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參觀工廠

就這樣鬧鬧哄哄的一場大會就落下了帷幕,李昭也算把全院的人都認識了一遍。見到了主角何雨柱,反派許大茂,三位管事大爺,還沒死的賈東旭,終極白眼狼棒梗和其他幾個出鏡的孩子。

當然還有秦淮茹,據說又懷孕了,看來賈東旭離出事不遠了,婁曉娥還沒嫁進四合院,不過估計也近了,倒是可以看看能不能攛掇下何雨柱去破壞下。這場大會前後花了將近一個小時的時間,散會的時候,李昭也和一大爺易中海約好,第二天跟著他去參觀下工廠,然後晚上直接在工廠參加接風宴。

第二天一早,估摸著六點左右,李昭就起來洗漱,在煤爐上熬點玉米碴子粥,把窩頭熱一熱,配點鹹菜,就算是早飯了。

八點不到就和一大爺一起去軋鋼廠。真正的軋鋼廠和電視劇裏是截然不同的,第一不同的就是大,紅星軋鋼廠占地幾千畝,說他是個鎮子更合適,無論東西還是南北,長度都超過兩公裏。而電視裏僅僅隻出現了三五個地方,畢竟萬人大廠可不是說說的。

就拿食堂來說,廠裏有上十個,是不是感覺不可思議?其實這樣才是正常,上萬人的大廠,又是重體力勞動,消耗是巨大的。簡單來說,窩頭,再加上菜,保守估計每人每頓飯需要兩斤食物,就需要兩萬斤,十噸重,一個廚師每頓飯做二百公斤食物,就需要不下五十個廚師。

或者可以這樣說,一個廚師做兩百公斤食物,大概相當於一個廚師負責了兩百個人。簡單的一個數據,我們就可以看出這顯然不可能是何雨柱那一個小食堂能夠解決的,當然那是電視劇,這裏是現實世界,顯然不可能一樣。

而何雨柱所在的食堂隻是辦公區和機械加工這一塊上白班的人員,有幾百人。如煉焦、煉鋼等車間,離這邊比較遠,你總不可能讓工人走幾裏路來吃飯吧?

而且很多崗位不能離開人,特別是需要倒班的人,都是直接將自己崗位所有的飯盒放在有標號的籃子裏,食堂到點統一收上去,然後打好飯再根據籃子的編號送到相應崗位。另外還有招待所、宿舍區等也有一些小食堂。

首先來到的是易中海所在的鉗工車間,易中海不愧是八級鉗工,從路上開始,不時就有人和易中海打招呼,這裏很多人都是易中海的徒子徒孫。

說到這裏,不得不說易中海在教徒弟這件事上做的相當不錯,別人願意學,他就願意教。當然,這也可能是易中海為了自己的名聲,而且易中海年齡也確實不小了,根據易中海到九十年代八十多歲來算,現在易中海都差不多有五十歲了。

多種原因之下,易中海對小一輩的人都比較好,教徒弟也不藏私。易中海其實也沒有失去什麽,這也和鉗工本身的特點有關係,你想成為四五級工不難,但想成為七八級工卻很難。

四五級工你還可以憑借練習達到,但七八級工完全就是靠天賦了,別人能用手感覺幾個絲的差異,而你隻能靠工具測量,但工具本身又存在誤差,到最後一百個裏麵能有一兩個成為八級工都算不錯的了。

到了鉗工車間,易中海就帶著李昭參觀了起來,不看不知道,一看嚇一跳,機床可以說是五花八門,最早的機床都有四十多年了。不僅如此,產地更是亂七八糟,有約翰牛的、有白頭鷹的、有毛熊的、有高盧雞的、有漢斯貓的、有腳盆雞的,甚至還有邊區造,整個一個萬國機床大展覽,進口機床最新的也是毛熊十年前的產品,還隻有一台。

還有一些是自己仿造的,但仿造的還不是一個國家的,不知道性能如何,隻能以後再看,不過就李昭看來,情況不容樂觀。

看完這裏,李昭心裏不是滋味,想想自己穿越前用的,雖然是小廠,但也用上了五軸加工中心,哪像這些機械,出產地不同,使用的計量單位也不一樣。

就拿漢斯貓和約翰牛兩個國家的機床來說,同樣都是將一個工件加工成同一個零件,你需要出兩套圖紙,這還不是讓人無語的,最讓人無語的是,兩個計量單位轉換時有可能不能被整除!不能被整除,你在單位轉換的時候就人為的製造了誤差,做出來的兩個零件最終精度可能會差幾個絲。說是做相同零件,最後的結果可能是兩台機床做出來的零件不通用。

