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六章 下一步的目標

大會開完,李昭也回了屋,這大院真是有點事就動輒開會啊,而事情最多的就是何雨柱和許大茂,一個星期就為他倆開了兩次大會。許大茂也是奇葩,自己打不過何雨柱,還經常找何雨柱的麻煩,挑釁完了還都是自己吃虧,卻還是一如既往的不停挑釁他,李昭也是搞不懂,難道許大茂就圖這一頓打。

回了屋李昭坐在書桌前,拿出筆記本,開始寫寫畫畫了起來。現在要好好計劃後續的任務了,雖然一直都有一個大方向,就是將自己腦海裏的那些圖紙都實現出來。但看了廠裏的情況,李昭又感覺無處下手,這基本上從煤炭入廠,到產品出庫,需要解決的問題太多了,千頭萬緒最後又回到了工業基礎上來了。

想想也是,李昭腦海裏那些圖紙的價值,確實高的離譜,但是想把這些實現出來,卻是千難萬難。就說一台車,六十年後用大型數控加工中心加工零件,精度可以達到一微米,而現在基本上停留在幾個絲,也就是幾十微米的級別,而實現這個級別的加工,可能都需要八級鉗工手工打磨才行。性能想達到六十年後,也要有六十年後的加工精度才行。

而想把所有加工精度都推進到微米的級別,需要的前提實在多的嚇人,不是你突破一兩個方麵就能實現的,而李昭本身就是一個短腿的人,他在電子方麵是外行,畢竟他隻是一個玩機械的。穿越後學的也是鋼鐵機械係,電子方麵也隻是這個時代看書學到的一些,還處在晶體管收音機這個級別。

而對於集成電路或者說芯片,他隻是在光刻機、芯片熱的時候在網上了解一些而已,自己知道的也隻能說似是而非。這一世他也就在學校裏和老師談過這方麵的情況,說過西方在搞這樣的研究,以及他知道的原理和方向,老師們很重視,但後續怎麽樣他是完全不了解的,他隻能把他知道的說出來,核心技術他搞不定。

除此之外他也就為了家裏,自學了不少生物知識,想搞一搞生態農業那一套,看看能不能給鄉村帶來不一樣的變化。這個已經開始實施,就是利用蚯蚓養殖,把所有農業項目串聯起來,蚯蚓本身可以作為雞、鴨、豬等的蛋白質飼料,而消耗的主要是牲畜的糞便、秸稈、枯枝爛葉等,而產生的蚓土也可以用來肥田。

這樣就能形成一個生態循環,最大程度利用有機質,不過這個項目完全成熟估計還要幾年的時間,現在搞了三年了,蚯蚓規模才勉強可以開始用來喂雞,還處在擴大規模的階段,等規模上來後,才能繼續向裏麵添加新的循環項目。

所以李昭需要好好思考,下一步的先把哪些搞起來,這對李昭接下來的工作很重要,他需要找出軋鋼廠影響最大的短板,先解決,然後以此來推動軋鋼廠的升級,最終實現自己帶過來的東西。

現在的軋鋼廠其實還是比較初級的,由於軋鋼廠是公私合營企業,產品也多偏向民用,主要是鋼製型材、板材、管道、鐵軌之類的,由於需求量大,每年都是幾十萬噸的產量搞這些,所以軋鋼廠真正的用工大戶是這些,煉焦、煉鋼、鋼製型材這些,工人有好幾千。

而像鉗工、焊工等這些車間,每個車間往往隻有大幾百人,自己在機械方麵沒什麽主打產品,生產任務大多是因為軋鋼廠產鋼鐵,很多配件在軋鋼廠生產更合適,等於是軋鋼廠給別人做了配套。

所以就目前來說,軋鋼廠需要的就是一個拳頭產品,人力農機不算,那個太簡單,而且肯定會全國推廣,不可能留給軋鋼廠自己搞的。而且人力農機也不可能使用太多年,這些適合初期積累財富,而當財富積累到一定程度,還是要采用機械化耕種的。軋鋼廠最多覆蓋京城周圍一帶,再遠就會交給更近的機械廠生產,不然成本升高,反而對推廣不力,畢竟這是上級重視的項目,不可能讓人搞砸。

