,“老爺子不立本王為太子,他還有的選麽?”

“閑話少說,讓你安排的人都安排好了麽?”

“安排好了,我們的人到了涼州後,會仔仔細細的把李懷幹的那些事抖落出來。”

“借九哥的手除掉這個家夥。”

“屆時大齊皇子中,隻剩下您這麽一位堪當大任的儲君了。”

聞言,李新哈哈大笑。

末了,滿意的拍拍十三皇子的肩膀。

“放心吧,十三弟,等十哥坐上皇位,你就是大齊第二大的王爺,李湛的一切屬地都劃給你。”

“包括咱們那位美若天仙的嫂嫂。”

兩人麵麵相覷,忽然哈哈大笑起來。

次日,一早。

汴京城的西華門緩緩打開。

嘩嘩嘩!

長公主李永寧坐著禦駕馬車,帶著一臉不情願的李懷,還有幾十個文武官員,以及當年參加婚宴的賓客。

出了城門。

轟隆隆

數千人的隊伍來到城外大地,陸續登上福船渡過黃河,向著涼州方向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