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3.離去(修改)

“皇爺,貴妃,福王妃和小王爺,叩頭後,啟程了。”

萬曆四十三年(西元1615年)六月初五,卯時三刻(早上6:00~6:30間),朱由崧陪著母親姚氏來到乾清門外向萬曆皇帝和鄭貴妃此行,然後陛辭的請求遞上去後,萬曆皇帝卻使內監通知,不必見麵辭行了,直接上路即可。

早有心理準備的姚氏和朱由崧,在乾清門外叩拜後,轉身而去。

消息傳回翊坤宮,鄭貴妃衝著唉聲歎氣的萬曆皇帝痛哭流涕,但一切都已經無法挽回了。

不過,萬曆皇帝和鄭貴妃暫時還不知道,朱由校帶著弟弟妹妹們給朱由崧送行來了。

看著遠處烏泱泱的一群人,朱由崧對姚氏說道:“母妃,元孫他們來了,孩兒去應付一陣就追上來。”

抱著朱由渠的姚氏點點頭,便先行了一步,朱由崧則快步向朱由校他們走了過去。

臨走近了,朱由崧衝著朱由校長揖在地:“由崧多謝元孫哥哥,前來送行。”

朱由校懊惱的看著朱由崧,頗有些不情願的說道:“由崧弟弟這麽一走,玉熙宮之會就沒意思了,皇爺爺也是的,為什麽非要讓你回洛陽呢!”

朱由崧笑道:“元孫慎言,皇爺爺聖心獨斷,不是我們做孫輩的能私下評判的,至於玉熙宮之會嘛,楊家哥哥、冉家弟弟依舊會去的,左也是一個消遣的地方,不過,小弟我倒是怕元孫哥哥接下來要讀書了,沒時間再去廝混!”

朱由校苦惱道:“是要,要讀書了,真是讓人頭疼呢!”

朱由崧沒有回應,轉而衝著朱由楫、朱由模、朱由檢、朱徽妍等堂弟堂妹說道:“由崧哥哥今天就回洛陽了,也不知道今後還有沒有機會再回北京見你們了,你們可別把由崧哥哥給忘了。”

朱由楫和朱由模還好,朱由檢、朱徽妍、朱徽婧、朱徽媞都嗚嗚的哭了起來,幾個孩子不舍的拉住朱由崧,七嘴八舌的說道:“由崧哥哥,我們不要你走!”

朱由崧掏出手絹,依次給幾個孩子擦了眼淚,同時說道:“天下無不散的宴席,哥哥的家在洛陽,不在北京,今天不走,總有一天也是回家的,都別哭了,哥哥答應你們,逢年過節給你們寫信,你們長大些了,也就記得給哥哥寫信啊!”

幾個孩子懵懂的應著,朱由崧這才衝著朱由校等人說道:“時間不早了,母妃還等著呢,所以,元孫哥哥、由楫弟弟,由模弟弟,還有其他的弟弟妹妹們,山高水長,後會有期了!”

看著揮手而去的朱由崧,朱由校小大人般歎息了一聲,然後領著弟弟妹妹目送著朱由崧越走越遠······

姚氏和朱由崧這番回洛陽,依舊是沿著一年前福王就藩的路線行進,即從京師東京,在通州換船南下,然後沿京杭大運河南行至歸德,再轉入黃河並西行至孟津。

不過現在已經是黃河伏訊期間了,一旦前方報告黃河汛期洪峰較多的話,也是有可能在濟南下船,轉陸路西進,並在衛輝渡河進入河南府的。

由於路程漫長,因此,朱由崧有時間整理一下未來計劃。

這不,朱由崧在紙上羅列了幾個關鍵的要素:財、人、械、輿論!

首先是財,明政府最終瓦解,最關鍵的因素是缺錢,據說崇禎皇帝最後連宮裏的銀器都融了當軍餉,可見明政府財政困頓到了什麽程度,因此,沒錢是萬萬不能的。

但要賺錢也不容易,別看明末已經出現了資本主義萌芽,但土地、商業實際都掌握在了士紳、邊將手中,再加上各地王府名下的王店和皇帝直屬的皇店,因此全國是沒有統一市場的,要想在這種情況破局,是非常困難的。

此外,明末財政崩潰還有一種說法是因為歐洲三十年戰爭導致大明與西班牙的銀絲貿易暫停,美洲金銀流入仲國的量出現巨幅下降,因此,不管這種說法對與不對,朱由崧還不能指望通過海貿來另辟蹊徑。

所以,怎麽樣求財,就是重中之重了。

其次的人,其實包含兩個不同的概念,第一,是人才,經營的人才、密諜、軍工人才、軍事人才,第二,是作為戰爭基礎的人口。

隻是後者,在崇禎初年之前是不用考慮了,因為這一時期明政府的統治還沒有到了土崩瓦解的程度,各級政府還在基本運轉,是不可能眼睜睜的看著朱由崧控製大量人口,有資本“謀逆”的、

至於前者,單靠眼下的小二十個伴讀是不成的,即便人人成才,也不可能以一當萬,所以,接下來朱由崧還要繼續擴大伴讀的數量,收養孤兒,並在若幹年後,設立對外公開招生的書院或工商學校,以便更廣泛的培養各方麵的人才。

再次是械,子曰“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要想打破士紳和權貴對地方商業的壟斷,就必須降低同類商品的銷售價格,當然,靠盤剝壓榨人民的生產價值並不是好辦法,降低生產時間,提供生產效率,才是真正降低成本的良方,因此械在前期其實跟財是緊密聯係的。

而在後期,械又關係到軍隊的戰鬥力,正所謂兵精械足,不外如是。

尤其是在明軍戰鬥技能明顯不如滿洲兵、戰鬥意誌不如流寇的晚期,要填補差距,就必須要靠利械來彌補。

故此,這兩方麵的技術研究也是非常重要及刻不容緩的。

最後的輿論就更重要了,明末東林黨-複社這群所謂的正人君子,就是因為掌握了輿論、操縱了輿論,才能翻雲覆雨,屢敗屢起,進而還能與四下造謠的韃子們一唱一和,惡意的貶低萬曆、朱由校等大明君王,攪亂國家大局。

所以,為了將來自己能安穩的坐上皇位,成功的領導一場絕地反擊,朱由崧有一萬分的必要,控製輿論,當然,這也許不太容易實現,但最少最少,不能讓那些清流們在輿論方麵一手遮天,混淆是非。

隻是,要掌握輿論就不能以福王府的名義出麵,得找幾個士林名家做門麵,這,就急不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