現在農機項目基本已經走上正軌,後續主要就是廠裏的人員培養和增加生產線,基本沒有他什麽事情了,生產部會搞定一切的,過一段時間做一個項目總結,做個收尾就可以了,後續的生產基本上李昭沒有太多需要關注的。至於改進,他也不打算管了,那個沒意思,隻要國家經濟上去,這個必然被淘汰。

李昭也是陷入了沉思,搞大型煉鋼爐不太行,這兩年天災影響,氧氣頂吹轉爐都下馬了,最少要兩年後才能重新上馬,搞新的煉鋼爐雖然是他必須的,但估計很難被批準。

上班了可以問問安總工,看看他的想法,不知道能不能先搞一個小型的電渣重熔爐,這個他前世機械廠有,裏麵需要的東西他都熟,看看能不能搞,這個可以記上一項。有了這個可以小批量生產各種合金鋼,更是能提供高標準鋼鐵,但能不能通過兩說,畢竟投資也不小,可以的話就做個方案交上去。

有合金鋼可以先搞機床刀具,前世用的陶瓷的就不要想了,燒製他不懂,但合金鋼的他懂,表麵處理他也懂。更重要的是,高標準的合金鋼搞出來還可以為他的機床升級服務,想提升性能,材料也是大問題,想到這裏把機床刀具記下來。

陶瓷刀具倒是可以問問,看能不能試著製造,燒製他不懂,但材質他倒是記得,主要是氧化鋁陶瓷,氮化矽陶瓷,或者這些材料再摻雜其他材料,可以讓相關人員試驗,這個也可以記下來,明天統一問問安總工。

想到搞機床升級,李昭也是無奈,這個事情隻能慢慢來,不是一天兩天就能升級完的,畢竟萬國牌不是開玩笑的,基本上每一類都要根據圖紙重新設計。受限於時代以及材料,很多機床的設計標準都很低,比如轉速,六十年後,機床主軸轉速可以達到幾萬轉,而現在幾千轉都可能產生嚴重震動,為什麽這樣?還不是設計標準低,零件精度差,改造這些機床需要的時間很多。而想把精度提升到一定高度,需要幾輪這樣的升級才行,一次比一次提高精度,循序漸進才行。

這幾樣記下來,看看覺得不滿意,估計設備改造廠裏能支持一下,但力度怎麽樣就不得而知了,不像農機項目,那是上級重視的項目,搞得越快、越好,越能得到領導賞識,這樣提拔的時候就更能想到自己。其他的難說,還是要想一個能讓所有人不能拒絕的項目才行啊。

李昭用手指點著書桌沉思起來,自行車項目?李昭看著以前寫下的,他搞那種用車輪的農機就是想搞自行車的,但是現在想想又覺得沒必要,主要是太貴,對於目前來說,屬於可有可無的產品。想到這裏,李昭順手抽出了一張圖紙,這個其實才是他真正的產品,也是使用鑄鐵輪的,明天還是把這個上交吧,沒必要非要使用自行車輪,用這個成本一下降了十幾塊。無動力抽水裝置也拿出來吧,這個自己沒重視,回家看了一下,發現用的還不錯。

其實這個時候很多東西都已經出來了,隻是用不起而已,比如機動三輪車,58年就有了,電視劇裏劉海中造反時車間那台車就是。再比如手扶拖拉機、大型拖拉機、卡車、摩托車等等都有,隻是用不起,才好像沒人生產似的。

九十年代機動三輪流行不過是那時候很多人隻能買得起機動三輪,和好不好用關係不大,到了二十一世紀,機動三輪還不是慢慢被淘汰了,那時有需要的都是買小貨車了,機動三輪也就輝煌了十來年而已。

想了一圈,李昭也沒有好主意,現階段能做的實在不多,總結起來也就幾點,第一是廠內機械化改造,可以增加一些輸送帶,提高一些轉運效率,主要是煉焦、煉鋼車間原料輸送、轉運。第二是興建一個小型電渣重熔爐,用於生產合金鋼、試驗鋼材配方以及生產一些高標準鋼材。第三就是機床改造以及生產一些高性能刀具。第四就是機床改造精度達到一定要求後,把一些成熟的機床試製出來,這可以有效提高基礎機床的水平,為下一步計劃做準備。