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九章 參觀軍墾農場
說的時間不短,其實也沒用多長時間,畢竟村子也不大,包括路上用的時間,這也才三個小時。由於今天來的人一半是私事,一半公事的,張師長就提議,今天都去軍墾農場,今天的事情是他起的頭,算他請客。
其實這也是張師長在照顧李昭他們家,今天包括司機、警衛員來了有十幾個人,李昭老爹肯定要請客,現在農村的情況,他們這些人也都明白,雖說李家村過得不錯,但這要是讓李父請一餐,那最少要吃掉李家半個月口糧。
所以來的人都表示同意,隻有李昭父親不願意,今天不同,蘇雅一家過來,對於李家可是大事,怎麽可能到別人那吃飯。不過,最後李昭老爹沒有拗過張師長,不僅是張師長,就是蘇父也是讓一塊去農場。所以一行人都去了軍墾農場,包括李昭一家,還好今天來的人不少,軍車就開了六輛。
其實今天最大收獲的是李昭,這等於雙方直接見了家長,而且雙方都很滿意,後麵隻要確定日子,直接領證結婚就可以了。李昭不禁心裏感歎,還是這個時代好啊,什麽彩禮統統沒有,房子更是問都沒問。
眾人分配車輛,李昭就拉著蘇雅坐到了警衛員的那一輛車裏,他可不想再被人打趣了,而且好好的約會也被破壞了,說是巧合,但李昭真的有點糟心。
李昭母親則和蘇母帶著李昭的嫂子、侄子們擠一輛車,李昭父親、張師長、李昱、蘇父他們擠一輛車,兩位首長坐一輛,一行人就奔軍墾農場去了。
中午吃過飯,休息一下之後,張師長就帶著眾人參觀軍墾農場。這個軍墾農場在李昭他們東北方向,到他家的距離估計和他家到軋鋼廠的距離也差不多。也是在山腳下,但不同的是,他們這裏自湧泉比較多,這裏原本算是灘塗地。
外圍的田地早已經被開墾了,隻有中間靠近山的這一塊有近萬畝沒人開墾。當然也是有原因的,過去這一塊地隻要下大雨基本就會被淹,幹旱的時候基本算是沼澤,都是蘆葦**,村民基本沒有實力開墾。
開始軍墾的時候,就是將中心地帶的淤泥清理出來,將一些低窪的地方填高,也就是他們能動用機械,不然一般人還真沒辦法將這裏清理出來。最後形成了這一片湖水,由於湖麵都是清淤來的,所以水倒是不深,最深的地方也就五六米深,一般的地方隻有三米左右的深度。
湖水麵積倒是不小,估計有兩百多畝,這可是養魚的好地方啊,李家村他們挖了幾年,才挖了幾畝地大小,別人這就是兩百畝水麵,沒法比。這裏為了解決水患的問題,還專門修了水渠,建了水閘,如果水位高了就開閘放水,如果水位低了,就關閘門。閘門旁邊還專門留了漫水的地方,平時水位不高,水就直接從那裏漫過去,這樣可以保持水位基本不變。
而農場的主要設施就是在山腳下,湖邊這一塊,飲用水當然是直接從泉眼引來的,當然別人是用的管道,和李昭他們的竹子是兩回事,當然這裏是通電了的,這一點也是沒法比的。
這裏大概有四五千畝土地用於耕種,基本實現了機械化,看到這裏,李昭父親也是眼熱,還有一些地是作為林地和建設用地使用的。這個農場人員也才一千多,不僅種了四五千畝地,人家更是養了幾百頭豬,外加一兩百頭牛,羊也有幾百隻,雞就更不用說了,那都不是論隻了,別人論養雞棚,每個棚裏少說幾百上千隻,人家是有十幾個養雞棚。
這時張師長也是邊走邊介紹情況:“我們這裏大概有兩百五十畝的水麵,每年大概可以捕撈一萬斤左右的魚,由於我們這的水主要來自湧泉,所以冬天水麵大部分地方是不結冰的。出水口和李家村差不多,也是修了水閘的,一般都是保持現在的水深。”
