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章 有人告刁狀
一駕馬車而已,竟然受到皇帝陛下的問責,毋庸置疑,這必定是有人告刁狀了。
至於告狀之人是誰?
除了其他幾位皇子,就不會有別人了。
太子老好人一個,基本上可以排除嫌疑,四皇子身在薊州,可能性也不大,那麽就剩下二皇子和五皇子六皇子了。
身為皇子,自然不可能親自告狀,所以基本上很難追查到幕後的真相。
而三皇子被皇帝陛下派人責問的事,很快就傳揚開來,一時間祭拜祖廟的隊伍之中,就再也沒人敢往他這裏湊了。
淳王殿下也是十分懊惱,原本還推廣得好好的,現在這麽一弄,誰還敢買這馬車啊。
而且他現在頭疼的可不光是這事,皇帝陛下問責,一會兒也會給他辯解的機會,但是君前奏對說得讓皇帝陛下不滿意,懲罰可就要下來了。
果不其然,祭拜祖廟之後,按例是要宴請群臣的,然而就在這文武百官齊聚之時,皇帝陛下點了淳王殿下的名。
淳王殿下頓時就怒火中燒。
這可是大宴群臣,在這種場合下,除非是十分重要緊急的事,才會當場處理,否則的話,都會等到明日朝會再說。
皇帝陛下這時候點他的名,分明是幕後之人又添了一把火。
這是要把我往死裏整啊。
“承弘,有禦史參你耽於享樂,所乘馬車太過奢華,不知你有何解釋啊?”
皇帝陛下高居上座,眉眼之間與淳王殿下的相似程度能有六七成,雖然頭發花白,看起來頗顯老態,但卻氣勢十足。
這要是換個心虛的,當場就要下跪認罪了。
其實淳王殿下也有些心虛,但是因為跟楊軒待得久了,觀念發生了轉變,這會兒他也不知道該如何奏對了。
“啟稟父皇,兒臣並非耽於享樂,而是另有原因。”
“講。”
“因兒臣身負鹽課司之職,不日便將北上幽州,之後更是要行遍各個州府,為避免路程耽擱,所以令府中工匠製作了這架馬車,這架馬車可有效緩解顛簸之苦,兒臣今日也是為了測試馬車性能,查找不足之處,以便工匠加以改進。”
淳王殿下的話音剛落,一個監察禦史起身拱手:“啟稟陛下,淳王殿下此言不妥,若是為了避免耽誤行程,可以騎馬趕路,這馬車再快,也快不過馬匹吧。”
這話一出,群臣之中頓時一陣議論。
這話說得可真夠狠的,長途顛簸,你讓人騎馬趕路,別說全國十五個州府,就是去一趟幽州,讓你一路上都騎馬趕路,那也吃不消啊。
淳王殿下的目光瞥向那個監察禦史,眼神之中露出一陣寒光,他現在還不知道這個監察禦史是誰的人,但是既然你跳出來了,我必定要追查到底。
同時令他尷尬的是,滿朝文武,也沒有一個人站出來替他說話的。
“蔡大人,此去幽州幾千裏路,你可知騎馬趕路需要幾日?”
“啊這……”
“蔡大人,你可知馬匹顛簸,幾千裏的路程,並非人力可以消受?”
那監察禦史無言以對。
“蔡大人,去歲幽州告急,鴻翎急使八百裏加急趕來報信,事後那位鴻翎急使至今還在軍營之中修養,下不得床榻,你竟然讓本王騎馬趕路,其心可誅。”
淳王殿下的語氣,一句比一句嚴厲,聲音也是一句比一句大,那姓蔡的監察禦史此時已經是額頭上冒冷汗了。
這時候有個武將也出聲道:“幾千裏的路程,讓人騎馬趕路,反正我是吃不消,要不然淳王殿下這次去幽州,就帶上這位蔡大人唄,讓他一路騎馬。”
這位武將的話頓時引起一陣哄堂大笑。
皇帝陛下的臉色也緩和了不少,畢竟淳王殿下說的也沒錯,幾千裏的路程,坐個馬車怎麽了?
山高路遠的,坐得舒服點也是人之常情。
正準備訓斥那個禦史,安慰安慰自己兒子兩句的時候,又一個大臣跳了出來。
“陛下,臣要參淳王殿下。”
“講。”
“臣參淳王殿下,不務正業,喜好此**巧技之物,身為皇子,本應恪守本職,為百姓謀福祉,可是淳王殿下卻將心思花費在此無用之物上,臣深感痛心。”
“父王,朱大人此言不妥,請問朱大人,何為**巧技?”
“那馬車,便為**巧技。”
“哼!”淳王殿下不屑地冷哼一聲:“朱大人身為工部侍郎,竟然認為工匠所研製出來的東西是**巧技,敢問朱大人,工部近年來可有做出任何有益於民生之物?”
“工部掌管工程水利,交通屯田等事物,哪一樣不是有益於民生?”
“朱大人說得不錯,工部掌工程水利,交通屯田之事,可是多年來一直沿用舊法,毫無建樹,就連朱大人你都看不起工匠,那麽工匠如何能有積極進取之心?”
淳王殿下說到這裏,朝皇帝陛下一拱手道:“從交通上來說,若是馬車減少顛簸,行進速度加快,可增進民間各地之間的往來,算不算造福百姓?”
此言一出,大臣們又是紛紛交頭接耳,這馬車跑得快了,自然是於交通有利,比你工部修路什麽的,不是更加省事嗎。
淳王殿下又說道:“兒臣還曾聽聞,水田稻穀等物,可以通過雜交培育之法,以達到增產的目的,但是工部多年來卻從未有過重視,可謂是屍位素餐。”
這一句指責,打擊麵可就有些大了,別說工部侍郎,就連朝中其他大臣們也都坐不住了。
“稻穀通過培育,還能增產?”
“淳王殿下這話說的有些大了吧。”
“淳王殿下此話,可有根據?”
“如何沒有根據?”淳王殿下說道:“花卉尚且可通過培育生長出賞心悅目之品種,稻穀為何不可?”
這個例子一舉,朝臣們紛紛驚疑起來。
“淳王殿下所言,好像有那麽幾分道理啊。”
“正是正是,花卉尚且可以培育,稻穀理應一樣。”
就連皇帝陛下也都來了興趣:“承弘,為何你認為稻穀可以通過培育而增產?”
“啟稟父皇,兒臣雖然不通農事,但是也知道稻穀之中,有的麥穗能比普通麥穗多結麥子,隻要將其挑選出來,善加培育,所得出的種子再廣泛種植,三五年之後,必可達到增產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