舉個最簡單的例子,軸承,正品剛剛好,設計時候用的是漢斯貓的標準,轉成約翰牛的標準時,不能整除。看看小數點,機床操作不到那一位數,你就四舍了,結果軸承外圓差了四個絲,四個絲很小,僅僅是0.04毫米,很小。但你生產的這個軸承在使用的過程中,比正品就可能會少用了幾個月,然後發現軸的磨損也比以往嚴重一些,其實這就是這四個絲導致的。

這還是普通點的零件,如果是飛機等需要高精度的零件呢?是不是感覺不寒而栗。看了看,李昭心裏就有了解決方案,這對於他來說不難,但很麻煩,隻能等正式參加工作之後,再慢慢解決了。

總之知道是一回事,重視和解決是另一回事,畢竟現在工廠裏真正的高技術人才還是很缺乏的,想真正解決這些問題對普通工人來說很難。

在簡單的參觀過程中,李昭就發現好幾種不同國家產的設備在生產同一種零件,特別是一款老毛子一幾年生產的設備,有四十幾年的曆史了,好家夥,沒法看,本身精度就差,還是約翰牛的計量單位,生產的零件還是用的漢斯貓的標準設計的,完全淪為粗加工工具了,做的不好,還浪費原料。

當然這樣的生產條件也是八級工受人尊敬的原因,這些機床,很多都隻能進行粗加工,然後再讓鉗工根據圖紙打磨,對於結構複雜、精度要求高的零件,就需要高級鉗工來手工打磨了。

沒有好的機械,就隻能人工頂上,這時李昭也感覺到了沉重的壓力,效率實在太低了,而且生產出的產品精度也著實堪憂,誤差範圍還很大。這也是李昭來的根本原因,一個萬人大廠,其實總產值還不如六十年後幾百人的小廠大,就說零件加工速度吧,六十年後一台設備的生產量,可能就比得上現在整個車間了。

後麵李昭又參觀了鍛工、銑工、電子等一係列加工車間,問題大同小異,加工精度與效率都是堪憂。總體來說,製造水平低下,因為設備實在太差,加工工藝也非常落後,生產效率比六十年後慢了幾十倍!這個效率還是不談產品質量的情況下。

參觀完這些,差不多到中午了,李昭找到一大爺,和他一起去吃了一下食堂。主食有三種,窩頭、白麵饅頭、二和麵饅頭,菜隻有土豆、豆芽、小白菜,一點肉都沒有。

李昭要了倆二和麵饅頭,菜要了豆芽和土豆,嚐嚐味道,一言難盡,除了有鹹味,其他什麽都不是,總結來說就是難吃,李昭倒是對二和麵饅頭比較滿意。說到吃的,李昭最喜歡二和麵饅頭,窩頭實在吃不慣,白麵饅頭實在不喜歡,二和麵的卻吃得香甜。

食堂裏的大鍋飯實在是難吃,由於物資匱乏,菜裏也就有點油花,和六十年後比起來,那就是一大鍋菜用了六十年後一盤菜的油。這個大鍋不是相對意義上的大鍋,而是實際意義上的大,我們現在家庭普通用的鍋是也就30公分多點,而食堂用的大鍋那都是直徑超過一米的,一鍋下去,就夠幾十人吃的。

而菜基本上都是水煮菜,就是油燒熱然後倒一大盆菜下去,稍微翻幾下,看鍋開始幹起來了,就加水開始煮,煮差不多了就加鹽,最後菜熟了出鍋。那味道,可想而知了,再好的廚師,那也隻是巧婦難為無米之炊了。

吃了飯,李昭和一大爺一起來到車間,聽著工人閑聊,這時也有工人問一大爺,李昭是不是他新收的弟子,一大爺也把李昭和工人們介紹了一下,當知道李昭的身份,眾人也非常給麵子,李昭也算初步融入了新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