李昭聽到他說的魚產量也是一驚,不是驚訝產量高,而是產量太低了。按說這兩百五十畝水麵少說也要產個三五萬斤才算一般,如果開始精細管理、喂養,那少說也可以產個二三十萬才正常啊,這萬把斤也太少了。
接著說道:“我們這養了有一百多頭奶牛,一百多頭肉牛,五百多頭豬,八百多隻羊,雞最少有兩三萬隻,主要供應給我們軍隊。目前也是和李家村差不多的問題,糧食不夠,不敢繼續擴大。這裏大概耕地有四千七百多畝,其中一半的糧食產量都消耗在農場了。”
“也就肉食供養上,農場能有點用處,糧食產量是真的不夠,每年軍區都要國家撥不少糧食下來才行。那邊就是我們選定的蚯蚓養殖場所,現在已經開始修建秸稈、糞便處理池,我們準備用彩鋼瓦搭建棚子。”
李昭聽到這裏,感覺有些不妥,也就說道:“彩鋼瓦可能有些不妥,夏天的時候,彩鋼瓦這太陽一曬,那下麵還不和蒸籠一樣,冬天又不保暖,除非你們建隔熱層,不然用彩鋼瓦估計不行,這氣溫太高、太低都是養不了蚯蚓的。”李昭接著又把隔熱層做了說明,讓他們自己想辦法。
看著這裏修的處理池李昭那是異常羨慕,全部磚砌成,內部抹上精細的水泥,哪怕是排水口都預留的整整齊齊。這裏修了很多,估計有上百個,李昭他們村修的最多放兩三噸料,這裏的基本都是李昭他們的三四倍那麽大。李昭不得不感慨,還是軍隊財大氣粗,這時按養幾十噸蚯蚓的規模來的啊,也太大了吧。
李昭也是疑惑,就問了出來,結果張師長回答道:“不大,如果實驗很成功,我們準備將蚯蚓也當成產品來賣,如果品種足夠好,那麽我們這個蚯蚓繁育數量,可能都不夠賣的,估計十年內都是供不應求。”好家夥,比李昭想的都長遠。
再往前走就是牲畜養殖區,也同樣在動工。張師長繼續說道:“動工的是糞便處理池,我們現在也是在學李家村,一直蒼蠅也是我們最頭疼的事情,采用了李家村的做法後,我們這裏的蒼蠅也是大幅度減少了,特別是豬牛羊的這些棚裏走了涼水,牲畜最近都好養了不少,而且場地打掃幹淨後再衝洗,這裏的氣味也不像以前那麽大了。”
眾人大致看了一圈,就回到農場的辦公室這邊,找了個會議室坐了下來,準備聊聊農場今後的發展,今天這會就沒有那麽嚴肅了。張師長也就先開始問李昭關於軍墾農場的想法,如果沒有李昭,他們的發展已經陷入了瓶頸,安排過來的人已經嚴重偏多,他還打算以後再安排人進來呢。
算算賬其實大家都能明白,這裏也就四五千畝地,但是這裏是機械化的耕種,人力需求其實比較低,按說這個農場可以減一半的人下去都沒問題。但軍區大家都不想這麽做,才有了現在他們將蚯蚓養殖搞那麽大的情況出現。
本來他們的秸稈都是拉給造紙廠的,現在準備全部用來養蚯蚓,如果不夠,還可以到周圍去收,甚至如李昭說的那樣,種牧草也是可以的。但不能沒有足夠的工作,以後還準備繼續往這裏安排人呢。
李昭也是沉吟起來,短時間內增加糧食產量其實不現實,這裏的條件可以說是最好的,水源充足,機械化生產,就差農藥化肥沒有六十年後的前世那麽多,種子沒有那時候好,其他的都有過之。而且他們還有其他優勢,比如真的有化肥、農藥,也會先緊著他們使用,所以條件那是真的好。
現在想要發展隻能從其他的方麵想辦法了,李家村生態農業方麵的所有安排,這裏都已經開始學習了,以後說不定會比李家村發展的更好,除了另辟蹊徑,根本不存在任何辦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